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刚刚过去的"双11",一家互联网银行发布的数据同样引人关注。数据显示,该银行"双11"贷款累计总资金量达到3000亿元,服务商家超过300万户,60%的商家贷款额度提升,平均提额超60%,而不良率仅为1%。这家银行只动用了20个人,带动如此大的业务量,背后是金融科技的力量。每年"双11",一面是各家电商平台交易量、交易额的比拼;另一面则是金融科技不断突破攻坚的战场。今年某电商平台"双11"  相似文献   

2.
当前,以数据为驱动因素推动治理现代化方兴未艾,数字治理已经广泛应用于供给服务、辅助决策、开放协同等各个方面。事实上,数字治理在引发治理革命的同时,也会遮蔽其触达群体的主体性,催生“技术难民”“屏幕官僚”“算数工人”等主体性异化困境。由此,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理论审视数字治理引发的主体性异化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数字治理本身内嵌着人的自为性衰减、能动性褪化、自主性偏离。因此,要从社会包容、素养提升和权利维护三个维度破解数字治理迷思中主体性异化难题,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升越。  相似文献   

3.
正清淡素鲜防体热春天正是肝木之气旺盛的季节,人的脾土之气会相对受到抑制,因此,春天宜少食酸味的食品,多食甘味的食品,以达到补养脾脏之气的目的。尤其是针对今年“君火司天”偏热的气候特点,要以防体内积热为主,饮食上一定要清淡素雅。品种要“素”,不要大鱼大肉,菜品要“鲜”,可以适当选吃时令菜,如荠菜、芹菜、莴笋  相似文献   

4.
在2001年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在钟世镇教授等人主持下,揭开了我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的序幕。随后被列入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创刊了《中国数字医学》杂志,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取得了国家科技奖励,2009年正式成立了学术性团体(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作为正式建成学术性团体前,对先后担任“中国数字人研究联络组长”和“中国数字医学研究联络组长”的钟世镇教授来说,确实为我国开拓这个新的研究领域,起到了倡导者的作用,并做出了阶段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意识地改变天体运动轨迹,也被认为是保卫地球免受行星撞击的分水岭时刻。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1日,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航天器在撞击11秒前看到的小行星小卫星“双形态”。DART的机载DRACO成像仪从42英里(68公里)的距离拍摄了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现代男性对身体健康比以往都更加注意,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人抱着放任态度,对他们的身体变化情况粗略而过。现代妇女多数注意她们的体重不要过重,可是很多男性不太关心磅秤上的数字“:多做几个俯卧撑就能改善”,他们总是记得自己在高中或大学时的好身材,或者说:“我现在很好呀,工具没有坏,用不着急修,是不是?”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戴维德·克劳福德教授说:“男人只记得车要保养,可是忘了他自己也要保健。”在调查中,医生们指出了现代男性对健康的几个误区:误区1现在担心心脏病还太早医生认为,实际上心脏…  相似文献   

7.
由青春年少到年过古稀,投身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研究的半个世纪的风雨,留下太多的痕迹,但从未改变的是一颗锲而不合的心.俞茂宏教授将在中国本土原创的中国人的理论带入了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塑性力学、岩石力学、土力学、材料强度学等众多领域.文中照片为1961年的俞茂宏,这一年他提出了双剪的思想,并推导出双剪屈服准则,突破了“最大剪应力”或“单剪”这一传统的概念.做学问要静得下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俞茂宏教授克服理论研究的“枯燥”,凭着一颗锲而不合的心,终于在被别人挖掘了无数遍的土地上,深耕得宝藏.“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取得了领域内的世界公认和广泛应用.1961年提出的双剪应力屈服准则只适用于金属材料,到1985年的广义双剪强度理论可以适用于岩土类材料.统一强度理论的难题一直到1991年,俞茂宏教授在日本京都的国际会议上发表了统一强度理论的公式才宣告解决.1992年,他出版了《强度理论新体系》专著,这是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第一次系统论述,也是他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代表性论著之一.  相似文献   

