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科尔沁沙地北缘的天然五角枫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无封育无更新、封育无更新、封育更新3种类型的固定样地,通过调查五角枫天然种群的群落结构、幼苗更新数量、种子雨组成特征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等,探究限制其更新的种源因素,为其种群的自然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幼苗更新主要发生在人为干扰较小的封育样地,幼苗更新数量为冠下>冠缘>林窗;2)种子收集量依次为封育更新样地>无封育无更新样地>封育无更新样地,完整种子及种子千粒重为无封育无更新样地>封育更新样地>封育无更新样地;3)五角枫种子受重力及风力共同作用进行扩散,种子收集量表现为冠下>冠缘>林窗;同时种子散落受当地西北风及西风影响,其收集量东>南>北>西;4)不同样地的种子室内萌发结果显示,样地间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表现为无封育无更新样地>封育更新样地>封育无更新样地,人为干扰以及土壤含水量低可能是导致其更新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喜树多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良喜树现有品种,丰富遗传育种资源,采用秋水仙素对植物喜树的顶芽和种子进行多倍体诱变处理,经植物形态学检测,诱导后的对象具有明显的多倍体特征,表明采用秋水仙素对喜树不同部位进行多倍体诱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物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选择旷地、林隙、林下3种光环境,研究了喜树幼苗总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株高、基茎、叶面积和光合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旷地中幼苗的平均相对生长速率最大,总生物量累积最大,地下部分生物量分配明显增多;林隙中叶生物量比显著增加;林下茎生物量比显著增加.②在林下和林隙环境中,喜树幼苗增加高度以截获更多的光能,比叶面积在林隙、林下显著高于旷地.③3种光环境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约在中午12:00时达到峰值,旷地中日均净光合速率大于林隙、林下.④林隙和林下光补偿点(LCP)降低适应低光环境,光饱和点(LSP)在各环境中差异不大.喜树幼苗能通过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变化适应各光环境.  相似文献   

4.
经过2002年~2004年研究,认为光强是影响猫爪藤开花结实的主要生态因子,初步摸清了猫爪藤的物候节律,并初步确定其人工清除的时间.每年7月上旬果实开始成熟,7月下旬-8月上旬果实大量成熟.然后蒴果开始开裂.猫爪藤的防除应该选在每年7月上旬种子成熟之前,否则待种子成熟后再采取措施,会人为增加种子的扩散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采用种子发芽力和下胚轴伸长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天然油菜素内酯对侧柏种子发芽及下胚轴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天然油菜素内酯处理对侧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平均发芽速度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0.4mg/L浓度的天然油菜素内酯处理使发芽率提高了21.5%,发芽势提高了13.33%,发芽时间缩短了1.91 d.天然油菜素内酯处理也促进了侧柏种子下胚轴的生长,处理5d内,下胚轴伸长生长比对照高出8.28%~147.64%.  相似文献   

6.
历时三年,对贵州特有的美丽红山茶(CamelliadelicataY.K.Li)、长柱红山茶(C.longistyllaYKLietChang)、小黄花茶(C.luteofloraYKLi)、狭叶瘤果茶(CnerifoliaChang)和野生油茶(ColeiferaAbel.)(广布种)等自然野生种类的结实与繁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为:1,成花自然结实百分率分别为40.3,30.0,22.5,20.8,45.6:成熟种子百分率为结实率的60.0,50.3,60.0,58.5,60.2;种子带病虫百分率为结实率的30.0,38.0,28.0,16.0,28.6:在原自然分布地林区设15m×15m样方统计种子自然萌发百分率,其平均数分别为3.0,2.5,3.0,2.5,8.6:而苗床播种出苗率则为86.2,90.076.0,76.1,85.4;2,受精不发育或不完全发育现象普遍存在,调查结果得发育完全的种子百分率为50.0,60.6,30.5,30.0,46.5:3,五种植物的成熟种子在5~22℃,相对湿度≥60%的暗光或无光条件下30天均开始萌芽,最适萌发气温为17±1℃,最适前发湿度为70±5%,但同时播入土中的种子,极少数可延迟1~2年萌发.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是授粉、受精、发育生理与其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采用科学方法促进种胚发育,提高种子成熟率和种子活力,解决种子出苗整齐,培育壮苗等关键技术,在  相似文献   

7.
