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Li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分别测定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和心叶椴(T.cordata)2年生苗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等指标的日变化,对两树种光合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月中旬天气晴朗时,两种椴树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呈双峰曲线,胞间CO2浓度变化呈单谷曲线;两树种的光补偿点分别为36.2 μmol/(m2·s)和22.8 μmol/(m2·s),光饱和点分别为1 384.8 μmol/(m2·s)和1 216.5 μmol/(m2·s),CO2补偿点分别为76.4 μmol/mol和80.9 μmol/mol,CO2饱和点则分别为1 872.5 μmol/mol和1 655 μmol/mol。基于对这两个树种净光合作用的分析,笔者发现南京椴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大于心叶椴。  相似文献   

2.
南京椴边材变色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采用TTC法对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南京椴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南京椴花粉的寿命相对较短,临界含水量为8.99%。在此含水量下,贮藏温度为-25℃时,经过8 d贮藏,花粉生活力从75%下降到56%,经过180 d贮藏,花粉生活力仅有25%。此外,新采集南京椴花粉的含水量为9.55%,可以不经干燥,直接在-18℃下保存。  相似文献   

4.
南京牛首山南京椴群落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调查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园的南京椴天然次生林典型群落样地基础上,分析了该群落的植物区系特点、群落组成及其特征、群落的层次结构特征以及演替趋势。研究表明,该群落的植物区系特征具有一定的热带性质,温带区系成分占相当的比例。群落中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层次分明,有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南京椴林在演替过程中能够保持落叶阔叶林的稳定结构,但有人工毛竹林种群侵入该群落,若不及时清除,将最终对南京椴林的顺行演替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为江苏省重要的乡土树种,野外资源稀缺。南京椴野外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探索,可为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及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 以南京椴5个天然群体[江苏宝华山(P1)、牛首山(P2)、安徽皇藏峪(P3)、安徽蜀山(P4)和浙江天台山(P5)]93个体为实验材料,选用15对多态性EST-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 ①用15对引物共检测等位基因数(A)总和为96,平均值为6.4,四倍体基因型(G)和四倍体特异基因型(Gi)总和分别为441和251,特异基因型比率(R1)和种质鉴别率(R2)均值分别为45.73%和17.99%。②在5个群体中,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Aloc)和四倍体基因型丰富度均值(Gloc)分别为5.50±2.43和9.41±4.29;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1±1.43和0.62±0.14。参考各群体GlocHe值,确定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群体为P1和P3。③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遗传分化系数(Gst)仅为0.030;AMOVA分子变异分析显示,群体多样性水平变异来自于群体内(96%)。④聚类和遗传结构Structure分析显示,5个群体可划分为2组(组1包括P1、P2和P5;组2包括P3和P4)。Mental检验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 南京椴群体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宝华山群体和皇藏峪群体多样性较高,群体扩张可能是以这两个种群为中心,经人类活动迁移至其他区域。但南京椴群体间未形成明显分化,主要是由于植株寿命长,群体缺乏自然更新,加之群体间存在人为种子传播。因此,本研究提出通过建立隔离区,明确优先保护群体、加大植株异交,并采用人工繁育及种质回迁的方式保护南京椴野外群体。  相似文献   

6.
采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5个南京椴种群共147单株的遗传多样性。从55条简单重复序列引物中筛选出11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80条带,其中76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95.00%,平均每条引物可扩增出7.0条带。南京椴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211 7~0.322 7,物种水平多样性为0.407 7;Nei基因多样性为0.140 5~0.211 9,物种水平为0.264 3;有效等位基因数的变异范围为1.240 3~1.356 6,物种水平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32 6。AMOVA遗传变异巢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群间变异占总变异的34.99%,种群内个体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65.01%,约为群体间变异的2倍,说明南京椴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在其遗传变异中占主导地位。遗传变异分析表明: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57 1和0.176 0;物种水平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315 4,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1.085 5。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将5个种群明显聚为3支。  相似文献   

7.
紫椴(Tilia amurensis)和蒙椴(T.mongolica)是分布于北方的主要椴树属植物,形态上有差别但不易区分,二者均可称为小叶椴,本研究将其处理为小叶椴复合体.利用形态扫描及便携式数码显微镜(Digital Portable Microscope)观察,对小叶椴复合体的叶、花形态指标进行测量,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形态上的变异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小叶椴复合体的叶、花形态存在连续性,特别是存在着雄蕊退化不完全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9.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光学显微镜观察,对带岭地区紫椴与糠椴枝叶解剖构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初生构造极为相似,说明它们的起缘关系很近,1年生枝条紫椴比糠椴耐低温干旱和大风,初生生长比糠椴快,但生长情况没有糠椴好;2年生枝条紫椴不如糠椴耐低温干旱和大风,次生生生长比糠椴慢,但生长情况比糠椴好;紫椴与糠椴的叶片为典型的异面叶,在带岭地区紫椴的抗旱能力强于糠椴。  相似文献   

