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5,(13):61
茶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阶层的人都喜欢饮茶,尤其在夏季,饮茶的人、饮茶的量都相应增加,这不仅是因为茶可以提神、消暑、解渴、解毒,更主要的是茶对人体具有营养、保健及防病治病的作用。据研究,茶含有6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有五大类营养素和具有  相似文献   

2.
赵萱 《科学大观园》2009,(12):32-33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14,(13):12-13
<正>在炎热的夏季,有不少人都喜欢饮茶消暑。饮茶是一种文化,饮茶也是很讲究的,夏季喝花茶有好处也有禁忌的事要注意,只有采取正确的饮茶方法才能有益健康,否则影响身体健康。那么,夏季养生喝花茶,喝花茶有哪些注意事项?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夏季养生喝花茶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1,(17):16-17
饮茶始于中国。3000多年来,国人喝茶的习惯也经历着不少变化。一项关于现代人饮茶习惯的调查显示,六成人都表示自己爱喝茶;50%的人是在工作后养成了喝茶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0,(23):19-19
<正>1.刷牙的最佳时间饭后3分钟是漱口、刷牙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口腔的细菌开始分解食物残渣,其产生的酸性物质易腐蚀、溶解牙釉质,使牙齿受到损害。2.饮茶的最佳时间饮茶养生的最佳时间是用餐1小时后。不少人喜欢饭后马上饮热茶,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可  相似文献   

6.
人生如茶     
日日饮茶,习以为常;天天品茗,已成嗜好。茶,国饮也,民间誉称“饮中君子”。其味真、质善、形美。有道是:茶,一杯淡,二杯鲜,三杯甘醇,四杯五杯韵味犹存。闲暇小憩之余,不时啜饮,确能品出茶的馨香、纯正,更可寄托精神、陶冶情操。记不清哪年哪月,忆不起何日何时,“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谚语忽浮上心头。细细想来,这人生,和这茶,竟有如此相似之处!形味纯木竟茶之初沏,叶片在洁净的开水中沸扬,如人生初萌之愉悦非凡;稍稍浸润,其浓郁芬芳缓缓释出,似人生黄金时期之潇洒豪放;续泡对饮,其馨香渐趋淡化,又近人至暮年之恬淡优雅。岁月的年轮,如西湖…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古人云:"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但你知道吗?喝茶的讲究不仅在于茶本身,也在于季节气候。在寒冷的冬季,泡上一杯热滚滚的红茶,一口喝下去,绝对美极了!然而,除了满足口腹之欲外,冬季喝茶有什么讲究呢?1、红茶冬季天气干燥,适合喝温和、有暖胃效果的茶。红茶性偏温,善蓄阳气,  相似文献   

8.
醉美茶山     
《科学大观园》2021,(12):44-47
四川·蒙顶山 蒙顶山又叫蒙山,坐落在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境内,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也是古代茶马古道的起点.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顶山就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唐宋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自唐朝到清朝,"蒙顶甘露"一直是皇家贡茶,"扬子江心水顶上茶"是中国最有名的一对茶联.  相似文献   

9.
忝是茶客     
我喜欢喝酒,不喜爱品茶。不喜欢品茶,是因为不懂茶。小时候,对于茶的概念,是逢年过节时,母亲从案台的抽屉里,搜出不知放多久的茶叶末,泡上一壶,斟满几个酒盅子,烧几柱香、几张冥纸,奉敬"故人"。那时,除知道茶的汤色外,没闻过茶的香气,更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1,(9):70-70
"名优绿茶机械化采摘加工技术及设备研制"是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单位共同承担,并联合浙江川崎茶业机械有限公司、嵊州市长乐争光茶机制造厂、临海市羊岩茶厂、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宁波市余姚姚江源茶叶茶机有限公司、奉化市林业特产总站、松阳县茶叶总站等多家茶叶、茶机生产企业及技术推广管理部门开展合作攻关.  相似文献   

