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66-67
复杂工程对象多为非线性系统,为实现对其有效的管理与控制,需要基于非线性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建立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对其中状态及参数进行高精度的估计与辨识,这是控制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挑战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一、过程工程中的复杂系统 2002年9月17—19日,以“过程工程中的复杂系统”为主题的第190次学术讨论会召开,袁权院士、何鸣元院士、李静海院士担任会议执行主席。会议的中心议题是:(1)化学工程向过程工程的发展;(2)复杂系统与多尺度方法;(3)微化工系统与纳-微结构;(4)21世纪的过程工程与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计算机仿真方法的四种基本类型,提出了其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一般模式,同时,本文还论述了计算机仿真方法的特点及其在科研中的作用,并论证了其在科学方法论体系中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4.
大型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过程装备的开发与应用由关键工艺、设备开发、系统集成及优化、工程设计及项目实施等四个方面组成,主要研究内容有:建立包含所有速率控制步骤的脱硫过程化学模型、物料及热量平衡计算模型;采用数值研究、要点实验和工程实测校正结合的方法。针对国情研制出了覆盖我国所有容量火电机组的脱硫装置,开发了多种低阻力高性能吸收塔塔型;实现了核心设备的国产化和大规模应用;通过系统仿真与工程数据分析相结合,对脱硫各子系统及其与主机系统的相互制约关系进行集成与优化研究;并最终形成先进、成熟、经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工艺包OF-WFGD。  相似文献   

5.
工程问题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工程是一种有一定规模的建造活动,当今人类正生活在一个由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工程所关联起来的网络中,人类当代文明就是一种工程文明。工程的普遍化使得工程问题上升到了哲学层面,具有了哲学意义。工程个案和一般工程学科解决工程中的具体问题,但惟独不对“工程本身”发问。对工程的哲学研究则专门追究“工程之所以为工程”的问题。工程问题的哲学意义至少有两种:一是按照哲学研究的惯常方式建构一门新的部门哲学,二是通过对工程问题的特殊性呈现给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提供一个契机。任何一项工程都牵涉无数复杂因素,它们之间尽管具有这样那样的逻辑性关联,但总有一些因素之间没有逻辑联系,这就使得工程问题归根到底不可能逻辑地、理论地和哲学地解决。理论和工程之间不可能逻辑地统一起来,这就是工程问题通过哲学而给我们的最特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大学经过3年时间刻苦攻关研制成功的"银河”高性能分布仿真计算机系统,日前在长沙通过鉴定.专家认为,该系统填补了国内高科技领域的一项空白,在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该高性能分布仿真计算机系统,最大特点是,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国际高级仿真结构标准,完成了从单系统仿真到多系统仿真的技术跨越.它不仅能进行诸如火箭发射等单系统仿真,在实验室里"发射”火箭,而且可以开展同一时空、多个运动系统相互制约情况下的复杂系统仿真.它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力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世界首创多媒体DPTV芯片问世  相似文献   

7.
巩长勇  吴淼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9):41-42,67
管道输送是高粘稠洗选煤泥资源化利用工程中最佳的输送方式,但长期以来由于技术的限制,输送距离一般都不超过500m,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高黏稠洗选煤泥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并详细阐述了其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三维仿真系统是将虚拟仿真、航空航天遥感、现代高新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技术相结合,利用基础测绘数据生成的三维模型,再利用卫星影像、航空影像和实地数字照片作为真实的纹理贴图,非常真实地展现出城市现状和未来规划。该课题针对重庆山地城市地形地貌复杂、高层建筑密集等特点,开展城市三维建模规范、地上地下三维一体化集成、海量三维数据存储和快速显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尤其是在针对山地城市规划管理特点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成果在示范应用过程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27-28
课题立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内排段地下水水质污染风险防控防范技术的需求,针对中线总干渠内排段沿线复杂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风险污染源类型、强度多变的特点,建立了典型区地下水风险污染源清单,突破了地下水风险污染源水力截获和“漏斗一门”PRB组合关键技术,提供了总干渠内排段地下水风险污染源阻控的有效手段;针对总干渠内排段地下水风险监控需求,突破了地下水水质联动监控与预报关键技术,完善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安全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并建设了关键技术示范工程,构建了一套适用重大输水工程水质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体系。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水质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撑并促进了(国函[2002]117号)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土地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其中遥感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以及遥感监测任务的编制和分发,是整个工程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设计并实现土地利用遥感数据管理及任务分发系统,整合多种遥感数据的快视图、矢量落图文件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现遥感数据的采集接收、覆盖率实时更新、监测任务分发、统计分析、专题展示等多项功能,可为工程管理部门提供快速、科学、实时的数据覆盖情况,实现快速准确的遥感数据管理、任务分发和有关统计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11.
