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乐府札记     
班固《汉书·礼乐志》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同书《艺文志》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由于有这两条记载,后来便有人认为乐府是在汉武帝时才建立的,如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篇便说:“武帝崇礼,始立乐府。”颜师古在注《礼乐志》那条材料时也说:“始置也,乐府之名盖起于此。”但《汉书·礼乐志》另有一条记载说:“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萧管。”司马迁《史记·乐书》也有一条材料说:“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以增更,于乐府习常隶(肄)旧而已。”这又说明乐府之名在武帝前早已有之了。于是又有人认为班氏所记,显然自相牴  相似文献   

2.
《竹书纪年》记载周穆王居“郑”,西周青铜器铭文也有“王在郑”的记录,《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德公迁都雍城后居“大郑宫”,《说苑》载秦始皇“迁太后棫阳宫”。通过对文献和考古资料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秦棫阳宫与周都西郑关系密切,地望相近,应同在秦雍城遗址附近,即今陕西凤翔一带;大郑宫和西郑应在凤翔雍城遗址附近的水沟周城遗址内,棫阳宫应在凤翔雍城遗址内。  相似文献   

3.
解放军读者朱默辉来信问,什么叫东道国,现简复如下: “东道国”是由“东道主”一词演变而来。《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了春秋时期秦晋围郑,郑派烛之武劝说秦退军的故事。烛之武对秦穆公说:  相似文献   

4.
一、小引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纪年世系,以《绍兴县志资料》所载《绍兴大禹后裔姒氏(世系)谱》考之,“越王勾践世家”的世代数字有差误,前在有关绍氏姒氏世系考中,对《史》笔之失,已经作过订正了。而绍兴姒氏世系谱,经与山东曲阜孔氏家族世系的印证,可称信谱,也不须多说了。现在再以《春秋左传》记载的杞桓公嗣位称“子”又称“伯”,最后称“公”之辈次考及在位年代数据考,以证《史记·陈杞世家》之两误。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与孔子有关的记载中,有时出现一些度量衡方面的内容,我们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数学水平。首先看长度单位:《论语·泰伯》中记曾子说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相似文献   

6.
关于小篆字体的产生,历来有秦丞相李斯作和程邈作两种说法。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而在提  相似文献   

7.
<正> 龋病是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三种多发病之一。任何种族,任何年龄,任何性别,皆可罹患。在我国山顶洞人的头骨上,就发现有龋牙以及由龋病而引起的颌骨破坏,在殷墟及战国时期的头骨上,可看到龋牙已较普遍。关于龋病的文字记载,在殷墟甲骨文即有发现,而在《史记·仓公传》中,则有龋病的病例报告。我国幅员广大,地域辽阔,各地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地理环境和饮食习惯不同,龋患率也不相同,大体上南方和沿海一带龋患率较高,而西北内地则较低,此外,不同民族的民俗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龟一直被作为长寿的象征,民间就有“千年王八万年龟”的传说。在古书中关于龟长寿的记载和描述可谓层出不穷。汉代刘向说:“龟之言久,千岁而灵。以其长久,故能辨吉凶也。”说的是只有寿达千年的神龟,才能预知吉凶。《庄子·逍遥游》中也说:“楚之南有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冥灵即龟,也就是说龟有千年之寿。南朝《述异记》中说:“龟千年生毛,寿五千年,谓之神龟,万年曰灵龟。”三国时期曹操的诗《龟虽寿》,至今广为吟诵。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称:“龟、鹿皆灵而有寿。”司马迁在《史记·龟策列传》中说:“…  相似文献   

9.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喜剧。莎士比亚所有的戏剧创作,都有或单一或多元的素材来源,即对其艺术构思产生直接影响的“原型”故事,《威尼斯商人》也不例外,仔细梳理该剧中的“原型”故事,有利于进一步诠释、理解、研究《威尼斯商人》的创作及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太平寰宇记》为宋初乐史所著,共二百卷,另有目录二卷,是我国一部著名的综合性大型历史地理著作。它在历史地理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四库提要》评价说:“其书采摭繁富,惟取赅博。……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自是而大变。”《四库提要》以及清人洪亮吉等,虽然指出它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但都限于泛泛而论。吴其昌先生认为:“然类皆泛言其大概;其不易注意之特点,则大都忽略而反未之及也。”《太平寰宇记》确实有“不  相似文献   

11.
在《山海经》“大荒南经”卷一五记载有“氾天之山”:“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这条文献记载的“氾天”与同书《山?贰拔魃骄本矶俺嗨鲅?而东南流注于氾天之水?钡摹皻?天”为同一地方,为山名。上古传说中所谓的“苍梧之野”在今广西东北、湖南南部与广东西北部,那里有一座大山即九嶷山,相传舜葬于此。《淮南子》“修务训”卷一九说,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史记》“五帝本纪”也说舜“代尧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赤水在《山…  相似文献   

