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甘薯的开花规律作了观察.结果表明,一个植株的花序有30-75个,开花顺序有先后.在一个植株上,花是从下而上开放的;在一个花序上,花由内向外开放,它的开花情况符合两种模式图.从每一个植株纵向开花来看,花是从下而上呈螺旋报开放.  相似文献   

2.
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固沙先锋植物.本文比较了位于原产地库布齐沙漠和飞播区科尔沁沙地白沙蒿的开花物候,在群体、个体、花序枝和头状花序4个水平上进行观测.旨在探讨白沙蒿在远距离飞播后开花节律的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沙蒿在8月下旬开花,飞播区晚于原产地,个体水平平均晚7d,群体晚5d,开花高峰期晚7d.飞播区白沙蒿的开花数比原产地明显多,但个体、花序枝、头状花序的花序开放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群体持续时间差异不大.两地白沙蒿花序开放持续时间的频率分布均为单峰型.在二级花序枝水平上,飞播区以6d频率为最高,而原产地以7d频率明显为高,且分布更为集中;在头状花序水平上,两地差异较明显,原产地白沙蒿以6d频率为最高,而飞播区以4d为最高.花序枝上头状花序的开放顺序基本相似,均从近基部先开放.两地区白沙蒿的开花振幅相近,均呈"单峰集中开花式样",但原产地开花振幅曲线呈现正态分布,飞播区则为正偏态,始花更集中,而终花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蝴蝶兰成花诱导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蝴蝶兰Phalaenopsis分别用22/16℃,23/18℃,25/20℃,30/28℃(日/夜)温度处理。结果表明诱导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5/20℃,更低温度虽然可提早开花但均引起一定数量的花败育;较低温处理组的花序轴直径及开花的花朵数均小于常温组。30/28℃处理期间(205d)均未抽出花序轴,表明高温条件下蝴蝶兰不能诱导开花。分别将3组较低温度处理30d和40d后的蝴蝶兰移至常温中培养可以与持续温度处理组同时开花;25/20℃处理并已抽出不同高度花序轴的蝴蝶兰移入30/28℃中,发现蝴蝶兰均能提早开花,但花器官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4.
苦水玫瑰花小而多,每个小花枝(由一个混合芽展开)上一般开花1-6朵。鲜花开放的田间气温为20-22℃。在长达一个月的总花期中,发现有前、后两个开花峰和前、后期化。前期花以顶生花为主体,后期花则是其余各茬花的总和。它们的比值可以作为一项指标确定单株玫瑰的丰产性。开花曲线与产花量曲丝相似,可以利用它预报产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闽北2013年红地球葡萄花序明显减少、开花不整齐,全市70%的红地球葡萄减产、品质下降原因和田间管理的分析表明:花序原始体分化期和花器官分化期的气象条件是导致葡萄花序原始体分化期和花器官分化期缩短,引起原始体分化不充分、花器官分化不良,以及2013年花量少、花穗减小、开花不整齐的主要原因;而前期多雨、少光照是引起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等病害暴发或流行,以及后期7月中旬后气温高、降雨少,部分果园出现旱兆或夏旱,是果实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闽北2013年红地球葡萄花序明显减少、开花不整齐,全市70%的红地球葡萄减产、品质下降原因和田间管理的分析表明:花序原始体分化期和花器官分化期的气象条件是导致葡萄花序原始体分化期和花器官分化期缩短,引起原始体分化不充分、花器官分化不良,以及2013年花量少、花穗减小、开花不整齐的主要原因;而前期多雨、少光照是引起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等病害暴发或流行,以及后期7月中旬后气温高、降雨少,部分果园出现旱兆或夏旱,是果实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杂志去年第四期『探访梵净山』一文中,有关珙桐花的解释是不确切的。为避免误导读者,笔者愿就此问题与原文作者进行讨论,同时让读者得到科学知识。珙桐是我国保护植物中极重要的种之一,有『活化石』之称。此树在开花时很有特色,远望林冠好像有一些白鸽栖息,既好看又新奇。那么这种花到底是怎样一种形态呢?我们从表面看到的珙桐花实际上不是一朵花,而是一个花序,花序的下部有一对(有时是三个)大型白色的苞片,而花序本身是一圆球形如  相似文献   

8.
