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体现了独特的有关女性价值的恩想,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比较两部作品的差异,分析他们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特点,会发现女主人公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她们命运不同,性格同中有异;《简·爱》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呼啸山庄》中,艾米丽自由驰骋的想象力使她挣脱了现实人生的羁绊。  相似文献   

2.
在萧红的小说《生死场》中,女性的自然存在是动物性存在,女性的社会存在是奴隶的奴隶,女性的精神存在,则几乎被窒息,她们的人生归宿是无"家"之根,这里是女性的悲惨世界。  相似文献   

3.
茅盾在他的小说处女作《蚀》三部曲中刻画了一群个性鲜明的“新女性”形象,文学史上称她们为“时代女性”。丁玲的早期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莎菲性格”,她后来的多篇小说人物都是“莎菲型”形象的拓展和延伸。比较分析茅盾的“时代女性”和丁玲的“莎菲型”女性形象,可知: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时代女性”是革命的理想主义者,而莎菲女士是启蒙的个人主义者;在生活的逆境面前,“时代女性”在绝望中求生,莎菲女士却在颓废中耗尽生命;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时代女性”狂热地追逐爱情只为填补内心的空虚,而莎菲女士执着地将灵肉一致的爱情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对女性个体意识与生命体验的书写是王安忆小说创作的恒定主题。在她的创作中始终以女性视角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女性的命运和前途。自八十年代的"雯雯"、"三恋",再到九十年代的《长恨歌》,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把握既有物质层面的叩问,也有精神层面的自省。其中《长恨歌》更为人们展示了在现代都市下女性真实琐碎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5.
《连环计》杂剧与《连环记》传奇中貂蝉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连环计》与明传奇《连环记》中所塑造的貂蝉形象,其性格特征及人生的价值取向都迥然有别。杂剧《连环计》中的貂蝉是一个以伦理道德禀赋为性格内核的受体形象,她所追求的是人生的情感价值取向;传奇《连环记》中的貂蝉形象则彰显出流溢着熠熠光彩的政治资质,她所追求的是人生的社会价值取向,其人格也得到了更具魅力的升值。貂蝉形象的异变,既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积淀,也裹挟着嬗变时代思想变革的新浪潮。  相似文献   

6.
萧红的《小城三月》和汪曾祺的《徙》分别塑造了翠姨和高雪两位女性形象,她们一个住在江南小镇,一个住在哈尔滨的乡下小城,一南一北,共同经历着人生的不如意,且都在最美好的年纪,忧愁而死。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的创作,与繁荣的明清江南女性文化尤其是才女文化密不可分。明清江南才女文化构成了《红楼梦》创作的时代背景,对《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塑造有重要影响。《红楼梦》中的女性都带有鲜明的明清江南才女文化特征。她们对才与美都有着觉醒的追求,是才德美兼备的新型女性;一些女性走出家门,展示出女性生活空间的开拓,却因为才高而遭受着命薄的人生命运;以花神寓意的女性神化形象蕴含着社会对才女早逝的惋惜和敬仰。《红楼梦》女性形象塑造的意义在于其"江南才女"符号更为突出,体现在其形象性和抽象性都超越了其他江南才女形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十日谈》和《聊斋志异》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十日谈》中的悲剧女性强调个人独立与尊严 ,肯定个体价值 ,主动积极地追求自由人格理想 ;而《聊斋志异》中的悲剧女性的悲剧意识往往被纳入伦理的心理结构之中 ,肯定群体价值 ,其人格主导特征是人伦道德型的  相似文献   

