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对于中国科学界乃至中国社会来说,这都是一个引发轰动的消息……“最好的科研生涯留在美国,晚年回到中国,享受在国外没有的待遇”。那么,其他国家供职于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的科学家能享受到什么样的待遇?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特权少在美国科学界,代表最高水  相似文献   

2.
站在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领奖台上,面对台下雷鸣般的掌声,郑哲敏院士和平日一样平静、谦逊地接过了奖章。而台下的观众可能很难想象,外表如此和蔼慈祥的郑院士已经和“爆炸”这个令人心惊胆战的名词打了一辈子的交道。“爆炸力学”这一力学分支便是在郑老先生的努力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航天人”仰望太空,“嫦娥”正在绕月回旋;“大庆人”俯视大地,“黑金”正在滚滚涌出。在他们略带矜持微笑的背后,激荡着全社会对他们的高度赞扬。而在学科分类中也有近于同行的“激光”研究者,也同样为祖国的高端领域的研究做出卓越的成就。他,一个中国科学院光学和材料科学的领军人物;他,多年来为光学和激光材料的研究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他就是中国激光材料科学的先行者干福熹院士。当然,干院士取得的成就远不止这些,他是跨学科研究的专家,即使在考究古代玻璃的研究上也是战果颇丰。他用平凡的行动做出了一次次让国人乃至世界震惊的壮举。  相似文献   

4.
自然哲学和工程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范畴是构建哲学系统“大厦”的“基石”和“砖瓦”,仅仅有一堆“基石”和“砖瓦”自然不能说那就是一座完整的“大厦”,但如果没有“基石”和“砖瓦”,所谓的哲学“领域”就会成为一个连“砖瓦”也没有的“空场”或“空洞”了。 在哲学领域中,各个哲学分支是既有区别同时又互相联系的。哲学领域中各个哲学分支相互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或重要形式就是不同哲学分支的哲学范畴之间常常会存在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6,(21):56-57
9月21日,湖南省农科院杂交中心分子育种试验大楼学术报告厅。袁隆平答完记者问后,就去洗手间。他刚到门口,立即返回。袁院士对着记者们耸耸肩,做了一个幽默的怪动作:“哦,这一层是女厕所。”说完,就噔噔地跑到了3楼,像个年轻人。生活朴实,思维敏捷的袁院士,走路生风,谈笑幽默,丝毫看不出一位76岁老人的特征。他的工作、生活理念就是:像年轻人一样冲刺,像农民一样生活。灵感就是知识加汗水袁隆平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之一是打排球,在球场上很敏捷。他的身体一直很好,年轻时,游泳得过全市第一名,1951年时还考上了飞行员,准备去抗美援朝。即使是70…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句古话: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2006年6月5日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是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的。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国际激烈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一、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稳定和吸引人才的做法和经验经济全球化的…  相似文献   

7.
但愿中国暂不设社会科学的院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官员热衷于倡议设社会科学的院士制。对此,我深感忧虑。 众所周知,由于行政干预和政治干扰,我国的社会科学目前仍缺少成熟独立的评价体系,更缺少国际公认的评价准则。在目前由政治腐败引发的学术道德滑坡、学术规范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设社会科学的院士制只会造成很大的弊端而没有多少好处。 我们已看到,相当多的政界人物已纷纷混入了教授的行列,甚至“书记”们还封给自己博士导师的头衔。中国的“教授”、“博导”已被搞得声名狼藉。作为学术上最高荣誉称号的院士制一设,不知又有多少政要们又要混迹其中? 翻翻历史,前…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历史上,可能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建立过如此包罗万象、朝野齐心投入的情报系统;也没有一个民族像大和民族这样,情报观念几乎根深蒂固于所有人的血脉.  相似文献   

9.
伍振 《科学大观园》2010,(13):72-73
丝绸之路西入甘肃,第一个重镇就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进入天水地界,一路上,几十米相隔,就会有一个醒目的标牌挂在高空中——“弘扬伏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凝聚全球华人、打造祭祖圣地”……下高速进天水市区的高速路口处的那块几乎有两层楼高的“弘扬伏羲文化,打造祭祖圣地”标牌更是显赫。  相似文献   

