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民族村寨旅游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旅游,保护好民族文化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章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对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的肇兴侗寨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了肇兴侗寨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并从建筑文化、语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探讨了肇兴侗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民族村寨旅游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旅游,保护好民族文化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章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对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的肇兴侗寨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了肇兴侗寨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并从建筑文化、语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探讨了肇兴侗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华 《科技信息》2009,(16):108-109
黔东南乡村旅游应突出表现为以人类文化遗产(苗、侗族)为主要特色,以喀斯特高原自然村寨为依托,以异质文化体验休闲为方式,以露天博物馆为形态,以村民参与为载体的新形式、新模式的乡村旅游,超越了一般乡村旅游观光和“农家乐”两个发展阶段。形成以乡村旅游为抓手的文化传承、保护和利用的有效机制,为文化的复位缔造一个高水平的平台,开发娱乐型、逃避型、教育型、审美型、博物馆型等类型的民族乡村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主体涵盖村寨居民、地方政府与外来投资者。各利益主体在旅游开发的互动与博弈中存在的权利失衡态势可能导致旅游开发难以维系。为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从权力失衡的态势出发,合理界定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角色,构建利益约束机制和行为监督机制,发挥社区组织和社区精英的作用,实现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面临的困境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这些不和谐因素严重威胁民族村寨旅游的持续发展。如何认识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所面临的困境和寻求治理措施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以四川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为例,从对旅游资源系统特殊性的深层次考察角度出发,解析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开发所面临的内生困境及其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条主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将乡村视作开发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必然, 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众多的民族, 营造了广西特有的乡村文化。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对于广西旅游大省建设和广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广西乡村旅游资源可以规整为民居与村寨、稻作与种植、水产与山珍、匠作与工艺等四大方面, 规划形成村寨、圩镇、田园三大乡村旅游系列。广西乡村旅游应是有序的开发和建设  相似文献   

7.
民族村寨是少数民族群众利用自然资源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旅游开发及精准脱贫的主要载体,旅游极核是区域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基于协同共生理论,通过质性研究、认知图式以及问卷调查法,探讨岷江上游藏羌村寨与区域旅游极核九寨沟间的协同发展途径与模式。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是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区位与资源互补是先决条件,游客需求为外部导向;基于区位、资源、内外部支撑条件及游客需求角度,筛选构建的极核—外围间协同发展的主控要素指标体系,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提出开展全域旅游规划,完善旅游产业全链条设计,形成景区—村寨一体突出多中心网络化的协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近几年提出很多围绕特色村寨的原创乡村旅游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诗意栖居、场景时代等.特色村寨的旅游形象是检验和衡量地区开发特色村寨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依据.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使用python网络爬虫技术从马蜂窝、携程等网站获取游记、评论等样本,利用ROSTContentMining软件对文本进行高频特征词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研究游客对景区的旅游形象感知.(1)128篇游记样本中提取出162条高频词汇,频次排在前60位的词汇表明游客的主要关注点集中在村寨的景观,高频词汇的语义网络矩阵以村寨为核心,其他特征词向周围发散状;(2)游客对特色村寨旅游认知形象主要为村寨形象、旅游吸引物、村寨设施及服务三个方面;(3)综合来说,游客对于湖南武陵山片区的村寨旅游形象感知以正向情感为主,通过后续人工读取文本发现,负向情感主要源于村寨的道路交通以及卫生环境等基础设施服务不完善.  相似文献   

9.
由于西南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资源,因而以少数民族群众为主体、少数民族聚居村寨为基础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也必将成为该地区的支柱性产业。聚焦民族特色,强化品类创意,重视旅游营销。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水平,这是我们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特色弱化、文化生态失衡、保护意识淡薄、文化传承的源动力缺失等问题,对地处东北与西南地区的三个不同少数民族典型村寨进行深入调研。对比分析其保护主体情况、文化生态环境、文化景观保护利用的情况。从政策引领、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和健全机制等方面提出确保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野猪塘自然村,是一个依靠科技走向富裕文明的苗族村寨。它是历史上著名的苗族抗法英雄项崇周的故乡。从一个村寨的角度对其人文资源、经济现状、文化观念转变的构成因素,文化传承作了较为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广西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雯雯 《科技资讯》2006,(18):186-187
民族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广西是一个民族氛围浓厚、民俗事项丰富的地区,具备开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有利条件。文章在阐述广西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广西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资源、品牌、利益协调、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广西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云南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初探--以云南民族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 ,在这块红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各民族 ,其多姿多彩的民风习俗为云南人文旅游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条件。云南人文旅游至今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介绍人文旅游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以云南民族村为例 ,分析了云南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民族建筑景观是民族村寨中是最直观的表现方式,它对旅游业来说是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来说是重要的文化艺术产品,可以开发成旅游产品.本文通过对广西龙胜龙脊古壮寨、平安寨、金竹壮寨的民族建筑景观来探讨建筑景观与旅游开发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拉祜族是云南15个特有民族之一,拉祜族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省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民族文化大省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讨论拉祜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以全国唯一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例,提出了拉祜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虽然是旅游资源大省但却不是旅游大省.盲目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等等,导致了文化资源效益配置低,没有形成与资源相匹配的高产出.文章对数据统计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利益主体存在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开发领域,不同利益主体均有各自利益诉求.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分析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公司两大核心利益主体的策略博弈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影响及其策略选择依据,基于演化博弈视角,选取了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了演化博弈模型及其支付矩阵,并且利用复制动态方程和动态相位图,分析了演化稳定策略及收敛路径.结果显示,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领域中,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公司之间存在策略选择相关性和依赖性,收敛路径及稳定状态受到博弈双方初始支付成本、收益、超额收益及分配系数等六个因素影响,通过设置合理的分配机制、提升超额收益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罗平的旅游文化开发从提出到现在已有二三十年的时间,长期以来,罗平县委县政府在开发和发展罗平的旅游文化事业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动静不可谓不大,动作不可谓不小,但就目前的情形看,罗平的旅游文化开发和建设似乎陷入一个较长时期的困惑期,遭遇到的发展瓶颈一时似难突破。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本文拟就罗平旅游文化建设与旅游人才培养问题,谈一些浅见和思考。一、旅游文化的概念与罗平旅游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民族村落文化空间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的共同记忆,在推进村落发展机制的探索中,拥有特色民族文化、乡村文化等资源禀赋的民族村落成为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发展的重点,而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民族文化的生产性保护提供了市场基础。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双重驱动下,民族村落由封闭到开放,在文化上表现出不同利益主体介入对文化空间从内容、形式、规模和功能上进行解构与重构,以德宏州盈江县下勐劈傈僳族村为例,分析在发展文化旅游中文化空间的转变及其呈现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位于贵州的少数民族典型村落羌寨为例,对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深入分析村寨的自然形态特征和民居的建筑形态特征,把握其关于形态学方面的典型特征和其演化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自律性。根据羌寨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羌寨整备与保护规划设计的三个层次,并对村寨保护规划和民居建筑保护更新提出具体策略。使其在保护少数民族村寨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与提升,促进少数民族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