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新型EPR—g—MAH/PB复合膜的富氧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乙-丙橡胶接枝以马来酸酐的合成、结构及与聚丁二烯共沸制成的复合膜对氧、氮的透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复合膜不仅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而且对氧的透过系数和氧氮分离系数也可同时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余隆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3)
本文对中空纤维的配料、抽制、粘结、涂层作了简要叙述。讨论了聚砜含量和添加剂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喷头到凝结槽的距离对分离效果和渗透速率的影响;涂层条件对分离富氧浓度和渗透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薄膜渗透分离空气制富氧的进展,制富氧的原理,分离用膜,渗透器和医疗用富氧装置的实例。并根据应用情况,展望了医疗用富氧装置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选用聚酰胺(PA)作为聚丙烯(PP)的改性剂,用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作为中间体,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PP-PA共混高分子合金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制出的新型共混高分子材料,其缺口冲击强度是纯PP的2.13倍,而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渗透汽化性能较好的壳聚糖醋酸盐 /聚丙烯腈复合膜 (CSA/PAN) ,研究了进料浓度、温度、膜厚对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 ,此膜适于分离高浓度的乙醇 /水溶液。并回归了水和乙醇的传质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6.
以海藻酸钠为成膜主料,添加增塑剂、增强剂等,研究壳聚糖、玉米淀粉、聚丙烯酸钠各组分的添加对海藻酸钠膜拉力、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厚度的影响.确定海藻酸钠复合膜各组分的最佳质量浓度为海藻酸钠5%,甘油2%,聚丙烯酸钠0.1%,玉米淀粉2%,壳聚糖2%,测得复合膜拉力为5.2 N,断裂伸长率为93.3%,水蒸气透过量为... 相似文献
7.
采用γ射线辐射接枝的方法在无纺布纤维表面接枝苯乙烯。将接枝改性后的无纺布浸渍于丁酮/PVDF-HFP/丁醇混合液中,真空干燥后制得多孔的无纺布支撑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膜。以其为隔膜组装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LiMn2O4/无纺布聚合物复合膜/Li),进行充放电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无纺布聚合物复合膜具有合适的厚度,一定的机械强度。辐射接枝提高了无纺布与聚合物混合液的结合力,在电池的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不易发生短路,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得PC/PS共混物,研究辐射接枝共聚物PC-g-PS对PC/PS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通过SEM研究PC-g-PS对PC/PS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PC-g-PS的加入使得PC/P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明显提高,分散相相区尺寸大大减小,界面张力明显降低,二相间界面粘合力提高,分散相的抗聚结稳定性也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混合接枝法和两步接枝法,将活性基团羧基引入EVA-g-NIPAAm的接枝层,以脲酶作为模型酶,利用酶中某些基团跟羧基的反应,将酶固定于该接枝热敏性材料上.当反应体系温度高于接枝物的LCST时,凝胶收缩,酶的活力被部分关闭,反应减慢;而当反应体系温度低于LCST,凝胶溶胀,酶的活力又增加,反应加快.利用这一负反馈过程可用来控制某些生物或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温度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研究了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壳聚糖复合膜抗张强度大,韧性好,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文章讨论了膜对不同离子的吸附作用以及吸附时间、吸附电压、离子的浓度、离子的状态等对膜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聚砜(PSF)中空纤维超滤为基膜,二苯甲酰-L-酒石酸(L-DBT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热聚合方法制备了L-DBTA印迹中空纤维复合膜。该复合膜对异丙醇/水体系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对于w=0.20和0.50的异丙醇/水体系,经过一次浸膜制得的L-DBTA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分离因子分别为2 400和5 690,通量分别为1 440 g/(m2.h)和551 g/(m2.h);对于w=0.95的异丙醇/水体系,浸膜液浓缩一倍,经过两次浸膜制得的L-DBTA分子印迹复合膜分离因子可达82 100,渗透通量可达739 g/(m2.h);对于异丙醇/水体系,通过实验,获得了L-DBTA分子印迹复合膜与一般渗透汽化膜相反的分离规律:料液温度升高,L-DBTA分子印迹复合膜的渗透通量下降;随着料液浓度的升高,分离因子出现最大值时的温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2.
用异丙醇钛经溶胶 -凝胶过程制得了二氧化钛粒子溶胶 ,发现是由锐钛矿微晶组成的 ,溶胶中加入添加剂制得涂膜液在多孔AL2 O3 陶瓷支撑体上涂膜 ,可制得完整的复合TiO2 膜。 相似文献
13.
