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纯化鉴定了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Shark Cartilage-derived Angiogenesis Inhibit ory Factor-Ⅰ, SCAIF-Ⅰ)的纯度及分子质量.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背部皮下多点注射法制备了SCAIF-Ⅰ的多克隆抗体,测定了抗体的效价. 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证明了SCAIF- Ⅰ相关蛋白在哺乳动物中的广泛分布及SCAIF-Ⅰ在鲨鱼软骨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以赤魟软骨为原料,对赤魟软骨中新生血管抑制组分的提取方法及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盐酸胍抽提、冷冻离心、透析、冷冻干燥等方法,得到分子量为3~300 kDa的活性组分,研究结果表明:赤魟软骨提取物显著地抑制了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的生成,并且抑制效果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角摇瓶来优化基因工程菌表达重组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SCAIF)的最佳发酵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在Biotop CF-10L自动控制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基因工程菌BL21(DE3)/pET3c(SCAIF)诱导表达SCAIF蛋白的最佳摇瓶培养条件是:接种量为2%、装液量为75 mL/500 mL、加入IPTG的诱导时间为培养2 h后、IPTG浓度为0.25 mmol/L、诱导时间为2 h.BL21(DE3)/pET3c(SCAIF)菌种在Biotop CF-10L自动控制发酵罐中的条件为:以10%的接种量接种到10 L发酵培养基中,设定pH 7.0,温度37℃,培养4 h后,加入终浓度为0.5 mmol/L的IPTG,诱导2 h后终止发酵.发酵罐中获得的菌体量为10.2 g/L,蛋白表达率为25%左右. 相似文献
4.
纯化鉴定了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Shark Cartilage-derived Angi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I,SCAIF-I)的纯度及分子质量,采用新西兰大白兔背部皮下多点注射法制备了SCAIF-I的多克隆抗体,测定了抗体的效价,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证明了SCAIF-I相关蛋白在哺乳动物中的广泛分布及SCAIF-I在鲨鱼软骨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5.
肖振发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4(2):90-94
<正>引言异常血管形成会引起多种疾病.搪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均由毛细血管生长异常所致血管的异常生长亦为恶性肿瘤的指数生长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6.
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抑制血管生成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先荣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7(4):407-412
测定了小牛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毒作用,对内皮细胞骨架系统及其运动迁移的抑制效应,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对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rhFGF-8a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rhFGF-8a包涵体蛋白的大量表达,经复性、纯化后获得纯度高达99%以上的rhFGF-8a蛋白。通过细胞增殖法测定rhFGF-8a的生物学活性,运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观察其对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化后的rhFGF-8a能够刺激小鼠成纤维细胞NIH 3T3的生长;rhFGF-8a诱发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生成能力很弱。 相似文献
8.
采用醇提法提取淫羊藿总黄酮,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 )为模型检测其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淫羊藿总黄酮提取得率为1.65%;0.2、0.1、0.05 mg/mL淫羊藿总黄酮处理组对CAM血管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81.8%、54.5%和27.3%.因此,淫羊藿总黄酮对血管生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是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抑制物.研究发现,将arresten基因重组于质粒pGEX4T1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并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可获得分子量为45kDa的目的蛋白条带,arresten蛋白多数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也有可溶蛋白存在于菌裂解液的上清,可溶蛋白可由Sepharose 4B凝胶柱亲和层析柱纯化.在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实验中,arresten基因可溶蛋白被证实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分离纯化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 ,以研究其在药学领域潜在的药用价值。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VEGF基因片段 ,克隆到pQE30表达载体中 ,转化E .coliM15菌株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经裂解细胞、变性、复性和Ni-NTAagarose金属螯合柱层析等方法纯化得到VEGF。用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血管生成实验检测VEGF的生物活性。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 2 0 6 0 0的融合蛋白 ,它以不溶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 ,占菌体总蛋白的 30 %左右。经分离纯化融合蛋白SDS -PAGE显示为单一区带。