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蛇缠旅馆在非洲北部的一些丛林中,蛇类特别多,其中有不少是毒蛇,给开发旅游业带来不少麻烦。科学家们发现,在众多的蛇类中,有一种无毒蛇能发出辛辣气味,使其他毒蛇不敢近前。于是,当地人把这种蛇捉回,绑在旅馆的床铺底下,保护旅容免遭毒蛇的侵扰。井中旅馆马里的斐巴摩纳是世界最热的地区之一常年平均温度达45摄氏度,最热季节可高达56度,令旅游者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2.
张路杨 《大自然》2021,(4):14-19
北京地区生活着众多蛇类,有栖息于市区的红纹滞卵蛇、赤链蛇和虎斑颈槽蛇,还有生活在远近山区的小型蛇类及无毒蛇,种类繁多、形色各异.近年来,一些蛇类的新发现记录给北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了不同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东北陆生蛇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区计陆生蛇类16种和亚种、隶属7属3科,其中东北区特有种为东亚腹链蛇、棕黑锦蛇。优势种为虎斑颈槽蛇、乌苏里蝮、枕纹锦蛇、红点锦蛇。稀有种为玉斑锦蛇、团花锦蛇、黄脊游蛇、东亚腹链蛇和短尾蝮。玉斑锦蛇仅分布于辽宁西部接近华北区的义县,可能属渗入种类。东北区有毒蛇7种和亚种,其中虎斑颈槽蛇过去一直列入无毒蛇中,实为游蛇科中的一种毒蛇。本文简述了蛇种的特征、生态及分布。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省江门市大东洋蛇类研究中心的养蛇场里,包括眼镜蛇在内的多种毒蛇和无毒蛇源源不断地繁殖出来。其中,眼镜蛇已繁殖到第四代,其他种类的蛇已繁殖到第三代。2005年2月2日,由广东省科技厅主持,在该养蛇场进行了养蛇技术成果鉴定会。专家们经过认真的讨论,认定其技术成熟,生产的蛇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部分需求,对某些珍稀蛇种的繁育也能有所助益。为什么要人工养蛇?随着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野生动物,尤其是蛇的栖息地被不断压缩,而多年以来蛇类被不断猎捕,数量已经很少了。我国民间对蛇有相当大的需求,即使不提对蛇的食用,光是医用一项…  相似文献   

5.
养鱼     
含有剧毒的动物陆地上有,海洋中也有.在陆地,人们自然会想到毒蛇,有人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70万人被蛇咬伤,其中死于蛇口的有4万多人.熟悉海洋动物的人谈到有毒的动物,首先想到的也是蛇.海蛇的毒性有的比陆地毒蛇要高出好多倍.一条海蛇所含的毒能使数人毙命.其实,陆蛇也好,海蛇也好,有毒种类不论在种数上还是在个体数量上,都远远落后于有毒鱼类.目前已知海蛇49种,全为有毒种类;陆地蛇约2000种,其中约有400种有毒.而有毒鱼类则已知750种之多,某些种类的毒性,也甚于有毒蛇类.  相似文献   

6.
要蛇,是坦桑尼亚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技艺。在坦桑尼亚的苏库马族中,有很多以要蛇为业的民间艺人。当地称他们为“巴耶耶”(bayeye)。巴耶耶表演时,在节奏铿锵和谐动听的鼓乐伴奏下,挥舞毒蛇,动作惊险,姿态优美,只见碗口粗细的大蟒和细如嫩竹的小蛇在要蛇艺人的指点下,和着鼓乐,点头弯腰,左盘右旋,翩翩起舞,十分有趣,深受观众欢迎。这种耍蛇舞就叫作“伍耶耶”(uyeye)。耍蛇艺人都经过专门训练。通常需一至两年。师傅在家里传授蛇艺,内容有识别蛇类,捕蛇经验,拔除蛇牙,饲养方法以及  相似文献   

7.
从2000年至2003年对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蛇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蛇类25种.其中有毒蛇5种.无毒蛇20种.调查结果表明.鸡公山境内的蛇类种类和种群数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王方辰 《科技潮》2001,(8):35-36
进入夏季,北京市接连不断发生被毒蛇咬伤案例。去年仅中国人民解放军304医院就接纳了150多人入院急救。据该医院负责人介绍,该院今年救冶的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人数仍呈上升趋势,仅6月一个月就收治了30多名,最多时一天就有五六名。在提醒大家提高警惕的同时,有必要分析一下近年来被毒蛇咬伤事件不断上升的种种原因。1 生活小区向郊区扩散,增加了居民日常生活中与蛇类接触的可能性。2 生活水平提高后,双休日到山区或森林旅游度假的人数猛增,与蛇接触的机会增加。3 鼠类的天敌减少,住宅区老鼠数量增加,吸引蛇类靠近居民生活区。4 近年来非法贩运、销售毒蛇事件有所上升,高级  相似文献   

