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元六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指风晓南越。”建元:武帝第一个年号,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年号的开始,建元六年当公元前135年。大行:《周礼·秋官》载有大行人,为接待宾客的朝官,汉初称典客,景帝中元元年改名大行,《汉书·百官公卿表》作大行令,至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名大鸿胪,为九卿之一。东越:我国古代东边少数民族与疆域的概称,地当今浙江省沿海大部。番阳:丁谦说“番阳,地理志作鄱阳,汉县名,属豫章,今为九江府”。案即今江西省九江市地。  相似文献   

2.
[戒机]军事,军务。《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气。”杜甫《遣愤》:“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戎:兵器总称。《诗·大雅·常武》:“整我六师,以修我戎。”引申之,同军队、士兵、战争有关的事物常冠以“戎”字,如“戎衣”“戎装”指军衣、军装;“戎马”指军马,又借指战争、军事(戎马生涯)。成语有“投笔从戎”(戎:指代军队)。机,事务;特指繁忙急迫的政务、军务。《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辅佐)表示“事务”意义的“机”本作“幾”  相似文献   

3.
说“卿”     
《说文》:“卿,章也。”段玉裁注:“《白虎通》曰:卿之为言章也,章善明理也。”“卿”的这一意义,用例并不多见,最早常见的还是用为官名,盖于为官者期之以能章善明理也。有“九卿”、“三卿”、“六卿”之称。《周礼·考工记·匠人》:“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礼记》:“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汉书·百官志公卿表》:  相似文献   

4.
西汉王子侯封地的具体地望,或者没有记载,或者《汉书·王子侯表》与《汉书·地理志》记载常常出现不一致。本文主要根据《史记》相关纪、传、表,《汉书》相关纪、传,并参考《水经注》、《汉书补注》、《史记志疑》、《汉书地理志稽疑》、《校汉书八表》等来考证《汉书·王子侯表》中几个王子侯的封地所在。  相似文献   

5.
《史记·历书》和《汉书·律历志》分别记述了具有同一起算点,但朔望月与回归年平均值根本不同的两种历.按照两部史书所记载的数据及算法分别排算出完整的历谱,并根据出土文物(汉简)对排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按《汉书·律历志》排算出的"太初历谱"确实是当时颁行过的.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太初历具有长期未被揭示的特殊置闰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典。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①,据《甲乙经》序:“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②。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中的“得”字 据初步统计,《孔雀东南飞》中的“得”字,有十三处。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种用法。 一、动词,当“获得”、“得到”讲,跟“失”相对,这是它的本义。“得”字当“获得”、“得到”的讲法在古代作品中有很多例证。如:《孙子兵法·军争》:“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孟子·告子》:“求则得也。”《荀子·正名》:“易者以一易一,人曰无得亦无丧也。”《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本诗中的“得”字,属此义者有三处: 1、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2、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3、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 二、动词,当“有”讲,这是“获得”、“得到”的引伸意义。因为当人们“获得”、“得到”某种东西时,他也就拥有这种东西。把“得”释为“有”这在古代作品中也有大量的例证。如: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史记·孔子世家》作“必得我师焉”。 《汉书·冯唐传》:“唐曰,陛下虽有廉颇、李牧,不能用也……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不能用也。”前用虽有,后用虽得,是“有”犹“得”也。《史记·冯唐传》皆作“虽得”。 本诗中的“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的“得”,即“有”之意。 三、能愿动词,当“能”、“能够”讲,表示客观情况的允  相似文献   

8.
(一)选用词义于诗意未安之例于濆《山村叟》:“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注:“课:教。经:……这里的‘经’引申为织的意思。黄茧:黄色的丝,多为野蚕丝。”(644页) 诗只言“叟”,未言“媪”,而蚕桑纺织乃系女事,《汉书·地理志》:“……男子耕农,……女子蚕桑织绩。”《汉书·文帝纪》:“……皇后亲桑以奉祭服。”俗语“男耕女织”,均其证。叟教织不合常理。《说文》(三上言部)、《广雅·释诂》(卷五上):“课,试也。”《汉书·京房传》:“……宜令百官各试其功,……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考”、“课”对文。《晋书·元帝纪》:“劝课农桑。”知“课”有考核、检查之义。“课女”  相似文献   

9.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关于秦汉时期郡尉与县尉的记述有严重漏缺,影响了人们对于当时我国地方行政制度性状的全面认识.由宋代洪适所著《隶释·隶续》一书中所收录的汉代碑刻以及当代所出土居延汉简与尹湾汉墓简牍中有关郡尉与县尉的一些内容来看,我国秦汉时期的地方行政设置中民政、民事与军事、治安的管辖已经有了系统的分立与条块的分割,地方上不是实行的一头政治;相对于后代,秦汉时期在各地的统治据点要多.亦即,当时它们每个郡之中几乎都多出了两个郡城(即两部或三部都尉),而每个县也是这样(即有的县县尉单独有自己的小城).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的考察,发现训诂术语“某,亦某字”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经过细致研究,认为“某,亦某字”这一术语主要用来说明异体字、假借字、古今字等,有时也可以表注音,说明同源词等。  相似文献   

