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美国天文学家新近在太阳系边缘地带观测到一个除冥王星之外个头最大的天体.发现者是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迈克·布朗及其同事.新发现的这一天体的临时国际代号为"2002LM60",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288年,直径约1 290 km,相当于冥王星的一半,位于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这一发现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太阳系有九大行星,距太阳最远的是冥王星.这是常识大家都知道.  相似文献   

2.
计算和讨论了太阳和某些行星产生的广义相对论的后牛顿重力改正,并与牛顿引潮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重力的后牛顿效应可能影响太阳系某些天体的运动和演化  相似文献   

3.
由日本、新西兰等11个国家的专家组成的国际联合观测研究小组日前发表报告称,他们发现了两颗气态行星围绕一颗恒星运行的天体系统,在迄今发现的天体系统中。该系统结构与太阳系最为相似。研究发现,该恒星的质量和两颗行星的轨道半径及其质量,恰好相当于太阳、木星和土星三者的质量与轨道关系同比缩小约一半。参与研究的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伊藤好孝等认为宇宙中与太阳系相似的天体系统并不罕见.这或许将成为探索太阳系外行星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5.
两个天体相互吸引,一个围绕另外一个旋转,如果有第三者介入它们的引力场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这就是让科学家们迷惑了两个世纪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最终导致拉格朗日点的发现,拉格朗日点就是在太阳系里的各种力量达到平衡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通过数学模型研究地外天体撞击地球的问题,得出地外天体撞击地球的概率公式.通过数学公式反映地外天体撞击地球的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7.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吗?人类有一天可能穿越遥远的距离寻找其他形式的生命吗?《在太阳系中寻找地外生命》这本书不仅回答了这些问题,还解释了很多其他有趣的问题。本书从我们对地球上生命的理解开始,描述了已知的关于生命的化学组成的最新想法,以及这些想法如何影响人类在其它地方寻找生命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广西科学》2006,13(3):183-183
美国天文科学家提出新的行星定义。新的行星定义包括两点:一是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须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状呈圆球。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km以上,质量必须在50亿亿吨以上。按照这一定义,目前太阳系内有12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谷神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原先被认为是冥王星卫星的“卡戎”和一颗暂时编号为“2003UB313”的天体。科学家们不排除将来太阳系中会有更多符合标准的天体被列为行星。目前在天文学家的观测名单上有可能符合行星定义的太阳系内天体就有10颗以上。  相似文献   

9.
根据太阳系天体运动规律,建立以地心为圆心,黄赤道交线为Z轴,Z、Y轴平面为黄道面的直角坐标系。通过单位圆到余弦函数的变换,具体分析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相对位置变化。将太阳系天体对地运动分解成其对地心的波动和自转运动,并推导出太阳、月球、七大行星相对于地球的理想波动运动方程,分析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波动式螺线运动,并给出螺线要素,指出实际运动时的修正方法.以从角度的周期性变化描述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位置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波动、自转和波动式螺线运动轨迹。呈周期性变化;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螺线运动轨迹与太阳系天体、地球上某参照点间的绝对距离无关,只与太阳系天体的对地心的横向幅度(距离比值)、角度、地球自转角度、黄赤道夹角相关。最后对太阳直射点进行分析,并用计算机模拟五大行星对地球波动运动方程曲线,且对此进行了叠加。叠加结果表明,太阳系天体对地某点波动呈周期性变化,说明文中推导与分析正确。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世界》2013,(12):96-96
数千年来,人类在仰望繁星闪烁的夜空时,一直在追问“我们所在的地球是不是宇宙中惟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如今我们都知道,目前还没有在其他天体上发现生命的痕迹,我们所在的地球及其所在的太阳系只是茫茫宇宙中很普通的天体,宇宙万物从一个奇点的一场大爆炸中形成,经过约137亿年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11.
古怪的天体     
《奇闻怪事》2012,(5):14
我们知道,一次单一的核弹爆炸能造成一场灾难性的损害。那么,可以想象比一个核弹爆炸更大的能量,不是2个、10个、1000万个,而是100亿个那样的爆炸会是怎样的呢?天文学家有证据证明,在太阳系中曾经发生过相当于100亿个核弹爆炸的足够力量的碰撞。在碰撞之后,产生了宇宙间最古怪的天体之一,它的名字叫做哈乌美亚(夏威夷的母亲女神)。  相似文献   

12.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自古以来,人们只能凭裸眼观察来了解天体现象;16世纪初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后,开启了望远镜观测时代.观测波段逐渐覆盖了γ射线、X射线乃至可见光、红外和无线电波的整个电磁波谱,人类对太阳系的了解也得以逐渐深化.人类对太阳系的探测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从探测月球开始,逐渐发展到对地球邻近行星(火星与金星)、其他行星、各类小天体以及太阳和行星际空间太阳风的探测.人类的空问探测,由近至远,由易到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实现了对太阳系各层次天体和太阳系空间的253次探测.  相似文献   

13.
《奇闻怪事》2012,(12):16-17
美国宇航局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目前正在奔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两颗人类以前从未尝试接触的天体——谷神星和灶神星,那将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直观地观测小行星。大部分小行星都栖身在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里,其他小行星则围绕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的轨道运行,不过它们中有很多都与行星拥有共同轨道。并非所有小行星都会老老实实呆在原处:太阳系里的一些小行星的轨道与行星轨道呈十字交叉。  相似文献   

14.
15.
最近,美国天文学家新近在太阳系边缘地带观测到一个除冥王星之外个头最大的天体。发现者是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迈克·布朗及其同事。新发现的这一天体的临时国际代号为“2002LM60”,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288年,直径约1 290 km,相当于冥王星的一半,位于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这一发现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太阳系有九大行星,距太阳最远的是冥王星。这是常识大家都知道。冥王星绕太阳运行轨道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40倍,但那还不是太阳系的边缘。天文学家早已发现,作为太阳系家族成员的彗星,他们在远离太阳的时候,通常…  相似文献   

16.
美国纽约港日前迎来一位引人注目的“客人”,它如同一只在海面踏波而行的巨型蜘蛛,又仿佛是从科幻小说中走出来的外星来客。其实这是一艘由美国“海军高级研究公司”研制的新型组装式双体船,它不仅外观和结构独特,而且用途广泛,可以说是一条“万能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太阳系里所有的行星都在以太阳为中心旋转。”即便是人们都这样认为,但严格说来,这样说并不正确。  相似文献   

18.
天体距离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太阳系和其它星系内天体之间距离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辛方法是目前研究太阳系天体轨道长期演化的最佳数值方法。它能保持哈密顿系统的主要性质而不会引入人为的耗散,因而可以用大步长进行长时期的数值积分。国际献中用于太阳系动力学定性研究的辛方法主要是由Wisdom和Holman的SYA方法,它是SPY方法的一种近似。它们都采用雅可比坐标系。在质心坐标系中建立的辛方法有传统的将动能和势能分离的SYS方法。提出一种在质心坐标系中构造的类辛方法SYQ,并对这4种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效率分析和误差比较,结论是SYA和SYQ是比较好的方法,两各有其优点和缺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