9.
张宗汉等(1931)在“南京蛇类和龟鳖类的研究”一文中首次报导南京有此蛇分布,但此后再也无人在江苏南京或其它地方采到此蛇。周开亚(1964)在“江苏爬行动物地理分布及地理区划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的南京记录还是根据张、方的报告,自己没有采到标本。早在1935年Pope在《中国的爬行动物》一书中就提出南京未必产有此蛇的看法。解放后,胡淑琴等(1962)编著的《中国动物图谱——爬行动物》、四川生物研究所(1977)编的《中国爬行动物系统检索》、浙江医科大学等(1980)编的《中国蛇类图谱》等专著中关于黄脊游蛇的地理分布均未提及江苏,亦即是否定了此蛇的南京记录。作者在进行徐州蛇类调查时,于1965年捕到四条黄脊游蛇标本,可以认为是江苏蛇类一属(游蛇属)一种的新纪录。因此在《动物学杂志》1980年4期的“新纪录一览表”中报导了此蛇的种名、采集时间和地点。鉴于在食性、背脊线的颜色、量度等方面与文献报导略有不同、故有必要作如下补充。  相似文献   

10.
辽宁有蛇类17种,隶属3科8属,其中分布在海洋中的海蛇有3种,陆地上有14种。根据1996-1999年的辽宁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结果显示,辽宁陆生野生蛇类数量已趋于减少,且减少幅度较大。栖息地环境质量渐趋恶化及人类的过度利用是其减少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保护好现有的蛇类资源,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出保护对策如下:加强蛇类栖息地和栖息环境保护;加强宣传和保护意识,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加强对蛇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增加蛇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人工养殖研究,突破饲料和繁殖难关,变“周转仓”式的养蛇场为真正的养蛇场。  相似文献   

11.
昆明地区的蛇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57—1981年对昆明地区的蛇类作了查调,共得标本160号16种,加上原有记录,昆明共有三科11属19种。该地区蛇类区系的主要特点是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19种中有18种,占种数94.7%,仅黑眉锦蛇1种广布于我国古北和东洋两界,占5.3%;另一特点是西南区的特有种类(或主要产于西南区的种类)较多,有4种,占东洋界种类的22.2%。八线游蛇和紫灰锦蛇是皆地区蛇类的优势种。昆明蛇类冬眠期为11月—翌年3月底4月初。对133号标本作了胃的食物分析,八线游蛇、紫灰锦蛇、斜鳞蛇、草游蛇和乌游蛇五种72号标本中胃内有食物。蛙是它们共同的食物,也是昆明蛇类主要食物之一。八线游蛇的性比为38(?):34(?)=100(?):89.5(?);斜鳞蛇为7(?):9(?)=100(?):128.6(?);紫灰锦蛇为25(?):6(?)=100(?):24(?)。昆明地区蛇的繁殖多在5—9月。八线游蛇怀卵数为7—16枚,斜鳞蛇为8—15枚,竹叶青每胎3仔。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调查,蛇类是我国被大宗食用的一类野生动物,全国每年消耗的活蛇量在1万吨以上。吃蛇在我国的局部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南人食蛇”的记载,同时还介绍了食蛇有祛风活血、除寒去湿的功效。有关专家指出,以往由于受交通运输等因素的限制,蛇类贸易仅在小范围内进行,对物种的影响较小。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食用和药用蛇类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加,刺激了蛇类贸易的进一步扩大。日益增大的蛇类贸易需求加剧了偷猎和走私野生蛇类的活动,致使蛇类资源正面临种群数…  相似文献   

13.
分类工作者早在19世纪就根据蛇类的普通齿和毒牙的形状以及它们着生的位置,作为蛇类分科的标准之一。1959年,Boys和Smith提出蛇类的完全咬痕,可以判断毒蛇和无毒蛇咬伤的标志。至于不同科、属、种的毒蛇咬痕有无差异、有何差异,根据毒蛇的咬痕能否区别是何科、何属或何种毒蛇,国外资料未提到,国内资料的提法不一,尚缺数据与分析。本文选用不同发育阶段的五种毒蛇,代表不同的科、属、种,并对其普通齿、毒牙、毒牙间距及  相似文献   