连载二洋兰     
4.卡特兰属的古塔塔C.guttata(同种异名C.leopoldii) 卡特兰属中蛔古塔塔C.guttata(同种异名C.leopoldii)是卡特兰属中双叶小花系种类,原生于巴西东海岸低地至海拔400米左右的地区。古塔塔guttata的语意是[泪斑],是因花瓣上有似泪花斑点,而被除数定为种名。南半球的巴西是在1-2月开花,北半球是在7月左右开花。花数可有6-15朵,花虽不很大,植株可高达1.5米,是卡特兰中植株最高的种类。花期长,有芳香味,花的色彩也很多。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0—2012年南京市近80种常见木本植物花期物候资料,分析了南京市主要木本植物始花、盛花、末花及花期演变规律。结果发现:①对南京市常见植物花序进行分析,开花最早的植物有迎春、绿萼梅、杏梅等,多年平均开花日在3月1日,开花最晚的植物蜡梅平均开花日期为12月20日,而桂花和栾树分别在9月28日和8月27日左右始开花; 忍冬科接骨木、虎耳草科阴绣球、茜草科水杨梅等花期最长,达30 d以上; ② 近30年来南京市木本植物始花和末花发生时间总体上有提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花期大约每10 a提前5 d左右,而南京椴更是每10 a提前8 d,且近10年来花期提前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植物开花是由内外信号途径共同调控的,CONSTANS是长日照途径上控制开花的基因.在筛选拟南芥滞绿突变体的过程中筛选到一个晚花突变体,工作名称为fnc25.后来证实为一个新的constans突变体co-9.在长日照条件下该突变体植株高大,叶片呈深绿色,莲座叶数目增多,开花延迟,寿限显著延长;春化处理和外源施加赤霉素对其开花时间几乎没有响应,在短日照条件下开花时间几乎不变.测序发现co-9中CO基因编码区中有10个碱基的缺失导致了CO蛋白C末端92个氨基酸没有被合成,这其中包含一个CCT结构域.CO基因的功能缺失很可能是导致co-9晚花的原因.RT-PCR实验表明co-9中CO直接调控的基因FT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而另一个调控的基因SOC1的mRNA水平和野生型相比没有改变.说明CO通过不同的结构域作用于下游目的基因,一个结构域的改变只影响下游一个目的基因的表达,导致co-9的晚花表型.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由营养状态转入生殖状态是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其转变过程受遗传因子及环境的双重控制,光周期与温度是影响开花诱导的主要环境因子,而植物的同源异型基因参与植物器官内细胞排列方式形成的调控过程,是控制花分生组织特异性、花序分生组织特异性和花器官特异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麻疯树开花数量大小及其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取样和跟踪调查的方法,对不同立地环境下,半野生麻疯树前两次开花时开花数量大小及其座果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麻疯树雄性花序和两性花序分别 着生于多年生老枝和1年生小枝上,两性花序的产生量占有绝对优势,常为雄性花序的1.8~17倍;两性花序中,雌花朵数量相对较少,且变化较大,单个两性花序中常有1~25朵雌花 ,而雄花朵大量产生,常为雌花数量的10~20倍;同时,麻疯树座果率较高,且相对稳定,平均可达90 %以上,而单个果实平均可产2.6~2.9粒种子。立地环境和开花时间对麻疯树 雄性花序、两性花序以及两性花序中雄花朵和雌花朵的产生数量均存在着显著影响。两性花序大量发生保证了在可利用资源有限时雌性功能的加强,是非常有利的生殖策略;而雄 性花序以及两性花序中雄花的适应意义可能大于其功能作用,大量雄花的产生对其吸引昆虫传粉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3.
