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匹配技术推广应用》课题是根据原国家计委批复关于广西利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CN552)贷款及世界粮食计划署(WFP9997)援助“桂西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建议书(计农经[2000]2406号)而设的自选课题。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加速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这其中不乏有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奉献.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农技站站长张佃文,就是其中一位默默付出30余年的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两条基本经验:一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微观组织基础再造,推动形成农村科技服务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二是各地涌现出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技服务创新模式,探索形成“以模式创新带动体系建设”的特色发展路径,进而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独立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率先通过国家相关部门认证的新型有机抗病肥于2007年10月10日正式全权授予浙江硕微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我国畜牧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内涵,“十二五”期间我国畜牧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重点,包括全国畜情信息采集信息化、畜产品价格监测信息化等七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关的四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生态化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态学的视野审视国家创新体系,它大致可包括创新主体的个体生态化建设和创新体系的系统生态化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创新主体的个体生态化建设关键在于创新主体生态位的准确定位及拓展.创新系统的生态化建设关键在于创新主体之间、创新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协同演进.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加工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有针对性提出了加快构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农业技术创新及其需求机制的内涵和特点所作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我国农业技术创新需求机制的主要内容,并以此提出了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导向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浙江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成绩,把浙江特色区域创新体系归纳为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成果转移转化为重点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以科技强市县为核心的地域创新体系和以政策法规为保障的统筹协调推进体系等四大体系,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8,(8):46-46
“吉林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2004BA715B07)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的子课题。课题立足于吉林省情和农村卫生工作的实际需求,以解决农村地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目标,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和技术人员提供卫生适宜技术,建立有效的推广应用模式,提高农村卫生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撑。课题由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承担,课题负责人邱德亮。  相似文献   

11.
李钧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3):34-35
课题组运用系统工程学方法对环境突发事故的机理和应急需求进行分析,初步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了环境应急系统能力评估方法和指标集;从理论上拓展了环境危险源概念的外延;并在环境事故预防对策、企业环境应急管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8,(1):47-4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地区幅员广阔,城乡经济水平差距大。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和人口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是首次从国家层面上通过政府专项研究资金立项,由科技、卫生、中医药、计划生育及示范地区相关部门多方联合组织的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探讨了内控体系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了推进内控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都市农业是当代大城市发展的新产业与建设的新空间。本成果遵循时空过程→格局识别→类型划分→模式引导→实践应用→反馈调整→凝练推广的思路,以西安市为例,探讨都市农业发展及其园区建设,重点围绕都市农业景观格局分析、发展水平评价、地域类型划分、发展模式引导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都市农业理论研究体系的完善和地方实践模式的丰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8):41-41
1 项目来源背景意义 “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建设”项目是中越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编号为桂科合0228009—1。本项目获得2007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6.
