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初唐四杰的人格品位与初唐宫廷诗人御用性不同,在帝国初兴的时代气息与他们自己独特的身世遭际中形成的健康的儒侠互补的人格精神,使他们具有崇尚雄词健笔的诗学理想,诗歌创作中把儒家的功名理想与任侠尚武的民间性结合起来,诗歌华彩而不伤气骨,有刚健之风,基本具有了盛唐之音的风格内涵,担当了引领唐诗走出了六朝低迷轻艳诗风低谷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唐代妇女常服主要由:襦、裙、半袖和帔构成,在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显示出不同的特征。初唐妇女穿窄袖襦和长裙,显示出体态苗条。盛唐开始,妇女服饰显示出奢靡的风气,裙襦则向宽肥的趋势变化,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唐代结束。初唐,半袖作外衣穿,盛唐以后,半袖穿在襦内。披帛在唐代应该称为帔或巾帔。帔的披挂方式有10多种。盛唐以后的帔也显示出比初唐更为宽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六朝是咏物诗嬗变的重要阶段,相较于两晋和南朝时期,曹魏咏物诗无论是自身创作成就,还是学界的研究状况,都稍显沉寂。然而,曹魏咏物诗的创作自有其独到的特点。且作为咏物诗得以"备其制"的初期阶段,曹魏时期在咏物诗发展嬗变阶段亦有重要地位和意义。文章拟从作家作品概况、题材选择与立意、艺术表现方式三个方面对咏物诗在曹魏时期的发展情况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沈约咏物诗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约的咏物诗在中国古代咏物诗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咏物诗内容取材广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圆美流转,创作中传神写物与比兴寄托兼用,并开宫体诗中艳情咏物诗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咏物而不滞于物--论初唐四杰咏物诗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我国古代咏物诗的发展线索,明确初唐四杰的咏物诗在继承屈原《橘颂》以来早期咏物诗托物寄兴、遗形写神的传统精神和表现手法的同时,改变了齐梁宫体诗著题写物、因袭模拟的陋习,展现了鲜明的时代风貌和刚健活泼的诗风,并从精神气骨上对后世咏物诗产生影响,由此揭示其在文学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诗能体物,每以物而兴怀;物可引诗,亦因诗而睹态。”(清钱銮《咏物诗选序》)自唐诗以后,我国咏物诗的数量大增。据粗略统计,全唐五万余首诗,咏物一体即有二千七百八十九首,占二十分之一。其中尤以李义山为最多,达一百一十六首。本文重在论述李义山的咏物诗,因及先唐咏物之起源、形成及流变情况。为了论述方便,先叙先唐,后论李义山。  相似文献   

7.
初盛唐咏物诗以言志类为主,大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表现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或开阔明朗的情致,追求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命价值;缘情类咏物诗虽然有追求社会生命价值的实现受阻带来的挫折感和失落感,但其根基仍驻扎在坚强的自信力之上;闲情咏物诗在悠闲散淡中透出自适自足的生命满足感与和谐感。初盛唐咏物诗风骨文采兼备,体现了人的社会生命和个体生命和谐完美的统一,表达了唐代诗人刚健明朗、自信闲雅、自然和谐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8.
由康熙主持编选的《佩文斋咏物诗选》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咏物诗专集。编者"通天地、类万物"、"发挥天地万物之理"的编选理念,是康熙时期盛世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对咏物诗温柔敦厚的美感特征和诗教功用的强调,既是清初文化统治的需要,也是经历明代政治暴虐和易代之际的动乱之后社会普遍的文化心理需求。此外,其广泛的咏物诗学观念和宏阔缜密的编选体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意象是认知主体依据自身认知体验对客观物象认知加工而形成。意象的实现经历了由概念外延意义至内涵意义的转变。咏物诗的整个语篇表层主要体现为对一个主体客观物象的吟咏。同一客观物象,对于不同的认知主体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本文以咏物诗《咏蝉》为例,运用理想化认知模型和概念合成理论分析了咏物诗意象实现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质的《绍陶录》是内容和体式都很独特的一部书,其精华在于王质隐居山林期间所作的大量咏物诗。这些咏物诗既是其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其崇高人格、个性与独特心态的表现。同时还是诗人用心感悟、精雕细刻的多种艺术的融合,与楚辞、《诗经》及鄂东南古老的民间歌谣都有密切的艺术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宋季遗民词在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上达到高度和谐统一,颇受号称词学复兴的清人关注。清人对宋季遗民词的批评研究集中在对宋季遗民咏物词、节序词的阐释接受,及遗民词人风格流派的划分和艺术优劣的评判上。通过对这种批评接受的检讨及利弊得失的分析,不仅可以廓清清人心目中的宋季遗民词学观,而且对当今的词学批评研究也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K25+823.44特大桥右边孔合拢施工方案设计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托架的构造、计算过程和注意事项。供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13.
