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0,(15):10-10
7月初,中国北方、黄淮、江淮等地持续遭遇热浪侵袭。特别是7月5日,京津唐大部区域地表温度达到45℃-50℃。高温强度之大、日数之多、范围之广均为历史罕见。不仅中国如此,北半球大部地区也同样遭受着高温袭击。什么原因使得热浪“气焰”如此嚣张?全球气候变暖是否是高温天气的“幕后真凶”?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22,(16):14-15
<正>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约0.4℃,为1979年以来最高。北半球夏季高温热浪事件频发。全球变暖被认为是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连日来,我国遭遇持续高温天气。目前高温事件已持续一个多月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约0.4℃,为1979年以来最高。北半球夏季高温热浪事件频发,那么,近期我国及北半球高温极端性究竟如何?出现持续高温的原因是什么?未来高温是否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22,(16):34-35
<正>导致北半球异常高温的原因是多样的,异常的大气环流必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今年夏天,不仅我国江南华南等地遭遇长时间高温天气,国际上北半球多地也都遭到了异常高温天气的袭击。英国、法国和韩国等发布了高温预警,日本和美国多地高温破纪录。这种极端天气背后的气象成因是什么?为何近几年热浪越来越常见?直接原因一:下沉气流有各种观点表明,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22,(15):30-31
<正>凭借石墨烯特殊物理化学特性,可以与其他金属、非金属相结合,形成无数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液冷服正是在布料中加入了石墨烯,突出热转换效率高的特点,才能通过水路循环,给“大白”快速降温。全国71个国家气象站高温破历史极值!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高温时间目前已持续超30天。在北京,入夏以来已经陆续有400多位核酸采样“大白”,穿上了石墨烯技术加持的液冷服,在炎热的天气里,持续感受丝丝清凉,预防中暑。  相似文献   

5.
水之殇     
《科学大观园》2022,(18):12-13
<正>2022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正在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出现罕见的“主汛期反枯”。8月6日,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水位退至11.99米,成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洞庭湖从6月到现在不过两月有余,便已化为一片湿地草原。从居民生活到经济产业运行,都备受干扰冲击。这场高温干旱会成为未来长期的“新常态”吗?整个国民经济规划布局需要作哪些调整?老百姓该作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0,(17):10-11
俄罗斯人是应付严寒天气的行家,然而2010年夏季前所未有的高温,却让“扛寒高手”们陷入一片恐慌和混乱。受到高温炙烤的不只俄罗斯,进入6-7月份后整个北半球都陷入了高温恐慌。同时,本来气候温暖的南半球却比往年冷得多。地球为何北热南冷?  相似文献   

7.
<正>欧洲哥白尼气候变化项目最新数据显示,继今年6月创下全球历史最高温月份纪录后,7月也被确认是史上同期最热。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极端天气事件警醒世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被大自然无情地出示黄牌。今年夏天热浪席卷北半球,从北美到欧洲再到亚洲,以前热的地区变得更热,曾经的避暑胜地也好  相似文献   

8.
近期,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如何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9.
陈萌 《科学大观园》2013,(16):44-45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各地相继迎来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一度发出高温蓝色预警。联合国气候研究人员称,自19世纪70年代全球气候变暖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创下历史高温纪录。同时,洪涝、干旱、暴雨、暴雪和高温等极端天气也接踵而至。气候变化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全球变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它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威胁着地球的未来。因此,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其中一些可谓怪招迭起。为地球抹"防晒霜"降温地动山摇,汹涌的熔岩,遮天蔽日的烟尘,刺鼻的硫磺味……这如同末日来临一般的场景是人们想象中火山爆发时的样子。没人愿意遭遇一场火山爆发。但是,火山爆发让烟尘遍布天空也有一个好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眼于实际业务应用和服务,利用EOS/MODIS卫星遥感信息和地面加密气象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综合气候、植被、水文和地质环境等因素,对陕西省生态农业气候环境进行了区划研究,并对各类气象干旱指标在陕西省本地做了适用性研究,建立了适合陕西省不同生态农业干旱区和不同自然天气季节的气象干旱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建立了基于MODIS卫星遥感资料的干旱监测业务化方法和模型、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预测预警模型以及干旱影响评估模型,实现了针对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农业生态干旱区的干旱监测、预测和预警,并能够对农业、水文、生态、社会经济等干旱影响的不同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1.
正7月10日以来,高温天气席卷中国大部分地区。截至8月1日,中央气象台连续19天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京津等地最高气温35至36摄氏度,内蒙古、辽宁、江西和福建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至39摄氏度,局部地区可达40摄氏度。而截至7月31日,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中西部等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数已达到10至18天。8月1日,江南大部、  相似文献   

