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21,43(4):308-312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是一类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生存和分化等 作用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可促进伤口愈合、器官再生等生理过程, 但过度激活则导致癌症等疾病的发生。EGF的发现可追溯到20世纪 60年代,而做出这项奠基性贡献的是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科恩 (Stanley Cohen)。  相似文献   

2.
大鼠胃溃疡自愈过程中颌下腺EGF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培林 《科学通报》1994,39(4):365-365
以往的研究证明,机体存在着自然抗病机制,并且这一机制主要是通过神经和内分泌调节而实现的.随着内分泌概念的扩展,机体自然抗病机制可能涉及到更多的调节肽,表皮生长因子(EGF)很可能是这个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EGF是由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在小鼠和大鼠主要由颌下腺颗粒曲管(GCT)细胞合成,并贮存在分泌颗粒内,随唾液进入消化道.已知EGF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调节有关,但其与消化系统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已有的研究表明,EGF对整个胃肠道及肝脏都有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3.
黄晓峰  张远强  朴永安  吴明惠 《科学通报》1996,41(16):1513-1516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一种含53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分子量6.045ku。已知EGF可促使新生大鼠肝细胞的分裂,并刺激肝细胞DNA的合成。在这些肝细胞的表面已证明具有EGF的受体,Mullhaupt等证明肝有EGF的RNA表达。但至今为止有关EGF在肝癌细胞的定位尚未见报道。Gusterson等发现EGF受体在人肝癌细胞的分布,但对EGF受体在癌细胞的具体定位无详细描述。本研究以培养的大鼠肝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EGF及其受体在肝癌细胞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EGF在肝癌细胞中的意义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鼠胃粘膜EGF受体基因表达的原位杂交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培林 《科学通报》1994,39(5):458-458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胃粘膜的关系十分密切,对胃粘膜主要的生物效应是刺激细胞增殖和抑制胃酸分泌.已从分离的胃腺检测到EGF受体的存在,揭示EGF可能通过结合胃粘膜腺细胞上的 EGF受体而发挥其生物效应.本文首次用核酸杂交组织化学放射自显影法在胃粘膜原位证实了EGF受体基因的表达.活性表达主要在胃腺颈部细胞,并可见壁细胞内呈现EGF受体基因表达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胃粘膜腺细胞具有合体EGF受体的功能.本实验为EGF对胃粘膜的效应提供了可靠而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当今科学虽然非常发达,但人类对自身却并不完全了解,有许多奥秘需进一步揭示。唾液的奥秘以往人们认为唾液只是含有淀粉酶的消化液,除洗涮口腔外,别无它用。可是,科学家们从动物受伤后常用舌头舔拭伤口而受到启迪。通过实验,在小白鼠的唾液中发现两种物质,  相似文献   

6.
斯坦利·科恩在50年代初曾经是丽塔·蒙塔尔奇尼在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方面的助手,但是他在研究NFF的过程中发现了NGF所解释不了的生长因子:他紧追不放,终于发现了表皮生长因子(EGF)。作为生化学家,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他在生化和细胞水平上系统地研究了EGF及其受体,并因之与蒙塔尔奇尼分享了1986年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尽管NGF与EGF还没有在应用方面显露其重要作用,但确实开辟了生物学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动物如猫、狗、鼠等小动物的四肢受伤后本能地会不断用舌舔伤口,从而使伤口得以自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动物的唾液中含有能愈合伤口的特殊物质.这一动物的本能现象使科学家受到一些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8.
良言 《科学之友》2002,(5):37-38
唾液是一种平淡无奇的液体,人们很少认真对待它——直到你失去了它。如果你的唾液腺不再正常而勤劳地每天分泌3到5升唾液,你就会珍惜这种奇妙的物质了——它的作用不仅是让食物变成糊状和易于消化而已。唾液成分复杂科学家已经发现,唾液比水要复杂得多。它含有多种蛋白质,帮助控制我们口腔里的大量菌群。它充满某些使唾液变得黏稠的物质,防止牙齿受腐蚀并促进伤口愈合。它携带大量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能够揭示一个人是否吸烟或是否感到紧张。  相似文献   

9.
童坦君 《科学通报》1995,40(12):1140-1140
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多种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它对细胞周期以及真核生物细胞周期中起核心作用的P34~(cdc2)激酶(简称CD_2K),有何影响,目前报道不多.我室近期报道EGF可使小鼠成纤维细胞C3H/10 T_(1/2)Cl 8(简称NC3H10)的S期提前,细胞周期缩短,并可活化其CD_2K,使CD_2K在周期中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提前.EGF对成纤维细胞有此作用,对生长失控的恶性转化细胞是否亦有类似影响?这是很有兴趣的问题.为此,我们曾以~3H-脱氧胸苷(TdR)转化的C_3H/10T_(1/2)Cl 8(简称TC3H10)为对象,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EGF亦可使其CD_2K活性高峰提前出现.但EGF对其细胞周期有何影响,尚不得而知.本文研究了EGF对TC3H10细胞周期的影响,表明EGF对辐射转化细胞的细胞周期也有类似作用.这或可说明EGF对两种细胞的生长调节作用机理相似,CD_2K的激活都是其调节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也许你没有注意过这种现象:凡经马、牛、羊、鸟类食过的牧草,比人工割的牧草长得快。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哺乳动物、鸟类和某些昆虫的唾液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表皮生长素,该物质可使牧草生长速度加快15%。科学家还发现,一些鸟类在吃植物时,也会把唾液吐到植物  相似文献   