罗充  彭抒昂  马湘涛 《贵州科学》2007,25(Z1):470-475
研究不同促控剂对草莓成花过程中钙(Ca2 )、钙调素(CaM)及同化物的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的Ca2 含量在花芽分化始期时有一积累高峰,随成花的进行而降低,花序分化期再次积累成峰值.而顶芽中CaM的含量的高峰与叶片Ca2 峰值同时出现或稍后.A23187处理可使植株Ca2 和CaM在花芽分化始期的高峰提前,并增强花序分化期的峰;EGTA处理使植株的Ca2 的含量下降,但CaM的含量变动规律性不大;而TFP可降低植株的CaM含量,但对植株的Ca2 影响不大.各处理植株的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在成花前均处于高水平,并随项芽分化花芽大量消耗.植株的蛋白质含量在花序原始体出现时形成峰值,随后缓慢降低.此外,还对草莓的花芽分化前后Ca2 和CaM的动态、Ca2 和CaM的促进剂或抑制剂对草莓成花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光周期处理下大花金鸡菊花芽分化形态和营养生长的相关性。【方法】将大花金鸡菊出苗后分别培养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通过制作石蜡切片观测各自花芽分化的进程,并记录各时期的出苗周数、株高、株幅、真叶数和分枝数。【结果】①大花金鸡菊品种‘晨光’花芽分化时期分为8个阶段。在长日照(LD)和短日照(SD)两种光周期下,其花芽分化在出苗第17周分别处于花序原基分化期和营养生长前期,即从这周起植株对长日照光周期诱导开始反应; ②‘晨光’的各生长指标(株高、分枝数、株幅)与其花芽分化时期均极显著相关,其中对光周期越敏感的指标,与花芽分化时期的相关性也越大; ③花序原基分化期至苞片原基分化期是LD对‘晨光’的主要开花诱导时期。【结论】以花芽分化量化指标tDP(花序原基分化期)=3为标准,株高为20.60 cm、株幅为26.01 cm、分枝数为13时进行长日照诱导,则开花较快且开花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5.
在诱导何氏凤仙(Impatiens holstii)试管内开花时,培养基中N的含量对开花有一定的影响,在培养基中的绝对N含量在313.65-627.3(mg/L),或相对N含量为61.8‰-97.9‰时,有利于开花,与MS相比,在开花率相同的培养基中,N的绝对含量相差很大,而相对含量却在同一水平,而且,相对N含量的变化,与开花呈相关性变化,在诱导开花和不诱导开花的植株中,20kD到40kD之间的蛋白质有明显差异,这显示有新物质产生,也显示此诱导的开花过程是从代谢的上游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丁香,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又称丁香、洋丁香。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花色紫、淡紫或蓝紫,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色,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观叶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本文阐述了丁香做为观赏植物在园林中的用途,并介绍了丁香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于植物形态学和植物分类学中专门术语应用的看法是:因其均为基础学科,所阐的除了应具有时代性的新课題还应该注意到的是比较成熟的科学成果,其应用的术语也应该是基本的,此较肯定的。“Inflorescence”这个术语,在我国早已译为花序,沿用至今。这个英文字的拉丁原文是“Inflorescentia”,由“infloresco”(开始开花)这个动词而来,而其意义自然是花的排列和其开放的方式。至于“Anthotaxy”则系由希腊语来源的英语,由avθos(Anthos)花,和Tdecs(Taxy或Taxis)次序两字组成。显而易见这只是语源不同的同义词,译为花序并无不妥之处,其概念在国际上也是统一的。并无陈机所谓“曾经长期存在着问題,Inflorescentia和Anthotaxis的范围划分不清,因此概念不够明确。”之事。而陈机将inflorescence改译为“花组”和改其概念更是错误的,它会在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形态学的术语中引起混乱。对于陈机提出的“花的序列”类型的一些术语,以及“花组”和花群的划分等概念有的值得商讨,有的自相矛盾和混乱,有的甚至有着原则性的错误。陈机所作的“花的序列类型及其亲绿关系图解”完全沒有表示出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的关系;我们认为植物类群与植物类群间有亲缘关系;花序与花序间谈不上有亲绿关系。关于花序的分枝式可以在植物不同的进化支系上有着交互平行的发展。虽然在科和属的范围里,往往有着统一的规律可循,但不存在有与植物的分枝规律和叶序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自然界里有很多的证例可以说明,一株植物的叶序在不同的枝条上可以有不同的排列次序;在同一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可能也有不同的叶序。陈机的“花的序列和叶序与茎的分枝规律联系起来的认识”是沒有科学根据的。花序为茎轴末端的变型,因此其分枝常受生长、地位、光照、昆虫传粉等作用的多种因素长期影响而有所变化。关于花序的概念,我们认为简朴些易于体会,过于繁琐转折没什好处。花序是一株植物花在花枝上的排列和开放的方式;或一株植物花在枝上的群集方式。对于花序与植物系统的演化关系,我们能肯定的是既有繁化,也有简化的演变,也就是由简化到繁化,再由繁化上升到高度简化的特化。  相似文献   

18.
