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溶胶-凝胶法(Sol-Gel)结合超临界干燥技术(SCFD)制备Fe2O3/Al2O3二元超细复合材料,并用XRD,TEM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可制得红色、分散性好、粒径小于1μm的Fe2O3/Al2O3二元超细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
3.
运用CALPHAD技术,基于多组元多相复杂平衡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原理,用大型集成数据库FACT系统,考察了铝和氧化铁经典反应体系的热力学规律。针对材料的反应合成技术,以铝和氧化铁为研究体系,计算过程考虑了化学计量铝和氧化铁体系以及各种产物中物种的相变情况;分析了原料初始温度、配料比对绝热温度和平衡组成的影响;特别地,考察了添加不同数量SiO2时的情况。随着信息技术在材料科学中应用的日益重要,归纳了"计算材料工程"概念的要点,对合成新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6063Al/Al2O3·SiO2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阻尼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搅拌铸造法,在6063变形铝合金中添加电厂飞灰颗料,制备了飞灰含量分别为5%、10%、15%、20%的铝基飞灰复合材料.采用多功能内耗仪,利用低频扭摆法和声频衰减法对材料的低高频内耗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在测试的温度、频率范围内,较之铝基体,复合材料的阻尼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在同一频率、不同温度下,随着飞灰含量的增加和飞灰颗粒直径的减小,复合材料的内耗值有增加的趋势.另外还发现复合材料的低频内耗值要远大于其高频内耗值.在此基础上还对复合材料的内耗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复合材料的内耗机制主要有本征内耗、位错内耗的界面内耗,而在较高温度下主要是界面内耗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三维四向和三维正交两种碳纤维织物结构增强的碳化硅陶瓷(简称3DC/SiC)复合材料的压缩失效规律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得到两种3DC/SiC,在美制NEW810 MTS系统上进行压缩; 结果 三维四向碳纤维增强SiC陶瓷(简称3DBC/SiC)存在两个压缩极限载荷,表现为织物结构的失稳; 而三维正交SiC陶瓷(简称3DOC/SiC)只有一个极限载荷,表现为基体的破坏和纤维碎断; 结论 织物结构形式对3D C/SiC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Al2O3/W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流态成型-离心注浆成型,热压烧结成功地制备了Al2O3/W层状复合材料,研究了Al2O3层,金属W层的厚度对层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层,金属W层的厚度有关,而且与Al2O3/W层厚比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表面包覆法制备了纳米Fe2O3-Al2 O3复合材料, 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样品的物相、 粒度和形貌进行了研 究. 结果表明, α-Fe2O3掺杂降低了Al2O3相变温度, 在900 ℃可以得到稳定的α-Al2O3相.  相似文献   

8.
内氧化工艺对Al2O3/Cu复合材料中Al2O3颗粒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块加入法和分别加入法两种内氧化工艺,将CuO和Al粉末加入到Ar气保护的铜液中制备Al2O3/Cu复合材料,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上观察分析了Al2O3颗粒的数量,分布及材料的相组成。结果表明,压块加入法生成的Al2O3颗于枝晶状分布,最体保温时间为30-45min。分别加入法生成的Al2O3颗粒呈弥散状分布,最佳保温时间为45-60min。  相似文献   

9.
在氩气气氛下,以粉煤灰为原料,石墨为还原剂,研究碳还原粉煤灰制备SiC/Al2 O3系复合材料的反应过程,并探索其制备的工艺条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还原产物的物相变化规律,使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1673 K粉煤灰中石英相与碳反应生碳化硅,1773 K莫来石相基本分解完全.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生成碳化硅和氧化铝含量增加,较合适的温度条件为1773~1873 K;保温时间的延长,有利于碳化硅和氧化铝的生成,较好的保温时间为3~4 h;增加配碳量对碳化硅和氧化铝的生成有促进作用,较合适的C/Si摩尔比为4~5.在制备出的SiC/Al2 O3复合材料中碳化硅在产物中分散较为均匀,并且粒度小于20μm.  相似文献   

10.
11.
12.
通过水热法制备氧化铁纳米棒阵列,用溶胶-凝胶法旋涂铁酸铋对纳米棒阵列进行修饰,以半导体复合的方式提高Fe2O3的光电化学性能;采用XRD、SEM对复合材料进行物相、形貌表征,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复合材料的线性伏安曲线,交流阻抗;考察复合材料光电化学性能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氧化铁与铁酸铋复合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00℃,在...  相似文献   

