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贾炳禄 《科技资讯》2015,13(2):89-93
屏式过热器通常也称半辐射式过热器,是指布置在炉膛上部或炉膛出口烟窗处,既接受炉内的直接辐射热,又吸收烟气的对流热的受热面。大型锅炉中一般设置:分隔屏(前屏、大屏)和屏式过热器。某厂锅炉在运行时间超过15万小时之后,炉内受热面产生了老化倾向,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对高温过热器和屏式过热器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受热面剩余寿命的年限,该文对新、老电厂锅炉受热面的维护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市某厂一台YG-75/3.82—M1型自然循环锅炉,汽包工作压力4.2 MPa,燃烧方式为循环流化床,过热器额定出口压力3.8 MPa,过热器额定出口温度450℃。锅炉采用Π形布置,炉膛顶部出口水平烟道和尾部烟道按烟气流向依次布置对流过热器、减温器、高温过热器、省煤器和两级空气预热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辐射和对流换热的机理及基本公式出发,建立了大型直流锅炉过热器或再热器传热计算模型,对模型每根管子进行了传热计算,从而得到整个过热器或再热器的传热特性,并考虑了结构、煤种、运行工况等对传热的影响。本模型的建立更直接、细致地确定了过热器、再热器的传热工况,为分析过热器、再热器偏差、传热恶化、寿命等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舰用蒸汽锅炉增压燃烧对锅炉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舰用主锅炉为研究对象,对增压与非增压2种情况做了全面的热力计算,并分析了增压燃烧引起的锅炉性能的改变,而且对增压燃烧情况下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增压锅炉比非增压锅炉有更好的热持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烟道气的冷凝传热与脱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研究了锅炉烟气在轴流式塑料螺旋板空气预热器中的传热特性.与圆管内和圆形套管内层流单相对流换热进行了比较.具有烟气冷凝的对流换热研究反映冷凝换热与单相对流换热具有同等重要性,与纯蒸气冷凝换热有明显不同,也不同于湿空气去湿过程.采用修正后的古典膜模型对烟气冷凝的计算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伴随烟气冷凝,烟道气中所含SO2和NO2被冷凝液吸收,降低了有害气体浓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大气压力对锅炉炉内介质热力性质的影响规律;在研究影响对流传热放热系数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对流放热系数计算公式;验证了标准方法中影响辐射传热的火焰(烟气)黑度计算关联式的适用性.将上述研究结果与现行标准方法的有关内容相结合,形成了低大气压力下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对实例的计算比较和分析,得出了低大气压力对锅炉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的影响规律,并由此提出了对工程应用具有指导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增压流化床锅炉主要有两种负荷调节方法:一是改变密相床高度,二是改变床温,本文以即将在徐州安装搬运的60t/h增压流化床锅炉为对象,通过计算对上述两种调节手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只改变床温,负荷的调节范围很有限(79.3%~100%);而利用改变密相床高的方法,可在较大范围内(55.5%~100%)调节锅炉负荷,若同时调节床高和床温则可获得更大的负荷调节范围,且过热器出口的蒸汽温度变化幅度也很小。  相似文献   

8.
对正反切圆燃烧器布置的煤粉锅炉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模拟了该燃烧器在不同配风的情况下对炉膛出口过热器汽温偏差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烟气本身的温差和流动的残余旋转都将直接影响到炉膛出口两侧过热器的热量吸收.调整正、反切二次风配比和反切夹角可以改善炉膛出口的烟温偏差和速度偏差.  相似文献   