10.
根据香桂花芽分化的形态变化,将分化阶段划分为5个时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锥形成期,花被原基形成期,雄蕊原基形成期,雌蕊原基形成期,历时约4个月.香桂的花芽分化在腋芽上进行.在重庆南山气候条件下,其花芽分化在2月上旬开始,4月底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1.
茶树花芽分化解剖与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地方茶树紫阳群体种中的代表性种质‘紫阳槠叶种’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花芽形成和分化过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紫阳槠叶种’花芽分化始于5月中旬,至6月下旬结束,10月中旬达到盛花期;花芽分化过程可分为:花芽分化初期、萼片原基形成期、花瓣原基形成期、雄蕊原基形成期和雌蕊原基形成期等五个时期。  相似文献   

12.
以生长于重庆缙云山北坡海拔750m的30年生大花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var.grandflora)为材料,研究了环剥促进花芽分化的效应及其所引起的叶片内一些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环剥的枝条平均成花率为对照的147倍;叶片内内源激素ZR/GA的比值明显提高;环剥显著的提高了叶片内总糖的含量,降低了总氮的含量,使C/N比显著提高.环剥促花是通过内源激素促进糖类等营养物质在叶片及芽内积累,提高了C/N比,从而促进成花.  相似文献   

13.
唐菖蒲花芽形态分化与叶片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观察,唐菖蒲花芽分化为向顶式,花芽形态分化可分为11个时期。花芽分化时期与叶片生长表现出较稳定的并行生长关系,并在开花球茎范围内受球茎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赤霉素诱导麻疯树雌雄花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外源喷施赤霉素(GA3)对麻疯树花芽分化的影响,寻求赤霉素诱导雌花分化的适宜浓度,提高雌花比例,以3个麻疯树无性系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喷施麻疯树花序芽,调查与花枝生长、花芽分化以及果实特性相关的14个性状,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后,花序中花枝并未增多,雌雄花数量以及雌雄花比例均高于对照,且40 mg/L的赤霉素处理效果最佳,可显著促进雌花发育; 单花序果实数量增加,单果均质量、出籽率、百粒质量和种子含油量均显著低于对照; 在试验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的提高,麻疯树花枝逐渐枯萎,1 200 mg/L赤霉素处理后的花枝全部枯萎,无果实采收。赤霉素的处理效果比较稳定,40 mg/L赤霉素可显著促进雌花发育。  相似文献   

15.
石蒜花芽分化期内源激素和核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石蒜(Lycom radiata)鳞茎芽的解剖观察,研究了石蒜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内源激素与核酸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芽形态建成期中,IAA、ABA在孕育期,GA在雄蕊形成期,ZR在雌蕊形成期依次出现峰值从而引起核酸峰值的出现,表明4种内源激素调控了核酸的代谢,且IAA,ABA在花芽分化进程中起主要作用.研究发现高水平的ABA/GA有利于花芽孕育和花芽形态的分化;高水平的IAA/ZR及ABA/ZR有利于花芽形态分化,但不利于雌雄蕊的形成.由此说明在花芽分化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此起彼伏发生着激烈的交化,最终达到平衡状态,花芽分化完成.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银杏雌、雄株花芽分化后期及开花期间内含物和激素代谢的动态变化,为银杏雌、雄株的定向培育、授粉、性别鉴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采集银杏雌、雄株花芽分化后期(11月25日—次年3月16日)、开花期(3月17日—4月7日)、开花后(4月8日—4月28日)3个阶段短枝果芽及开花后的叶片,测定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黄酮和内酯等内含物及激素含量。【结果】在花芽分化后期,银杏雄株普遍比雌株含有更多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也更高;而在开花期,银杏雌株比雄株含有更多的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其PAL活性也更高,但此期间雄株的赤霉素(GA)和玉米素(ZT)含量远高于雌株。雌、雄植株芽期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远高于开花期和花后期,而开花期间雌、雄株叶片都具有较高的ZT、GA、总黄酮和萜内酯水平。【结论】银杏雌、雄株在开花时间各节点的生理代谢水平出现不同步性,雄株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和萜内酯的高点比雌株早2周左右。较高水平的GA和ZT、总黄酮和萜内酯可能是银杏雄株开花及雌株胚珠发育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大花栀子花芽生理分化期内源激素和碳氮比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摘叶法判定大花栀子的花芽生理分化期分为成花诱导期和花芽孕育期.跟踪测定了大花栀子花芽生理分化期内源激素和碳氮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成花诱导期ZR(玉米素核苷)/GA(赤霉素)出现高峰值;花芽孕育期ZR/GA急剧下降,碳氮比急剧升高,在花芽孕育期未出现一个高峰值.成花诱导期和花芽孕育期由不同的机理调控,内源激素平衡对成花诱导起调控作用,在花芽孕育过程中碳氮比起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果树花芽分化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从激素、多胺、核酸等与花芽分化的关系几个方面介绍花芽分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短柄樱桃花芽萌发及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6个不同的昼温处理对短柄樱桃花芽萌发进程的影响,以及花芽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樱桃花芽萌发的速度及抗氧化酶的活性有显著的影响.形态上,随着温度的升高,花芽萌发速度加快;35℃处理最早萌动,但不能开花,最终脱落;30℃处理大部分为畸形花,无花粉散出.生理上,测定了6个温度处理下短柄樱桃花芽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各指标均以35℃处理的为最高,其次为30℃处理的;35,30和25℃3个处理的MDA含量均在花序可见期后开始升高;20,15和10℃3个处理各生理指标相对稳定.研究证明高温条件下氧自由基胁迫及抗氧化酶活性与花芽的生理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