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二十年来,气候变化,特别是全球变暖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公众的高度重视。最新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温度自19世纪以来升高了大约0.6℃。气候是在较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的综合,但这种综合绝非简单地指平均值,某地出现的天气条件的概率和极端值也都属于气候。气候的定义从其本质上看与某种天气事件的概率分布有关。当某地天气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时,就可以认为是不易发生的事件。在统计意义上,不容易发生的事件就可以称为极端事件。干旱、暴雨洪涝、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害等事件都可以看成极端气候事件。某一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如热浪)在另一地区可能是正常的。平均气候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对极端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以及强度的概率分布产生巨大影响。事实上,当某地的气候长期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时,人类和生态系统等与之相适应。但气候发生变化时,一些极端的天气和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会产生重大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干旱、洪涝、高温酷暑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造成巨大损失。那么,如何减轻极端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成为当前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项目紧扣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从对气候系统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的能量和水分循环这两个主要过程入手,开展野外观测试验、多源资料整合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系统揭示了东亚地区典型下垫面能量和水分循环变异的若干新特征及其对我国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过程和机理;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适用于我国几种极端气候事件的短期预测方法和系统,开展实时预测,服务于国家防灾减灾;最后开展我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为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科技支撑。经过五年的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495篇,其中SCI收录268篇。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24-25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干旱、洪涝、高温酷暑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造成巨大损失。那么,如何减轻极端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成为当前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项目紧扣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从对气候系统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的能量和水分循环这两个主要过程入手,开展野外观测试验、多源资料整合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系统揭示了东亚地区典型下垫面能量和水分循环变异的若干新特征及其对我国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过程和机理;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适用于我国几种极端气候事件的短期预测方法和系统,开展实时预测,服务于国家防灾减灾;最后开展我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为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科技支撑。经过五年的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495篇,其中SCI收录268篇。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在美国西南部大平原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沙尘暴。它造成了南部平原到加利福尼亚的人口大迁移,影响了美国社会。这场严重的沙尘暴与长期的气候干旱和土地的滥用有关。1930~1931,1934,1936,1939~1940连续发生了严重干旱,其中1934年7月全国2/3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2,(18):34-35
<正>7月农历小暑节气后天气更加炎热,这样的气候不仅影响到湖北武汉,也影响到全国其他城市,极端天气对蔬菜的生产、运输、销售带来不便,7月菜价持续上涨。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成为多地农作物的最大威胁。“现在是玉米抽雄吐丝期,但高温干旱下,严重影响授粉,空棵比较多。”家住河南驻马店的郑洁(化名)担心高温天气对庄稼的影响,常趁着傍晚去地里看看庄稼。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3,(5):17-18
本课题以2008年中国南方罕见的持续降雪与冰冻气候对我国社会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为研究背景,通过研究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形成环境和成灾机理,针对极端冰雪灾害条件易发生地质灾害,且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分布面积广、救援难度大等特点;提出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21,(3):18-19,21
华北旱涝灾害演变及预测技术是政府和科学界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此项研究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是华北夏季降水具有特殊性,掌握其发生规律十分必要.一方面,华北地区受东亚夏季风显著影响,降水年际、年代际变化大,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且极端强降水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华北地区也经常发生持续性的干旱.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地球持续升温,全球温室效应正在加剧. 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由干旱引发的火灾频繁发生,两极冰川正在加速融化……而这一切的背后,藏着的是一个巨大的阴影——二氧化碳. 众多研究表明,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被认为是全球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目前以每年接近3%的速度增长,并且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持续不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使我们处于"人类世"的门槛,这表明人类活动已成为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CO2浓度持续增加,全球气温也随之不断上升,这种人为造成的“温室效应”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类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它也给地球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如果继续维持这样的状态,全球气候甚至地球系统将会发生哪些相应的变化?为更好地理解现今和未来气候变化,对地球历史中曾经发生过的快速气候变化进行追踪,综合分析地质历史中气候变化的原因、过程以及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途径。在地质历史中,白垩纪是极端温室气候的典型时期,它已被国际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眼于实际业务应用和服务,利用EOS/MODIS卫星遥感信息和地面加密气象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综合气候、植被、水文和地质环境等因素,对陕西省生态农业气候环境进行了区划研究,并对各类气象干旱指标在陕西省本地做了适用性研究,建立了适合陕西省不同生态农业干旱区和不同自然天气季节的气象干旱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建立了基于MODIS卫星遥感资料的干旱监测业务化方法和模型、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预测预警模型以及干旱影响评估模型,实现了针对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农业生态干旱区的干旱监测、预测和预警,并能够对农业、水文、生态、社会经济等干旱影响的不同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1.
2001年: 病虫害中等偏重由于受长期气候干旱的影响,2001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上是一个中等偏重发生年份,大部地区虫害发生重于病害。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据不完全统计达53亿亩次,有多种病虫害暴发成灾。东亚飞蝗特大发生,是30多年来罕见的,全国发生2800多万亩,涉及河北、山东、天津等11个省市。水稻螟虫在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市严重发生,发生面积2.2亿亩次。白背飞虱在贵州稻区大发生,面积达到540多万亩,有1.5万亩绝  相似文献   

