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正在宠物市场,模仿能力强、鸣叫声悦耳动听、外表漂亮的鸟儿总是很受欢迎,有歌声婉转动听的画眉鸟,有叫声高亢明亮的夜莺,有高贵漂亮的金丝雀,有羽色艳丽的黄鹂鸟,有象征吉祥的喜鹊,也有擅长模仿的八哥,这些都是供人观赏的宠物鸟。除了这些宠物鸟外还有一些善于鸣唱的鸟儿,如来自澳洲的斑胸草雀因与人类相似的特点,成为研究人类神经科学的一种重要模式动物。从鸣禽中脱颖而出的模式动物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0,(23):I0004-I0004
<正>分布:云南、广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为中型鸡类。全长55厘米左右。雄鸟头顶褐绿色,两侧有白色眉纹。上体背羽紫栗色具黑斑;肩羽有宽阔的白色块斑;下背、腰、尾上覆羽白色有蓝黑色斑。翅羽暗褐色。尾羽灰色具有黑栗二色并列的横斑。下体腹部与两胁栗色。嘴角  相似文献   

3.
<正>分布:浙江以南至云南、海南、台湾等地留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型猛禽。全长约50厘米,上体棕褐色,上背中间杂以淡色细横斑,头顶纯褐色;面盘棕褐色,眼周黑褐色,眉纹近白色。飞羽褐色,杂以白色横斑;尾羽暗褐色,湍缘白色。下体淡棕黄色,具褐色或淡褐色横纹。嘴角绿色,基部暗蓝色,爪紫灰褐色。栖息于山地森林中,以鼠类、昆虫为食,筑巢于栎树等天然树洞中。  相似文献   

4.
魏明 《科学大观园》2010,(11):I0004-I0004
<正>别名:孔雀鸡分布:云南、海南(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孔雀雉雄鸟全长65厘米左右,雌鸟长约50厘米。雄鸟体羽为乌褐色,密布近似白色细点和横斑。头顶有发状冠羽。背、两翅及尾部均具金属蓝稍带紫色大型眼状斑。嘴为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媒体、英国《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报道,人们都听说过"鹦鹉学舌"的成语,知道鹦鹉、八哥等鸟类会模仿人类说话,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除了一些鸟类外,属于海洋动物的白鲸竟然也会学人说话!据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基金会饲养的一只白鲸在好几年时间中一直模仿人类说话,不停地发出"人语声",甚至还屡屡对水下的潜水员喊:"出去!"让毫不知情的潜水员误以为是同事在跟他说话.美国科学家相信,这头白鲸显然是在故意模仿人类的声音说话,而它这样做的原因,显然是因为它想和人类进行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鸟笛的秘密     
<正>一根PVC水管加一根竹签,就能吹出小鸟的动人叫声,你相信吗?日常生活中,人们都赞叹鸟儿委婉动听的鸣叫声,都想模仿它。鸟笛就是模仿鸟叫的工具。一根PVC水管加一根竹签,就能吹出小鸟的动人叫声,你相信吗?鸟笛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它的音清脆悦耳,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音乐之美。鸟笛最早是用于捕鸟的,清光绪十年(1884年)上海的南汇筑彭公塘,滩涂形成后逐年东扩南移。  相似文献   

7.
苗苗 《科学大观园》2014,(23):28-29
<正>昆虫占全部动物种类的75%以上,在构成生态系统的动物中是最多样化的。新的研究发现,昆虫的起源可以上溯到4.8亿年前,此前,有翅昆虫类曾被认为是约3.5亿年前获得翅膀的,而研究小组发现,昆虫在4亿年前就获得了飞翔能力,远远早于其他生物获得飞翔能力的时间。此外,研究小组还发现昆虫中最多样化的完全变态昆虫起源于3.5亿年前,也早于此前一直认为的3亿  相似文献   