11.
古之茶染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方法,探讨古代茶叶染色的用途、色相及原理。从五代开始,茶叶用于染纸、染棉纱、染布匹;可染得暗黄色(陈纸之色)、棕色(紫棉之色)、砖褐、莲子褐,以及黑色(皂、青);清、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用野茶"茶条"染皂,得色"极青"。茶叶染色主要是利用茶叶的主要成分——茶多酚的氧化聚合性以及络合反应性。茶多酚可与棉布的纤维素分子、丝绸的蛋白质分子结合,故可染布、染帛。而不同品种茶叶的茶多酚含量以及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色素成分的含量不同,再加上染色工艺的差异,故而可染出不同的颜色。茶染棕色主要是利用茶多酚的氧化性;染皂主要是因茶多酚与铁离子络合反应显黑色;染褐色也同样是利用茶多酚与铁媒染显黑色,再与茶叶中的其他色素成分或其他染材中的色素复合,最终将布染成不同的褐色。  相似文献   

12.
正压力大、时间少、睡不好几乎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而缺乏睡眠的恶果也随之而来,脱发、黑眼圈、健忘甚至脑出血……当人们发现自己为"睡眠债"付出惨痛代价时,各种与睡眠相关的产业也逐渐兴起。大到床垫、被褥、保健枕等床上用品,小到安神茶、褪黑素以  相似文献   

13.
忧郁症经常被视为女性化疾病,现实生活中,其实有不少男人受忧郁所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发现,有些男性忧郁患者并不像女性患者一样以"绵羊型"退缩症状表现,而是"豺狼虎豹型"。虽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指出,女性忧郁症患者约为男性的两倍,却已有不少精神医学专家分析,或许女性患者真的比男性多,但也可能是男人不愿承认、不愿出面求助,导致表面上的数字较少而已。  相似文献   

14.
<正>"日出而作,日落而栖"是古人遵循的生活规律,让人反其道而行之,那是非常不情愿的。但古时也有需要上夜班的人,如更夫、门僮等,此外还有和尚。且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院里的钟楼就得有值夜班的,不然哪有张继的千古佳句。清代阮葵生的《茶余客话》卷一有载:"闻近日中翰以夜班  相似文献   

15.
<正>南宋晚期茶道随禅宗流入日本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曾举办了"茶之汤——日本茶道文化精髓"特展,用大量精美的古代文物,讲述了日本茶道的历史源流。中国人最早开始喝茶的时间不可考,但喝茶习俗在西汉就已经很盛行了,到了唐代成了社会上流的普遍社交礼仪,陆羽的《茶经》就记载了完善而规范的唐代茶道。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也曾经将唐代茶道带了回去,但遣唐使因晚唐战乱中断,所以日本没有来得及引讲茶树,茶道也就  相似文献   

16.
我国虽然是产茶大国,茶叶产量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种种原因,茶叶世界贸易量却位居第三。大量低档茶、碎茶、夏秋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通过茶叶综合深度加工生产速溶茶粉、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咖啡因、茶多糖、茶蛋白等,  相似文献   

17.
在《红楼梦》中,喝茶最讲究名气。特别是在贾府这样一个大户人家里,喝的茶普遍都是“千红一窘”、“枫露茶”、“六安茶”、“老君眉”和“龙井”等等。这些茶在过去的历史上都属贡茶,茶的颜色清心和目,泡水后汤色明亮,品起来味道纯正,乃茶中之上品,有的还是珍品。但要知道,在封建社会里,像贾府这一大户人家喝茶,是尊卑有别的,不同的身份喝不同的茶。如贾母是一位老太君,她必须喝“老君  相似文献   

18.
在植物王国,确实有不少物种绝对是多数人公认的"怪物".以下这16种奇花异草中,有散发腐烂臭味堪称"大王花"的世界最大花朵,也有地球上最小的开花植物无根萍.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网络带入了我们的生活.第四媒体--新闻网站也应运而生.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是,在互联网技术刚刚兴起、信息还没达到丰富得有过剩迹象的年代,光凭"复制"和"粘贴"两个网络动作就能吸引不少眼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相似文献   

20.
正1873年,梁启超出生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他是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以变法强国为己任,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青年。青年毛泽东崇拜梁任公,受"新民说"的启发而创立"新民学会";胡适自称"受了梁先生无穷的恩惠",思想上"不能不跟他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