12.
新疆吐鲁番地区气候极端干旱,素有中国“干极”之称。关于该地区早期水稻栽培情况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首先对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水稻遗存进行了精细的鉴定分析,发现其为粳稻类型;然后,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书和古环境研究资料,确认这些水稻遗存应为本地生产,并进一步探讨了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的水稻栽培情况。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稻谷是吐鲁番地区迄今年代最早的水稻遗存,这一发现表明最晚在公元4到5世纪水稻栽培的相关技术和理念即已传入该地。然而限于吐鲁番当地水资源稀缺,水稻的种植规模并不大,在高昌先民的饮食结构中始终占据非常次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和法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由于地轴变动及季风活动影响,撒哈拉沙漠以及整个北非地区的气候以两万年为一个轮回周期,在湿润与干旱间变化。1月2日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会发生地轴变动,从而影响季节间的阳光分配,每两万年地球在夏季接收的阳光水平会从高变低再恢复到高。具体到北非地区,在夏季阳光最充足的年份,季风活动最为活跃,这时撒哈拉沙漠气候更湿润、植被更茂盛;夏季阳光最不充  相似文献   

14.
你相信鳄鱼在北极畅游吗?因为地球在900万年前是非常暖和的,以至于鳄鱼这样的热带生物曾经在北极圈内生存和繁衍。当然,地球并不总是那么炎热,它在某些时候也异常寒冷,冰块覆盖了大半个地球。为什么地球会在两种极端的气候之间徘徊?科学界的主流意见是,二氧化碳是主导者。过去10亿年中,伴随着炎热气候的是大气中高含量的二氧化碳。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极少量的研究证明,在某些时期的二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12,(19):45-45
第一时段:定位危机。定位危机发生在刚从学校毕业时期。大多数毕业生面对眼花缭乱的职业和岗位,在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时,会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选择。发生定位危机的毕业生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过于自卑,二是自视甚高。由于初涉人才市场,没有市场求职经验,在市场上碰了几次壁后,一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情绪,除了少部分毕业生可能重回学校,把读研究生作为  相似文献   

16.
新卢德主义自1990年心理学家格兰蒂宁发表《新卢德宣言》正式确立其名称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关注,外界将其标签化为极端反技术主义加以批判,也有对其持支持的观点;同时在新卢德主义内部也互相批评。造成这种状况根源于新卢德主义是由众多观点相异的人构成。新卢德主义反技术态度主要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人文维度适度反技术、生态维度激进反技术和个别极端反技术。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鉴于我国气候灾害的严重性,本项目把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我国旱涝重大气候灾害作为项目研究的切入点,从气候系统各圈层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特别是从气候系统中海-陆-气各子系统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对我国重大气候灾害发生的机理入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与我国旱涝重大气候灾害形成机理有关的新理论;并且,在对我国旱涝重大气候灾害发生有重要影响的ENSO循环和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机理和数值模式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从而使我国对ENSO事件预测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项目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跨季度和年度气候异常的数值预测系统,研制出新一代气候数值模式,并利用此系统成功地预测了我国1998-2002年夏季发生的严重旱涝气候灾害.此外,项目还成功地进行了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获取了许多有关我国典型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宝贵的科学观测数据,并得出许多原创性的科学结果,为开发大西北提供了可靠的气候环境资料.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为今后开展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发生规律、成因与预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数值模型基础,而且对于国家旱涝气候灾害预测水平的提高,减轻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还培养了一批从事气候分析、模拟和预测研究的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形成了一支从事气候灾害分析和预测的研究队伍,完善和建立了两个有关季风和ENSO循环、气候灾害预测的研究中心和一个典型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的观测试验基地.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影响机理与水资源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干旱区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地区之一,"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影响机理与水资源安全研究"项目,以全球变化背景下的西北干旱区气候-水文过程、水循环机理、水资源形成与转化以及未来变化趋势为主线,重建了过去300年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序列,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关键过程和水系统的影响,构建了适合山盆地貌格局的水文、水资源模型,分析了未来水资源变化趋势,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在过去300年间,西北干旱区以冷干、暖湿气候类型交替出现,存在40年的变化周期;在近50年,温度、降水出现了"突变型"升高,自1997年以来,升温滞缓,处于高位震荡;蒸发潜力由显著下降逆转为显著上升趋势,水循环过程加剧;极端气候水文事件频度增强、频率加大,水文波动性增强、水资源不确定性增大;天山山区冰川加速退缩,冰雪水储量呈减少态势,部分河流出现冰川消融拐点;水系统安全性降低,供需水矛盾会进一步加剧;伴随气温的高位震荡和地下水的超采,西北干旱区的生态隐忧和潜在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9.
陈萌 《科学大观园》2013,(16):44-45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各地相继迎来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一度发出高温蓝色预警。联合国气候研究人员称,自19世纪70年代全球气候变暖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创下历史高温纪录。同时,洪涝、干旱、暴雨、暴雪和高温等极端天气也接踵而至。气候变化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全球变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它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威胁着地球的未来。因此,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其中一些可谓怪招迭起。为地球抹"防晒霜"降温地动山摇,汹涌的熔岩,遮天蔽日的烟尘,刺鼻的硫磺味……这如同末日来临一般的场景是人们想象中火山爆发时的样子。没人愿意遭遇一场火山爆发。但是,火山爆发让烟尘遍布天空也有一个好处,  相似文献   

20.
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世界气候公报,2001年世界气候异常,气温升高、飓风频繁、暴雨成灾、干旱严重,为历史上所罕见。 2001年的暴雨洪涝使莫桑比克和赞比亚死亡200多人、伊朗北部死亡183人、阿尔及利亚仅首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