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监控系统的现状,设计了一个基于Agent的计算机串口与多种感应器的通信系统模型。分析了如何利用VC 下的MSCOMM控件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读取,以及如何实现感应器的控制。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和多线程技术,设计出一个扩展性好、实时通信能力强的监控类模块Agent。  相似文献   

2.
软件Agent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基于Agent的系统在解决复杂、开放、分布式问题上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本文通过设计油井作业施工总结审核系统,提出了基于Agent的分布式数据库优化访问框架结构。结合软件Agent技术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优化分布管理。针对Agent之间的通信问题,采用了KQML协议和XML技术相结合的通信模式。框架结构的可用性通过油井作业施工总结审核系统的成功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3.
将Agent技术应用于温室控制系统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Agent的温室控制系统结构模型和基于多Agent技术的智能控制中心.研究了温室系统内的数据采集与存储方法.有效降低了系统上位机与网络的负载.基于嵌入式开发技术,提高了温室系统的自主调控功能和对环境的自适应性,最后通过对系统性能的分析比较,验证了本系统模型的可靠性、实用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e-Education系统中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提高其智能性,实现自适应教学和个性化服务,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gent的智能e-Education系统模型.运用教学策略Agent和教学管理Agent,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智能地选择教学策略,以实现教学的个性化,达到智能化教学的目的;使用移动Agent技术实现Agent之间的通信,提高了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e-Education系统中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提高其智能性,实现自适应教学和个性化服务,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gent的智能e-Education系统模型.运用教学策略Agent和教学管理Agent,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智能地选择教学策略,以实现教学的个性化,达到智能化教学的目的;使用移动Agent技术实现Agent之间的通信,提高了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旅游企业传统的商业网站及其决策支持系统的局限性,引用Agent技术,提出了一个新的决策系统框架,设计了基于Agent的旅游出行决策系统.研究表明,系统模型中的多个Agent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决策支持任务.充分地发挥了Agent的自治性、自适应性、协同性和智能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VR辅助认知康复技术的缺点,提出将VR和Agent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基于Agent的虚拟认知康复辅助治疗系统AVR—CRS,并讨论了该系统的逻辑结构、虚拟Agent的形式化模型、通信协作模式以及基于WebServices的系统实现等关键技术.与传统的虚拟康复技术相比,该系统具有开放、自主、可移植的特点,能适应未来远程康复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Agent技术是近年来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该文实现了一个基于A带Agent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AeSCM,设计了基于XML的Agent通信平台.该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跨平台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加快集装箱运输行业的发展,提高集装箱堆场管理水平,实现堆场管理自动化,通过模拟建模技术为管理人员提供满意的决策方案.在集装箱管理模拟模型研究过程中,采用Agent技术建模,利用分布拟合检验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构造集装箱到达Agent体,从而实现模拟系统的知识性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作流和多Agent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多Agent的计算机支持协同设计(CSCD)异常处理框架.在通信层,超时策略根据当前Agent自身状态和网络状态自适应地使用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消息服务,以便为可靠的通信提供保障,减少通信故障对异常处理的影响.结合多Agent协调理论,扩展了通信原语,并利用面向对象Petri网(OOPN)建立了多Agent的状态变迁模型,验证了该原语的有效性.在应用层,按照Agent的信息处理流程,结合工作流和客户/服务器技术,利用OOPN对多Agent的CSCD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内部模型进行定义,验证了多Agent系统的动态行为,所建立模型的多实例、多线程访问控制处理能力,以及在线和离线异常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葛益娴  杨博  张加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6):4529-4533,4540
设计了一种超低功耗的轮胎压力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由轮胎监测模块和中心接收模块两大模块组成,以低功耗MSP430单片机为主控,监测模块利用MPXY8020A传感芯片,进行轮胎温度和压力的检测,并将数据转化后无线发送。中心模块接受数据后进行分析、处理,实现胎压的显示、语音提示、智能管理等功能。该智能轮胎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轮胎压力的智能化监测和管理,且功耗特别低,耐用性强,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了移动Agent在分布式计算中所具有的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把移动Agent技术与Web教学资源采集相结合的思想,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移动Agent的教学资源智能采集系统模型,并详细讨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模块和技术。该系统充分利用了移动Agent的移动性和智能性特点,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搜索引擎在教育资源领域方面存在检索精度不高、信息反馈量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GPRS网络热电厂汽网数据监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保证供热质量及现场计量数据的远程实时在线监测,设计了一种基于GPRS网络技术分布式监控系统,系统由智能采集终端、GPRS网络、Internet网和监控中心服务器组成,在监控结点之间提供一个透明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了远端结点与监控中心进行实时数据交换。通过现场运行,证明该系统实际应用时,数据传输速率在40Kbps左右,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人工抄表费时费力效率低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Internet相关技术的普遍应用,数据处理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中的某一台计算机上运行,而是要求所有计算机都参与到网络这一大环境中,这就需要基于智能化和网络化进程的移动代理技术来解决复杂、动态和分布式智能应用的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软件代理和移动代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然后以目前常用的移动代理开发平台Aglet为例,详细讲述如何开发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络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山区公路交通的安全问题,研究一种适用于重型货车的坡道运行安全监控系统。依据确定的监控指标,选用Freescale MC9S12DG128B 单片机,并设计信号采集、信号处理、数据通信等功能模块和人机交互智能仪表,构建了重型货车坡道运行智能监控系统。装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制动器温度、制动主缸压力、制动轮缸压力、制动管路压力、制动减速度、下坡坡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能够给驾驶人提供车速、制动踏板位移、制动踏板力、环境温度和湿度等信息,且当制动器温度过高、制动管路泄漏、制动减速度异常时,能够及时提醒驾驶人,有效提高了重型货车坡道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监测液态危险品船舶运输过程中液货舱液位、压力、温度和惰性气体含量等安全状态参数的实时状况,采用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基于北斗定位与短报文通信技术,实现船舶数据远程传输,并在B/S架构下开发岸基监控报警管理平台,完成液态危险品船舶远程监视报警系统的研发,最后通过实验平台和实船,对系统性能进行...  相似文献   

17.
基于Agent的大型工程计划协调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的计划管理为背景,提出一种用于多部门计划协调支持系统的Agent协同工作组织结构,分析了该框架下Agent的工作过程,重点讨论了Agent的结构模型,实现技术及通信机制,并通过SSRCC-MDPCSS原型系统说明多Agent的协同工作模型的实现过程,证明了这种框架结构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铁路工程建设工点多、线路长、统一管理难度大、质量安全关系重大等行业应用特点,提出铁路工地拌和站智能质量管控的解决方案.利用无线传输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超标预警技术为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平台、拌和站采集终端、智能化搅拌控制、混凝土和易性监测等模块.该系统能够对混凝土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质量监督,有效提高了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精度,降低了原材料超标概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物联网技术和粉尘检测技术,研制一种网络化的粉尘监测仪器.该仪器利用Wi Fi技术实现无线接入网络,利用Smart Config配网技术实现方便快捷的网络配置;以价格低廉的ESP8266模块作为核心部件,全天候测量粉尘浓度,基于TCP/IP协议栈,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验证试验表明:设计的无线远程监测仪工作稳定,测量数据能够定时传至服务器形成图表.该仪器在网络智能传感器领域和气象监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发展,北斗双模定位模块的开发技术不断成熟,其相关智能终端的技术产品应用更加广泛。对北斗智能车载终端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设计,说明该系统如何实现对车辆的通讯、定位、行车数据分析保存、图像记录,以及将相关数据上传到管理中心平台等智能功能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