CAM结果表明给药组血管生成数 (2 1 7± 3 1、39 3± 2 8)与对照组 (15 4± 1 9、2 9 2± 4 2 )相比有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得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天然VEGF生物学活性 ,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具抑制血管新生和抗癌作用的蛋白质,它在人体内能安全使用,并且不产生抗药性,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综述了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抗癌作用及其机理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水煎煮法提取苦参总碱(Alkaloids of Sophora Flavescens,ASF),检测其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ce,CAM)血管生成的影响,并以鸡胚绒毛尿囊膜为模型检测其活性.结果发现,2mg/ml、4mg/ml、8mg/ml给药组的血管数目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所有给药组显微镜所见的血管结构均较对照组模糊.2mg/ml、4mg/ml、8mg/ml三个给药组对CAM血管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14.8%、28.1%和46.0%.因此,苦参总碱对CAM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Canstatin是最近发现的能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又一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从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根据已知canstati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该基因片段。DNA序列测定表明,与文献报道的该基因比较,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将扩增得到的该基因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PROEX-HTb中,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中经IPTG诱导获得了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量的2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通过肿瘤诱导的新生血管寻找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而研究肿瘤的血管生成、寻找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新药则依赖于各种不同血管生成模型的建立。常用的血管生成模型有体内和体外两大类。体外的血管生成模型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小管形成和组织(主动脉环)模型;体内血管生成模型有角膜模型、皮下气囊模型、鸡胚尿囊膜模型、藻酸盐陷夹模型、小鼠皮下凝胶模型等。由于目前对体内新生血管形成的定量评价尚无精确有效的方法,而鸡胚尿囊膜技术因取材方便、无需特殊设备、经济、实验周期短、又能定性或半定量地检测…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三角摇瓶来摸索菌种BL21(DE3)/pET3C-aSCAIF表达目的蛋白的最优发酵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在Biotop CF-5L自动控制发酵罐中,利用补料分批培养技术,流加甘油,进行发酵培养.摇瓶培养最优条件:2%接种量、25 mL LB培养基、37℃培养、0.5%的甘油做碳源,接种后4 h加入终浓度为0.5 mmol/L的IPTG,诱导4 h后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菌种在Biotop CF-5L自动控制发酵罐中的条件为:以10%的接种量接种到2.5 L发酵培养基中,设定溶氧30%,pH7.0,温度37℃,通气量3 L/min,流加甘油15 g,培养4 h后,加入终浓度为0.5 mmol/L的IPTG,诱导4 h后终止发酵,发酵罐中获得的菌体量为62.1 g. 相似文献
17.
复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复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口服液(COL-TAI)对正常及化疗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应用环磷酰胺(CTX)对实验小鼠进行化疗或给实验小鼠以致死量的阿糖胞苷(ARA-C),然后给小鼠口服COL-TAI,比较用药组和对照组之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3b受体活性、吞噬功能、淋巴细胞酸性非特异性酯酶和生存时间等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COL-TAI可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3b受体性活,COL-TAI对化疗小鼠的免疫缺损有恢复作用,可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增加ANAE+(α-乙酸苯酯酶+)淋巴细胞百分率;COL-TAI可显著延长给阿糖胞苷致死量小鼠的生命(P<0.01).COL-TAI具有增强正常和化疗小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口服COL-TAI可显著提高化疗小鼠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复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口服液的一般毒性和遗传毒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复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口服液(COL-TAI)对动物及人体的一般毒性和遗传毒性,采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动物慢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染色体畸变实验,观察COL-TAI的一般毒性和遗传毒性.结果显示:COL-TAI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药口服途径的LD50为9.1201gkg-1(7.766g~10.7091gkg-1);慢性毒性试验显示该口服液对内脏各器官和生理指标均无任何蓄积毒性和延迟毒性反应作用;COL-TAI对小鼠骨髓微核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等均无诱变作用,COL-TAI可降低环磷酰胺(CTX)对受试动物细胞微核的发生率.COL-TAI无毒,对化学法突变剂引起的微核产生有抑制作用,对染色体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人参皂苷粉和银杏叶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取孵育9天的种蛋,通过暴露鸡胚绒毛尿囊膜来建立模型,28只存活的鸡胚随机分为4组,包含两组空白载体的对照,一组加人参皂苷粉水溶液,一组加含银杏叶提取物药膜,作用3天后,观察分析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血管生长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参皂苷粉组,血管数量明显增多,但血管直径变细,颜色变淡;银杏叶提取物组,血管数量显著增多,血管颜色加深.研究发现:人参皂苷粉既能促进血管生成,又能抑制血管生成,总体表现为抑制;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明显的促进血管的新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