8.
数字未来     
《科学大观园》2022,(23):12-13
<正>“如果说‘十三五’时期数字经济主要从消费端的平台发力,那么‘十四五’时期生产端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重要的新增长点。”智慧医疗、远程问诊,数字治“堵”,政务数字化协同,“防疫健康码”……信息技术为城市增添的“人情味”,体现在很多生活细节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进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字化安全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明星里最善于用纹身的方式表达情感的要算是安吉丽娜·朱丽。记者曾捕捉到她手臂上新增加的纹身:一排数字,“这是我四个孩子出生地的坐标”。据说,现在安吉丽娜已经有了16处纹身。其中最大的,是几乎占据整个背部的老虎图案,最隐秘的是私处“凡滋润我,必毁灭我”的拉丁文。不善与人打交道的安吉丽娜用纹身和外界对话,人们通过解读她身上的图案了解她的爱和现状。  相似文献   

10.
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域,“万物是人的尺度”的命题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构成的互补所展示的全面性,益于矫正惟“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理解的片面性。“万物是人的尺度”的命题的合理性解,在逻辑向度,支撑于互为对象的人与自然同具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规定性;在人的生命向度,植根于作为类的人的生命和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命的发生、存续、终结规定于自然的过程;在人的活动向度,植根于人的“内在尺度”和人占有的“种的尺度”在自然对象上的运用,规定于自然的实在。  相似文献   

11.
全国141178万人,这是5月11日公布的最新中国人口数字.消息一出,就呈刷屏之势,这个数字迅速出现在了大大小小的新闻首页和推送里. 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 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这个数据,相比于之前网络流传的"中国人口负增长",当然要乐观一些.但形势依然严峻.根据统计,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放缓,而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达18.7%;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在总人口中占比达63.35%,较2010年下降了6.79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宽容     
友人的孩子好像是从5岁开始学钢琴的。到17岁读高二时,才考过4级。有一天他终于和母亲摊牌了;要考大学就不再学琴,要学琴就不再考大学,看着办吧!反正是学也不喜欢考,琴也不喜欢弹。对于他母亲来说,这大概没什么可选择的,于是坚持了12年的钢琴课终于停下来了。今年他上大一,学过的曲目早退给了老师,而那架钢琴因为已经闲置了两年,许多琴键都失音了。在我们身边,相类似的事情大概有许多。但由此就主张宽容,估计反对宽容的人会比涉入这种事情的人还多。所谓“响鼓还需重锤擂”、“井无压力不喷油”虽然属于欧阳海、王进喜在英雄时代的英雄语言,…  相似文献   