8.
高敏 《科学大观园》2022,(19):28-29
<正>12%的雄性食蜜鸟没有学会任何属于自己物种的歌曲,这种对“区域文化规范”的偏离与繁殖成功率降低有关,而学习其他鸟类的歌曲则毫无帮助。除了你自己,似乎其他人都知道这首歌,唱K的人都有过这种感觉。鸟类也是如此,这对澳大利亚食蜜鸟来说是个大问题。一项新的研究报告称,多年来,由于极度濒危的食蜜鸟数量急剧下降,一些幼鸟再也找不到年长的同类来教它们“唱歌”了。结果,这些鸟无法学会求爱以及其他进化需要的鸣叫声。它们试图通过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来弥补,但由于雌性食蜜鸟并不容易被陌生的旋律打动,求爱注定要失败。  相似文献   

9.
魏明 《科学大观园》2014,(5):I0004-I0004
<正>别名:寿鸡、灰斑角雉分布:西藏、云南、四川、陕西、湖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长约60厘米。雄鸟体羽及两翅主要为深栗红色,满有具黑缘的灰色眼状斑,下体灰斑大而色浅。头部、颈环及喉下肉裙周缘为黑色;脸、颏的裸出部位及头上肉角均为蓝色;后头羽冠为橙红色。嘴角褐色。脚粉红,有距。雌鸟上体灰褐色,下体淡黄色,杂以黑、棕、白斑。尾羽栗褐色,有黑色和淡棕色横斑,脚无距。栖息于海拔1600-3000米之间的山地森林、灌丛、竹林等不同植被类型中,有时也到3500米左右的高山灌丛、甚至裸岩地带活动。主要以草本植物的嫩叶、幼芽、嫩枝、果实和种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雄鸟全长53~68厘米。额、头顶和耳羽为黑色,脸的裸出部分为金黄色,头顶有一对蓝色肉角,发情时能膨胀突出。颈为红色,上体粟红色,布满白色带粟红色边缘的眼斑。下体为烟灰色,带暗色羽缘。尾黑色。雌色上体褐色,布满白色圆斑及黑杂纹,下体及两胁为暗褐色并杂有棕色和灰白色羽缘。尾黑色。  相似文献   

11.
别名:鲣鸟分布:西沙群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游禽。全长75厘米左右,通体大部呈白色,雄鸟两翅黑褐色。雌鸟背、腰和尾部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色,脸侧裸皮黄色。嘴灰蓝,基部转为粉红或仅稍缀以红色。脚红色。营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长,善飞行。繁殖期从3月至初秋,营巢于石滩或岛屿上的矮灌木和乔木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3,(23):I0004-I0004
小犁猛禽。全长25厘米左有,上体及两翼大多灰褐色,体习习多具黑褐色羽十纹以及虫蠹状细斑,并散有棕白色眼斑。额、脸盘棕白色:后颈的棕白色眼斑形成一个不完整的半领圈。下羽、尾羽黑褐色,具淡棕色横斑。下体灰白,嘴淡黄染绿色。爪淡黄色。  相似文献   

13.
魏明 《科学大观园》2014,(19):I0004-I0004
<正>中型鸠鸽类。全长27厘米,身体厚实。雄鸟背部及内侧翼上覆羽为绛紫色,雌鸟相应部位为深绿色。额及头顶灰色,颈绿色。下体黄绿色,翼近黑,具黄色羽缘和一道明显的黄色翼斑。中央尾羽绿色,其余灰色具黑色次端斑。两肋绿色具白斑。尾下覆羽黄褐色。虹膜黄色,眼周裸皮艳蓝绿色。嘴绿色,嘴基红色,脚为绯红色。栖息于河边次生林及山地热带雨林中。主食野果、嫩芽,也食少量昆虫。结群取食,常在树木的低枝上扑翼。  相似文献   

14.
长时间以来,人们总以为人是世界上惟一会使 用工具的动物。实际上,使用工具并非人类的专利。 有些鸟也会使用工具。啄木燕是一种灰色的小 鸟,爱吃小昆虫。一旦发现树孔里的虫子,它就把 树皮啄穿,从里面啄出小虫子来充饥。有时候洞孔 太深了,啄木燕就会设法寻找工具——纤细的树枝 条。它衔着细枝条的一端,而把另一端伸进洞去,将 小虫拨弄出来,然后饱餐一顿。颇为有趣的是,遇 上得心应手的工具,啄木燕在一次用完后不会轻易 丢弃,而是经常带在身边。  相似文献   

