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生余暇体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人们必然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新的需求,余暇体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余暇体育是一种在业余时间内以恢复身心健康状态,重新创造生活方式,丰富完善自我个性为目的的休闲运动。余暇体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余暇体育在锻炼的方式、方法、活动场所、规则等方面与常规体育有很大的区别,高校学生对余暇体育需求与选择各异。各高校应重视余暇体育的发展,建立余暇体育体系的基本框架,积极为余暇体育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张平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0,(Z2):268-269,33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廊坊师范学院91名大学生余暇时间分配及余暇时间体育参与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当前大学生余暇时间分配及余暇体育的现状,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当前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处理余暇时间与体育的关系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余暇体育有利于教师将教学改革的注意点由课内辐射到课外;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快乐、高尚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生活体育、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更好实现;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和人际交往圈4个方面展开分析,提出对学生进行余暇教育和善度余暇的体育手段论.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访谈等方法,对江苏省12所高校的900名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当前我省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的现状,并针对调查现状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建立一些适应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俱乐部,进一步完善余暇体育的组织形式;加强学校有关部门对课外体育活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并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余暇体育中的作用,是推进我省高校余暇体育更好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院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余暇体育的现状。研究表明:我院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以集体形式为主,活动项目偏爱三大球,活动目的呈现出健身、社交、娱乐等多元化特征,余暇体育已成为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余暇体育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了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刺激、宣泄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本文对攀枝花学院教师余暇体育活动的目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我院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师余暇体育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对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大学生余暇体育行为进行分析 ,旨在反馈评价学校体育教学效果 ,探讨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新途径。调查结果表明 ,余暇体育作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口径宽、弹性大、内容丰富、空间广阔、自主性强、思维活跃等特点。认为应加强对大学生余暇体育的管理和指导 ,使其有助于创造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校体育教育环境 ,形成学校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余暇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了解目前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认知大学生余暇体育作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口径宽、弹性大、内容丰富、空间广阔、自主性强等特点,寻求高校体育教育的新思路,扩展高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和素质教育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宿迁市中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在余暇时间里参加活动的动机不是太理想、活动项目相对比较丰富,但是活动时间不足、活动场所比较单一、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等。针对现状提出了余暇体育活动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余暇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余暇体育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两种活动过程进行比较分析 ,认为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之所以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最根本的原因是它能满足大学生的多方面需求 ,符合大学生的主体意愿 ;它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的社会动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休闲体育概念、特征出发,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社会学的视角,系统地对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的动机进行分析。认为休闲体育能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的学习与形成,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并对提高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休闲结合而派生的休阑体育,是体育在现代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结果,它体现了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体育的社会功能由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转换.随着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休闲体育成为社会体育的重要形式,其发展趋势表现为:全民健身运动拓展了休闲体育的发展空间;社会分层促进休闲体育的多元化和层次化;追求时尚和个性的体闲体育形式,将在中青年群体中得到发展;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感的强化,将使武术、太极拳等独具我省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将得到更快的普及.为了促进我省休闲体育的发展,作者提出了培养体闲体育意识、规范自发的休闲体育组织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长三角主要城市休闲体育经营部门的经营项目、经营优势、经营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用以反映长三角主要城市休闲体育经营部门的经营现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影响长三角主要城市休闲体育经营部门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于长三角主要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的态度、动机、余暇时间与生活方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促进江长三角主要城市休闲体育发展和促进居民扩大休闲体育消费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休闲体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关注,高校体育中出现了休闲体育的新趋势.阐述了我国高校休闲体育的内涵和功能,对目前高校休闲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发展高校休闲体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现代休闲体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休闲体育进入高校体育课程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将现代休闲体育引入高校体育课程的设想.现代休闲体育不仅能够进一步拓展高校体育课程资源.而且符合终身体育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界定休闲体育以及体育商业化概念的基础上,对休闲体育商业化与体育本源及本质之间的冲突进行剖析,同时,结合现代冲突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了休闲体育商业化的历史必然性与社会必要性.阐述了休闲体育商业化的当代社会功能:缓解体育资金困难,促进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完善我国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最后指出,休闲体育商业化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避免商业化带来的功利性;注重公益性与盈利性的有机结合;处理好商业化与人文精神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都市女性居民的休闲活动偏好、类型及休闲阻碍与其社会背景因素间的关系,揭示女性生命周期中,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对其休闲活动偏好的影响及不同休闲类型的女性她们所承受的休闲阻碍差异,在大量文献阅读及多轮专家咨询基础上,构建出都市女性居民休闲活动偏好及阻碍因素调查卷,以成都市年满20岁以上的女性为对象,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及K-Mean快速样本聚类法对问卷调查所获得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研究发现:①休闲活动偏好集中体现在户外性、知识性、生活性、娱乐性、社交性、艺术性、休息性、竞赛性、亲子性、室内性及运动性等10个方面,以此为依据而获得女性休闲5类型,即自我学习型、—般型、家庭型、社交型消费型;②休闲活动类型与其生命周期及社会成就(敎育程度、职业、每日工作时间)高度相关,其中女性年龄、最小孩子年龄及家庭类型对其休闲选择的影响具有很好一致性;③休闲阻碍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即时间、场地设施、同伴、内在、交通及经济,其中缺乏时间、缺乏设施及缺乏同伴是都市女性的主要休闲障碍,而休闲活动偏好类型与女性内在阻碍、场地设施及同伴阻碍高度相关.研究认为,都市女性休闲活动偏好及类型受其生命周期及社会成就的影响与制约,相关部门应加大场地设施建设布局,提供降低家庭阻碍的相应政策与措施,以促进女性有效从事休闲运动.  相似文献   

18.
终身体育是休闲、以及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的方法综述其社会价值,对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促成,形成休闲体育文化,培养人们的休闲体育意识等进行讨论分析.休闲体育是体育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休闲的主要活动内容,在未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它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伴随现代社会兴起的事件业涉及节日、会展、体育、商贸、文娱、旅游、休闲等多方面,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节事活动同包括旅游活动在内的社会休闲有着密切联系,二者相互影响.文章基于休闲的3个维度系统分析了节事活动对城市休闲空间、人们休闲活动和休闲心理等3方面的影响,指出高质量的节事活动对促成休闲时代到来的积极作用.伴随着未来社会越来越以闲暇为核心,加强节事活动在对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指导城市节事活动和休闲业的相互协调和促进,对培育休闲城市、休闲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休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文明标志,休闲体育也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运动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休闲与休闲体育,不但有助于休闲体育的发展,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