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科学认识价值的增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是科学认识价值论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旨在探讨科学创新及其价值增殖的标志(何为)、机制(如何)及根据(为何)。认识创新及其功能发生是增殖的标志;分化或重组是个体发生的途径,发生机制的关键是方法的引入和创新,核心是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自我培殖能力是增殖的根据,表现为主体选择与客体创新,需求和问题的无限性,决定了增殖的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虽不好谈科学,但他必对科学作出解释,因为科学不但要为他研究历史建立根基,而且要为他走向唯物史观确立证据.因此,从这种意义上看,李大钊关于科学的认识就构成他成为第一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3.
话语心智     
语言建构论把关注的重心从心灵与世界的关系转移到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语言的作用不是表达心理,而是规制心理。话语本身就是社会行动,注重话语分析的心理学家放弃了将“环境”中行为的个人当作研究对象,转而研究在不同语境中普遍存在的语言实践和话语。话语不仅成为心理学对意义进行追问的对象和手段,而且话语的观念更是被当作心理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相似文献   

4.
意会知识的研究是现在学术界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探讨意会知识和言传知识的关系,把握意会知识的本质属性,并试图建构科学认识的过程模式和结构模式,从而完成对意会知识的认识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讨论了当代科学哲学关于观察与理论关累的经验主义、否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观点,在肯定波昔“理论先于观察”和经验论者关于中性观察作用等有关论述各自的台理性的同时,也指出了他们以偏概全的缺陷,认为科学认讽过程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而不是单线的决定关系。因此,多种科学认识模式的并存有其客观必然性。而瓦尔托夫斯基等人的历史认识论则比较合理地阐述了观察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分析了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结合科学认识的工具性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联性,进一步揭示了接受科学认识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以主体对科学认识的理性评估与寻求合理性作为对科学认识不确定性与可接受风险的解决之道,为拓展科学认识的合理性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基于科学认识的社会决策提出了新的伦理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通过对陈独秀关于科学认识的论述,表明在中国近代科学认识观演变过程中存在着一种符合论思想,这实质上是一种主观符合客观之真理论的方法论变种。它虽然在近代中国给科学认识带来了一种社会性效应,但同时使科学本身丧失了其应有的实验观察及其形而上之思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论虚拟技术对人类认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虚拟技术是一种对现实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计算机综合技术,虚拟技术扩展了认识对象、加速了认识进程、提高了认识效率.虚拟技术促进了一种新的认识方式即虚拟认识的产生.虚拟认识是一种数字化的运演过程,它不同于现实认识,但虚拟认识要以现实认识为基础,依赖现实认识.现实认识也需要虚拟认识来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阶梯式发展是物质世界运动和人类认识运动的重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梯式发展思想是笔者1991年在原长春地质学院经济研究生班讲授《找矿哲学概论》(该书于1992年由地质出版社公开出版)课程时提出的。认为阶梯式发展是矿产勘查过程中,实践和认识运动的重要形式。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阶梯式发展形式不是个别现象,它具有广泛性。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还是社会的物质运动,都具有这种特点。阶梯式发展论正是对客观物质世界运动阶梯式发展在主观上能动的反映。阶梯式发展论对我们把握和认识客观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可以为我们的认识活动和各项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日常化认识与人工智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论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基础,从自然化的认识论到日常化认识的研究,给人工智能提出了新的问题,认识论对于日常化认识的研究将对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隐喻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不管是在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传播中,还是在科学共同体面向社会公众的传播中,隐喻认知的存在都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它常常以多种形式的隐喻性语言表现出来。隐喻认知的重要价值在于以一种兼具经济性和启发性的方式改变了科学传播受众的认知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知识张力和知识鸿沟。为了更好地提高科学传播的效率,科学传播的施众需要通过类似于生物进化的选择过程,在特定的语境下对各类科学传播隐喻语言的适应性做出判断,并选择出具有最佳个体关联性的源域。  相似文献   

12.

Varia

On the Association for Foundations of Science, Language and Cognition, AFOSSome facts about AFOS  相似文献   

13.
On the Association for Foundations of Science, Language and Cognition, AFOSSome facts about AFOS  相似文献   

14.
15.
长期以来,人们都无视身体的认知功能和价值,只把认知归功于大脑。其实,正是人的整体性身体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身体场、知觉场、实践场、身体的意向性、认知冲动、探索行为、身体的感知力、认知的超越功能、概念化和范畴化作用等身体要素、身体智能和身体思维,一起构成认知和才智的源泉。因此身体才是人类从事社会实践、获得知识、创造历史的根本,只有把人的身体放在第一位,才更有利于推动人的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16.
17.
技术专家治国论话语和学术失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术失范乃至腐败已成为学术界以至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技术专家治国论话语的传播,造成了学术的单一化,狭窄化,形式化以及学术管理中的非人本化倾向和部分知识分子特权,成为我国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学术研究应超越技术专家治国论的研究框架。知识分子既应当成为专家又应当坚持特有的人文价值理性和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8.
论道教与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生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5):12-17,11
道教特有的长生成仙理想和因此形成的重视生命及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使其与中国科学的许多领域产生了密切关系。道教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具有内在的构成性的作用,在科学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道教的宗教文化特征注定它将科学作为服务其终极关怀的“工具”,因而使它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产生内在的制约作用。中西文明差异,尤其是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科学”概念,导致西方学术界——进而是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道教与科学关系的简单否定。重新认识“科学”,是对中国科学、进而道教与科学关系在真质层面进行把握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理工科研究生对转基因食品认知态度的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研究理工科研究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变化,继2010年12月调查之后,2013年6月随机调查了490名理工科研究生,结果表现出新特征:除了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仍旧保持较高程度的认知,共有78.02%的人持"谨慎支持"或"中立"态度,持绝对"支持"或"反对"的比例较小;在价格相当时优先购买传统食品的比例由99.30%下降到77.29%;降价对消费倾向影响较大,当转基因食品便宜40%时总计会有61.12%的人购买该类食品,但仍有11.84%的人表示价格再低也绝不购买转基因食品。分析结果表明:理工科研究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较为理性;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转基因生物认知态度有重要影响;多数人对转基因生物持支持或谨慎支持态度;价格因素是影响消费倾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