摘要 探讨建立我国翻译教学的术语学培训体系的问题十分重要而迫切。本文针对术语学教学体系的一些核心问题,例如教什么,怎样教,提出了在翻译教学框架中的术语学培训方案,提出了一个供同行讨论或者参照使用的术语学大纲,同时对教学的模块组合、师资、教材教法要素,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共同关注这些问题,尽快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教学体系。一、引言术语学培训在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在欧洲国家和加拿大的大学中,无论是对翻译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在职的专业翻译人员,都早已是翻译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国外一些大学对翻译者开设术语学培训课程取得了成功经验,参加过术语学系统训练的译员在提升翻译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笔者认为有必要尽早在翻译教学中融入术语学的培训内容。然而,就目前我国大学译员培训的教学计划体系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术语学科“堂堂正正”地被纳入到大学的课程教学中。例如:我们还没有一个可供术语学教学遵循的教学大纲,还缺少合适的术语学通用教学材料或者专用的教科书,懂得术语科学及其课程教学方法的合格教师还很缺乏。术语学课程无论是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还没有正式被权威的教育管理部门列入我国大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就翻译教学而言,国内还没有形成能够适用于翻译专业学生与专业翻译人员的术语学教学体系。因此,研究在我国翻译教学中如何构建术语学培训体系的问题,例如术语学大纲的设计、术语学教师的要求、教材、教学方法等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学者Sager对欧洲翻译者培训机构的术语学培训进行了总结。[2]Picht描述了世界主要国家术语学培训发展至1991年的现状。[3]Picht和Partal又专门撰文讨论了术语学培训方方面面的情况。我国学者郑述谱提出应在我国高等学校开设术语学课程的观点。[4]郑述谱又介绍了俄国的术语教育情况,其中谈到了术语学的教学内容等。[5]2004年12月24~25日,在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中,多位专家学者都提出应在高校开设术语学课程。一般来讲,教师比较容易了解到欧洲和加拿大一些高校和培训机构术语学教学方面的信息,并且有不少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把术语学列入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对于术语学教学中的一些要素问题,例如应该教授什么样的内容,如何来教,谁提供培训,如何为受训者设计培训等相关的问题,却探讨得不够。针对这些术语学教学体系的核心问题,面向我国特定的翻译者这个组别,笔者提出了在翻译教学框架中的术语学培训方案,提出了一个供同行讨论或者参照使用的术语学大纲,同时对教学的模块组合、师资、教材教法等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共同来关注这些问题,尽快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教学体系。二、术语学未进入翻译教学计划的原因术语学科未被纳入翻译教学计划的原因很多,其中术语学学科未能在学界准确定位的问题是一个主要原因。[6]与高校中的其他学科或者科目相比,术语学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地位低,甚至没有被确认,加之宣传普及不力等,都是导致术语学至今都未作为大学相关专业独立课程的原因。另外我国高校中的许多同行对术语科学普遍知之甚少,甚至存在诸多的误解。术语学未受重视的其他原因还包括:公众、社会,甚至一些领域的专业人士不能正确认识术语科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的部门,包括大学的教学管理部门,无论是从经费拨款上还是在行政措施与具体的行动方面,都未能充分支持或者扶持这一学科的发展;术语学面向社会大众宣传不够以及在我国发展起步得晚、未形成自己的完善体系等。因此,术语学的社会地位与学术研究的“法律”地位的确立已经迫在眉睫,特别是该学科的学术或者教学与研究的定位问题。三、术语学大纲设计Picht与Partal通过概括综述世界主要培训机构的术语学教学状况,他们设计了一个分为20个组成单元的术语学教学模型大纲,其中1~10单元的内容是所有类型的学习者或者使用者都必修的部分,例如:专业翻译者和翻译专业的学生,术语与语言规划人员,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员,术语库的工作人员,术语学教师与研究人员,信息与文献工作者,各专业领域的专家等。[3]这10个必修单元适合于不同类别的目标组别,但是侧重点有所差异。而11~20单元的内容则是为不同类别的学习者所设计的选修部分,由不同专业的人来自行选择其适合的内容。Picht和Partal所设计的这个术语学大纲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国的术语学培训中使用并且有着广泛的影响。笔者依据他们的大纲设计模型,提出了一个可适用于中国译员术语学培训的大纲,这个教学大纲是一个面向我国学习者的修改版本,限于篇幅,只介绍其主要内容。(一)构建我国翻译者使用的术语学课程教学大纲1.引言介绍术语学概述:(1)“术语学”这个术语的意义,跨学科属性;(2)术语学原则、方法、方法论与工具;(3)比较术语学;(4)术语学与专业翻译。术语学的功用和意义:(1)促进信息交流的清晰无误;(2)减少歧义,提高交际的准确性,促进在某一专业领域中信息交流的效果;(3)提高翻译质量,提高源语与译语产品的质量和应用能力;(4)重复利用术语信息单位可减少翻译费用;(5)舒畅的交流可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6)有效使用术语资源;(7)熟知各种术语产品和服务;(8)术语库、术语集及多语言工程与知识库的有效管理,公司企业的信息管理;(9)术语知识的本土化和全球化;(10)术语标准化、语言规划等。2.术语学的目标目标:(1)在专业领域的翻译中保证与提高交际的效果;(2)知识的转移;(3)语言与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的获取;(4)专业术语的处理;(5)分析与解决术语问题;(6)为自己开展术语工作做准备等。术语学的益处:(1)知识的分享与交换;(2)特定专业基本术语的掌握;(3)翻译质量,术语使用的清晰一致;(4)语言规划与新术语的使用;(5)术语的系统观或结构观的形成[7];(6)科技写作质量的提升;(7)正确使用术语数据库和其他术语资源;(8)术语研究能力的培养等。3.与术语学密切关联的学科(1)认知科学与知识工程;(2)科学哲学;(3)词典学与语义学;(4)逻辑学;(5)信息科学;(6)计算机语言学;(7)翻译研究;(8)应用语言学、符号学、本体论和其他相关的学科领域,侧重术语学的跨学科属性等。4.术语学的基本概念(1)概念理论;(2)概念与术语的分析和定义;(3)概念的表现形式;(4)概念与术语的关系;(5)术语等值的确定。5.物体与概念(1)基本定义与解释;(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3)特征、类型及其用法;(4)概念的表现方式:a.语言表现——定义与解释、定义的类型、好定义的要素、定义的方法等,b.