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AM对煤油乳化及煤泥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对煤油乳化液稳定性及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采用机械搅拌方式,选择不同体积分数的PAM进行煤油乳化实验,并以煤油、煤油+PAM、煤油乳化液、煤油乳化液+PAM为捕收剂进行单元浮选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煤油乳化液制备过程中加入少量PAM水溶液可提高煤油乳化速度,增强乳化液的稳定性;当油水比为1∶1,乳化剂用量为1%时,PAM体积分数为21%的乳化液的稳定性最好;随着PAM体积分数的增加,浮选效果逐步改善,当PAM过量时,浮选效果降低;与纯煤油浮选结果相比,煤油+PAM、煤油乳化液和煤油乳化液+PAM的浮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后两者的煤油消耗量降低50%。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含聚丙烯酰胺(PAM)剩余污泥在3种温度下与酒精糟液共厌氧消化的运行及厌氧污泥性质.结果表明:与没有添加PAM的共厌氧消化相比,当PAM与剩余污泥中总固体的质量比w为10 g·kg-1时,在35、45、55 ℃下共厌氧消化后污泥的日产气量分别减少了32.2%、31.6%和29.8%;当w为20 g·kg-1时,日产气量分别减少了41.7%、36.9%和47.4%.在同一种温度下,随着PAM添加量的增加,化学需氧量、总固体、挥发性固体的去除率逐渐减小,污泥黏度不但受到温度的影响,而且要受到PAM添加量的影响.当w为40 g·kg-1时,与低混合搅拌强度下的产气量相比,55 ℃时高混合搅拌强度下的产气量增加最大,35 ℃和45 ℃时产气量增加并不明显.沉淀性能最好的是35 ℃下厌氧消化污泥,沉淀性能最差的是55 ℃下厌氧消化污泥.  相似文献   

3.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PAM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对土壤结构的改良,在降低土壤流失的同时,也对土壤中养分的保持产生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结合试验土槽等试验方法,分析了基于干施PAM、液施PAM以及液施PAM结合石灰添加剂这3种处理模式下,PAM对紫色土的坡面径流养分,侵蚀泥沙养分,以及淋溶养分这3种养分流失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1)PAM 3种处理模式对坡面径流养分的影响中,采用液施PAM结合石灰添加剂的处理方式对降低径流中硝态氮、可溶性磷、钾离子浓度的效果最好,分别降低了65.2%、71.4%、68.5%,而在降低径流养分平均流失率方面也是液施PAM结合添加剂的处理方式效果最为明显;(2)在PAM对侵蚀泥沙养分流失的抑制效果中,液施PAM结合添加剂最有效地抑制流失泥沙中养分的累积效果和累积的速率并将泥沙中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累积流失量降低了85.9%、98.3%以及96.5%,而3种模式对于降低泥沙养分富集率的作用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液施PAM结合添加剂液施PAM干施PAM;(3)PAM 3种处理模式与对照组相比,都明显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淋溶的深度和强度,有效抑制了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淋溶作用,总体上PAM的3种处理模式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抑制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液施PAM+添加剂液施PAM干施PAM.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聚丙烯酰胺在促进生态护坡、遏制水土流失过程中的作用,借助3个物种配置试验,于2012年3月构建了以草本、灌木或乔木为主体的草本型、灌木型、乔木型及草灌乔混合型绿化配置试验区;以不施聚丙烯酰胺为对照,分别撒施0.5、1.0和1.5 g·m~(-2)聚丙烯酰胺,自建植次年(2013年)起,对试验区进行持续4年的生态监测.结果表明:边坡植被的水土保持性能(径流系数、侵蚀模数)与乡土植物的生活型构成及建植年限有关;成坪初期(2013、2014年),草本型配置所在边坡的水土保持性能较强,自第3年(2015年)起,草灌乔混合型配置所在边坡表现出较强的水土保持性能;试验范围(0~1.5 g·m~(-2))内,聚丙烯酰胺可有效提高边坡植被的水土保持性能,施用量为1.0 g·m~(-2)时效果最佳;利用聚丙烯酰胺的改良作用强化草灌乔混合型配置的生态防护效应,既可改善边坡植被重建初期的水土保持性能,又能缩短其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6.
表面处理CaCO3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表面处理CaCO3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偶联剂,4,4‘-双马来酰亚胺二苯甲烷(BMI)、聚乙二醇(PEG)、硬脂酸等对表面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聚丙烯酰胺(PAM)和丝氨酸(Ser)构建的二元复合体系作为有效调控剂对碳酸钙仿生矿化进行研究,并对所得的产物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在PAM单独存在时,获得的产物为方解石,但当PAM/Ser的摩尔浓度比为1:1和1:2时,获得的为方解石和球霰石的混合相,且产物中球霰石的比例随丝氨酸浓度的增大而升高。研究结果表明,PAM/Ser二元复合体系对碳酸钙的晶体生长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选择九水合硅酸钠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分散剂,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纳米颗粒的分散稳定性进行评价,红外光谱仪对分散剂在颗粒表面的吸附状态进行识别.发现九水合硅酸钠和聚丙烯酰胺结合起来使用可以发挥协同效应,从而显著改善纳米SiO2颗粒在水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而且当九水合硅酸钠和聚丙烯酰胺这两种分散剂的添加量相同时,先添加九水合硅酸钠后添加聚丙烯酰胺,与先添加聚丙烯酰胺后添加九水合硅酸钠相比,纳米颗粒的分散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Cr3+对玉米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为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和不同浓度的Cr3 胁迫48h后恢复过程中淀粉酶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玉米萌发过程中淀粉酶同工酶发生系列变化;铬盐对玉米幼根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当铬盐浓度为0.1mol/L时,对玉米的抑制表现为不可逆,直至种子萎蔫死亡;铬盐对淀粉酶的活性影响不是很显著,但刺激了Rf为0.242淀粉酶的提前表达。  相似文献   