青钱柳为典型的雌雄异型异熟树种,包括雌花先熟个体(雌先型,PG)和雄花先熟个体(雄先型, PA)两种交配型。同一交配型内雌雄花期错开而交配型间雌雄花同步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可能对青钱柳种子产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解青钱柳群体的交配系统,对江苏溧阳陶峰和安徽红琊山林场的7年生青钱柳人工林群体进行了连续2 a花期物候学观测,包括林分中交配型的比例、不同交配型的雌雄开花顺序、开花持续时间及花期相遇特点。结果表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青钱柳花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有一定波动; 雌、雄花期持续时间分别为9~19 d(最长21 d)和2~9 d。在人工林幼龄群体中,开花植株有2类共5种表现型,其中两性植株包括雌先型(PG)、雄先型(PA)和同步型(SC),单性植株包括雌株(F)和雄株(M); 观察发现幼林群体中雌株居多,两性植株比例较小。2015年溧阳陶峰青钱柳人工林中开花率达到73.2%,两性植株占28.8%,PA和PG比例1:1.2; 而红琊山林场的开花率仅为38.6%,其中16.7%为两性植株,PG比例较高。连续2 a的定株观察还表明:开花表现型的变化主要为单性植株转变为两性植株; PA和PG表达稳定,极少发生逆转; 两性植株中,有52.2%的植株上雌、雄花期完全错开,而47.8%的植株上雌、雄花花期有部分(少量全部)重叠。相关分析表明,开花状况与母树胸高断面积显著相关,显著性大小顺序为雌先型﹥雄先型﹥雄株﹥雌株﹥未开花植株。多重比较表明:两性植株的平均胸高断面积与单性植株、未开花植株差异显著; 开花植株中雌先型、雄先型和雄株平均胸高断面积差异不显著,但三者与雌株存在显著差异。由此推测青钱柳开花与否和开花表现型明显受植株营养积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扫描电镜对大蒜花序上的两种繁殖器官——花和珠芽,及苞片等器官的发生顺序和发育规律进行了观察.按照器官发生规律,可将其个体发育过程划分为营养生长期、成花转化期和花序发育期.在花序发育期中花可以发育成正常形态.珠芽在花发育之后产生,与苞片有密切关系.讨论了珠芽的来源和本质,以及大蒜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养麦花器外形结构和开花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麦的花均为单被花、两性花。但其花粉的形态结构和开花生物学,在不同类型之间各有差异。甜荞和有翅甜荞具有雌雄蕊不等长的花朵异形花株。即一株上全是雌蕊长于雄蕊的花呆或反是,自花和同形花株之间很难受精结实,而在异形花朱之间能正常受精结实,属异花传粉。但顶端为伞房总状花序、花多而排列紧密,自然接受外来花粉的能力差。所以,传粉媒介和外界气候条件对传粉、结实的影响较大,一般结实率仅5%左右,最高才15%。苦荞和有翅苦荞为松散总状花序,只有一种雌雄蕊等长花,且花粉成熟早、有闭花受精现象、自交结实率高,达80%以上,属自花传粉。但因外界自然气候和营养条件因素的影响,通常结实率仅60%左右。不同荞麦类型之间,开花顺序基本相同,都是由下而上、先内后外。甜荞和有翅甜荞开花需要气温在16℃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上。一朵花开放11到12小时。花开后7至8天子房开始膨大。苦荞开花温度是17℃,相对湿度是70%。一朵花开放需12到13小时。甜荞开花早、花期长。而苦荞开花迟、花期较短。同类型之间花期长短差异不大,开花早迟差异明显。早开花的品种早成熟。开发数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形成花蕾数和气温、湿度。通过观察,为养麦育种和生产栽培提高结实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