11.
西汉元鼎六年,司马迁奉使巴、蜀以南,亲履今四川西昌、汉源一带,以后根据见闻在《史记》中记载了西南夷。《汉书》大量抄录《史记》相关记载并有所补充。综合汉代及稍后史籍相关零散记雋,对武帝时期雋、昆明的迁徙活动,雋、昆明被西汉、滇国打败,以及武帝开通博南山道路及经营哀牢地区的史实做了细致考证,可知《史记》遗漏了发生在元鼎六年之后西南夷的若干史实,原因是事件发展过程尚未结束,司马迁对情况了解有限;而《汉书》则失栽武帝中后期西南夷的若干史实,主要原因是沿袭《史记》的说法,对相关史实疏于考证。  相似文献   

12.
齐永明八年 魏太和十四年(490)庚午 二十二岁 齐武帝“夏四月戊辰,诏‘公卿已下各举所知,随才授职。进得其人,受登贤之赏;荐非其人,获滥举之罚……’”魏文明太后卒,孝文帝行三年之丧礼。  相似文献   

13.
汉乐府札记     
班固《汉书·礼乐志》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同书《艺文志》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由于有这两条记载,后来便有人认为乐府是在汉武帝时才建立的,如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篇便说:“武帝崇礼,始立乐府。”颜师古在注《礼乐志》那条材料时也说:“始置也,乐府之名盖起于此。”但《汉书·礼乐志》另有一条记载说:“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萧管。”司马迁《史记·乐书》也有一条材料说:“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以增更,于乐府习常隶(肄)旧而已。”这又说明乐府之名在武帝前早已有之了。于是又有人认为班氏所记,显然自相牴  相似文献   

14.
曹魏正始年间发生了以曹爽为首的正始名士集团改变旧章制度的重大事件,在这一改制事件中其具体内容克籍中并无记载。而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夏侯玄《晋书·宣帝纪》中亦未提到,夏侯玄乃是曹爽改制中的军事台柱。本文试对夏侯玄在改制事件中的作用作些探讨。夏侯玄(209—254年),字太初,早在太和时期,他的名声就十分显赫,苟粲说:“夏侯太初一日时之杰”[1];正始时期更是“盛有名势”。他气质高贵,时人称具”朗朗如日月之入怀。[2]夏侯玄是正始名士中最受崇拜的人物,是曹爽正始改制时的政策制定者与军事支柱,也是玄学家所推崇的偶像。…  相似文献   

15.
张新民 《兰州科技情报》2000,29(3):13-13,12
《内经》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通脉,太冲脉中以时下,古有子”。天癸表气,血液会合充盈于冲任二脉,则月事应时而来。《内经》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是下……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焦,发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弱,天癸竭……”。说明盛气盛则精力充足,体质强壮,反之脏腑失养,毛发枯杭脱落形体日渐衰弱。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于法医学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礼记·月令》内就有赡伤、家伤、机折、审断的记载,这表明在周代已有医事检伤活动等法医学知识.到了战国时期,法医检伤已作出了明确分工.据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所出土的大批竹简中亦有“令史”:隶臣”兼施尸伤检验和现场勘察的记录,这些秦律问答,治狱文书的简文即属于法医学方面的珍贵资促《汉书·薛宣传》有“”之说(案:殴伤为,殴人成创为》谓:“遇太不以义而见痛者,与痔人之罪钧”.确定了殴伤的鉴别特征.东汉学者应邵(字仲远)在价又书集解喷云:“以杖手殴击人,…  相似文献   

17.
“楚辞”和“汉赋”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可是楚赋混称的现象在汉代却是很普遍的,人们常把屈原作品称做“屈赋”、“骚赋”,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的诗歌叫做“楚赋”。刘熙载在《艺概》中就批评了这种现象,他说:“古者辞与赋通称,《史记·司马相如传》言:‘景帝好辞赋’,《汉书·扬雄传》:‘赋莫深于《离骚》,辞莫丽于相如’,则辞亦为赋,赋亦为辞,明甚。”不仅汉人如此,近人、今人也有将楚赋混为一谈的。比如章太炎在《国故论衡·辩诗》中,就将屈原作品列入四家赋中之一家,称为“屈原赋”。郭沫若将屈原诗歌译为今文,书名便题为《屈原赋今译》。我个人认为:把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体作品称“赋”和“汉赋”混淆起来,是不恰当的。从汉赋产生、发展的历史来看,汉赋虽“拓宇于楚辞”(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但它跟楚辞却是完全不同的文体,不能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8.
沈诸梁封叶试析张西庆沈诸梁,字子高,楚昭王时被封叶邑为尹,并由叶发迹,官至令尹、司马.汉班固在《汉书.古今人表》中把沈诸梁列入上等“知人”,(表分上、中、下三等,等分三级)与楚庄工,孙叔敖同列,为春秋时楚国最上等人之一,也是叶县历史上职位最高的名宦....  相似文献   

19.
《汉书·张良传》“表商容间、式箕子门、封比干墓”,记述的是武王克殷后对旧殷贵族中的商容、箕子、比干等所谓贤人智士表示尊崇的做法。这段史实,《荀子》、《吕氏春秋》、《礼记》、《史记》、《新序》、《逸周书》、《尚书·武成》、《后汉书》等古籍中都有记载或援引,而所述略有参差。如“表商容闾”,《尚书·武成》作“式商容闾”,《后汉书·卢植传》作“封  相似文献   

20.
《续汉书·律历志》中的“候气之室”是中国古代高级隔音室,方以智记载的“瓮墙”隔有满足日常生活的隔声需要,这表明中国的古代的隔声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