将系统仿真技术应用于机场供电培训系统,基于DeltaSD三维仿真引擎设计实现机场供电三维仿真培训系统,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为机场供电培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系统组成模块及三维场景创建过程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基于电气特性的配电柜操作仿真方法,基于故障模型实现了继电保护和设备异常的仿真;给出了基于柴油机工作状态的有穷状态自动机模型,实现了基于物理模型的柴油机虚拟操作;设计完成了机场供电三维仿真培训系统并进行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2.
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含社会、经济、三大要素的复杂系统,其结构体现为在人类能动调控下,要素间互利互惠互动的协同发展状态。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共同进化是结构的核心,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和全面是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的纽带;(生态)环境价值的实现是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内在统一的桥梁。只有实现协同发展,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分析工程测量技术现状,介绍移动式三维激光测量系统的仪器性能、技术特点、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方向。移动式三维激光测量系统可以使用汽车、船只等交通工具作为载体,简单、快速的扫描目标并建立DTM模型,实现移动中对目标区域的三维可视化,且具有重量轻、安装使用方便、机动时间短、无需校准等显著优势,该技术可应用于工程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斜坡稳定性研究、高陡边坡地质调查、水利枢纽的地形地貌三维数据采集,输水、送电线路的选择,以及CAD设计与动画制作、交通、古建筑修复和保护工程等方面的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14.
系统科学哲学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范式,主要有一般系统理论范式、自组织理论范式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范式。一种力图运用系统概念、以复杂系统整体论理念为核心、以超越还原论的系统方法论认识和处理系统复杂性问题的系统科学哲学体系正在逐步成熟。中国系统科学哲学理论范式的构建,需要在科学哲学的层面,对各个理论范式进行新的分析和概括。特别是,需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整体论思想,用现代系统科学的语言重新阐释,吸收融入系统科学哲学的思想和方法论之中;以认识和处理复杂性为核心,提炼出复杂系统整体论、复杂系统原理和复杂系统方法论;在中国社会实践中发挥和发展其独特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美是人类实践活动中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高度统一的体现,其本质是自由。19世纪中叶以来,工程和艺术活动在理念、方法上相互渗透并互为手段,促进了它们各自的发展;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大大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显示了一种不同于艺术品的工程和技术产品自身的美。工程中的美是一种与实用功能相统一的美,它直接显示在材料、结构、工艺和功能中,并表现为人—机和谐和人工物与自然的和谐。审美因素贯穿了工程活动中设计、建造、使用的每一环节,同时它也作为一种内在的尺度影响着一般的工程方法与原则。力图在实现完美功能的基础上满足人类的更丰富的精神需求,已成为今天工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思维与方法论的发展体现了工程管理中决策者的价值理性和伦理意识的不断强化。在处理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时,以系统工程方法论为代表的硬系统思维(hardsystemsthinking),表现出较强的工具理性和较弱的社会伦理意识;而以切克兰德为代表的软系统思维(softsystemsthinking)则强调和凸显了决策者的价值理性。因此,决策者在处理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时,应该具有一种多元主义的系统思维,在决策中不仅需要工具理性,更需要价值理性和社会交往理性;在工程共同体中,决策者应该具有整体的责任意识和较高的道德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生成三维的"虚拟矿山",可以直观地显示矿井地质情况和巷道分布情况,便于相关人员进行交互式的观察、分析和设计.本文介绍了视景建模技术及其几种实现方法,对矿井规划的可视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价值敏感性设计的产生肇始于信息技术系统及其伦理问题的爆发,试图通过技术设计实现人工物系统中“价值偏差”最小化,是技术哲学经验转向之后一种典型的工程创新实践进路。其系统性的理论与实践方法使关于技术与人类价值关系的哲学理解与经验性、微观的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是对日益增多的新兴技术伦理问题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方法回应。面对新兴技术的持续涌现与伦理问题的复杂性,在未来研究中,不仅要完善实践方法,更要超越自身的“工具性”角色,对新兴技术重构之下的人机关系,现代西方技术的发展路径及技术转型等实施根本性反思,以真正促进技术与人类伦理价值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走向工程范式的创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创新不局限于技术的内容,而具有超技术性。创新的核心是效果实现。它注重整体提升,强调一种平台性,同时着眼组合与搭配,讲究人文关怀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因而是一个工程范畴,必须从工程范式出发来考察和推进创新。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与系统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要求人们把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作为一种有内在联系的动态复杂系统;而系统动力学则是人们研究和处理这种动态复杂系统的有效的认识和模拟实验工具。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达成共识与采用系统动力学对此进行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结合研制“长白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实际经验,对怎样用系统动力学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概略的阐述,并提出系统动力学之所以能成为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工具,除了它具有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所具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征,以及其它定量方法和模型方法的普遍特征以外,还因为它具有一些独特的认识和方法论特征。笔者将这些特征概括为:直观形象观、逐步完善性、由简到繁性、合理猜测性和实验检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