11.
荷兰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唾液中有一种蛋白能有效加速溃疡、外伤等伤口的愈合。他们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人类唾液中的一类小分子蛋白——富组蛋白除了此前已发现的杀菌功能外,还会加速伤口愈合。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治疗外伤、烧伤带来了新的思路,对受慢性创伤困扰的患者来说也是个好消息,比如创口不易愈合的糖尿病患者等。由于富组蛋白可以大规模制备,研究人员认为将来用富组蛋白制取的药物,有望像抗生素药膏或者外用酒精一样成为常用药。  相似文献   

12.
大鼠胃溃疡自愈过程中颌下腺GCT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培林 《科学通报》1994,39(6):549-549
在家兔实验性胃溃疡等内脏疾患自愈过程的研究中,证实了机体存在着自然抗病机制.近十余年的一系列研究证明,内分泌是实现这个机制的重要因素.已知颌下腺是小鼠和大鼠体内含生物活性多肽最多的器官之一,在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调节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这些多肽主要定位在颌下腺颗粒曲管(GCT)细胞内,其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胃肠道及溃疡关系十分密切,而GCT细胞又是EGF合成的主要所在.  相似文献   

13.
海丛 《科学之友》2005,(2):53-53
在漆黑的森林里,或许你最不想碰到的就是饥饿的吸血蝙蝠——它会咬人。更糟糕的是,这个身长7cm、长着尖尖耳朵的小家伙的唾液里含有一种抗凝血物质,会使你的伤口流血不止,这样它就能够饱餐一顿了。但是吸血蝙蝠唾液里所含的这种抗凝血物质,对中风病人来说可是救命的灵丹妙药,它可以恢复因中风而被破坏掉的组织中的血液循环,从而防止脑部损伤和瘫痪。  相似文献   

14.
小C 《科学之友》2009,(11):51-51
狂犬病又名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亦可由染毒唾液污染各种伤口粘膜甚至结膜而引起感染。狗、猫、猪、牛、马及其他野生食肉类动物以及松鼠、家鼠都可以携带狂犬病病毒,  相似文献   

15.
狂犬病是指染上狂犬病毒的狗或猫等动物咬伤、抓伤或舌舐了人,通过唾液中含的狂犬病毒侵入人的血液而引起的病症。狂犬病一般有10天甚至到一年以上的潜伏期。发病后最初是发烧、头痛、全身无力、食欲不振、咽喉疼痛、流口水;大约1—2天后,伤口开始发痒、疼痛、害怕水但又想喝水,一见到水喉部就痉  相似文献   

16.
狂犬病又名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亦可由染毒唾液污染各种伤口粘膜甚至结膜而引起感染.狗、猫、猪、牛、马及其他野生食肉类动物以及松鼠、家鼠都可以携带狂犬病病毒,而人对狂犬病毒普遍易感.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几日,长的数十年,多数是1~3个月.  相似文献   

17.
肝脏再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忠华  苏娟  胡以平 《自然杂志》2000,22(4):199-202
肝组织的再生是肝脏对损伤反应的一个基本现象.最近有证据表明,再生反应可被一些特异性的外源刺激信号诱导,表现为一些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参与,其中较为典型的是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α)、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等.对肝脏再生机理的认识有助于肝脏生长发育及其相关医学问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学会了利用自然物质来防病治病、维护身体的健康,但也从人体自身中发现了许多“灵丹妙药”,用来防治疾病,调节机体平衡。可以说,人体本身就是一座“药材库”。 唾液 俗名口水,它来源于口腔的唾液腺,中医学称它为“津液”、“金浆”、“玉泉”、“甘露”,告诫人们珍惜它。唾液有延年益寿之功。李时珍将唾液誉为“神水灵液”。唾液能温润与溶解食物,使食物易于吞咽,并引起味觉;有助于声带振动、发声、讲话;唾液能清洁口腔,保护牙齿,清除口腔中的残余食物;唾液能催化淀粉水  相似文献   

19.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在爱滋病患者及爱滋病高发群的人的唾液中发现了对抗爱滋病病毒的抗体。先前,科学家曾在爱滋病患者的唾液中发现了爱滋病毒,但临床上却未见过通过接吻而感染的病例。这项新的发现为此提供了解释;唾液中的抗体  相似文献   

20.
<正>唾液是我们口腔中产生的液体,但它并不曾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在早先的认知中,它只是一种方便我们湿润食物的方式。但正如科学家们开始了解的那样,唾液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润滑剂,它与进入口腔的所有东西都会相互作用。尽管唾液99%的成分都是水分,但它不仅仅是一种液体。研究发现,唾液对于我们感知味道,以及选择食物,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