额济纳胡杨有性繁殖失败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内蒙古额济纳绿洲胡杨种群的苗库状况、种子雨、种子生活力以及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杨萌生苗占更新苗的绝大多数;胡杨能够产生出大量的有生活力的种子,胡杨种子散播时间在种群内部存在异质性;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胡杨种子在落种后生活力迅速降低,(6-40)d后绝大部分种子(95%)会丧失活力。种子萌发试验表明:表土层含水量低、含盐量高、生化他感作用是胡杨种子萌发的限制性因子。由于胡杨种子属于短命种子,在其短暂的活力期内没有适宜的环境条件使之萌发,从而造成种子萌发失败。缺水所导致的种子安全萌发生境的缺失是额济纳胡杨的有性繁殖失败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天然条件下四合木开花结实情况及自然更新情况的调查和补种对比实验及补肥补水等实验,结合有关四合木保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四合木自然更新的可能性.同时结合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采取积极围栏保护方式和其他辅助措施为其种子向幼苗转化提供就地保护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四合木9个10m×10m样方的观测,比较研究了四合木在自然更新、消极围栏保护和积极围栏保护三种情况下的种群状况.消极围栏保护可缓解人为因素对四合木种群的影响,但无法有效促进四合木种群的更新;积极围栏保护(围栏+补水补肥)可以有效保护四合木种群,是对四合木进行就地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南京地区黑松和马尾构间所产生的自然杂种。杂种可分三类:偏马尾松型、双亲中间及偏黑松类型,其中中间类型占多数,并从枝叶形态特征(包括幼苗和成年);针叶比较解剖;球果种子性状;年生长节律;高、径生长,材积生长;木材容重;抗松材线虫以及核型等方面进行了自然杂种和双亲比较,证明该自然杂种具明显杂种优势,对该自然杂种的利用前景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条叶百合(Lilium callosum Sieb.et Zucc.)种群在自然分部区为成群型分布,植被破坏和刈草是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的直接原因.在迁地保护地内,对条叶百合的个体发育节律、物候、种子萌发、开花动态、结实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条叶百合从播种萌发到开花结果,一般需2~3a.花蕾绽开时间约在15时30分,历时1h 45min,单朵花开放时间为3~4d.通常座果1~3,每果平均含饱满种子约140粒,场圃出苗率为36.4%。以‘Prato’为母本,条叶百合为父本,进行了杂交试验,所得杂种性状良好,具有一定的耐低温和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川中丘陵区的主要防护林分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由于密度过大、树种单一,严重影响其综合效益的发挥。加上该区域土壤类型大多为紫色土,土层瘠薄、肥力低下,能够适应的树种不多。探明川中丘陵区带状补植的4种乡土阔叶树种[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香椿(Toona sinensis)]的细根性状特征,了解它们对地下资源利用策略的种间差异,为该区域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和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补阔”改造的人工柏木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对补植的林龄为7 a的4种乡土阔叶树——桤木、喜树、香樟、香椿,各选取5株长势均匀、良好的植株,采用“全株挖掘法”挖取其根系,研究其细根(直径<2 mm)的生物量、形态以及分支结构等性状特征。【结果】①桤木细根的生物量密度为(0.156±0.030) kg/m3,分别是喜树、香樟和香椿的15.67、11.72和4.61倍。桤木、喜树、香樟、香椿的细根表面积密度分别是0.99、0.45、0.68和1.13 m2/m3;根长密度分别是110.33、10.58、26.64和97.56 m/m3。②4种阔叶树细根的平均直径大小依次为喜树(1.67 mm)>香樟(1.06 mm)>香椿(0.77 mm) > 桤木(0.73 mm)。桤木、喜树、香樟、香椿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分别是62.54、49.31、81.53、287.50 cm/g和13.58、25.61、27.35、83.15 cm2/g。桤木的根组织密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树种(df=3, F=360.726, P<0.05)。③桤木的比根尖数、根尖密度、分枝密度分别为1 056个/g、2.37个/cm、2.65个/cm,均明显高于喜树、香樟、香椿3个阔叶树种(df=3,F=391.659,P<0.01;df=3,F=103.857, P<0.05;df=3,F=104.617, P<0.05)。④桤木细根中全氮含量分别比喜树、香樟、香椿高33.27%、88.65%、21.93%。香椿的全碳、全磷、全钾储量在4种树种中均最高。【结论】在带状采伐的前几年,由于采伐带内阳光充足,作为阳性树种的桤木和香椿,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细根生物量密度较大。另一方面,改造初期,由于土层瘠薄,土壤水分含量较低,作为浅根性树种的桤木和香椿,通过增加水平根系的分支来获取更多的土壤空间从而吸收更多的营养,而香樟和喜树则通过增加细根直径和垂直深度来获取土壤空间,提高获取营养的能力。