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吾国为东方最古之民族,此为世界所公认者也。然其所谓古代历史之时代者,(Historic age )究竟在吾国上溯至若干年为止,惜至今尚无人能为确实之考证。世界最近之出版史学名著;当推英人韦尔斯(Wells)世界史纲。此书於中国上古文化之开始,虽未能详定其时代;然已言明“当阿利安人(Aryan),语言生活传布东西之时,其他文化甚高之民族,已存在於埃及,米索怕土迷亚,或中国及印度”。此於中国虽用疑词的“或”字,然固已不能不承认中国之文化与埃及,嘉尔地,巴比仑,同一古远也。英人阿兰(Allen)曰,“中国古史极难研究;因无他国纪载可作参考,又无古碑古…  相似文献   

2.
1923年,30岁的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一夜之间暴得大名,成为史学界一颗新星。1926年,顾颉刚的史学巨著《古史辨》的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的史学学派古史辨派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顾颉刚是我国"古史辨派"中心人物,"疑古辨伪"是其主要史学思想,古书辨伪思想又是这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其辨伪思想渊源、主要思想以及史学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其在中国辨伪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史记决疑     
引言:史记为吾国第一部有组织有系统之通史,司马迁为史界第 一创作家,其文章之优美,又久为学者所公认,故在史学文学两方面, 均占重要之地位。至唐贞观之初,刘伯庄奉敕于弘文馆论授,史 记之价值弥增。所以历代学人,无论治史学或文学,几未有不一 读者。顾读则读矣,而其读法则不可不辩。或有盲誉其长,而未 明长之何所在;或有妄毁其短,而不知其短之所由来。如此类者, 于史记真相,殊无所得,是盖未者其中之疑案,而加以审察也。间 有能发其疑案者,然或穿鉴其说,少详细之推求;或 恍其词,无明 确之判定,如此类者;较之徒毁徒誉,其读法固进一步矣。惟…  相似文献   

5.
宋代学生干政运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吾国自五四以後,学潮愈演愈大;其初也,不过学生与少数智识阶级之活动而已;及其後,遂与商界及市民相联络而合作。如五四之役,上海,北京,天津,汉口,广州,……等之宠市是也。殆至五世以後,则全国各界,上至于政府官吏,下至於贩夫走卒,以至於农民妇女,……莫不一致愤慨;民气之伸张,至斯极矣。国民始从大梦中惊觉,知强邻之野心,国亡之无日,是则学生与有功焉。然学界干政,本为古代常见之事,如东汉之党锢,赵宋之党籍,明代之东林,皆公理,正气,民意,之所寄。即学生于政,宋时亦已大盛;其行为之激烈,士气之伸张,且有过於今日。作者因感於三一八之事,故搏…  相似文献   

6.
民国二十五年八月商务印书馆出版 国学小 书之一重定价三角五分 昨偶以事过商务印书馆,见新出版诸书中有是书,随取而观之,首觉其自序,於不苟篇: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俞荫甫释独为无他事,天论篇:君子敬其在己者,俞荫甫校敬当为苟,非相篇:观人以言,美於  文章,王 祖说观当作劝,正论篇:是非以圣王为师,王伯申说是非当作莫非,皆加以纠驳,颇能独伸己见。而非相篇一条适与余读荀子札记之说阐合,(余有读荀子札记若干条,新会梁启雄先生著荀子柬释,向余索稿,会以付之。问梁君书最近已出版,惜余末得一读耳。)因购取一册踺卖之,觉卷中胜义颇多,知…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天元四元发明小史 1.天元四元,中国宋元间发明之算法,用以驭一元至四元问题之术也。据载籍之可考者而论,天元一术,始见於秦九韶之数书九章与李治之益古演段。秦李而外,据祖颐之说,则有蒋周,李文—。石信道,刘汝谐,元好问诸人,皆於天元一术,有所发辉;惜其书不传,罔从嵇考。蒋周之益,古集,据罗士琳畴人传补遗,谓刊於宋元丰(一○七八)绍与(一一三一……一一六一)淳熙(一一七四……一一八九)间,时代远在秦李之先;则天元一术之发明,或尚在南宋之先,亦未可知。惟唐代设明算科取士,不出九章周髀海岛孙子张邱建夏侯阳五曹五经算缉古缀术数家,…  相似文献   