14.
蛇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员,蛇以小型动物为食,尤其嗜食鼠类,对农林生产益处颇多。然而近年来“蛇宴”风靡,一些地方对野生蛇类滥捕,蛇类资源遭到极大破坏,以致有些地方鼠类猖獗,鼠害严重。如果实行蛇类的人工养殖,既可保护自然资源,又满足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岂不一举两得。暨南大学劳伯勋先生从事蛇类研究多年,提倡人工养蛇,这对各地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毒蛇的毒性之强和种类之多,都堪称世界之最。澳大利亚现有100多种陆地和海洋蛇,大部分是毒蛇,如果按毒性排列,其中至少有10种毒蛇比著名的印度眼镜蛇还要毒,全世界陆地毒蛇的冠、亚、季军全都在澳大利亚,它们是澳洲沙漠猛蛇、东部棕蛇和大斑蛇。美洲大陆最令人生畏的响尾蛇在澳大利亚只能勉勉强强地挤进前20名。澳洲沙漠猛蛇是世界上最毒的陆地蛇,从一条饿了多日的大猛蛇身上一次挤压提取出来的毒液,可以毒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一次蛇口逃生的意外中,我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事情发生在我与莽山烙铁头蛇之间。莽山烙铁头蛇是只分布在中国的特有蛇种,在中国同类毒蛇中,这是一种最大的毒蛇,到目前为止,地球上仅在湘粤交界的南岭山脉骑田岭支脉的莽山地区一带有发现,分布仅局  相似文献   

17.
有个人如是说:“凡是被毒蛇咬伤的病人,只要一息尚存,我就能让他重新站起来。”这“大言不惭”的话出自一位身材瘦小,默言寡语的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他就是全国蛇伤防治协会理事、福建省蛇协理事长、三明市蛇类开发研究所所长、瑞云蛇园的董事陈秀纶。 说来说长。1988年陈秀纶高考落第,失意、迷惘接踵而来。他回到了尤溪的崇山峻岭之中。当他开门望着那烟雾弥漫的大山,再也抑制不住心中强烈的不服:难道当今时代就没有愚公? 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润育着家乡的龙。天无绝人之路,他决心操起祖传世业:特技捕蛇。  相似文献   

18.
话蛇     
蛇类是爬行动物最后进化而形成的一支,起源于原始蜥蜴类。蛇类化石最早发现在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中,但实际蛇类在地球上出现较此要早,约在一亿三千万年左右的中生代。现今生活的蛇类有11科、约400属、2700种。中国产的蛇类已知8科、53属、224种(其中毒蛇近50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自治区),尤以广东、广西、云南、福建、贵州等省(自治区)为多。  相似文献   

19.
李南  方平 《应用科技》1999,(1):17-28
蛇全身都是宝,蛇胆、蛇毒被誉为“蛇金”,蛇皮、蛇肉、蛇油、蛇内脏皆可利用。蛇类产品在国内外一直畅销,因而养蛇是一项大有可为的“黄金事业”。1蛇场的建造蛇场应选在山岭或村寨的南面向阳处,远离人畜。一般100m2蛇场可放养100kg左右。各种毒蛇要间隔开,不能混养,以免打斗伤亡。内围墙一般高2m以上,外围墙2.SIn以上,墙脚深入地下0.sin以上,培心要放满泥浆,墙面用石灰或泥沙荣抹光滑,墙角抹成弧形,以防外逃。围墙设有门,人出入要随时关好,或在墙内外设临时木梯。场内不能打地板,以利地湿和地温的传导和调节,场中挖一个…  相似文献   

20.
癸巳说蛇     
白明亮 《大自然》2013,(1):21-23
2013年是中国农历癸巳年,俗称蛇年,也常称小龙年。龙与蛇本就颇有渊源,在十二生肖里的排序又是前后相继,将蛇称为小龙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迎巳送辰,让我们在这"龙蛇交替"之际来说说蛇吧。蛇是人们熟知的动物,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新西兰和爱尔兰等岛屿外的世界各地。在爬行动物大家族中,蛇是最晚出现的成员,很可能是从蜥蜴类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最早的蛇类化石出现于大约一亿三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但科学家推测蛇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