9.
针对干熄焦余热锅炉过热器的特点,建立描述其内部传热的简化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对一台86.6 t/h的干熄焦余热锅炉二级过热器烟气和蒸气温度分布进行模拟,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过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进一步分析了过热器烟气进口温度和内部不同沾污情况对过热器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蔡升华质热比拟技术对首排管径增大时:s1/d=3,s2/d=1.1的顺排管束的强制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管径比的范围为d1/d=1.0~1.44,Reynolds数的范围为3000~10000.通过对局部与平均换热系数的测量表明:首排管径增大时,后排管的换热与标准顺排管束相比显著增强;管径比越大,影响的排数越多;文中给出了3种管径比下的修正系数,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解决现代大容量电站锅炉的对流过热器和屏式过热器的同片热偏差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种流动传热数值计算模型,利用SIMPLE算法求解二维椭圆型方程的程序,针对上海化机二厂HBG-700型横流塔进行了传热传质数值计算,考虑了流动的非均匀性和空气密度变化,以及流动、传热和传质的耦合。通过计算,得出冷却塔中,空气的速度、压力、温度和含湿量,以及水温的二维分布。出塔平均热力参数与实塔测试结果以及压差法的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纺织品热湿传递中的交叉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在热湿同时传过程中Soret效应和Dufour效应的影响程度.实验证明,湿空气中热湿交叉效应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其它可无限溶混的非极性混合气体.实测所得的质导热系数KC测和热导质系数DT测要比原理论推算值大1~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hysical quantity synergy in the field of laminar heat transfer, and according to the models of zero equation and k-ε two equations for the turbulent flow, the synergy equations for both energy and momentum conservation in the turbulent heat transfer are established. The synergy regulation among heat flux, mass flow and fluid driving force, and the mechanism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t reflects are revealed. The synergy principle of physical quantity in the thermal flow field is extended from laminar flow to turbulent flow. The principle is verified to be universal by the calculation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a tube with an insert of helical twisted tape. Thus, corresponding to the synergy relation among physical quantities in the turbulent flow field, the performance of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and flow resistance for the tubes with different heat transfer components and surface can be compared through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 which thereby provides a guidance for designing heat transfer units and heat exchangers.  相似文献   

14.
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气冷堆核电系统中Z形通道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转折角对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中二氧化碳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分别拟合出摩擦因子和努塞尔数的计算关联式,分析传热过程的热阻,并讨论换热器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摩擦因子和对流换热系数均随转折角的增大呈抛物线规律增长,在转折角小于20 °时增长较慢。导热热阻占总传热热阻的4.16%~16.02%,并随二氧化碳质量流率和转折角的增大而升高,在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中,不应被忽略。随着转折角的增加,通道中努塞尔数的增长幅度小于摩擦因子的增长幅度,传递相同热量的泵送功率增大,但所需换热面积减小,换热器的制造成本下降,实际应用中需进一步通过技术经济分析以选取最佳转折角。为了控制通道中流动阻力占进口压力的比例,转折角以不超过20 °为宜。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测定膜蒸馏过程传热系数的新方法,即考察NaCl和KCl水溶液膜蒸馏浓缩过程中的通量变化,利用膜表面结晶导致通量急剧下降这一现象间接确定料液侧膜表面的温度,从而由模型方程计算传热系数。通过不同流速下的膜蒸馏实验结果,拟合出了传热系数关联式,其中雷诺准数指数为0.8,与Dittus-Boelter公式一致;在此基础上求出膜蒸馏系数,其平均值5.5×10-7kg/(m2·s·Pa),与文献报道接近;以实验确定的模型参数预测纯水膜蒸馏通量,实验值与预测值吻合较好。这些都说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机壳内油空间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数值计算,得出了冷却油对汽缸壁和壳体的对流换热系数,为小型全封闭压缩机及汽缸的热力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是研究地源热泵、土壤及岩土热储、材料热质传递的重要参数,运用分形理论,建立了一种预测非饱和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的分形物理模型和相应的有效导热系数计算公式,基于MATLAB数值分析显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通过该模型探讨了相关微观参数对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弯曲度分形维数、孔隙率与多孔介质导热系数呈负相关,固液相占比、饱和度、固相基质边长与多孔介质导热系数呈正相关,当孔隙率大于78.4%时,导热系数较小的孔隙相对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现有高压输电线路防冰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实现防冰功能的自制热导线设计方法,简要介绍了其防冰的原理.根据传热学分析了导线传热机理,并对覆冰环境进行热平衡分析,建立了导线温度场方程,提出了自制热导线临界防冰电压计算式.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自制热导线进行热学稳态仿真,结果验证了导线温度场方程和临界防冰电压计算式的正确性.研究了环境对导线钢芯温度、临界防冰电压和等效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风速和环境温度是影响导线钢芯温度、临界防冰电压和等效对流换热系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无管换热器的稳态换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无管换热器中颗粒帘换热单元的稳态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为目前空气预热器的研究提供新的指导方向.通过传热数学模型构建、详细数学计算和定量分析,研究了颗粒质量流量对换热单元以及无管换热器出口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颗粒帘换热单元中,当颗粒质量流量足够时,冷流体加热后的出口平均温度可无限接近热流体初始温度,冷热流体之间实现深度换热,换热效果明显;在满足颗粒帘空隙率大于0.98的条件下,颗粒质量流量越小,气固颗粒在换热通道中越容易达到换热平衡;由于换热单元中间冷热源-气固颗粒之间的温差小,换热单元的换热效率低,使得由换热单元组成的无管换热器冷热气体之间的整体换热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