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类保护篇     
各国国鸟为了宣传鸟类,世界许多国家选出了本国有象征意义的鸟作为“国鸟”。最早选定“国鸟”的国家是美国。1782年,美国的议会为了使本国特产的白头海雕不至于绝种,号召国民树立保护鸟类的思想,因此通过决议,把白头海雕定为美国的“国鸟”。从此以后,世界许多国家采取此种教育国民树立保护鸟类的思想,纷纷仿效美国选定自己国家的国鸟。当前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呼吁世界各国选定自己的国鸟。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国鸟如下:日本绿雉(日本雉)缅甸妙声鸟(虚拟鸟)菲律宾食猿雕(食猴鹰、菲律宾鹰)尼泊尔九色鸟(虹雉)印度蓝孔雀(印度孔雀)斯里兰卡黑尾原…  相似文献   

2.
摘要 辽宁西部晚侏罗世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鸟、孔子鸟和长城鸟的发现,以实物材料证明鸟类系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鸟类就是恐龙。但目前世界上关于鸟类的定义还存在着较大分歧。本文认为:鸟类应被定义为已经发育了翅膀和飞行羽毛的生物。以原始祖鸟和尾羽鸟为代表的“初鸟类”应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鸟类。20世纪最后这20多年,国际古生物学界对鸟类起源问题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鸟类的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与鸟类的槽齿类起源假说这两大学派的争论也达到白热化。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辽宁西部晚侏罗世地层中相继发现了一系列长羽毛的生物化石,如: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鸟、孔子鸟和长城鸟等,为解决鸟类起源问题带来了曙光。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体长65cm,具有兽脚类恐龙的典型骨骼特征,牙齿锐利且边缘发育有小锯齿,前肢短小而后肢强壮,尾极长,但因其生有短的原始羽毛,故得名中华龙鸟[1]。中华龙鸟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长有羽毛的生物,代表了小型兽脚类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渡类型。原始祖鸟(Protarchaeopteryx)体长不足1m,棒状的牙齿边缘具微弱锯齿,前后肢等长,尾椎20余节且相互没有愈合,羽毛发育而羽片呈对称状,尾羽很长。该动物的前肢特征、尾椎数目等均与德国著名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的极为接近,显示出两者间一定的亲缘关系。然而它的腰带和后肢粗壮、羽片对称生长等,又比始祖鸟原始,因而被命名为原始祖鸟[2,3]。尾羽鸟(Caudipteryx)尾羽鸟的大小和形态都类似于原始祖鸟,但羽尾鸟的牙齿仅长在嘴的前端、表面光滑,前肢也相对更短更细一些。尾羽鸟翅膀上的飞行羽毛较短,羽片对称状;体羽纤维状,与中华龙鸟的相同;长长的尾羽呈扇状,仅发育于尾的末端,这也是其名称的由来[3]。尾羽鸟和原始祖鸟尚不具备飞行能力,仍为陆地奔跑者。孔子鸟(Confuciusornis)孔子鸟这一名称来自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4]。孔子鸟是最早具有角质喙和尾综骨的鸟类,飞羽亦很发育,显示出它已具有相当的飞行能力。但孔子鸟前肢上的3个指爪仍很强大,又表明它原始的一面,其肱骨近端极宽大且具有一特殊的气孔,不同于其它鸟类。孔子鸟是群体生活的鸟类,目前已得到的化石数以千计,雄鸟的尾部生有两根极长的漂亮尾羽。长城鸟(Changchengornis)长城鸟的属名源于中国古代最宏伟的建筑——长城[5]。