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用功能文体学构建出文学作品风格翻译的一个模式和方法,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证明此模式应用于风格翻译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理论上,功能文体学的文体观非常全面(风格是前景化;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次和各个突出的功能当中;篇章是风格分析的单位等等),这有利于文学作品翻译者获得对原文风格更为充分的识别和理解,并通过在译文中做到功能对等而达到完美的风格对等。因此功能文体学是文学作品风格翻译研究的更为全面和有效的理论基础,并能为风格分析和翻译提供一个实际可行的模式。三个例子是对理论分析的证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为例,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对文学作品风格的对等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文学文体学为理论依据,以小说名著《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的源语文本为对象,选择它们在句法层面上典型的引语译例,分析、比较原文与译文的文体风格对等问题,避免假象等值,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小说翻译中的“假象等值”,通过提高译者的文体意识来提高翻译质量,有必要把文体学引入翻译研究。通过对狄更斯的自传体小说David Coppelfield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证明,在小说风格翻译中,应用文体学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外贸业务不断增长。外贸英语,作为一种独具特色、应用性极强的英语文体,倍受青睐;外贸英语翻译日趋频繁,其重要地位日益凸现。研究外贸英语语篇的主要特征及其翻译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语言学和文体学为理论依据,对外贸英语的主要文体特征、词汇和句法特点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体是否重现是文学翻译评价的重要标准,鉴于不断发展的文体学理论和分析模式,小说翻译研究可以通过文本结构,即词汇、语法、修辞、句间照应和语境这四个层面进行文体分析,以此作为小说翻译评估的判断标准和小说翻译文体重现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言学模式的一种,叙事学和文体学作为西方翻译理论的一种新趋势,主要着眼于叙事文体学的视角转换在翻译中的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结合叙事文体学中的叙事视角,分析海明威《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的中译本,正确把握视角转换对等,实现翻译等值。  相似文献   

8.
许多译者常常认为翻译只是再现“语义”,但文学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艺术的再创作只体现“语义”是不够完美的。风格的再现问题是翻译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译者必须把它考虑在内。本文试图从英语文体学、修辞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文学作品翻译风格的特征及风格再现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宝晶 《科技资讯》2010,(35):153-154
针对当前很多人在翻译以英语书写的书籍、刊物及科技学术论文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以科技英语的特点出发,指出一些通用的科技英语翻译技巧,旨在帮助同仁们在翻译科技专业英语时能得心应手,更好地从事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信息化不断发展,中国旅游网也建立了英文版本。功能翻译理论以目的论为核心,以目标语受众为主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大翻译策略,即工具性翻译和文献性翻译。功能翻译理论为中国旅游网英文版本提供新的视角,对促进我国旅游业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翻译功能理论指导下的汉英旅游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功能理论为旅游宣传材料的翻译策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以旅游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为中心,分析了旅游材料传递信息,吸引游客和对外宣传文化的功能,联系翻译功能理论相关的“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译文为重点“的英译原则,并探讨删减、改写、增补等具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起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文体学角度出发,通过从语音手段等方面对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的原文及四种不同的英译文进行探讨,运用相关的文体学理论分析汉诗英译现象,以期给近体诗翻译及其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基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翻译所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从译者的译材选取和具体翻译策略的采取,以及翻译理论研究建设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要坚持以民族性特征为指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建立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翻译理论。从本国语言文化特征出发并不意味着拒绝外来翻译策略和理论,而意味着将我国及外来优秀成果结合,使之成为中国翻译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日本近现代史上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本族文化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为了寻求民族发展,两国都翻译了大量的书籍文献,吸收学习西方文化。但两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都存在差异,因而两国的翻译活动也有不同。本文从两国历史背景和对西方的认识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体育出版的繁荣,满足了中国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借着世界杯的东风,出版界再次掀起了股足球潮。然而,如雨后春笋般的足球出版物质量却良莠不齐。少数足球书籍的内容翻译有硬伤,外国足球人和球队的翻译非常不规范。对此问题与困惑,翻译出版界应提高认识、遵守规范、权威标准、译时翻书、统一执行,培养严谨的译风、学风。  相似文献   

16.
陆宏 《科技信息》2009,(36):I0151-I0152
本文通过西方《圣经》翻译与中国佛经翻译的简要历史阐述,试图理清这两条翻译主线,总结两部经典著作在翻译过程中的共同轨迹,由此对两部经学翻译作品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各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做以总结。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当代翻译史就是指从鸦片战争开始以后的翻译的历史。本文以中国近当代翻译史的发展脉络为研究内容,借鉴人体学思想,分别阐述了翻译标准是人脑,翻译学和翻译批评是两只脚,异化和归化是两只手,翻译作品是心脏,传统翻译的积累和国外译论是消化系统,相关学科的发展可以看作呼吸系统,而翻译人员则是其血液循环系统,从而梳理了中国近当代翻译史的主干和脉络划分。  相似文献   

18.
以李清照的词为研究对象,以许渊冲对其词的翻译为例证,提出以模仿、移情、象征和拟人等美学翻译方法来再现李清照词中意境之美感。这些方法的提出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在汉英翻译中完美地再现中国古诗词意境之美感,同时也有助于弘扬中国绚丽灿烂的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19.
指出汉诗形式的翻译是译诗的难点,以霍姆斯提出的诗歌翻译理论为依据,就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可译性、翻译手法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林进  杨光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1):47-48,51
1840年到1919年这段时间的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政治意义。这个时期,西方文化开始冲击中国,由于语言、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定,大批留日学者和翻译家开始翻译日语译本的西方作品。这些爱国学者们通过这种方法把西方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技术传入中国,为我国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当时有名的根据日译本翻译的西方作品的详细资料的调查,进一步分析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界定了日语译本的西方书籍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