12.
这些年,地球持续升温,全球温室效应正在加剧. 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由干旱引发的火灾频繁发生,两极冰川正在加速融化……而这一切的背后,藏着的是一个巨大的阴影——二氧化碳. 众多研究表明,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被认为是全球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目前以每年接近3%的速度增长,并且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持续不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使我们处于"人类世"的门槛,这表明人类活动已成为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最多、经济份额最大的区域,这场高温干旱对国家全局的影响无疑不可低估;但从更大范围、更长时间跨度上考察,在气候干旱化时期个别年度发生极端水灾,气候趋向湿润化时期个别年度发生极端干旱,这是历史上一再发生过的现象,并不会因此扭转整个时期的气候变化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这场波及南方多省市的高温干旱,迅速侵袭了秦岭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处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江西、安徽、江苏等地,最热的地区,高温持续时间超过30天。而此时,正是玉米、水稻等秋粮抽穗扬花、授粉结实的关键时刻。傍晚7点多,酷烈的高温渐渐消退,在重庆大足区的一个个村庄里,人们开始走出户外,爬上山坡,拖着长长的管道,给田里的再生稻、山坡上的果树浇水。  相似文献   

15.
赤日炎炎的夏季对司机朋友来说是个“恼人的季节”,因为高温天气给车况和安全驾驶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其实,只要您掌握一些高温条件下保养、驾驶的诀窍,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14,(13):21-21
<正>蚊虫叮咬、高温中暑、夏季感冒是这个季节里最易威胁宝宝健康的三种罪,该如何守护宝宝健康呢?夏季防护之正确防蚊天气渐渐变热,蚊虫也多了。宝宝皮肤娇嫩,如果不小心被蚊虫咬到,轻则红肿瘙痒,如果宝宝抓伤叮咬处还可能会引发皮肤感染。妈妈们带宝宝出来玩时一定要注意少带宝宝去环境潮湿和水流  相似文献   

17.
由多个国家委托的一份报告称,如果无法有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到2030年将有超过1亿人失去生命,且全球经济增长将削减3.2%.人道组织DARA在这份报告中称,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引发冰盖融化、极端天气、干旱和海平面上升,这种全球性影响将会危及人类生命和生活.据估计,每年有500万人死于由气候变化及碳过度排放引起的空气污染、饥荒和疾病.如果当前的化石燃料消费模式不发生改变,到2030年死亡人数将会上升到600万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在美国西南部大平原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沙尘暴。它造成了南部平原到加利福尼亚的人口大迁移,影响了美国社会。这场严重的沙尘暴与长期的气候干旱和土地的滥用有关。1930~1931,1934,1936,1939~1940连续发生了严重干旱,其中1934年7月全国2/3的  相似文献   

19.
补水 高温炎热天气出汗较多,世博参观者要注意多饮水.饮用水以矿泉水、园区直饮水、含盐的运动性饮料为宜;在高温炎热天气不宜大量饮用含糖碳酸饮料,也不宜饮用大量冰镇饮料;出汗导致体内大量钾离子流失,如饮用蒸馏水和纯净水会使血钾进一步降低,因此要避免大量饮纯净水.补水应少量多次,每次喝100毫升为宜.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我们能够控制天气,那将意味着什么?答案将会有很多:不再有干旱和洪水,不再有热浪和结冰的道路,沙漠将变成绿洲,农作物将不再枯萎。事实上,为了改变气候,人类提出了一些听起来很不可思议的主意,包括在大气层上层喷洒硫酸,或是往海水里抛洒生石灰等。然而,即使科技发展到今天如此先进的地步,我们还是无法对天气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