艾青、郭小川的诗是诗坛公认的新诗代表,这是两座将永远受到人们瞩目的艺术高峰,各有其独特的光彩.从语言上看,存在着深沉与热烈、单纯与繁富的区别;从抒情方式上看,存在着象征比拟与直抒胸臆的区别;从结构方法上看,一散一骈,一个讲究合乎绳规的结构美,一个倾向于散淡自然.艾青、郭小川作为新诗拓荒者的苦心,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分别达到了各自的胜境,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被称为艾青体、郭小川体是难得的殊荣.  相似文献   

14.
倪鸿是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生活于清代道光至光绪时期,系晚清粤西重要词人,传世有一卷《花阴写梦词》,收录词作48首。他寓居、游宦广东三十余年,其词的创作地点以岭南为主,故其词作富有浓郁的岭南风韵。倪鸿创作有纪游词、咏物词、题画词、酬赠词等,描绘粤东的风景名胜,赋颂南国物产,表现南疆人文。倪鸿填词取法浙西词派,瓣香姜夔、张炎,词风清空豪旷。《花阴写梦词》产生于独特的岭南,体现了近代岭南文学的繁盛,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蔡超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0):164-166
不同的学习风格产生不尽相同的学习效果,了解学习风格的类型和成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对日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的问卷调查研究以及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掌握学生学习风格的总体倾向并深入探讨其成因,有助于引导学生培养多样化的学习风格,以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吊"作为《文选》中一种表达对死者哀吊的文体,历经岁月流变,从简单安慰性文辞渐渐发展成一种含有丰富情感抒泄的文体。"吊"有一个从礼仪到文体的发展过程。《文选》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于吊体存在不同认识原因在于二者选录标准不同,文学作品在《文心雕龙》中是"述中显优劣",在《文选》中则是"选中定典范"。吊文由质朴向华丽的转变恰呼应了萧统所属时代的文学风潮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60名初中生进行测查,探讨了亲子分离内部各因素对中学留守儿童应对方式的影响,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应对方式差异显著,留守儿童的应对方式更趋于消极。留守儿童的应对方式在年级、性别、分离时间、沟通频率、代养人类型上差异显著。结论:亲子分离后,亲子分离的时间、沟通频率和替代养育方式的不同都会显著的影响中学留守儿童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8.
周氏兄弟纯散文均表现出从容的审美特征,究其原因是行文旁征博引、善“跑野马”,和闲话幽默、抑扬相问、遣词造句等也有关。周氏兄弟对此各有擅长。周作人纯散文多了几分和谐文雅,从叙述行文的层面来看,体现出一种雍容的风格;鲁迅纯散文多了几分激越恣肆。呈现出一种洒脱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范成大的词主要的风格是温软绮丽,但也有一部分词表现出清旷沧凉的风格,这类词都和范成大出使金国有关,且多为长调,其数量虽然不多,但却代表了范成大创作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王安石诗歌创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和王安石虽然性格差异比较明显,对诗歌审美价值取向各有侧重,但二人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因此,他们选择的诗歌题材十分相近,在反映社会问题、咏史怀古、写景寄情诸方面,均可寻到如出一辙的思想和情调。但是,由于地位、个性和命运结局的不同,两人诗作的风格、气度、成就和影响又有较大的差异。作为本比较研究的对象,无论是两位名诗人诗歌创作风格的“异中之同”还是“同中之异”,都可以为中国古代学的鉴赏,提供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丰富的人生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