10.
拜读了沈国舫院士在《光明日报》上刊发的《“生态环境建设”一词使用不准确》一文,我想从术语学理论研究的角度提出一些想法,供专家们讨论时参考。术语学是以术语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学科。术语学理论认为,术语是指称某一专业学科领域内概念的语言符号。换句话说,术语背后一定有一个严格的科学概念。沈文引述《中国大百科全书》关于“生态”“环境”等术语的定义,这是完全正确的。它们应该看作是对这些术语的科学定义。这些定义与普通语文词典对这些词作为一般词语的解释是不完全一样的。与后者相比,科学定义应对被定义的对象提供更带有本质性的特征描述。当然,后者的解释即使不那么严密,不那么准确,也要保证在科学上是正确的。其次,术语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概念系统之中,它不会孤立地存在,它的科学定义总是受其他相关概念的制约。比如:“生态学”的定义就离不开“生物”“环境”以至“生态”等概念的定义。科学的术语系统是一环扣一环按严密的层次以及相互关系构建起来的。如果我们把“生态环境建设”当作一个严格的科学术语来看待,如果这一表述确实存在概念重复等问题,而且,它又“纯粹是‘国产’的,与国际上通用的术语不接轨”,那么,对这个术语词恐怕只能采取沈院士提出的第二种处理办法,即“干脆改变这个名词的称谓,顺应国际上通用的词汇”。不然,由于术语所具有的系统性特点,这一术语存在的问题,肯定会波及其他相关术语,产生连带的负面影响。如沈文所说,在国际交流的场合,对类似“ecological environment”这样的说法,虽经多次解释,外国专家还是不能接受。这与其说是用词习惯问题,还不如说是科学语言的准确性问题,术语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在这方面,应该把科学性、标准化放在第一位考虑。这应该是术语规范与统一的一个原则。无视这一原则,轻则会造成概念混乱,妨害学术交流,重则甚至会影响学科的发展。按我的理解,沈院士的文章主要是把这个问题作为专业领域内术语的使用问题提出来的。若按第一种办法,即“承认约定俗成的原则,对中文名不作大的改动,但要对它的内涵作出明确的定义和解释,并提出要避免其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的认识偏差,然后寻找一组适当的外文对应词而不要硬译。”说不定会造成“名实不符”,“名不正则言不顺”,还可能给以后出现的相关术语的定名埋下隐患。不过,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面,也应该予以考虑。术语学的理论还告诉我们,术语虽然首先是科学的专用语言,但术语实际上又不可能完全与日常语言隔绝。特别是在当今时代,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接近”(approximasion)成了语言发展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当术语进入日常言语交际时,它又可能发生“非术语化”现象。这时,它就不再具有(或部分失去)原来严密的术语概念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至少是其意义不再那么严格地受术语系统的制约,与该系统的联系也随之衰减、淡化了。于是,对这类术语词的科学严密性的要求也会相应放宽。沈文中提到的黄秉维院士最早使用“生态环境”这一词语的场合,与沈院士在国际同行学者之间的交流相比,其性质就有所不同。前者已经不能算是纯粹的学术性交流。本来,“生态”(ecology)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相互关系的总和”,其中是包括“环境”因素的。但进入日常语言之后,按《现代汉语词典》对“生态”一词的解释,是“指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这与原来“生态”所指的“与生物有关的各种相互关系的总和”还是有差别的,至少把“相互关系”笼统地解释成一种“状态”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但这是用自然语言作为释义的元语言在所难免的。其次,把各种相互关系中占重要地位的与环境的关系,说成是“在一定环境下”也使环境因素在其中的分量弱化了。由于“生态”所包含的“环境”因素在语素上并没有体现,说不定“生态环境”的说法就是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为了突出“环境”因素而说出来的。这与黄院士头脑中原来有的科学概念已经发生了某些偏离,所以,他事后拿严格的科学概念衡量又觉得这一说法不妥。术语学理论还告诉我们,术语的规范与标准化应视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文本而有所区别。对那些起规定作用的文本,如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推荐术语的文件、专业辞书,以及对科学论文等具有严格学术性的文本,应该有更强制性的要求。而对另外的一般言语交际场合,一般的文本,规定只能具有某种弹性,其容许度要放宽。顺着这个思路,沈文中提到的“我国各类文献”是否还可以进一步加以区分,以便区别对待?日常言语交际中术语使用的规范化,说到底,取决于一个民族总体文化科学素养水平。这个水平的提高应该成为一个长远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4月23日,是全世界读书人共同的节日。就在这一天,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叶笃正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院士和著名药理学家秦伯益院士与读书爱好者相聚,面对面交流读书心得和体会,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围绕科研生活与阅读的关系、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怎样读书、如何看待读专业书和休闲书的关系等问题侃侃而谈。“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叶笃正院士通过读书、写书悟出的道理,也是他倡导的读书时要坚持的一个原则。谈到科研与读书的关系,叶老认为,读书是一切脑力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状态,什么时候都离不开书。中国工程院院…  相似文献   