8.
此书首有河南省主席刘峙序言及编者自序。次有凡例十三则。条理情审,颇具规模。全书共分四编。前年出以行世者,仅此首编耳。 首编收金类新郑古器之一部,二十五叶,及石类墓志塔铭等墨.本八十一叶。新郑之器,出土後十九归於河南省立图书馆,即今之河南博物馆故编者得首先利用之。芒洛所出北朝以降墓志,今多归三原于氏,转入河南博物馆及婆洛金石保存所者,为数无几。编者於古志墨本;夙有收集做此编所载志石特多,且皆其精好者,具冕用力之勤。惟所收大抵限於芒洛一带所出,他地十九被搅;此征编者或别有会心,然读者未尝不引为憾事也。 除芒洛外,近世…  相似文献   

9.
乐府肇於汉世,衍於魏,而变於六朝;其遗风馀韵终於有唐之世。各代乐府歌章影响於吾国丈学者甚 。汉书 文志载歌诗二十八家,中二十六家为乐府歌辞。至长孙无忌经籍志,汉志各家已无一得有。自晋至於唐宋,志古乐府歌章诸集可考者不下三十馀家,现俱散逸不传。惟宋人郭茂倩之东府诗集一百卷硕果仅存,今之言乐府者,奉为圭臬矣。是书今传者惟明汲古开堪稍善本,然或因循劐设,或以书写镌刻之讹,鲁鱼屡见,而所见别本,更不足摅。今取涵芬楼景印及古阁本,旁摅典籍所载,及唐宋人类书 记笺注所引,校正书中古辞之讹失,希得有其真於什一焉。[汉郊祀歌,日出…  相似文献   

10.
(一)论名家之起原 (二)论法家之起原 (三)论阴阳家之起原 (四)论道家学说所受隐士人生态度之影响 (五)论刘欢诸子出於王官之说 在原儒墨一文中;我说:“道家之学即出於隐士,已详於余之中国哲学史中。此外阴阳家者流,出於方士;名家者流,出於辩士Z法家者流,出於方术之士;当别论之。”本为即继续庐躯讨论此诸家所自出。读本篇者须先看原儒墨,(原儒墨一文,见水学报第十卷第一期) 一论名家之起原 在原儒墨一文中,我说:“名家者流;出於辩士。”依现在我的意见,辩士一名,虽为先秦书中所常见,但似指一般“能说会道”之人;而非社会上确有一种人,称为…  相似文献   

11.
引言 吾国人语及上古文化,必称二帝三王之盛。然此皆包括历史前(Pre-historic A ge)之时代。若以近时西人治古史之方法衡之。凡研究历史前的史迹,必以地下发掘之古器,古物为凭,而不能仅以後世相传之书本记载为断。吾国现时所存周以前之古物为数甚少而其可以考见尧舜夏商及周初之文化者,只有西汉人传授之尚书廿八篇,及晋初汲郡古中发现之竹书纪年数篇而已。尚书虽托始于尧舜,大抵为周代史官所述,竹书纪年虽托始于夏禹,实为魏国史官所纂。至其书中是否含有上古信史,至今无人能为证明也。然则吾人如欲根据地下古物以证明上古文化,非徒尧舜时代…  相似文献   

12.
形声字声中有義略证(附论中国语源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清儒王怀祖郝兰 诸人盛倡声近则義近之说,於是近世黄承吉刘师培後先发挥形声字义实寓於声,其说亦既圆满不漏矣。盖文字根於言语,言语托於声音。言语在文字之先,文字第是语音之徽号。以中国文字言之,形声字居全字数十分之九;谓形声字羲但寓於形而不在声,是直谓中国文字离语言而独立也。其理论之不可通,固灼灼明矣。顾理论虽卓,而事实不足以明之,则无徵不信,谓始学何。然有难言者。 吾国文字之书,莫精於许氏之说文解字。许书说解中虽亦时时可窥见语言之根柢,然往往泛为训释,令人不知形声字声类意义之所存。举例言之:十篇下心部慈字第训爱,不…  相似文献   

13.
三 代议政治之溯原上西方之精神於宗教上则寄於耶稣基督之福音。於政治上则寄於条顿民族之代议制度。欲传达西方之真精神於东方舍是二者末由也。而於今日中华之国民。方日演革新之事业。其於代议政治之起原如何。发达如尤。尤为切要之知识也。政治之分类。渊源古矣。亚里士多德。分政治为三种。曰贵族政治。君主政治。民主政治。后之学者虽繁分缕析。卒莫之易也。近儒柏芝浩。分政治为四类。曰议院政治。曰总统政治。曰世袭政治。曰武断政治。其为说精且详矣。然是四者未尝不可归纳於亚里士多德之三种也。在昔希腊荷马时代。有元老会议boule…  相似文献   

