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并身体力行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立毛泽东思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基础;倡导深入群众,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方向;提倡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通过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毛泽东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对继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其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对于我们今天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永珍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7(5):16-18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笔者从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思想入手,对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认为在新世纪重新学习和审视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对大力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冬梅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4,(1)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非常重视语言艺术的运用,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论述精辟、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群众化。这对中华民族语言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和宣传工作,对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具有典型性。民主革命时期,在创立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在继承捍卫毛泽东思想、创立邓小平理论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邓小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对于全面把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喜生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他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结合,使人民大众用他们的方式领悟、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他还提倡和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东倡导并力求用大众化的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人民大众关心的问题,重视以人民大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对象。他的这些探索对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联系实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何明珠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0(2):10-13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本质要求,十八大再次重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一战略任务。中国早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就开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产生了诸如阐述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与工农阶级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实际问题的好经验;也有大众化的传播主体比较局限、理论具有不完整性、渠道单一的不足。这给予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重视并创新大众传播方式、促进理论内容的大众化、用通俗的形式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的主要功绩在于:最早提出并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之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探索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9.
刘婷婷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1(8):44-47
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人,他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建国以来,毛泽东、邓小平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通过各项政策普遍地传播开来。毛泽东、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较一下,他们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很多不同。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群众本体论思想的核心,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着眼点和出发点是广大人民群众。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性原则;视群众如父母,党群骨肉相连、鱼水情深的伦理原则;相信群众,尊重群众,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的教育原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实践证明,代表人民,才能说服人民;服务人民,才能领导人民;党和人民军队率先垂范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关心大众疾苦、真正解决民生问题推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认同和践行。 相似文献
11.
陈先达先生是当代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始终强调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是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峰。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民族独立解放的指导思想,并逐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认同。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造就了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宝贵的历史经验。借鉴历史经验,做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需要在实践、理论和载体的创新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14.
对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的结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进程中,产生了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毛泽东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开创者,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16.
网络大众化的迅猛发展既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利契机,又带来了严峻挑战。正确处理网络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牢牢抓住契机,积极迎接挑战,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十分丰富,他的现代模式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苏联,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模式,这为之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打下了基础,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界定,首先必须要解决"用什么"、"怎么样"和"向谁"来进行大众化的三个最基本问题。为此,可以从其内容指向、发展历程和客体指向三方面对其进行深刻把握。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不是一个单向的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而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交织、发展和完善的互动过程。全面把握和深入领会其内涵界定,还必须厘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重要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刘家用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和逻辑,指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结合好,要从少数精英到人民大众、从抽象理论到客观实践。其路径是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及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与时俱进发展、深入科学宣传、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为群众的坚定信仰,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