采用γ射线辐射接枝的方法在无纺布纤维表面接枝苯乙烯。将接枝改性后的无纺布浸渍于丁酮/PVDF-HFP/丁醇混合液中,真空干燥后制得多孔的无纺布支撑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膜。以其为隔膜组装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LiMn2O4/无纺布聚合物复合膜/Li),进行充放电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无纺布聚合物复合膜具有合适的厚度,一定的机械强度。辐射接枝提高了无纺布与聚合物混合液的结合力,在电池的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不易发生短路,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高温条件下用聚苯并咪唑(PBI)、聚酰亚胺(PI)与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C4mim][NTf2])制备不同组分的高分子复合膜的合成方法,并用SEM、TGA、DMTA测试了各复合膜的机械稳定性、抗拉强度、热稳定性以及表面形态.实验结果表明,PBI-[C4mim][NTf2]复合膜在100~200℃,PI-[C4mim][NTf2]复合膜在100~300℃范围内结构稳定、致密,具有足够的机械及热稳定性,适用于制备在高温下能够保持结构稳定并提供良好气体分离率及经济适用通过率的高分子膜. 相似文献
15.
以相转化法制备的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为底膜,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分离层膜材料,涂覆法制备了PDMS/PVDF平板复合膜.将PVDF底膜进行等离子体接枝处理,提高PVDF底膜与PDMS选择层的结合力.研究了体系温度,压力,原料气的组成等因素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随着体系温度升高,丙烷(C3H8)的渗透通量减小,而氮气(N2)的渗透通量增大.随着体系的压力增大,C3H8的渗透通量增加,N2的渗透通量几乎不变,分离因子增大.原料气中C3H8的含量增加,渗透通量增大,分离因子也增加.在温度为25℃,压力为0.3MPa,混合气中C3H8含量为10mol%时,制备复合膜的渗透通量为1.625×10-2(c.cm-2.s),分离因子为21.56. 相似文献
16.
用磺化聚砜(SPSF)对Nafion膜改性,制备了一系列不同SPSF含量的复合膜,对制备的复合膜进行了红外光谱、甲醇渗透性和质子电导率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用SPSF对Nafion膜改性后,可以有效提高Na-fion膜的阻醇性能。当膜中SPSF含量为5%时(SPSF5%),复合膜表现出最佳阻醇效果。复合膜的质子电导率随膜中SPSF含量的增加而下降,SPSF 5%膜在室温下水平方向质子电导率是7.7×10-2S cm-1,与Nafion 112相比下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改进制备钯/陶瓷复合膜化学镀新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利用渗透作用的化学镀新工艺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对陶瓷管所处环境,镀液浓度,沉积温度和镀膜时间以及对钯层沉积量和表面形貌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镀液浓度,沉积温度和镀膜时间对钯层沉积量和表面形貌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而陶瓷管所处环境只影响钯层沉积量。改进后的工艺比其他类型的化学镀具有较高的钯沉积速率,较短的制膜时间和较高的镀液利用率,使制膜成本降低,且钯层与陶瓷管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原料,掺杂不同质量纳米二氧化硅(SiO2),制备PVDF/SiO2复合纳米纤维膜,研究分析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化学结构、晶型转变、拉伸性能和压电性能。结果表明:PVDF质量分数为10 %时,纤维平均直径为(473.97 ± 71.10)nm,纤网成膜良好,微观形貌清晰,PVDF/SiO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直径范围为(514.96 ~ 834.16) nm,且纤维表面有颗粒状凸起;PVDF/SiO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力随纳米SiO2质量分数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0.3 %时,强力为(7.94 ± 0.68) N;静电纺丝的电场作用使PVDF由α晶型转变为β晶型,具备压电性能,输出电压值随纳米SiO2质量分数增大先上升后下降,当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0.3 %时输出电压值最大,可达(2.00± 0.11)V。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SixCy层和C层相间的硅碳复合薄膜材料。XRD测试和Raman光谱测试表明,该硅碳复合薄膜材料具有纳米微晶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SixCy/C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较低的充放电平台(0·5V以下),对应的首次放电容量达1200mAh/g以上,经过2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高于85%。SixCy/C复合薄膜材料性能的改善,主要原因可能源于活性材料Si中的缓冲骨架以及碳的共同作用,它们的存在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也有效缓冲了在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组分Si所导致的体积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