非语言的表现——公式、图表、画面等;(5)概念间的关系;(6)概念体系:类型、结构与应用,例如属种关系、层次与非层次的关系[8];(7)概念领域与范围。6.术语和用来表示概念的其他形式(1)术语单位与词;(2)术语的构成、要求与类型,简单术语与复杂术语,例如缩略词、短语型术语,中文词组术语的结构;[9](3)概念与术语的关系:一词一义,一词多义,同音异义,等值,概念与术语的协调;(4)术语体系;(5)新词、新术语与借用词;(6)中文术语的构成,中文单词型术语的结构[9];(7)中文术语的其他特征。7.术语辞典学(1)传统辞典学的方法与管理;(2)计算机化的辞典学方法与管理;(3)术语数据库:发展历史介绍,术语库与知识库;(4)数据的要素,数据格式,术语库的类型,术语数据的交换,网络化;(5)中国的术语库;(6)关注以翻译为方向的术语辞典学。8.术语管理的过程(1)不同的术语编撰方法描述;(2)术语编撰方法论:术语项目规划,项目管理与执行的要点等。9.术语、信息与文献编辑10.术语与标准化(1)基本定义,何谓标准化;(2)术语标准化的类型:技术标准与术语标准,单语言标准与多语言标准;(3)组织架构:国际主要组织(例如ISO,IEC),地区组织(例如NATO,欧洲标准化机构),国家一级的组织和主要的职业标准化组织;(4)标准化的可能性和局限性;(5)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6)中国的术语标准化;(7)国际合作与网络等。11.术语与专门用途语言文本的生成12.术语学研究的新动态13.术语学课题或者实践(二)翻译教学中的术语学课程模块术语学的跨学科属性说明该学科涉及的领域广,包括语言学、翻译研究、信息科学、符号学、认知科学、知识工程及传播学等。这也意味着术语学的方法、原则和理论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学科目的。术语学的简介课程或称导论课应该能够服务于不同的专业组别及不同的目标。为适合特定的组别需要,例如翻译者,课程设计人员或者教师时常需要变换导论课的一些教学内容。对于学员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目标、不同的需求和水平,术语学培训课程最好以“模块”的教学方式进行。上文1~10项内容,作为术语学导论课程,是培训译员的“共核”必修部分,应该能适用于培训不同类型的翻译者,既可包括翻译专业的学生、在职的翻译者,也可以是其他人员,例如术语学教师,专门用途语言教师,标准化工作人员及各领域的专业人员等。11~13项则属于选修内容,虽然设计的内容是针对翻译者的实际需要,但是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师资、学习者及教学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模块来安排教学。1~13项中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必修部分还是选修部分,都已在Picht和Partal的术语学大纲“题目”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改变。术语学模块教学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分模块教学的方式也有利于根据内容及时间进行调整。同样,课程的属性是必修还是选修,是短期培训还是长期培训,也决定着术语学模块的选择。长期固定的正式术语学教学显然与短期强化式的培训在内容和方法上有差异。把术语学列入翻译者的课程计划中,学习者修完后,便会对翻译与术语学这两门学科有切身的认识,也有利于形成系统思维的方法。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讲,理想的授课模式是:教师以正式讲课的方式系统地传授每个单元所涉及的术语学重点部分,加上适当的练习和项目实践。鉴于术语学课程还没有成为我国翻译者培训的“独立”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在这种背景之下,就需要教师自己决定,以模块的方式把适合的术语与翻译内容融合到整个的翻译培训计划中。我国学者潘书祥[10]与郑述谱[4]及其他学者呼吁把术语学作为公共课程在高校中开设。这个倡议很好,但是笔者认为目前把术语学作为公共课大规模地面向文理各专业学生开设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可以先行在与术语学关系密切的专业,例如翻译学、传播学、专门用途语言等专业进行教学试点,特别是在研究生层次实践。主要原因是这类专业有实施术语教学的条件,其他原因会在下文谈到,例如师资的要求等。另外国外术语学教育在大学开展几十年来,也不是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对于在职翻译者来说,术语学课程培训不必完全采用针对在校学生的模式,因为职业翻译者在他们的工作经历中已经具备了不少术语工作的实际经验,国外有句话说“译员就是个术语工作者”(the translator as terminologist)。为他们开设短期强化术语学课程可以提高他们术语翻译的能力。这类课程的内容应侧重术语工作和术语管理工作中的理论及实际应用方面。教学模块的选择要尽可能符合译员工作的实际利益,译员也从对术语翻译问题的讨论中及术语管理的课程中获益良多。总之,培训要有利于译员在各个专业领域的知识转移与信息交流过程中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实际交际能力和术语工作能力。(未完待续)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翻译教学中术语学培训体系的建设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建立我国翻译教学的术语学培训体系的问题十分重要而迫切。本文针对术语学教学体系的一些核心问题,例如教什么,怎样教,提出了在翻译教学框架中的术语学培训方案,提出了一个供同行讨论或者参照使用的术语学大纲,同时对教学的模块组合、师资、教材教法要素,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共同关注这些问题,尽快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8,(15):54-55
本研究系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项目的分课题。研究目标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中医药成果的项目推广与成效评估。  相似文献   

19.
摘要: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深入,浙江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期,这也对浙江科技创新和科技决策支持体系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从科技决策支持体系的理论内涵及构成要素出发,着重对浙江科技决策支持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加快推进浙江科技决策支持体系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建设“数字湖南”两个角度总结湖南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历程与成果,以提出以“一体两翼“的综合服务平台为纲,建设数字屈原示范点为重点,以农村政务、村务、医务、商务、物联网应用为目,把农村的社会管理、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医疗等服务,经过资源整合,以农村物联网为中心,打造一个为“农民、农村、农业”提供政务、医务、商务、物联服务于一体的“四纵一横”综合数字平台,探索解决示范省建设中普惠性与民生问题,推进数字湖南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