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日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面临流转制度不完善、收益分配不合理、政府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缺乏管理等困境。推进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需要完善流转制度、建立收益分配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合理的土地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由于我国农村土地立法不健全、集体建设用地产权不清晰,滋生了大量自发无序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隐形市场。对此,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基础;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序流转的基本前提;作为土地市场的公共管理者和社会服务者,政府应当在避免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直接干预的前提下,注重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为土地流转市场的良性发展营建公平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3.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的比较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城市化过程中,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可归纳为3种最基本模式:统征统管模式,整体国有化模式和产权二元化模式。通过对我国现有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文章指出进行制度创新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前提,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关键,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保证。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与规范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化过程中,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可归纳为三种最基本模式:统征统管模式,整体性国有化模式和产权二元化模式.通过对我国现有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文章指出进行制度创新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前提,建立清晰的产权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关键,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保证.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与规范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5.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过程中,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可归纳为三种最基本模式:统征统管模式,整体性国有化模式和产权二元化模式,通过对我国现有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文章指出进行制度创新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前提,建立清晰的产权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关键,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保证,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与规范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6.
陈琳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96-99
规范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现状分析和探讨,能发现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应注意的多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分为为公共事业或公益事业而使用集体土地、为农民个人非营利目的而使用集体土地和为工商业营利目的而使用集体土地3种情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为继受取得,取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要受到主体、地块和使用目的的限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地制度的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二元结构模式,自然延伸到了建设用地领域。集体土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同为不动产使用权.理应受到平等保护.不应因”身份”不同而有所差别。但现行法对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用于建设的权利主体、使用目的、取得程序及使用方式等都有严格限定,立法与现实的矛盾已不容回避.因此.需确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整地位,明确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将其流转纳入有形市场。  相似文献   

9.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产权障碍、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势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已不可遏止,然而,所有权归属不清、使用权受过多限制、处分权和收益权残缺等产权制度障碍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流转中产生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解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流转中的产权制度障碍成为当务之急。具体对策为:明确所有权主体,保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放宽对使用权限制过多;保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处置权和收益权等。  相似文献   

10.
鲁婷婷 《科技信息》2013,(16):460-460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集体用地不断增加。由于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的不到位,乡村规划形同虚设、建设用地分散不符合节约集约要求、建设用地违法多,占用耕地建设项目严重、建设用地流转受限。本文本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原则探讨以下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厦门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厦门农村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问题,并提出:以土地确权为基础、市场化机制建设为核心,以集中性租赁、股份合作模式为主导推进农用地流转;以"保权让利"模式为主导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房屋流转,逐步实现农村资产的资本化等对策,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创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2.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对发展区域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导致了土地利用混乱、土地产权关系不明晰、建设用地供应总量难以控制、土地市场秩序遭到破坏等不少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有效手段,规范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管理,保障经济建设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粱华  汪滢 《科技资讯》2009,(5):231-23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生活要素,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法律法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针对目前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无序流转已有多年,虽然国家采取多种措施治理过,但都收效甚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无序流转仍在发生。为合理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行为,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已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发流转的市场已经形成,且呈快速发展的趋势。对这一无序的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流转行为是取缔,还是完善法律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已成为土地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和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胡琼 《遵义科技》2008,36(2):10-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国有土地市场的建立,土地的资产价值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并加以利用,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发流转的行为已在各地悄然出现,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村土地资产价值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只有使农村的建设用地“动”起来,使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性质和价值充分显现出来,才能提高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效率,进而带动农业的进步、农村的全面发展。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成为关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民营经济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发展乡村旅游业,必然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保障了集体土地旅游化利用的合法性,但在农村集体土地旅游化利用中,存在某些开发主体违法使用农用地、多方主体因土地经营权流转而发生纠纷以及某些村集体组织在收回土地使用权中存在违法现象等问题。因此,应通过多种措施,防范农用地、农村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旅游化利用中的风险,促进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法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做了诸多限制,但在市场经济下受利益驱使,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隐形市场已普遍存在,其利弊共存,全国各地也在进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试点建设。针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局面和困境。  相似文献   

19.
在利益驱使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发流转的现象普遍存在。然而这种自发状态下的流转存在较多的问题,在流转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因此,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完善流转形式和流转市场以及促进流转利益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已进入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等原因,目前城乡结合部区域土地利用自发、无序和低效率的状况,已经成为不少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完成对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市场化机制设计,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引导集体土地的市场化流转,引入市场化主体参与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实现城乡结合部土地的高效、低碳、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