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强国 《科学通报》1987,32(13):1003-1003
在国际地球自转联测期间,美国McDonMd天文台用76cm的激光测月系统(MLRS)代替了2.7m望远镜上的测月系统,因此所获得的观测数据不多.为此国际地球自转联测工作组又在1985年5—7月期间组织了一次VLBI,SLR,和LLR三种新技术的加强观测,以便相互  相似文献   

2.
罗时芳 《科学通报》1988,33(8):605-605
在MERIT联测(地球自转监测和观测技术的相互比较)期间,国际射电干涉测量(IRIS)组织了为期三个月的VLBI加强观测,以测定每天的地球自转参数UT 1。观测是安排在与赤道的夹角仅为5°的美国Westford和联邦德国Wettzell的6000 km基线上进行,对测定UT 1是非常灵敏的。在1984年4月到6月的加强观测三个月期间内,共得到64天的观测结  相似文献   

3.
杨福民 《科学通报》1986,31(15):1161-1161
一、观测情况在国际地球自转联测期间(Main MERIT Campaign,1983.9.1.—1984.10.31.),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利用新安装的第二代人卫激光测距仪,对激光联测主要观测对象LAGEOS卫星(即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进行了成功的观测。第一圈LAGEOS测距数据是在1983年11月7日获得的。当时采用的是目视跟踪,由观测者通过主镜分光系统瞄准卫星,并通过单  相似文献   

4.
利用VLBI-CONT08观测量确定夏季ERP较强周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LBI)是监测地球自转变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1994年以来, 国际上已实施了多次VLBI连续加密观测(CONT), 促进了地球自转参数(ERP)的周日或亚周日成分的连续高频解算, 揭示了观测得到的ERP高频变化与理论模型之间的差异, 有助于进一步解析其激发机制, 改进模型. 为了观测较强信号的大气激发对高时间分辨率ERP的作用, 在最近一次于2008年8月实施的CONT08连续加密观测中, 国际VLBI服务机构(IVS)在CONT联测中安排了地理覆盖更广的VLBI测站分布, 获取连续的周日亚周日高频ERP. 本文分析比较了CONT02, CONT05和CONT08的观测结果, 发现CONT08给出的ERP频谱中存在较强的周日项信号. 该信号得到了相同观测时段的GPS观测数据的证实, 并符合大气角动量的预期, 可以初步认为是北半球夏季较强的大气激发导致了上述ERP周日高频项幅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球自转研究的重要性,早在本世纪之初就陆续建立了国际纬度局(后改为国际极移局)与国际时间局等自转监测的国际机构与有关台网。它们一直使用的光学仪器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自转数据,而且也留下了丰富的残差资料。经初步分析,时纬残差是一座地学信息的宝库,它同板块运动,地磁场,重力场,地形变,地下物质运动以及大地水准面的变化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唐山地震之后,我们发现北京天文台沙河站与天津站的时纬观测残差与此次大震的关系密切。我们用全球台站的资  相似文献   

6.
张培瑜 《科学通报》1995,40(16):1535-1535
在利用古代天文观测记载从事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研究中,古代天象(如日食、月食和月掩星等)的纪时观测与记录是可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靠的记录含有极为有价值的地球自转变化信息,特别是来自古代天文学和计时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记载.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不仅由于历代皇帝视某些天象与朝代兴衰有关,更由于颁历与占星学的需要,因此对日月食观测极为重视,观测和记载的历史悠久.中国古代的计时技术具有较高的水平,且纪时观测多为历代的专业天文史官所为,因而观测和记载资  相似文献   

7.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时芳 《科学通报》1974,19(2):88-88
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外的引力场、电磁场和地月系的演化都有关系。由于涉及的领域很广,虽然经过一百多年来的研究,地球自转变化的规律和机制,还没有弄清楚。地球自转有长期变化、周年变化和半年变化,这已经得到公认,但其他的周期项,还研究得不多。近年来,利用原子时(AT)与世界时(uT)的比较,找到地球  相似文献   

8.
小行星大多是形状不规则的天体,它们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其视亮度经常在变化,这不仅取决于它们到太阳和地球的距离,以及它们表面的反照率,还与它们由于自转而以不同的表面呈现于我们视界有关.小行星的亮度变化是有规则的,通过光电观测可以揭示出它们的自转周期.迄今为止,已定出50~60颗小行星的自转周期,绝大多数都很短,一般小于24小时. 最近发现有两颗小行星——第128号(Nemesis)和第393号(Lam-petia),它们的自转周期是目前已知最长的.据报道,第128号小行星的自转周期为39.0小时,第393号小行星的自转周期稍短些,为38.7小时.报道说,第128号小行  相似文献   

9.
近周日自由摆动的VLBI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夏一飞 《科学通报》1993,38(13):1199-1199
理论上证明,地球由于具有椭球核幔边界和存在液核、核幔之间的耦合将引起除 Chandler极移(CW)外的另一种自转运动的简正模.这一简正模在地球参考系中的周期接近于1恒星日,这就是所谓的近周日自由摆动(NDFW),从惯性参考系看,它表现为逆向的自由地核章动(RFCN),其理论周期约为460恒星日.人们曾想从天文光学观测资料中去检测它,但由于其振幅较小,天文光学观测的精度较低,因而一直难以证实.由 VLBI 观测可以察觉  相似文献   

10.
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触发地震的初步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建国 《科学通报》1981,26(5):293-293
关于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和地震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都有文章评述。在统计两者之间关系时,有用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对变化率与地震频度、应变值、能量值的,也有用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与地震频度的,还有用地球自转季节性加速度进行比较的;在认识这两者之间关  相似文献   