15.
会飞的“活雷达”蝙蝠善于在空中飞行,能做圆形转弯、急刹车和快速变换飞行速度等多种“特技飞行”。白犬,隐藏在岩穴、树洞或屋檐的空隙里;黄昏和夜间,飞翔空中,捕食蚊、蝇、蛾等昆虫。蝙蝠捕食大量的害虫,对人有益,理应得到保护。到了夏季,雌蝙蝠生出一只发育相当完全的幼体。初生的幼体长满了绒毛,用爪牢固地挂在母体的胸部吸乳,在母体飞行的时候也不会掉下来。  相似文献   

16.
别名:大冠鹫、白腹蛇雕分布: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中型鹰类。全长61~73厘米,头顶具黑色杂白的圆形羽冠,覆盖后头。上体暗褐色,下体土黄色,颏、喉具暗褐色细横纹,腹部有黑白两色虫眼斑。飞羽暗褐色,羽端具白色羽缘;尾黑色,中间有一条宽的淡褐色带斑;尾下覆羽白色。喙灰绿色,蜡腊黄色,爪黑色。喜欢在林地及林缘活动,多成对活动。每年3~5月繁殖,产卵一枚,卵色乳白或黄白色杂以红棕色污渍。营巢于高树  相似文献   

17.
昆虫为什么能长时间在空中悬停蜜蜂等昆虫悬停在空中的秘密是什么? 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家简·王说。我们也许不该把昆虫看成小型飞机,而应该把它们看作空气中的游泳者。这一新的观点,帮助她更好地了解了昆虫的飞行原理,她终于明白蜻蜒是怎样悬停在空中的了。  相似文献   

18.
过去4年间,地球的蜂群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变化,而养蜂者则无助地寻找解决方法。这些原本如同机器一样运转的昆虫群体陷入了莫名的混乱:工蜂飞走后不再返回蜂巢;未成体的蜜蜂则漫无目的地游荡;日常的工作陷于停顿,直到蜂蜜停止生产,卵也因此而死亡。自2007年冬季以来,已有30%的蜜蜂种群出现了崩溃的现象。可如果蜜蜂灭绝了,它们的消失将引发灭绝多米诺效应,因为无论是苹果还是西兰花,无数的植物都依赖这些昆虫进行传粉。如今,许多其他生物类群也受到灭绝的威胁,据统计,  相似文献   

19.
斑嘴环企鹅因其喙的前端有一圈白色圆环而得名。斑嘴环企鹅又叫非洲企鹅,分布于非洲的南端海边,体长70厘米左右。它的长相很特殊,黑色的嘴上带有灰色的斑纹,头部为黑色,但额头上有一条白色的带纹向下环绕,经眼睛的上方和两颊,在上胸部汇合。从上胸部开始,有一条黑纹形成一个大大的圆环,一直延伸到腹部的下方。在白色区域内还散布着许多小小的倒马蹄形的斑点,下面是一双黑色的脚,看上去就像一个大腹便便,并且穿着时髦燕尾服的绅士,显得十分有趣。但令人不解的是,每个斑嘴环企鹅家庭孵化的雏鸟往往是一大一小,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AI在实践中正深刻地"模仿"自然人类世界,并以虚拟数据建造成了一个类似自然人类的"机器人类世界",为满足自然人类物质、精神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求带来了诸多福音。但是AI在全面解放自然人类自由的道路上一定程度引起了人与社会劳动、人与现代科技、人与现实社会等的技术、伦理、法律和安全隐忧,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诸如AI模仿自然人类的机器世界一定程度存在缺失如"人"一样理性价值智能。为此,一方面我们需要赋予AI灵活、能动的应变能力,以及对自身行为进行预测、控制,甚至审美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重构人类及AI的伦理道德系统,让所有智能终端必备伦理道德系统,让真善美数据训练机器形成更高层次的理性化系统,使AI在实际应用中执行最严格的备案制度,建立AI数据国家级监控中心,从而促进仿自然人类世界的"机器人类世界"智能级向更高层次理性价值智能发展,且能从中反观自然人类伦理及伦理建设,助推自然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