长城鸟具有许多与孔子鸟相同或相似的特征,但其以喙前部显著钩曲、下颌远远短于头骨、肱骨近端不具气孔、后肢第一趾相对较长等有别于孔子鸟。长城鸟稍小于孔子鸟,骨骼轻巧,飞羽发达,比孔子鸟更为进步。辽西这些化石的发现,首次以确凿的实物材料证明了由小型兽脚类恐龙向鸟类方向演化过程中中间环节的存在,有力地支持和完善了鸟类的兽脚类恐龙起源理论,同时也表明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尾羽鸟、始祖鸟、孔子鸟和长城鸟等代表了鸟类最初演化的主干。随着近年恐龙及鸟类化石新材料的大量发现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兽脚类恐龙与鸟类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鸟类就是恐龙”这一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1999年2月在美国耶鲁大学召开的“Ostrom鸟类起源与早期演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对此作了充分肯定,此次会议争论的焦点已从鸟类起源问题上转移到了鸟类的定义方面。那么,什么是鸟?我们该如何给鸟下一个定义呢?美国Gauthier教授认为鸟类应局限于现生鸟类及其最近的直系祖先类型(包括少量化石),以保持鸟类定义的最初含义[6],他把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鸟和始祖鸟等称为长羽毛的恐龙(feathered dinosaurs),把孔子鸟和长城鸟等化石类型称为会飞的恐龙(flying dinosaurs),把现生鸟类称为现生的恐龙(living dinosaurs)(即鸟类)。而以美国Padian教授和Chiappe博士为代表的学者主张应以德国的始祖鸟作为最早的鸟,也就是说,始祖鸟之后的都可称之为鸟,而比始祖鸟原始的其它长羽毛的生物(如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尾羽鸟)应称为长羽毛的恐龙,其原因仅仅是始祖鸟被作为鸟已经有140多年了[7]。但是,原始祖鸟和尾羽鸟的特征与始祖鸟的特征是如此相近,以至于在它们中间很难找出根本性的差异。第三种观点是以羽毛的出现作为鸟类的第一特征,实际上,当初正是由于始祖鸟保存有羽毛印痕,它才被作为鸟类的成员。如果以羽毛作标准,那么,包括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鸟、始祖鸟、孔子鸟和长城鸟等在内的一切长有羽毛的动物都可被称为鸟。一般情况下,生物学家用一些关键特征来作为分类和系统分析的主要依据,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发现演化的方向和重建演化系统树。通过对中华龙鸟等一系列化石的研究对比,可以看出:在兽脚类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中,中华龙鸟开始出现原始羽毛;奔龙(Dromaeosaurus)前肢已呈翼状,其下臂已能向身体方向折过来;原始祖鸟和尾羽鸟最早发育了翅膀和羽片为对称状的飞行羽毛(可跳跃);始祖鸟的翅膀更长,飞行羽毛的羽片已变为不对称类型(可滑翔);孔子鸟和长城鸟牙齿消失而出现角质喙,尾变短并出现尾综骨,飞羽很长(可飞行);今鸟类翅膀上腕掌骨愈合,指爪退化,飞行种类的胸骨龙骨突极发达。到底以什么特征的出现作为鸟类的首要特征呢?我们认为:鸟类应该被定义为已经发育了翅膀和飞行羽毛的生物。具体讲,原始祖鸟和尾羽鸟应作为鸟类的开始,它们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鸟类,我们把这类生物称作“初鸟类”(Chuniaoia)(图1)。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中国辽宁一系列化石的发现使鸟类的起源问题基本得以解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对鸟类的定义也必将会取得基本一致的认识。本文化石照片请见封三。图1 早期鸟类分支系统简图  相似文献   