12.
(一)选用词义于诗意未安之例于濆《山村叟》:“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注:“课:教。经:……这里的‘经’引申为织的意思。黄茧:黄色的丝,多为野蚕丝。”(644页) 诗只言“叟”,未言“媪”,而蚕桑纺织乃系女事,《汉书·地理志》:“……男子耕农,……女子蚕桑织绩。”《汉书·文帝纪》:“……皇后亲桑以奉祭服。”俗语“男耕女织”,均其证。叟教织不合常理。《说文》(三上言部)、《广雅·释诂》(卷五上):“课,试也。”《汉书·京房传》:“……宜令百官各试其功,……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考”、“课”对文。《晋书·元帝纪》:“劝课农桑。”知“课”有考核、检查之义。“课女”  相似文献   

13.
商《说文》:“商,从外知内也。”《广雅·释诂(一)》:“商,度也。”《广韵》、《集韵》亦曾将“商”释为“度”。这说明“商”字可以训揣测、臆度。“商”字这一义蕴由来已久,例如:《尚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尔。”伪孔传曰:“众人其有得佚马牛、逃臣妾,敬逐复之,我则商度汝功,赐与汝。”《汉书·赵充国传》:“勤劳而至,虏必  相似文献   

14.
1·1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管子说:“粮仓充实,(百姓)就懂得礼节。”说明:“曰”字后是条件紧缩复句。“仓廪实”表示条件;“知礼节”说明结果。“而”,连词,表示顺接。“仓廪”,粮仓。“仓”和“廪”细分则有别。《礼记·月令》孔颖达疏:“谷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国家,远在新石器时代,如河南裴李岗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内蒙古兴隆洼文化层中皆有玉制品出土,距今已有7000—8000年的历史。古国玉史启文明,中华民族文明伊始,便与“玉文化”结缘,正如我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的章鸿钊先生,在所著《宝石说》中指出的那样:“世人爱玉之风亦真如中国为甚,爱之者贵其德也,贵之斯比之。又推而行之以成民族之美德。由是,玉与吾民族愈相与团结而有不可分离之观。凡研究中国民族史者必兼详玉之始末,盖有由也。”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宝玉石传奇是和氏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玉石传奇,半部中国历史”。和氏璧的发现,最早见于《徇子·大略》篇,其学生《韩非子·和氏》中记载甚详:“楚人和氏得玉璞楚  相似文献   

16.
道字表示本体论之道,早于《老子》已有文字所载,老子只是援引,而非提出,老子无须给本体论之道“取字”或“取名”,“取字”说明显有误。《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到“可以为天地母”的“物”是“道生一”的“一”,而非“道生一”的“道”,“取字”说和“记载”说皆误。“字之日道”当注译为:字,生也;之,代词;道,本体论之道,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今译:产生它的叫做道。  相似文献   

17.
“氓之蚩蚩”这句诗,是《诗经·卫风·氓》的首章首句。《毛传》训曰:“氓,民也。蚩蚩,敦厚之貌。”朱熹在其《诗集传》注云:“氓,民也。盖男子而不知其谁何之称也。蚩蚩,无知之貌,盖怨而鄙之也。”马瑞辰在其《传笺通释》中云:“蚩蚩,痴味之貌。”《韩诗》释蚩蚩为“意态和悦貌”。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此书注云:蚩蚩,忠厚的样子。”余冠英先生在其《诗经选》中注释曰:“蚩蚩,同嗤嗤,戏笑貌。”总之,以上这些解释,均是我国古今著名的学者对“氓之蚩蚩”诗句所作的解释。我认为这些解释并非符合诗句原意,故写此文探讨。《氓》是古今学者共同承认的弃妇诗。此诗是以一个被遗弃的妇女自述的口吻,倾述她被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的诗教传统所谓“诗教”,本指《诗经》“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后来也泛指诗歌的教育宗旨和功能。孔子是“诗教”最早的也是最积极的倡导人和身体力行者。在《礼记·经解》中,记载了孔子的几段很值得玩味的话:“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这就是说学诗的作用在移情,在改变人的性情,使人心走上正道。《论语》里也记叙了孔子一再强调诗歌的作用“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两千多年来“诗教”的传统绵…  相似文献   

19.
对《文选》所收东汉马融《长笛赋》中“哀姜”的注释 ,有鲁哀公夫人、鲁文公夫人两说 ,在《左传》中鲁庄公夫人亦称“哀姜”。结合版本差异、人物生平及《长笛赋》中具体语境 ,认为《长笛赋》中“哀姜”是鲁文公夫人  相似文献   

20.
在古汉语中,常有这样一种前置宾语的句式:(1)“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孟子·腾文公上》)(2)“苟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3)“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左传·隐公三年》)(4)“寡君其及恐,敢与知鲁国之难?”(《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