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性,作为20世纪的元话语,对其界定是从不同层面进行的。就是说,没有囊括一切的现代性,只有诸种不同层面的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中审美关系的反映、产物,与现代性存在"多元一体"的三重关系:现代性孕生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又是对现代性的批判、重建和超越。审美现代性是被把握在美学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反映的是美学主潮问题,它体现了历史主义、人文主义、审美主义三大理念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是现代化过程最终的"精神积淀",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对抗和各种参量的、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过程。无论从哪个维度和理路上,都不可能对现代性有一个透彻的、穷尽的透析,因为它既是指向未来的、人类生存的一种样式,也是人在其中的、与前现代和后现代相互镶嵌着的环节。现代性一词是西方的概念,中国的现代性说法是否合理?建构中国现代性是不是就是"西化"?而同时,后现代性思潮对现代性思潮的冲击,使我们在探讨中国现代性问题使多了一层思考。如何突破传统,克服现代性内在的矛盾,反思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建构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规则之治在乡土社会中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司法实践中的非规则之治中国自古是一个农耕文明相当发达的国度,"重农抑商"是中国传统制度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隆礼轻法"也就必然是中国精神文化反映出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文化传统与建构在陌生人社会上的现代法治是相悖的。随着中国的现代化改革的推进,"法治"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主流话语。法治即规则之治,规则之治几乎是现代法治的核心。然而,"我国的社会现实表明,近年来农村的工业化发展很快,但是民间文化、宗教信仰、传统社会组织等并没有消失,而是不断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在目前国家主导型的法治建构模式下,乡土社会的现代性和传统性、正式法与民间法的冲突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性碎片之一,时尚是西美尔研究现代性的切入点之一。在他那里,时尚蕴涵着丰富的现代性质元素。他的《时尚的哲学》从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的角度对时尚的现代性进行诠释,特别是时尚的审美现代性,对于现代和后现代社会的审美救赎(日常生活审美化)意义重大,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文本细读,从现代者返乡模式、人物命运、对未来的思考三个方面阐释了作品的现代性话语内涵,论述了作为“孤独者”的中国知识分子探索前行道路之艰难,人物的悲剧命运正体现了20世纪初现代性在中国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一部具有浓郁的现代性特色的优秀小说.它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主题表现的现代性、形象主体的现代性、话语表达的现代性、叙事方式的现代性.这四个方面的现代性正是这部小说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话语与个人观有着内在的关联.一方面,从西方思想家对现代性的论述来看,黑格尔所确立的主体原则(个体原则)成为现代性的基本原则,现代性的发展过程是个体化的过程,个人观是考察现代性发展的基本视角;另一方面,从西方思想家对个人观("个人主义")的论述来看,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个人主义"是西方现代性发展的一个核心原则,西方现代的个人观在"个人主义"学说中得到了清晰地表达.大多现代西方思想家对"个人主义"有自己的界定,尽力与利己主义区别开来,不把个人看作惟利是图的主体,强调现代个人是独立的、自主的、谦卑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发轫点,面对中国文化往何处去的问题,“五四”先驱做出不同的选择,主要有两种趋向,一是文化激进主义,否定传统,主张欧化;一是文化保守主义,采西学之长,给传统文化注进现代价值。而林语堂却独树一帜,为中国文化现代性建设引进现代基督教精神这一神性之维,从人文主义的个人主义立场出发,建立个人与上帝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意识引导下的乡土诗歌存在的必然性和发展道路与中国历史的和谐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接着,在此"前景"下,具体地历时分析了陈有才"新乡土诗"创作从歌谣体向口语体变化所体现的"现代性"及其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转型与进步的标志,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一直是我们予以认可和首肯的,而由"新青年派"招惹的"文白不争"事件也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但同时也需要看到,在白话文运动中,启蒙先驱在现代性的焦虑下表现得深刻而又激进、理性而又情绪、进步而又偏执,从而使得语言现代性演进在乌托邦色彩不断染浓的情况下从理性走向非理性。一代启蒙思想家通过语言"断裂"来实现现代性最大化的演进,这不但导致了中华传统母语的巨大阵痛甚至是非正常死亡,而且导致了汉语发展传承中千年语脉的断裂,使得现代汉语发展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西哲有云,"语言是存在之家"。今天,重新审视由那一缕由"白话文"招惹的现代性思绪带来的偏至,倍感话题的沉重,我们不但要在共享现代性的同时对其招致的致命"自负"以及其他予以充分的提防,还要从中总结反思,以期为我们探索语言的现代变革乃至整个社会的现代性演进提供可资借鉴的意义资源。  相似文献   