3.
王其 《科学大观园》2006,(12):57-59
从出生到成年,鸟的成长岁主要在巢中度过,巢是它们稳固、安全、舒适的家,为它们遮风挡雨、躲避天敌。鸟类在筑巢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技艺和创造力,有的鸟巢造型奇特,结构复杂而坚固,其“建筑艺术”令现代建筑大师都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人有人言,鸟有鸟语”,那么,鸟类真的会说话吗?还有“鹦鹉学舌”这一成语,鹦鹉又是如何学舌的呢? 动物一般都有摹仿能力,特别是摹仿能力比较高级一些的鸣禽,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2,(24):42-45
<正>在人们的印象中,杜鹃是一种特别不负责任的鸟,总是把蛋下到其他鸟类的巢穴里,让它们帮着喂养。实际上,根据一研究表明,这种把蛋下到别的巢穴里的行为并非杜鹃独有,有的甚至比杜鹃还过分。——杜鹃鸟——据统计,杜鹃鸟可以把蛋下在125种鸟类的巢穴里,而且一年可以产2到10个蛋,也就是说,会有2到10个巢穴要遭殃。而最有危害性的还属杜鹃幼鸟的行为,在其他巢穴里,杜鹃的幼鸟一般都会率先孵化。  相似文献   

6.
谈谈鸟类的定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西部晚侏罗世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鸟、孔子鸟和长城鸟的发现,以实物材料证明鸟类系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鸟类就是恐龙。但目前世界上关于鸟类的定义还存在着较大分歧。本文认为:鸟类应被定义为已经发育了翅膀和飞行羽毛的生物。以原始祖鸟和尾羽鸟为代表的“初鸟类”应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鸟类。  相似文献   

7.
存适应自然界各种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很多动物的嗅觉在漫长的岁月中发育得相当灵敏,其中有的敏锐程度令人惊奇不已。大海中的鲨鱼可于血液在水中的浓度仅有亿分之一的情况下嗅出受伤动物的血腥味,从而捕捉到猎物。爬行动物中的尼罗鳄靠嗅觉来觅食,它是生活在非洲的食腐动物,几乎所有漂浮在水中的动物尸体都会将它们吸引过来,甚至几千米以外一只死去的河马也可以满足一群“闻讯而来”的尼罗鳄的食欲。鸟类中的海燕、暴风鹱和信天翁等海鸟可在3千米的距离外感觉到鱼的气味。它们的鼻孔象一条管子,所以被人们称做管鼻鸟。  相似文献   

8.
<正>巢寄生是一种鸟类将卵产在其他鸟的鸟巢中,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最典型的一种鸟便是杜鹃鸟了,尽管三分之二的杜鹃会筑巢且哺育自己的幼鸟,但还是有三分之一的杜鹃以寄生的方式养育幼鸟。这些杜鹃会在其他鸟儿的巢中产蛋,并常常会将寄生鸟的蛋弄走一只(吃掉或扔掉)。迫使其他鸟们把小杜鹃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喂养。不过,杜鹃不仅是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05,(13):34
在鸟的繁殖期,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诱导和刺激观赏鸟的发情,达到繁殖的目的,这种做法被称为催情。在饲料中加入鸡蛋是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催情方法。鸡蛋中含有鸟类从受精卵到胚胎发育全过程所需的全部营养元素,而且各种营养元素比例合理,易于被吸收利用。“蛋米”是养鸟者最常  相似文献   

10.
<正>入侵物种是世界各地自然保护区的一大问题,因为一些外来的动物会捕食当地物种,不但威胁了它们的生存,还会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一问题在海岛环境中尤为严重,极端情况下的入侵物种(通常由人类活动带来)会导致当地物种走向灭绝。根据国际鸟盟的统计,在过去的500年间,诸如老鼠、猫等动物已经导致超过70种鸟类灭绝,而如今这种  相似文献   

11.
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1948年 9月11日,纽约帝国大厦遭遇了一次来自鸟类的“9·11”攻击,成百上千只不同种类的鸟纷纷撞击帝国大厦的玻璃窗,就好像它们正在逃避什么看不见的掠食者、试图撞进大厦里避难一样。  相似文献   

12.
动物界常有许多怪事,像鱼的鲸都不是鱼,善于水中游泳的企鹅却是鸟,无翼不能飞的鸵鸟是鸟,而有翼能飞的蝙蝠却不是鸟。为什么蝙蝠不是鸟呢?蝙蝠虽然有由前后肢和尾之间的皮膜连成的翼,胸骨和胸肌都很发达,能像鸟类那样展翼飞翔,但它不是鸟类而是哺乳动物。因  相似文献   

