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概念隐喻成为《红楼梦》诗词的思想脉络,它在指导《红楼梦》诗词理解方面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它涵盖了西方近代概念隐喻的基本理念,使系统性、相似性、整体相合性这些概念隐喻的基本理念在认知理解中得以体现,形成《红楼梦》诗词的隐喻解读,这是除了从认知发展角度理解"《红楼梦》诗词"外的又一个理解"《红楼梦》诗词"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诗词创作的具体分析与归纳,以形象对立、语言特征、情感色彩三个方面概括了《红楼梦》诗词创作性格化的基本特征.指出《红楼梦》中的诗词区别于《红》以前任何一部小说中的诗词,它是构成《红楼梦》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作者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刻划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的重要的艺术手段.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传统诗词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新解──重读《浪淘沙·北戴河》段佩简一、对目前解析的质疑:当前,对毛泽东诗词最具权威性、影响最大的解释赏析著作要数臧克家先生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一书了。近年出版的《毛泽东大词典》、《毛泽东的艺术世界》等工具书中,对毛泽东诗词的讲解也多以...  相似文献   

4.
王龙 《科技信息》2010,(17):I0321-I0321,I0336
本文尝试从红楼梦诗词界定及分类简引,诗词与人物结局的遇合以及诗词与人物的形象塑造和诗词之于小说的作用等方面阐述《红楼梦》诗词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在历代古典诗文的名作中,有一些作者由于不同的原因,对某些树木花草有其特殊的爱好,以至创作出烩炙人口的优秀诗文。陶渊明的爱菊咏菊,陆游的爱梅赋梅,周敦颐的爱莲写莲以及郑板桥的爱竹画竹赋竹等等,都成为历代文坛上的佳话。 读过明代诗人杨升庵的诗词,使人也产生这种印象,他除咏赋梅花,茶花的诗篇外,特爱杨柳,写过一些专题的咏柳诗词,用柳树来铺陈,联想、排比的诗词更是不少。据王文才先生选注的《杨慎诗选》介绍,他还选注过《古今柳诗》二、三百首。在《升庵诗话》中,他对梁、唐、宋代一些诗人的咏柳诗词还作过一些评论。本文公就杨升庵咏柳诗词的内容、偏爱原因和这些咏柳诗词的艺术造就作一粗浅探讨。 就现在不完全的了解,杨升庵除选编过《古今柳诗》外,在《升庵诗话》中,对唐代诗人薛能的《柳枝词》,刘禹锡的元帝《阳元馆柳诗》、张小山《小桃红》等等有关咏柳诗词,作过评价批点,有的虽然仅一诗一句一字,都很精当妥贴。杨升  相似文献   

6.
楚图南先生,云南文山人,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作家、社会活动家。《刍草集》是楚老的晚年之作,收录旧体诗词257首及楹联80余则。本文结合楚老的革命生涯,对其人品诗品,对《刍草集》的思想内客和艺术特色,作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新大纲》要求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新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对高中阶段的诗词赏析作了更具体的要求,把单元教学的重点定位在赏析“诗词的意境美,诗词的声韵美”。就词的赏析来说,《语文读本》(必读)中就有一篇《词的欣赏》,它能否作为学生学习的蓝本和教师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8.
《送元二使安西》是宋代送别诗词中最常见的取法源头之一。对诗意的展现,朱人或形之以画——如李怕时的《阳关图》——这为朱诗带来了一系列的题画诗;或于词中创制新调——如《古阳关》、《阳关引》、《阳关三叠》等;或于诗词中直袭本意、化用意象,以书写别绪离情。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词大会》成为一档家喻户晓的节目,随着该节目的热播,对传统的诗词教学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为了使小学生对语文课堂中诗词的学习更为深化,使学生学习能力有效提高,该文以小学生语文诗词教学重要性为切入点,研究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对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相关启示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王锳同志的《诗词曲语辞例释》,是继张相先生《诗词曲语辞汇释》之后,新出的一本解释诗词曲语的专书,颇多创见。但也有个别训释可以再斟酌,现提出两条向大家请教。拿(81页)王书释为“犹云对付,动词”,并举了六条例证。其根据除在六例中似可解通外,主要是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奈”可释为“对付、处分”,而王锳同志认为“拿”与“奈”或即一声之  相似文献   

11.
"诗言志"这一诗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理论包含有四个方面的内涵:其一,"献诗陈志",帝王公卿收集诗以观民风、查民情,考得失,这些诗经整理后成为《诗经》。其二,"赋诗言志",这是对文献《诗》的接受理论,时代从春秋始,在《左传》中记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其三,"教诗明志",也是对《诗》的一种接受,此时《诗》成为政教工具,孔子、孟子在这方面作出很大贡献。其四,"作诗言志",这时把文献《诗》还原为了文体诗,诗人的创作意识开始形成,荀子是这一转变的重要尝试者,而屈原则正式开始作诗以言志。  相似文献   

12.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古诗最早最成熟的代表作,陆时雍曾指出"<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它上祖<诗><骚>,下启唐宋,标志着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试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对<古诗十九首>的语式及其对后世诗歌语言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孔子的文艺观看中国的诗性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游于艺”是指广义的艺术,具体而言,是指“六艺”,“艺”是传道、行道的重要途径,人要过一种艺术人生,提高艺术修养。孔子的诗论认为,诗能提高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德性,诗是处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最好的导师。孔子很重视音乐,他是主张形式与内容、艺术与道德相结合的艺术观的提倡者,音乐不仅有审美功能,而且有教化功能,这些对后来儒家的艺术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对20世纪《诗经》大雅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研究思考的方向。即重新认识大雅在《诗经》中的审美价值和意义,转变观念,从诗歌与音乐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加强大雅文学形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后期,随着自然主义文学、象征主义诗歌、印象主义绘画的诞生,印象主义音乐也随之诞生。这些文学艺术流派对音乐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因而,也使印象主义在音乐创作中显现出比较复杂的特征和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音乐体裁是中国音乐史中的重要领域,从古至今的研究和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其研究的动因,而现代科学的历史研究法引入其中所产生的诸多成果是其研究的立论基础,而由此提出的研究框架是历史之选择,也是当代学人面对历史遗产时的勇敢姿态。以导引的形式对这一研究进行宏观、全揽的内容和方法关照,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新月派的诗打破词的固定形式,吸收了婉约词的音乐旋律的美;又把“花间词”的绸缪婉转与反封建的时代精神糅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东方情调。新月派的诗受婉约词的影响是综合性的:通过不着痕迹地消化吸收词的优点,使新诗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中,使诗艺趋向成熟。新月派诗的艺术实践,标志着中国新诗开始理性地对待民族传统,从时代高度综合中国古典诗词和西方诗歌的优点,为新诗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8.
诗谶作为一种隐秘的诗歌类型,贯穿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始终。在诡异奇幻的形式下,它反映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诗学批评观念,它的存在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因素,是作家生命形态与艺术风格紧密联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音乐史领域在近20年来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专题。对这些新的研究专题进行理论反思,有助于发现其动向和动因,有助于时下和将来更好地开拓。这些宏观的学理综合将推动古代音乐史研究科学、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邓青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5):151-155
音乐教育必须重视培养音乐学生的艺术思维与表现力。根据教学实践,通过配乐诗歌朗诵,可以达到以诗歌的灵性来救济文艺思维与修养不足的目的,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力与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