12.
打字打累了吗?感觉到由于长时间敲击键盘带来的手腕阵阵的酸痛了吗?你想实现那种“动口不动手”的文本输入美妙境界吗?那么就跟我来,体验一下语音输入的乐趣吧。安装语音输入法打开Word XP程序,点击菜单命令“工具→语音”。如果您以前没有安装过语音识别组件,那么系统会要求插入Office XP安装光盘,之后系统就开始  相似文献   

13.
趣闻一则     
“公务员”和“国务院”1999年2月,香港发生了一起因终审法院判决引起的争论风波。2月12日,《明报》报道查良镛说:“特区政府属于公务员,公务员是人大常委会领导,所以公务员等如我们的爸爸,而人大常委会又是公务员的爸爸,即人大常委便是我们的爷爷。今次事件是终审法院打阿爷,他(李国能)打阿爷就不对,要道歉,不准再打(阿爷)了。”读者看了这段报道,一定会莫名其妙。2月13日,《明报》在一段花边新闻中作出了更正:“终审法院判决引起争论,记者就此请教这位前草委。不过,可能一众年青记者包括明报记者不大懂得‘查大侠’的宁波口音,当时把他说的‘国务院’误听为‘公务员’,事后,才恍然大悟。他的原话写为:‘特区政府属于国务院,国务院是人大常委会领导,所以国务院等如我们的爸爸,而人大常委会又是国务院的爸爸,即人大常委会便是我们的爷爷。今次事件是终审法院打阿爷,他打阿爷就不对,要道歉,不准再打(阿爷)了。’在此,向查先生及读者造成不便致谦。”可知,记者不仅要会规范普通话,一定也要会听大众普通话。附注:香港人习惯把“等于”写成“等如”,把“这一次”写成“今次”。(转载自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刊物《词库建设通讯》1999年3月第19期)  相似文献   

14.
“两会”刚刚落下帷幕,然而除了民生问题、住房问题以外,最吸引代表们眼球的就是能源问题、低碳经济问题。因此,中国科技成果编辑部特别专访了两位“两会”代表。一位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另一位是全国政协委员、兵器工业203所总设计师徐中信。  相似文献   

15.
□确认求职电话的必要性。电话联系对于工作态度比较严谨或专业性较强的单位效果较差,除非你具有比较特殊的优势或某种特别技能,而你又探知该单位正在寻找像你这样的人才。如果招聘启事中应聘要求、岗位说明、薪资等较为详细,或标注“谢绝来电”,电话就没有必要打,否则会弄巧成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基础科学》2004,6(2):12-14
20 0 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 0 0 4年 2月 2 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经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荣获 2 0 0 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经国务院批准 ,“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8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表 1) ;有 19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表2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99项成果…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0,(15):44-46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22,(23):46-49
<正>有家德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创始人称,针对癌症的疫苗可能2030年前上市。人类终于有希望打一针就不得癌症了。1.打一针就不得癌症了?流言:有家德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创始人称,针对癌症的疫苗可能2030年前上市。人类终于有希望打一针就不得癌症了。真相:这是一种误读。癌症疫苗是“治疗性疫苗”,而非我们小时候打的乙肝、小儿麻痹这样的“预防性疫苗”。一种疫苗,往往只对一种病原体有用。广谱的癌症预防疫苗不现实,因为癌症其实不是一种病,而是很多疾病的统称——每个人的癌症其实都不太一样。所以,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09,(23):7-8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已成一个时代的追索。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椿萱、沈德忠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伟平就钱老留下的问题,分别接受了采访。表达他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言论     
你离挨饿只有三天。——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人生设计师”徐小平语“难以找到工作的青年,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缺少求职技巧的人;二是缺乏就业竟争力的人;三是我觉得最糟糕——他们认为“仅为生存工作是可耻”一个清高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应该算得是有崇高境界的人,这样的人就像春天的风一样,给社会带来清新的空气。——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雷抒雁谈文化传统应该是1300次,怎么就多加了一个‘0’呢!这错误简直太要命了。——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金属所所长卢柯对媒体报道出现的错误更正时说我要努力做一个真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