10.
铝酸酯,钛酸酯偶联剂对高填充CaCO3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铝酸酯偶联剂对PV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与钛酸酯偶联剂相比,铝酸酯可使CaCO3的填充量提高10%,而材料的拉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经过筛选,使用无机物作添加剂.以传统的碳化工艺.制得的微细碳酸钙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经测试数据表明,对橡胶有一定的补强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链锁状超细碳酸钙的生成条件进行了探讨。研制试样经电子显微镜观察具有链锁状结构。用于橡胶中测试对比,其物理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详细介绍了微细重质碳酸钙的发展及塑料、橡胶、涂料等行业对该产品的需求;碳酸钙生产工艺分类;重质碳酸钙生产方法;微细重质碳酸钙生产特点及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化工生产中大量副产氯化钙,以氯化钙、氨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添加剂条件下对制备纳米碳酸钙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了添加剂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和二氧化碳流量等工艺条件对产物粒径的影响,采用XRD和TEM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剂条件下,以氯化钙、氨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可以制备纳米碳酸钙,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实验条件下制备的产物为方解石型近球状纳米碳酸钙。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石渣制备纳米碳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电石渣为原料 ,制备纳米碳酸钙 .研究制备过程中原料浓度、气体浓度、气体流速、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添加剂用量等对产品粒径及晶型的影响 .采用 TEM、XRD等手段对颗粒形态与结构进行表征 ,纳米碳酸钙平均颗粒粒径约 5 0 nm,晶粒平均尺寸约 30 nm,为方解石型 .  相似文献   

16.
文石晶须的碳酸化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在加有MgCl2 的石灰乳悬浊液中进行碳酸化的方法,合成了文石CaCO3 晶须,晶须直径在1 ~2 μm ,长径比在10 ~40 之间.详细研究了MgCl2 的浓度、悬浊液初始pH 值、反应温度及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对沉淀CaCO3 晶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CaO 的活性对文石晶须形态习性的影响.利用X 衍射分析手段对沉淀CaCO3 晶型进行了定量测定.实验表明:在悬浊液初始pH 值为9 左右,反应温度为60 ℃以上及搅拌速度为240 r/min 的条件下,可制备出均一的文石CaCO3 晶须  相似文献   

17.
用碳酸铵与磷石膏反应制取硫酸铵是磷石膏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磷石膏中的杂质会对石膏的转化过程及碳酸钙的结晶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碳酸钙的分离过程。以二水硫酸钙与碳酸铵为原料,以磷酸、硝酸镁、氟化钠及酸不溶物(AI)为杂质添加剂,研究了磷石膏复分解反应制取硫酸铵过程中杂质P2O5、Mg2+、F-及AI对硫酸钙转化率的影响,并对反应产物碳酸钙的结晶形态和晶型进行了S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杂质的存在不仅降低了石膏中硫的转化率,而且使碳酸钙的晶型和晶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从而将影响产物的物性和过滤性能。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extensive investigations of biogenic and geological calcium phosphate crystallization/dissolution and their phase transform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the mechanisms of crystallization and dissolution of sparingly soluble calcium phosphates in geological settings have not been completely determined at the near-molecular level.In particular,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chemical processes at the earliest nucleation stage and the subsequent crystal surface dynamics in soil solutions is lacking.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earliest events in homo/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from an initial supersaturated solution phase,the subsequent growth of calcium phosphate phases,and the relevant influences of the presence of additional inorganic and organic molecules in both geological and biological settings.These studie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processes of calcium phosphate transformations in soils,and provide possible physical-chemical mechanisms for the biogeochemical behavior of phosphorus at the near-molecular level.  相似文献   

19.
CO2释放对碳酸钙过饱和溶液析晶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碳酸钙过饱和溶液析晶动力学过程的双参数测量系统 ,该系统可监测碳酸钙析晶速率 ,同时能实时计算CO2 释放速率 ,以用于定量研究溶液中CO2 气体向大气释放对碳酸钙过饱和溶液自发沉淀过程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碳酸钙析晶过程不是一个孤立过程 ,而是伴随有CO2 气体向大气释放的过程 .这 2个过程彼此影响 :CO2气体的释放使溶液 pH上升 ,从而促使CaCO3 析出 ;而CaCO3 的析出改变了溶液中总碳浓度和总钙浓度的比值 ,从而改变了CO2 的析出速率 .实验获得的可重复的定量数据证实CO2 释放和CaCO3 析晶是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 .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确定固态热分解非等温反应机制的动力学模型,根据该模型研究了CaCO_3分解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不同升温速度条件下CaCO_3分解受不同的反应机制控制.同时;随着升温速度提高.CaCO_3分解的活化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