13.
运用DSC分析的手段研究了两种基体合金化的亚微米Al2O3P/Al-Cu-Mg复合材料的时效行为。Al-Cu-Mg合金中时效过程明显,改变Cu、Mg元素含量抑制了时效析出过程。复合材料中,添加亚微米Al2O3颗粒使得G.P.区受到完全抑制,亚稳相的时效析出变得困难;提高Cu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复合材料的时效析出。  相似文献   

14.
Al2O3-Cu和C-Cu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包括氧化物弥散强化铜和碳纤维 -铜复合材料。对它们的制备工艺及性能分别进行了介绍 ,并阐述了该类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尹衍升教授是山东大学南校区(原山东工业大学)引进的第一位博士后,他放弃了国外的高薪聘请,在国内开创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Al_2O_3陶瓷复合材料应用研究及开发,取得卓越成就。2000年荣获山东省委省政府科技重奖,他承担的刀具方面的规模化应用开发项目被列为国家“863”课题,研究的材料2000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的研究成果为传统的陶瓷材料注入了新的生机,创造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篇文章在学术上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在优化压铸工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不经变质处理的基体合中离异共晶Si的形成机理、形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随后的热处理中发现针状Si球化,材料强度得以提高;复合材料中大量界面及高密度位错吞噬了淬火空位,阻碍硬化相析出,纤维比大于10%以后,热处理后使其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铝液内部直接氧化法制备Al/Al2O3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在铝液内部用直接氧化法制Al/Al2O3复合材料的技术,通过在铝液内部吹氧,使熔融铝迅速氧化生成A12O3,凝固后获得具有弥散分布的Al/Al2O3质点的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观察分析。试验表明,复合材料中的Al/Al2O3质点分布均匀,通过调节吹氧时间,可方便地制备Al/Al2O3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8.
Ni/Al2O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一种新思路设计一种非常规方法制备金属镍和氧化铝金属陶瓷复合材料获得成功 .将分别含有氧化镍和氧化铝的先驱体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取均匀和超细的混合粉体 ,接着将其在 12 0 0℃还原氧化镍成金属镍 .将还原后的粉末半干压成型后在 1460℃进行真空热压烧结 ,得到Ni/Al2 O3复合材料 .结果显示这种材料的抗压强度与断裂韧性明显提高 ,但硬度有所降低 .  相似文献   

19.
将一种按正交法编织的铜网格作为增强体引入到铝基体中制备了Al/Cu复合材料,再借助原位拉伸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铝铜复合材料的组织演变,研究了其断裂机理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轧制变形量下,25 ℃冷轧和400 ℃热轧均可破碎增强体铜网格,并使其均匀分布于基体铝板.复合板原位拉伸下的载荷-位移曲线均表现出明显的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和失效阶段,微裂纹在Cu颗粒周围和应力集中处萌生,主裂纹及其扩展主要是Cu颗粒周围界面分层开裂与微裂纹沿滑移线方向的扩展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并且最终沿滑移线的断裂路径与单轴拉伸方向呈45°.发生在Al层的塑性断裂和Al/Cu结合界面上的界面分层断裂是Al/Cu复合板两种主要的失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颗粒失效对SiCp/Al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复合材料屈服强度综合模型用于分析研究增强颗粒断裂和基体与颗粒的界面脱粘对SiCp/Al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用Eshelby等效夹杂理论分析SiCp/Al复合材料受载时作用在SiC颗粒上的应力,并假设SiC颗粒失效符合Weibull分布,在综合考虑复合材料各种强化机制的基础上引入颗粒断裂和界面脱粘对材料屈服强度的影响,建立SiCp/Al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SiCp/Al复合材料屈服强度随着SiC颗粒含量增加而增加;当颗粒粒度为微米级时,屈服强度随着粒度的减小而增加;在屈服状态下,当颗粒粒度较小时,复合材料的颗粒失效以界面脱粘为主;随着粒度的增大,颗粒的断裂分数迅速增大,颗粒失效则转变为由颗粒断裂和界面脱粘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