9.
作家陈忠实在他的长篇巨制《白鹿原》中构造一个充满斗争和算计的男权社会.在那个社会里,女性的命运是悲惨的,吴仙革身上背负着父权、夫权的大山,白灵有着时代的觉悟,但是最终死在了战友手中,田小娥在屈辱中抗争却被惩罚致死.文章结合这三位重要女性的人生经历,揭示了造成女性悲剧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0.
解读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女性缺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老人与海》为中心,通过海明威的其它作品,探讨了该作品的主题,并解读了《老人与海》中女性缺席现象.指出海明威的“硬汉子”形象是其创作的外化表象,而其冰山之下是以平常心来看待人生:男女之爱固然重要,但生命的意义实质上存在于寻求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黄媛介是明末清初颇负盛名的才女,长期以卖文鬻画及作闺塾师谋生,历来颇受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同样,以商景兰为领军人物的山阴祁氏家族女性文学群体也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群体。兹根据相关材料,勾勒黄媛介的生平经历,考述她与祁氏家族女性文学群体的相识缘起及交游情况。  相似文献   

12.
关于毕飞宇小说《玉米》,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权利意识、女性意识等角度上去探讨玉米的悲剧性人生。实际上,玉米呈现出的这种人生状态只是源于个人选择,而非权力意识、女性意识束缚和压抑下的必然结局,她的命运是非悲剧性的。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别采用干法硝化和湿法硝化对青海和甘肃产大黄进行了预处理,用等离子光谱仪检测了大黄中11种生命动力元素(Sr、Mn、Mo、Zn、V、Cr、Fe、Co、Cu、Ni和Ti)的含量;在此基础上采用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理论对数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求出群子统计参数,以此来探讨大黄的药性、药味。结果表明,甘肃大黄的阴性更强,其泻下作用更强,青海大黄的阴性偏阳,药效起作用时间快,其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更强。此理论结果还有待进一步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音乐有着其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由于性别和分工的差异,女性音乐修养的提升有着独特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女性审美心理的建构,而且有助于女性性格情操的陶冶,实现对其人性的塑造,同时,它还有助于女性道德素质的润化,帮助女性更好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与李清照并称隽才的朱淑真,在遭遇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与自身婚姻不幸的社会苦难和人生苦难的过程中,敢于冲破理学的清规戒律,站在女性性别的立场上用诗歌来表现个人的“私情”,真情吟咏,无所顾忌。她的作品从题材到内容,从风格到情感,都是女性情感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有限的人生梦想的书写,具有极强的个人化色彩和“自我指涉”的私语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美女文化与电视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女性主义角度,以当前电视对美女文化的塑造和传播为切入点,通过女性在电视中呈现的整体形象,观照电视媒介对女性形象建构所起到的作用、意义和责任。共分四个部分:一、阐述美女文化的实质,美女文化是一种视觉的、可被消费的媒介文化,是电视中的娱乐元素之一;二、探讨美女文化对女性电视形象的影响,是对女性性别陈规的加深;三、电视对女性形象建构的现状分析;四、从女性主义角度论述造成女性自身形象与电视形象差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佤族的性别角色主要通过包括性别化的劳动分工、习俗和游艺活动在内的传统文化来构建。劳动分工是明确男女两性性别角色的第一步;包括节庆、祭祀、婚姻和禁忌等在内的习俗确立了男性作为领导者和女性作为附属者的性别角色;游艺活动则塑造了男性以力量为主、女性以安静为主的性格气质。上述传统文化方式将佤族男性生活定位于公共领域,同时将女性生活定位于私人领域。  相似文献   

18.
乔治·艾略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位具有深沉的哲学思辨能力和艺术欣赏力的女作家。她的创作是丰富而变化的,从早期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写实到中后期的具有自然主义倾向及现代因素的现实主义风格,从对童年故乡农村生活的描写到对复杂城市中产阶级社会生活及矛盾的刻画,从单纯的外貌描写到描写复杂的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等等。但她的创作有一个主题始终未变,那就是小说中对伦理道德的关注与诠释。并与女性文学结合,塑造了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对道德主题的探索对女权主义文学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的女性伦理在当时是具有先进性、预见性的,超越了同时代的其它女性作家。  相似文献   

19.
俗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它独有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其中的民歌。但历年来对这些形象的分析与评论都比较单薄。本文着重阐述汉乐府民歌中女性形象健康活泼等与众不同之处,尤其注重从女性角度欣赏这些女性形象独有的风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现代职业女性的健康状况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论证和研究.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