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熵值法的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了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持续提高,但增幅有减缓趋势;经济子系统呈可持续发展趋势,社会、生态子系统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社会、生态3个子系统处于非协调发展中.指出从系统整体优化的视角。构建生态、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同步、同向演进、协调发展的农业政策和措施体系,是推进徐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的形成变化的机制构成可相对分为静态动态二类。从静态看,社会系统、个体系统、自然系统三是主要的结构因素。从动态看,有目的性、手段性等等机构成因素及运动。社会系统与个体系统在个体心理健康机制系统中有特殊地位与作用。心理健康的形成与变化,是整个系统各部分因子能量运动中产生的熵与负熵所致。心理健康机制的良好状态,系于各子系统内部的更新与系统间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熵是描述物质运动无序度的广延量,熵值越大系统无序度也越大。孤立物理系统的不可逆过程的熵值总是增加的,生物系统的不可逆过程的熵值却总是减少的,这是因为生物系统不断地从环境中吸取负熵的结果。因此,任何系统的有序发展一定要从外界或其他系统中获得负熵,负熵流是系统之间协调有序的中介。  相似文献   

4.
区域可持续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区域要实现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本地区经济、社会、牛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笔者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沧,建立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鲁苏浙粤四省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状态进行剖析.通过对四省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山东省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从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城乡基础建设、科教就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层面提出促进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科技本身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科学、技术、经济等子系统之间的互动作用以及与社会的互动作用实现的.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这四个系统应当协调发展,也就是说,他们应是一个宏观的动态的平衡系统.  相似文献   

6.
阐述把热力学第二定律滥用于整个宇宙的错误论点,论述孤立系统的熵变关系与开放系统熵变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重点叙述开放系统熵变的问题.论文中针对生物系统的开放性,结合熵理论解释了开放系统的负熵论观点.并引出信息熵,叙述了信息熵与负熵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正、负能谱热力学理论(PNES热力学理论),通过白矮星熵的演化对白矮星的初期演化阶段作了仔细分析,得出了白矮星在其初期收缩过程中是一个负熵系统,白矮星的演化由其正熵(电子子系的熵)Se和负熵(氮离子子系的熵)SHe之问的竞争决定,当SHe比Se增长得快时,则系统的总熵将更负,它必将更趋于有序态;反之,当SHe比Se增长得慢时,系统的负熵将减少,于是系统的有序程度将减少.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是由人口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文章从系统论角度出发,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并以广西为例,采集了2000—2012年的数据,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方法测算人口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建立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模型,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来测算协调系数、协调发展系数等指标来评价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广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是由人口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文章构建了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并以广西为例,采集了1978—2009年的数据,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方法测算人口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建立了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模型,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来测算协调系数、协调发展系数等指标来评价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对人口安全系统的支撑之上,关键是要保持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并维持资源、环境对人口发展的持续支撑。基于此,建立了包括以人口子系统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和科技制度子系统的人口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框架,并对区域人口安全各系统状态进行因子分析,最后从制度、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人口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负熵     
19世纪出现了两种对立发展观并存的现象,一种是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推演出的宇宙退化观,另一种是达尔文的生命进化观.理论的突破得益于负熵概念的提出及普利高津在负熵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耗散结构理论,该理论合理解释了热力学定律与生命现象的统一性.生命体需要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以维持生命活动,生命以负熵为生.虽然香农和维纳在不同的领域通过数理逻辑的方式独立得出了信息就是负熵的结论,但对于信息的本质及信息与负熵的关系仍存争议.人类社会属于双重耗散系统,人类一方面需要消耗负熵以维持个体生存及社会活动,另一方面人类高度发达的大脑又是社会负熵之源,社会与环境之间的负熵过程包括输入、利用、输出和反馈四个环节,人类社会在创造文明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新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新疆发展的瓶颈因素。文章从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四个子系统构建了新疆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组合确定各指标权重值;采取熵值法测算了新疆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值,在此基础上将水资源子系统看作支持力指数,其它三个子系统看作压力指数,用压力指数除以支持力指数得到了新疆水资源承载力指数。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2年新疆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均大于1,处于超载状态,影响了新疆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文章最后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作物种植格局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一般的Hausdorff拓扑空间上的完备映射定义了余紧拓扑熵。余紧拓扑熵是Alder意义下熵的推广,但又不同于Bowen意义下的熵,它是不同度量下所有Bowen意义下熵的下界。此外,把Lebesgue数定理从紧度量空间上的开覆盖推广到任意度量空间上的余紧开覆盖。  相似文献   

14.
在火炮冲击波信号测试领域中, 为解决陷波算法消除工频干扰损失有效信号成分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改 进的 FastICA 算法消除工频干扰。 采用五阶收敛的牛顿迭代形式改进基于负熵的 FastICA 算法, 使其不仅具备 负熵算法的高精准度, 而且收敛速度快, 迭代次数少。 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的相似系数和信噪比达到 0. 999 99和 45 dB, 较传统陷波算法的 0. 996 和 21 dB 有明显的优势。 相比于基于负熵的 FastICA 算法, 改进算 法与其精准度相同, 但迭代次数减少了 26. 7%; 与收敛速度较快的峭度算法相比, 改进算法迭代次数更少, 收 敛速度更快, 稳定性更高。 该算法具备精准度高、 收敛速度快和迭代次数少等优势, 因此适用于实时处理冲击 波的测试场合。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粒子群的盲源分离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志红  边峦剑  晋野 《应用科技》2010,37(1):12-14,22
简要地介绍了盲源分离的基本理论,针对独立分量分析传统的优化算法易于陷入局部最优、收敛精度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粒子群的盲源分离算法,将独立分量分析算法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相结合,以负熵作为目标函数.采用这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分离矩阵进行调整使各个信号分量之间独立,完成对瞬时混合信号的盲分离.实验信号的分离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完成混叠信号的分离.同时,在与传统的盲源分离算法进行对比中,体现出了更高的分离精度和稳定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讨论负熵的概念、性质及其意义,介绍负熵理论在管理学、经济学和地球生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熵与无序度     
本文提出系统的每一子系的平均熵S/N是系统状态无序程度的普适量度。用此量度可以解决各种有关的矛盾问题,如:均匀系统的整体与部分的熵不同而无序度却一样;激光等开放系统从无序态转变到有序态熵可是增大的。讨论了同一系统的不同描述层次的熵与无序度的概念及其间的关系,并指出一些文献对有关问题的论述所存在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复杂系统的稳定性,利用微分流形理论研究了复杂系统的脆性问题.提出脆性熵的概念,并用之描述复杂子系统的脆性损坏程度.用稳定与不稳定流形来描述复杂子系统的状态空间,分别得到了未受扰动系统与受扰动系统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判定定理.该定理可广泛应用于受扰动复杂系统的稳定性判别.  相似文献   

19.
依据经济功能的分异将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3+5城市群经济系统分解为生产子系统、流通子系统、分配子系统和消费子系统. 通过构建灰色系统熵、系统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以及序参量,对该城市群经济系统演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合理性进行刻画. 研究结果表明:(1)消费市场的发育与拓展主导推进长株潭3+5城市群经济系统持续有序演进;(2)交通网络的快速完善,推进了核心区乃至城市群整体的流通系统合理性发育,对于物流、人流突出的外围城市而言,则超出了其经济总系统的整体水平,产生负荷;(3)长株潭3+5城市群消费能力不足,但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石油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配置和利用石油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文章构建了由资源状况、市场供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四个子系统共11项指标组成的石油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熵值法对新疆石油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995—2005年间新疆石油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综合指数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