由此可见,川中丘陵区的4种阔叶树的细根性状具有明显差异,反映了不同的资源获取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喜树资源及可持续开发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抗癌植物喜树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布、别名、价值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并对喜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同时测定喜树叶片中喜树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不同生长季节喜树嫩叶和成熟叶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一年的生长期内,喜树嫩叶中喜树碱的含量变化为一双峰曲线,分别在7月和9月达到峰值,其中7月的含量最高;成熟叶中喜树碱的含量持续下降;在生长过程中,喜树叶片中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含量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对全寄生种子植物锁阳的寄生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锁阳具有同某些全寄生、半寄生和非寄生种子植物所不同的独特的寄生生物学特性.这些特性,对于上述类型种子植物的胚胎发育、种子结构、种子休眠以及萌发、生长发育等系统发育过程的比较研究,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其进行人工繁殖研究,对资源再生、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都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人工繁殖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其种子萌发条件和如何提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15.
美国桂花种子休眠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美国桂花种子的形态解剖、种皮结构电镜观察、种子透水性的测定及种子各组成部分抑制物的生物鉴定等试验,分析了美国桂花种子的休眠原因。结果表明:(1)美国桂花种子木质化种壳对种子的吸水透性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不是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2)美国桂花种子的胚没有休眠,离体胚在光照培养7 d开始萌动;(3)胚乳被严密包裹的机械作用使胚无法获得萌发所必需的水分和氧气,这可能是导致种子休眠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同时测定喜树叶片中喜树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sinochrom ODS C18分析柱(250 mm×4.6 mm BP,5.0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6 nm,梯度洗脱程序为:在前6 min流动相甲醇-水的体积比由40%线性增加至50%,并保持恒定2 min,在随后的32 min甲醇-水的体积比线性增至70%,在40 min时停止该程序.喜树碱在低、中、高3个量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6%,100.3%,99.97%。10-羟基喜树碱在低、中、高3个量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7%,99.88%,100.4%。对不同季节的喜树嫩叶和成熟叶进行了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含量变化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喜树碱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喜树碱是我国特有植物喜树中所含的具有显著抗癌活性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索氏回流提取、超声提取、碱法提取对喜树叶中喜树碱(CPT)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取喜树碱的最佳方法为,用95%的乙醇索氏回流提取6 h,样品不做任何处理.  相似文献   

18.
珍稀树种长苞铁杉更新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长苞铁杉是我国特有树种,资源日渐稀少,它在分类上也有争议,虽名为铁杉,却与铁杉属有许多区别,作者作了考证,分析,支持单独成属的观点,学名应为Nothotsuga longibracteata(Cheng)Hu xe Page。本文作者在福建选择三处标准地作了天然更新调查,发现大部天然更新不良,不是种子大小年间隔时间长,就是受林地小乔木,灌木的侵扰,但炼山的采伐迹地则天然更新良好,幼树欣欣向荣,初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埃塞俄比亚Mizan Teferi及周边地区生长的乡土用材树种--非洲破布木自然种群分布情况调查,筛选了10株生长表现型较好的优良母树,采集了大量的供试种子样品,并对其种子外部特征和在苗圃中的发芽率和种苗生长表现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所有的研究属性中,其种子发芽率与苗高不存在相关性,但不同品种起源显示出较大的品种差异.笔者认为后代测试中生长表现优异的优势树木可以作为种子园营造和大面积人工林建设所需的优良母树予以推广.这项研究对于当地树种的改良利用和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