11.
天文时纬异常与阿根廷San Juan地区的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静  曾志访 《科学通报》1997,42(19):2106-2108
1 时纬残差的取得及地震资料的选取 早在唐山地震发生后,李致森、张国栋等发现强震发生前,天文测时测纬残差会发生较大异常.许多研究表明,这种现象是一种地震前兆.特别是已有学者利用这一前兆成功地预报了六次发生在云南天文台附近的中强震. 北京天文台的 Ⅱ型光电等高仪于 1992年搬往阿根廷 San Juan大学天文台执行中国科学院和阿根廷国家科委的合作项目,开展全天等高星表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工作,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观测结果. San Juan地区属地震多发区,它毗邻 Andes山脉,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San Juan天文台原有的一架丹容等高仪一直从事地球自转参数及星表的观测任务.本文正是取这架仪器 1970~1987年累计 17 a的观测数据处理时纬残差,研究时纬残差的长期变化与台站周围地震的活动关系. 光学天文时纬残差是指某架仪器的天文时间和纬度观测值扣除地球自转变化影响后的剩余部分.某仪器测时残差RT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12.
人们习惯上称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称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为一月,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我们知道一天是24小时,一月约30天,一年约365天。事实确实如此,不过,在地球漫长的演化史上,上述结论并非一成不变。比如说地球诞生之初,一天只有4小时,一年则为2191天,所以说地球的自转是逐渐变慢的。如果真的是这么回事,那么又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使地球越转越慢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看看地球自转变慢的历史事实吧!  相似文献   

13.
地球自转运动与大气、海洋活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周永宏  郑大伟  虞南华  廖新浩 《科学通报》2000,45(24):2588-2597
地球自转运动(自转速率变化和地极运动)表征着地球的整体运动状态以及固体地球与大气和海洋各种时空尺度上的相互作用过程,它们在维持总角动量守恒的条件下,,构成了复杂的地球动力学系统,近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大大促进了地球自转与大气和海洋活动相互作用的研究。着重综述地球自转运动与大气和海洋活动以及热带海气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理论研究的课题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与El Niño事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韩延本  李志安  赵娟 《科学通报》2001,46(22):1858-1861
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大气角动量、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及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与El Ni~↑n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对大气角动量的年际变化及El Ni~↑no事件的孕育有较快的响应,当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即日长值中的年际变化分量由负极大逐渐增加为正值并持续增加,在约半年或稍多时间后,El Ni~↑no事件将显现出来,依得到的规律和对地球自转速率年际变化的分析,预测约在2001年底将可能出现El Ni~↑no事件,同时结果还表明太阳活动对El Ni~↑no事件的出现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长变化观测资料预测El Nino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大伟 《科学通报》1990,35(16):1244-1244
自1982年底,东太平洋赤道带区域海水异常增暖的一次强El Nino事件发生后,地球自转运动与El Nino现象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步受到天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重视,并进行了一些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然而,这些研究工作似乎还未涉及对El Nino事件的预测方面。由于El Nino事件的发生,将会使全球出现大范围的灾害性气候,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天文观测地球自转的日长变化资料研究预测El Nino事件的可能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大气角动量、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及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与El Ni(?)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对大气角动量的年际变化及El Ni(?)o事件的孕育有较快的响应,当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即日长值中的年际变化分量由负极大逐渐增加为正值并持续增加,在约半年或稍多时间后,El Ni(?)o事件将显现出来.依得到的规律和对地球自转速率年际变化的分析,预测约在2001年底将可能出现El Ni(?)o事件,同时结果还表明太阳活动对ElNi(?)o事件的出现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万籁 《科学通报》1965,10(5):435-435
一地球自转的速度有三种不均匀变化:长期变慢,不规则变化和周年变化,所以根据地球自转而测定的世界时是不均匀的,秒长是变化的;它不适于作为天文历表中时间引数和三个物理量之一的时间单位。比较合适的单位是以特定历元的回归年长度为基础,即基于地球公转的时间测量,这种均匀时间系统称为历书时。历书时虽然定义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上,但实际测定历书时是观测月球,结果的表现形式是历书时(ET)和世界时(UT)之差,即△T_0=ET-UT。月球定位观测确定△T_0的方法有月掩星,月  相似文献   

18.
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陪伴地球已经超过45亿年。它对地球地轴指向、自转稳定性、周期潮汐、夜晚照明等有着巨大意义。可以说,离开了月球,地球根本不会是今天这种光景。由于地球强大引力的影响,月球也为之付出了一定代价:地球将它的自转周期减慢为与围绕地球公转周期完全一样,也就是潮汐锁定。在这种效应下,身处地球的人类永远只能  相似文献   

19.
李正心 《科学通报》1986,31(14):1087-1087
用天文测量的方法可以研究天文台站所在地点经纬度的变化。但是由于经典光学技术精度的限制,多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其进展比较有限。作者在归算1962—1982年地球自转参数的研究工作中,重新处理了全球136架光学天文仪器在这二十年间的50万个观测数  相似文献   

20.
太阳的自转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旋转.人类藉以生存的地球就在自转,月球也周而复始地在转动.行星、恒星、星团、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等都在旋转.太阳也不例外,也在不断地自转.由于太阳是一大团气体(更确切地说,是等离子体),它的自转比固态的地球、月亮和行星要复杂得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太阳的活动规律与自转运动密切相关,甚至围绕广义相对论的一场论战也与太阳自转有联系.因此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