14.
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张金吾曾说:"人有愚智贤不肖之异者,无他,学不学之所致也。然欲致力於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爱日精庐藏书志序》卷首自序)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藏书与读书》中写道:"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余三定教授《民间藏书四题》《藏宝不如藏书》等谈到"我国自古有民间藏书的优良传  相似文献   

15.
吾国学者凡语及经书,却觉其有“神圣不可侵犯”之势九故中国所谓经者,其名词实为近时欧美各国所未有也然因何而谓之曰经?自古至今,尚无人能为切实之解释。近时学者章炳麟先生精於训诂当谓“经即是一根线;所谓经书,只是一种线装书。”余昔兰其说而甚以为不然也。夫以著作称经,在周末已见於管子墨子庄子荀子等书,知其由来久矣(详见下节)。令人所谓经书者,大抵皆为周代人士所纂述之书籍,而周代人士所谓书籍者,又大抵皆用竹简为著录之材料。晋书束哲传称汲邵魏王家发现竹简穆天子传,齐书文惠太子传稍襄阳楚王冢发现竹简效工记此其朋证也。周秦之…  相似文献   

16.
清华学校大礼堂之听音困难及其改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节绪论 赵忠尧君及作者关於此问题之初次报登载於民国十五年十月十九日之清华校刊。兹节录该文中数段,作为绪论,以便未看该文者。作者只以此文为一种专门报告,无暇作通俗的详细说明,祈读者原谅。 吾人对於建筑的音学,原来至近世方知端倪。系统的研究自哈佛大学教授 Wallace Clement Sabine始。研究工作始於1895,其结果散见各杂志。Sabine 後,哈佛大学集之成书,出版於 1922(Collected Papers onAcoustics, Harvard UniversityPress)。又有F.R.Watson者,Illinois大学物理教授也。因该校大礼堂发生馀音及回音困难,自1918 年亦研究建…  相似文献   

17.
撰著提要     
一,文学哲学类 尚书泰誓今古文异说考──泰誓年月,解经绪家,各持异说;聚讼至今,讫无定论。兹篇遍举今古文之说,以及据古文以驳今文之说,调停今古文之说,与“近师”之说,条列而明辩之.末将各说对照,列表以参验其异同之迹.──陈钟凡,国学丛刊.第一卷,第四期,四六至五六页,民国一二年(一九二三),一二月出版.(张荫麟) 国学丛刊──乃东南大学国学研究会之出版物。该会上主要指导员为顾实及陈钟凡。故丛刊中二人之说立较多。内容多考证之作,亦恒有非难“今文家”之论。年出四期,现已出至一卷四期。有小学,文学,史学等专号,定价每期二角五分。出…  相似文献   

18.
丁山先生早期从事甲骨文字的考释,1930年开始转向古史学的研究,其古史成就中,关于宗族、神话以及氏族方面的研究最为突出。同时他借鉴了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以及顾颉刚先生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等观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庄子天下篇为中国学术史上最重要之文字,顾其文既奥衍,所论当时各家学说书多已佚,不易得其真诠。著者谭戒甫君素以研讨诸子之学鸣於时,掳其自序,谓凡子略之书,今存於世者,罔不缒幽隐,剔抉刮磨,穷其所本,极其所至,而於本篇前章之注释,易稿至十数次,其功力之勤,可以想见。吾人读其书、觉其解释颇多怡然理顺涣然水释之处。盖其得力之处在以古书释古书。昔高王氏以经说卓绝一时,其方法为“以经解经”。今谭君似师其意而“以子解子”,宜其有所得矣。如卷中十三叶“接万物以别宥为始”句,用尸子广泽吕氏春秋去宥及莊子徐无鬼诸文为释;十四叶“见悔…  相似文献   

20.
沈括之见称於近世,以其梦溪笔谈,尤以书中之科学智识 (看竺可桢,沈括对地学之贡献与纪述,科学第十一卷六期)。 子近苋集沈氏传记材料,乃知斯人之伟大实远过其名。 授不独包办当时朝廷中之科学事业,如修历法,改艮观象 义器,兴水利;制地图,监造军器等;不独於天学,地学,数学,医 学。音乐学,物理学,各有创获不独以丈学著称於时;且於吏 治、外交,及军事,皆能运用其科学家之头脑而建非常之绩。 若此人者,越年八百。其生平乃始有详尽之考核,亦甚可怪 异之事也。兹篇注重沈氏事迹编年。至其学术。则沈氏 著作之存者有笔谈谈兴集,源四十一卷,残存十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