13.
某些鸟类也会学习,甚至向对手学习。每年春天,叽叽喳喳的捕蝇鸟飞到欧洲的森林里寻找合适的地方繁衍后代。因为对环境不熟悉,它们经常观察本地鸟类的做法,以寻找繁衍的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14.
神圣的羽冠     
金兴 《科学大观园》2007,(16):31-32
鸟:上天的使者南美洲的人对鸟类有一种深厚的文化信仰,这其实有究可考;南美洲鸟的种类占据全球的三分之一,而其中大部分又属于候鸟(候鸟的冬去春来等习性易让原始人联想到与太阳的关系,诱发其对鸟类的敬畏和崇拜)。虽然在16世纪时,经受了  相似文献   

15.
最粘人的鸟     
《科学大观园》2022,(17):42-45
<正>鸟儿和其他宠物一样都会依赖人,你知道哪些鸟类十分依赖人吗?八哥外形大小和家八哥相似,体长23~28厘米。通体黑色,前额有长而竖直的羽簇,有如冠状,翅具白色翅斑,飞翔时尤为明显。尾羽和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嘴乳黄色,脚黄色。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阔叶林、竹林和林缘疏林中。以蝗虫、蚱蜢、金龟子、蛇、毛虫、地老虎、蝇、虱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谷粒、植物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八哥既是重要的农林益鸟,也是颇受欢迎的笼养鸟。它能模仿其它鸟的鸣叫,也能模仿简单的人语。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13,(23):76-77
在自然界,鸟是所有脊椎动物中外形最美丽,声音最悦耳,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动物。从冰天雪地的两极,到世界屋脊,从波涛汹涌的海洋,到茂密的丛林,从寸草不生的沙漠,到人烟稠密的城市,几乎都有鸟类的踪迹。鸟是一类适应在空中飞行的高等脊椎动物,是由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来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5,(14):73
象牙喙啄木鸟曾经在1944年被定为“灭绝品种”最近奇迹般地被重新发现,一些鸟类学家称象牙喙啄木鸟在人间“复活”。2004年2月11日,吉恩·斯帕林乘坐独木舟旅行,在阿肯色州东部的怀特河沿岸看到了一种他从未见过的鸟。斯帕林记录下了这种大鸟的外貌特征,回去一查对,发现竟然是已经销声匿迹60年的象牙喙啄木鸟。斯帕林将自己的发现公布在互联网上,引来不少鸟类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一些研究表明,海龟游弋万里和鸟类飞行千里并非依靠参照物来辨认位置,因为在浩瀚的海洋和有云雾遮挡的苍茫天空,是无法看清参照物的。因此,它们的大脑定位系统可能依据的是地球磁场。瑞典研究人员对斑马雀和德国研究人员对欧洲知更鸟的研究均发现,鸟类视网膜上的Cry4蛋白质可能是它们能够看到磁场的原因。此前,  相似文献   

19.
西班牙《趣味》杂志发表了题为《困鸟》的文章,作者华纳·布兰科在文章中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预计,到2100年有6%-14%的鸟类或将灭绝;7%-25%的鸟类由于个体数量过少,无法再承担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大约52%的鸟类面临大规模的数量减少.其中,并不是只有白肩雕和松鸡濒临灭绝,很多常见的鸟类,例如燕子、麻雀和石鸡的数量,也因人类活动造成栖息地破坏而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我们能消灭地球上的蚊子,将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台湾大学的昆虫学系助理教授薛马坦说,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之下的蚊,在超过3500个蚊子物种中大部分都是素食主义者,吸食花蜜、植物汁液和果汁的它们并不吸血,因此消灭这些物种不但没有必要,还会带来负面效果。例如大部分无害的巨蚊属都是我们人类的"同盟军",它们的幼虫以其他蚊子的幼虫为食!由于它们对人类有益处,因此在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