13.
《方法》杂志是今年(1987年8月)刚刚出刊的一本专门讨论在社会实践中各种各样方法的杂志。她是“一本讨论聪明与愚蠢的杂志”,“也是一本教育类的杂志”。对方法的讨论在我们的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在当前改革的实践中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人的任何目的都是要由人的实践去实现的,而“如何去实现它”的问题,就是一个方法问题。方法问题是人们在实现一种既定目标的活动中不能不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我们总结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4.
“登月阴谋论”困扰NASA:6000万美国人认为登月是骗局 当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1年宣布美国人要首先登上月球时,当时连美国NASA局长都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这个大胆的梦想。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仅过8年之后的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就使用比现代手机还“原始”的导航科技,载着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艾尔德林首次登上了月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国内大多数出版物的行文里,中文数词“一,二,三,四…”几乎全都被数字1,2,3,4…所取代,大有被赶尽杀绝之势。其实,外国的数词(以英语为例)one,two,three,four…一直在同数字1,2,3,4…一起如常服务,为什么我们的一,二,三,四…要单独退出休息呢?我认为,一方面,这里面有一个如何对待自己的民族传统的问题;另一方面,还有一个科学性的问题,这主要指有效数字的规定。例如,在我的一本著作里,有一处写着“三百多…”,出版社要改成“300多”,我则坚持不接受。因为,从物理学知识看来,“三百”的意思并不完全等同于“300”:前者只有一位有效数字,即3×102,而后者却有三位有效数字,即3.00×102。既然是个约数,就不应当有多余的有效数字。所以,从科学的观点看,而今充斥在出版物上的“100多”,“10多个”等说法,都是错误的。最近我为朋友校对了一份译稿,也有类似的问题。最后我只好定下一条规矩:凡是原文用one,two,three的,译文就用一,二,三;原文用1,2,3的,译文就照搬,这才解决了问题(最后到出版社,还不知道如何处置,这我就难以负责了)。这种情况决不是个别现象。在曾经负责过国家科学技术工作的一位高级官员的一篇文章里,竟然说“××00年”(例如2400年)的写法,就意味着其误差幅度为100年(或者±50年)。任何一名够格的物理学家,看到这样的表述,都会惊讶莫名。就是一位工程师,对着一件长度数据为2400毫米的工件,即使没有标明公差范围,也绝不会以为误差可以达到几十毫米的程度吧!我查了一下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出版局,标准局,计量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中宣部新闻局出版处等六个党政官方机构于1986年12月31日公布,并于1987年2月1日开始试行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发现存在着不少毛病。第一、《试行规定》第1条“总的原则”里说:“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这里明显表示出对汉语数词的歧视。因为,这句话的意思,要么就是规定在阿拉伯数字和汉语数词都同样“很得体”的情况下,必须舍汉字而取数字;要么就是根本不承认使用汉语数词也会“很得体”。第二、《试行规定》第2条“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两种主要情况”中的2.2款“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的举例里,就有“10个月”,“500多种”,“60多万公斤”等用法。在统计数字,测量取值,计算结果,技术数据,财政帐目,产品型号,项目代码等方面,要使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这是各国出版物里一致的用法。但是对于“约数”,一般都用各国语言中的数词表示,而不采取相当于“10个月”,“500多种”,“60多万公斤”等用法。上面已经说过,从有效数字的角度看,一般的约数只取一位有效数字就够了。所以,以上文件上举例的几种用法,都是不合乎科学要求的。第三、《试行规定》第2.2款注①又补充说:“…凡是不是出现在一组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职的一位数(一、二、…九)可以用汉字,如一个人,三本书,四种产品,六条意见,看了九遍。”这总算网开一面,规定了一般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不过这里仍然有两个问题:首先,这里只规定了“可以”,而不是“应当”用汉字数词。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的“1个人,3本书,4种产品,6条意见,看了9遍”等等,大多数中国人认为这种规定不是“很得体”的用法,也是符合于官方规定的。其次,这种“可以”,仅限于一位数字,多位数字就不“可以”了。于是,在《试行规定》出台之后,实际上就连根铲除了汉语里“十二”,“二十”,“三百”,“四千”等等数词词组(可能只有古籍是例外)。怪不得,当我的书稿里出现了禁用的“三百”这个汉语数词词组的时候,出版社就要提出意见了。可是,睁大眼睛往外看,人家的twelve,twenty,three hundred等等,仍在照用不误,我们又何苦掘自己的祖坟呢?第四、“300”怎么读?一是读“三零零”,一是读“三百”。恐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读作“三百”。于是,就出现了书面上只准写“300”,而口头上又常读“三百”,这种书写同读音的脱节现象。你不准写,人家还是在讲;实际上这表明了,“二十”,“三百”,“五千”一类的汉语复合数词是禁绝不了的。在《试行规定》第2.2款注③里说的“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改写为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也有类似的问题。例如,45000这串数字,人们习惯读成“四万五千”。但按此规定,它“可改写为”4.5万之后,读法也就变成“四点五万”了。在实际执行中,这种“可改写为”往往就是“必须如此”。于是,在电视,广播等等的宣传里,也就充斥着“四点五万”之类的,数学习题式的语言了。其实,除了统计数字及科技数据等等之外,在一般的场合下,像3500那样的数字,在外语里也是读成three thousand and five hundred,而不会读three point five thousand的。我自己是一名物理学家,但我也不主张在一般的场合,都严格按物理学的办法去处理数字。我希望,数词的用法既不能违反科学,但亦不必把日常的语言过分数学化了。我相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许是因为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机构里,科学家的意见难以发挥作用的缘故。我觉得,科学界应当义不容辞地对数词的用法提出既合乎科学原则,又适应国际通行做法的明确意见。而且,如果现在还没有哪一个专门机构来管这件事的话,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有必要先负起这个责任来。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本位货币单位用字不统一问题,文章提出:货币单位用“圆”还是用“元”,取决于货币单位前所用数字的类型,当货币单位前所用数字为大写汉字数字(壹、贰、叁……)时,货币单位用“圆”,如“壹圆”“拾圆”“壹佰圆”等;当货币单位前所用数字为小写汉字数字(一、二、三……)或阿拉伯数字时,货币单位用“元”,如“一元”“十元”“一百元”,或“1元”“10元”“100元”等。  相似文献   

