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孟子》中的“之”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语法单位:1、能够独立运用的词;2、用于人名的结构单位。“之”记录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实词“之”包括名词和动词;虚词“之”包括连词、代词和助词,其中以助词的用法较为复杂。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作为构成语素的音节、语素、名词和助词;不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本文着重于对《孟子》中“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试图展示出《孟子》中“之”的语法体系及其语法功能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2.
《孟子》中的“之”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语法单位:1.能够独立运有的词;2.用于人名的结构单位。“之”记录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实词“之”包括名词和动词;虚词“之”包括连词,代词和助词,其中以助词的用法较为复杂,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作为构成语素的音节,语素,名词和助词,不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本文着重于对《孟子》中“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试图展示出《孟子》中“之”的语法体系及其语法功能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郭店楚墓竹简>中271例"其"字进行研究,发现"其"的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其"作为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人称代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和定语,而且还可以充当宾语;指示代词主要作定语.作副词主要是语气副词,包括肯定语气、揣测语气、反问语气等.作为虚词主要是助词,出现频率较低.另外"其"字可以和其它成分组成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的"以"字出现频率很高,有299次。这些"以"字的用法很丰富,就虚实来说,虚词用法居多,实词较少。就其词性来说,有动词、名词、介词、连词、副词、助词等,各种词类内部按语法功能和结构形式的不同又分很多小类。虚词用法中还存在介词向连词过渡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兼类词的基本条件是:语音相同,词义相关.兼类词的特征是:至少具有两套对立的功能系统.兼类词的主要类型有:实词与实词的兼类,虚词与虚词的兼类,实词与虚词的兼类.兼类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词义派生,词类活用,模仿欧化语法,吸收方言用法.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有"■的用法,包括实词和虚词在内大概有10余种之多。大部分汉语词汇的意义变化趋势是由实词功能逐渐向虚词用法扩展,从而实现实词的语法化。集合"有"的各种用法和义项,在语料库的基础上,探究"有"的语法化过程,展现"有"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变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方位名词可以放在别的词或短语的前边作定语,组成偏正短语;方位名词也可以作为语素放在别的语素前边,构成偏正式合成词,这是方位名词的语法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得”和“到”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而它们的语义和语法能功又相当复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得”、“到”充当不同语法单位时的语义和功能作一纵横比较,着重考察它们由实词到虚词、由虚词到构词语素的发展过程,揭示它们语义上弱化、词性上虚化和组合能力上语素化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
文本挖掘中命名实体识别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利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命名实体识别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利用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CRF)方法,研究藏文人名识别技术,重点探讨藏文人名的内部结构特征、上下文特征、特征选择和数据预处理等内容,并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特征的有效性.首先给出了基于字(音节)和字位信息的人名识别方法;其次研究了触发词、虚词、人名词典和指人名词后缀为特征的不同特征组合与优化,并细化了不同虚词对人名识别的作用;最后,通过不同组合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1)触发词和作格助词特征在藏文人名识别上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2)不同特征窗口大小对人名识别有一定影响;3)利用CRF识别藏文人名F1值能够达到80%左右,但由于藏文两字人名的高歧义性,目前还达不到与其他语言相近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就<直说通略>中助词"得"的使用格式、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横向描写和纵向对比,以理清<直说通略>所处时代助词"得"的发展面貌和助词"得"的历史发展脉络,明了蒙古语对汉语助词"得"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副词二题     
副词是实词还是虚词?副词能否修饰名词?这是汉语词类研究中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活的语言实例分析中得出结论:副词可以单独充当状语,因而是实词;副词可以修饰名词性词语,但它所修饰的词必须是可以谓词化的。  相似文献   

12.
“化”缀词中“X”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语素组或准词组,其语法性质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区别词性成分、数量词性成分甚至副词性成分等。通过实例考察,“化”缀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动词,但不排除为形容词甚至是区别词,而其整体意义与词根“X”的联系也有很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搜集了一名年龄为十岁的伴有构音障碍的弱智儿童在自然情景的自发语言,应用"CLAN"对句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进行人工分析,结果显示共搜集到了908个句子,平均句长为2.67,只达到了2岁到3岁正常儿童的水平,最长的句子为14个词,儿童的词汇理解能力比较好,词汇掌握以实词为主,其中又以动词居多名词稍微少于动词,虚词中助词的使用最多。应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儿童词汇量的增多,重点教会儿童正确使用表示人的名词、形容词、副词和数量词。  相似文献   

14.
在萍乡话中,"个"的用法十分丰富,可以作名量词、指示词、助词和标记词。其中名量词"个"只能计量时间名词"礼拜""月"和名词"人"。指示词"个"则保留了古代汉语中的部分用法,既可以独用,作句子的主语,指称定指的人、处所、时间或事件;也可以与"史[s?35]""里"组合成"个史""个里",指称事件的状态、程度、行为方式和方位处所。另外,助词"个"分为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种;标记词"个"是萍乡话中特有的现象,主要起焦点标记、语气停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动态助词"了"作为实现体的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完成态的语法意义,其自由隐现与句中的时态密切相关,事态助词"了"、连续动作后续小句也皆因此语法意义而不与之共现.依据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原则,综合考察动态助词"了"隐现缘由能为其隐现的诸多形式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语法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郭店楚墓竹简》中271例"其"字进行研究,发现"其"的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其"作为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人称代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和定语,而且还可以充当宾语;指示代词主要作定语。作副词主要是语气副词,包括肯定语气、揣测语气、反问语气等。作为虚词主要是助词,出现频率较低。另外"其"字可以和其它成分组成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7.
汉代四家诗在解<诗>用<诗>的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功能,把<诗>视为承载王道政教的政治教科书,这也是汉<诗>经学特点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而这一特点,又以<韩诗外传>表现最为突出.不过追根溯源却会发现,汉代诗学的这一经学特点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甚至可以说,孟子的"迹熄<诗>亡"观,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汉诗解经释旨的诗学方向.  相似文献   

18.
广南方言助词"歇[ζiε31]"是极具广南汉语方言特色的一个虚词,它常常附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的后面,表示动作的完成或性质状态的实现;助词"歇[ζiε31]"的应用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既可以充当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的补语,也可以与之结合充当句子的状语.  相似文献   

19.
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语素、词、短语、句子的界定.张斌十分重视语法单位的辨识及其再分类.他从结构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出发并结合汉语实际,对语素、词、短语、句子的辨识和再分类方法以及各层次单位间的相互关系做了细致讨论,并有新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关于副词的生源问题,似乎早成定论,一般认为是实词虚化。实词虚化,即实词是副词产生之源,虚化是副词产生之法。我们认为,实词虚化为副词说不确,副词的产生之源多为实词,少为虚词;副词的产生之法有四:语位造词、语音造词、语义造词、语法造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