11.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拓者之一,但他的诗歌已经具备了现代主义诗歌的因子。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情与理的交融,精神顿悟的"时间之点",悲观的现代情绪。华兹华斯诗歌的现代性特征,恰好说明了文学史发展的继承性与延续性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中国现代性及其道德谋划同样面临和必须规避解构真实性、颠覆传统性、极具宰制性等三个悖论。"解构"之后意味着"重构","颠覆"之余急需要"重树","危机"之中寓含着"转机"。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主旋律,以后现代视角反思和回望我们来时的路,沿着传统与现代、外来与本土"有机结合"的基本路向,"重树"因现代性及其道德谋划"颠覆"了的社会道德体系,"重构"被其"解构"了的社会关系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人格的完整性和同一性,以期求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在传统文化认同、社会关系认同和人格同一性认同等方面出现新的"转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以现代性作为其价值诉求,用现代的手法表达现代人在现代生活环境下的现代体验。他们通过对叙事方式的大胆突破和对传统价值和人生观的大胆颠覆实现其现代性。  相似文献   

14.
"普鲁弗洛克"是西方现代派诗歌先驱人物艾略特笔下的"多余人"形象。作为具有异质性、叛逆性和现代性的中国新诗开拓者,穆旦深受艾略特的荒原意识的影响。在对自身的怀疑、否定和绝望之中,拥有可贵的自审和反思精神,并通过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生存环境的深刻把握,塑造了一个分裂、挣扎、残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破碎和变幻的自我,正是一个"普鲁弗洛克"似的"多余人"。  相似文献   

15.
汪苏苏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99-1601
个体的道德性养成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但针对道德性概念的现代性理解与阐述却陷入了被大部分社会哲学家看作现代社会作为重要的社会哲学理论之一的物象化问题。据此,在道德教育中什么被创生,又有什么被埋没了呢?在此通过对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红林伸幸教授的学术论文《物象化理性与道德性问题》的研究,以期能为与"道德性""自律"相关的道德教育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董卉川著《中国现代诗剧的艺术张力》,作为中国现代诗剧研究的拓荒之作,在中国现代诗剧概念的建构、现代诗剧资料的系统收集与整理以及对诗剧文本艺术张力的感悟与探析等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论著通过"戏剧化的诗"和"诗的戏剧化"两途重构现代诗剧概念,拓宽研究领域;通过史料的爬梳搜罗,建立起初步的现代诗剧资料库;通过语言、悖论、意象、结构四个层面立体呈现现代诗剧的艺术张力,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艺术感悟力。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现代性发展至今已危机重重,而孕育于此浪潮之中的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亦走入一个自身不可回转的死胡同,列奥·施特劳斯"魔眼"独具,不仅从思想史的维度剖析了西方现代翻译理论的问题纠结之所在,甚为重要的是其由此架构了自己独特的翻译理论,突破了西方现代翻译理论的内在局限,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理论维度与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对现代性的态度经历了从学习型现代性到反省型现代性的转变。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整个80年代,我们仍然处在强烈的现代性追求之中,90年代以后则变为对现代性的批评。中国人对现代性的批判现在有可能转变为内在的批判,它首先是对我们自己的现代文化的批评,是现代性的自我反省。这种反省,当然与对具有高度扩张性的西方现代性的批评,以及对全球化过程的反省构成一种互动的关系,但它更多的应该与当代中国问题和中国经济有着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中国山水画向现代风格的转折过程中,出现了数位里程碑式的代表画家,为中国山水画走上现代性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以黄宾虹和林风眠为代表,无论是前者"浑厚华滋"的艺术创新,还是后者"借西兴中"的调和探索,都为中国山水画的现代性探索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产生于"五四"新诗运动的中国现代诗歌在迄今80年的发展中,突出地显示了两个方面的追求:一是追求以现代口语表现新的时代精神的革命性即现代性;一是追求现代诗歌语言、形式之灵活自由与优美、和谐的完美统一.仅就追求现代诗歌语言形式之灵活自由与优美、和谐的完美统一而言,就走过了非常曲折的道路.但中国现代诗歌的格律化,乃是现代诗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其日益走向成熟的标志.这里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反复过程,现在依然还处在这一过程中.继20年代中期新月诗派首倡并试制"新格律诗",50年代中期何其芳重倡"现代格律诗"之后,郭小川在60年代初期却以其不事声张的一系列创作,为现代格律诗的发展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其创作经验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