17.
在科技术语、乃至一些日常生活词语的翻译中,都能发现若干“音义双译”的情况。这很容易使读者既从汉语的意思去理解外文原词的涵义,又能从汉语读音去联想,乃至帮助记忆外文原词的发音与拼写。最典型的情况莫过于生物学上的“gene”一词,它本来的意义是“世代相传的遗传信息的载体”。现按与英语发音相近的汉字译为“基因”,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基本的遗传因子”,同时“基因”二字的读音也有助于记住“gene”这个英文科技术语。生物学上以前还有一个“音义双译”的术语,就是“Vitamin”,它原意是指,多数动物为维持正常新陈代谢活动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虽然动物对其需求量不大,但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很早以前,有人也巧用“音义双译法”将其译为“维他命”,既可理解为“维持他的生命(的物质)”,又可据此译音而便于记忆“Vitamin”这一英文科技术语。但后来,还是按意译而译成“维生素”,沿用至今。地质学上也有一个“音义双译”的术语,即“flysch”,它来源于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北部第三纪地层中一类特殊沉积地层,即页岩与薄而硬的杂砂岩状砂岩呈韵律性互层的层序,以后泛指其他地区其他地质年代的类似沉积地层。这种地层一般认为是地壳活动地带——地槽区的典型沉积,也可能是半深海、深海区的浊流沉积。按照此术语发祥地——阿尔卑斯山脉北部奥地利、德国、瑞士的“德语式发音”,将此术语译为“复理石”,它不但是“flysch”的音译,又可理解为“复杂的、反复重叠的岩石地层”,产生了“音义双译”的效果。另外,一些词冠(前缀)的翻译也体现了“音义双译”。在地质学上有一对术语,“eugeosyncline”和“meogeosyncline”,是在“geosyncline”(地槽)之前分别加上“eu-”和“meo-”两个前缀。“eugeosyncline”是指具有典型而完整的地壳活动特征,即巨厚的沉积地层、复杂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等)、岩浆活动及其产物——岩浆岩等。将它译为“优地槽”。“优”和英文“eu-”发音一致,便于记忆,而“优”的汉语意义,又可帮助理解其为“优越的、真正的、典型的”地槽。“meogeosyncline”是指该区有地壳活动特征,但不典型、不完整、不明显,沉积地层厚度不那么特别大,地质构造(褶皱、断裂等)不那么特别复杂,尤其是岩浆活动与岩浆岩几乎不发育,乃至根本没有。将它译为“冒地槽”,“冒”和英文“meo-”发音相近,便于记忆,而“冒”的汉语意义可以理解为“不真切”、“以次充好”等等(当然,不一定就到了“假冒伪劣”的程度),也说明了地槽特征之不完整、不典型、不确切。“eu-”这一前缀在别的科技术语中,也有音义双译的情况,例如生物学上的“eugenics”——“优生学”。日常生活用语里,也有“音义双译”的类似例子。如“mini-”是指极小、极微,人们常把它音译为“迷你”,在意思上也可以理解为其小巧玲珑、方便快捷等特征到了使你着迷的程度。这方面的词汇有minibus——迷你巴士(微型汽车)、minicam(或minicamera)——迷你相机(微型照相机)、minipants——迷你短裤(超短裤)、miniskirt——迷你裙(超短裙)。钻石(金刚石)英文叫“diamond”,有人将它音译为“戴梦得”,作为经营钻石、宝石的企业的名称,可以理解为“戴上梦寐以求要得到的东西”,也是很有趣的。由上述举例及分析可见,“音义双译”兼具“音译”与“意译”的优点。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词都能用这种方法来翻译,但希望我们在引进科技术语时,能将“音义双译”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正>围绕“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聚焦互联网衍生出的数字世界,纵论数字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谋划以数字合作推动全球发展、促进人类福祉的美好愿景。11月8日至10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向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的视频致辞中指出,我们要深化交流、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宁做鸡头,不做风尾”都是提倡人们要“不甘人后,争做人上人”,要“赤手打天下”。这种过度的、缺乏信仰的个体竞争,导致人们之间的不信任、不诚信和抵触,甚至相互拆台、相互算计。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滋味真臭!第32届全美臭鞋大赛在佛蒙特州的蒙贝利尔市举行,13岁女生凯瑟琳·塔克凭借一双破烂运动鞋成了今年全美“臭鞋大赛”的冠军,并获得一笔2500美元的奖金。塔克的获奖臭鞋是一双穿了一年半的耐克牌球鞋,为了物尽其用,塔克穿着它踢足球、打篮球、外出远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