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湿地城市”已作为全球各个国家或地区青睐的世界级绿色城市名片.在淮安积极申报“国际湿地城市”的现实背景下,本文以城市居民为调查样本,对其参与“国际湿地城市”申报的态度和湿地亲环境行为进行测量和评价,试图揭示人们对于政府倡导行为的参与和支持意愿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环保意识.基于300份淮安城市居民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参与“国际湿地城市”申报态度和湿地亲环境行为均处于中等偏上(较强烈)水平,其中,居民参与“国际湿地城市”申报态度包含申报动机、申报机会和申报能力三个维度,湿地亲环境行为包括湿地亲环境维护行为和湿地亲环境促进行为.同时,居民参与“国际湿地城市”申报态度的三个维度和两种湿地亲环境行为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说明二者有相互促进作用.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以助力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国际湿地城市”申报,引导和提升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理念,从而实现城市形象,湿地生态与居民旅游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菏泽黄河故道湿地的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存在的环境问题,对地质环境中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分别进行了单环境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根据黄河故道湿地环境特点及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湿地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用“3S”技术对天津市湿地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地面数据的采集,阐述了天津湿地存在的问题、成因及湿地生态环境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湿地系统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在保护物种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关湖泊湿地系统中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以及“三氮”在其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研究尚缺乏系统分析与总结。目前关于湖泊湿地水文以及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这两大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一定发展,深刻揭示了湿地水文过程及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机制和规律。“三氮”作为水体中的重要污染物,一直以来是湿地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其在湖泊湿地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不仅受到自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文条件和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改变对其迁移转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系统总结了湖泊湿地系统的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及研究方法、“三氮”迁移转化过程及氮氧同位素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湖泊湿地系统水文过程和物质循环研究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厦门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沿海湿地条件优越。具有滩涂、河口、红树林、水田、湖泊等多种类型的湿地环境,多样化的湿地环境为鹭科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鹭科鸟类成为厦门的常见湿地鸟类。厦门雅称“鹭岛”。厦门有丰富的鹭科鸟类资源。  相似文献   

6.
湿地状态对石油污染和植物长势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实验中建立了一系列不同状态的“湿地桶”,桶中装有从黄河三角洲采集的被石油污染的土壤和当地的湿地植物。通过监测湿地植物(芦苇、香蒲等)的长势和化验土壤中总石油烃(TPH)及油和脂(O/G)随时间的变化,以探讨湿地状态对石油污染和植物长势的影响。结果显示:湿地环境对土壤中的石油污染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芦苇等挺水植物的生长量与积水深度呈正相关,土壤中少量含油并不构成对湿地植物生长的威胁。此实验可为建立油田的湿地缓冲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方辰 《科技潮》2001,(12):15-18
十月的华北大地,秋高气爽、天高云谈,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应河北省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的邀请,著名动物生态学家、原中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张孚允教授约我一道前往衡水湿地去考察。一听说华北平原上还有湿地我真有点不太相信。因为今年“十一”时我曾驱车到神农架,沿途经过河北省,亲眼见到几乎所有的大河河床全部干涸,怎么会突然冒出一片湿地呢?我带着疑惑前往衡水,一是想看看那里是否真有一片湿地,二是想看看在当今环境恶化、气候明显变迁的情况下,对候鸟迁徙的影响。说“湿地”大家会感觉陌生,其实老百姓对湿地有许多俗称,例如“水泡子”、“××淀”、“涝洼洼”、“河滩”……文一点的称为沼泽地等等。这种地方  相似文献   

8.
纳帕海高原湿地土壤有机质对水分梯度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纳帕海高原湿地干旱化加剧,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的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纳帕海湿地土壤有机质对水分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土壤有机质在不同的水分环境梯度下的分布具有差异性;湿地土壤水分含量增加有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同时,土壤有机质的增加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的持水性能,土壤有机质和水分的有机耦合对湿地土壤发挥碳“汇”和蓄持水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湿地环境对发挥湿地碳"汇"和水源的涵养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湿地是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我国湿地资源丰富,但目前湿地面临着面积锐减和功能退化的威胁。法律视野中的湿地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存在着立法进程不快、执法管理不力、公众参与不够的问题。由此提出的对策建议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湿地法》的立法、出台专门的《湿地自然区保护条例》、按“一区一办法”的思路制定地方法规、加大现行法律法规执法的力度、不断扩大公众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七里海湿地保护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晓云 《天津科技》2004,31(6):14-16
通过对七里海湿地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几年来保护管理工作的实践,经过研究分析,指出目前影响该湿地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湿地涵养、土地权属、制定湿地保护规划等问题,提出了保护管理措施,以及制定七里海湿地发展规划的原则设想。  相似文献   

11.
牛福生  郭爱红  田春永 《科技信息》2009,(27):I0320-I0320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列称为全球最主要的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它除了向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外,还具有重要的环境调控功能,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重点对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化的因素进行了论述。湿地的演化主要表现是湿地的退化,分析表明,影响湿地演化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水文环境、土壤环境的改变以及植物、气候的影响;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超载过牧、滥挖乱采活动和人口增加。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球环境变化的中国湿地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和湿地科学的研究成为国际众多学者和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学科,湿地与全球环境变化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在这一基础上,本文论述了中国湿地的现状及近几年来发生的变化.中国湿地资源丰富、类型齐全,但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使湿地资源不断丧失,进而对中国湿地在全球环境变化影响下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原因以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评析.同时对中国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相应措施及建议,旨在为管理部门制定法规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安地区湿地资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了解西安湿地资源现状和湿地环境的变迁,保护和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及湿地在西安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经过对遥感资料的分析,并结合现场测量和人工调绘,系统分析研究西安湿地资源的类型、分布、面积、功能等基本状况.结果首次对西安湿地进行了分类,查明西安地区湿地面积为900.96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9%,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822.05 km2,占湿地总面积的91.24%,人工湿地面积为78.91 km2,占湿地总面积的8.76%.结论天然湿地面积每年以0.83%速度减少,天然湿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工湿地面积变化呈上升趋势,湿地资源在逐年减少.湿地的生态功能正在衰退,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到地区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景观设计中的湿地设计理念进行分析,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南校区斛兵塘的生态景观实际,提出在校园景观中引用湿地设计理念,以期创造一个生态、可持续的校园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多期湿地面积信息,监测分析沁蟒河湿地退化情况;应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韦伯-费希纳定律的基本原理,构建湿地生态健康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评价;利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沁蟒河湿地面积的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沁蟒河湿地退化明显,目前生态系统处于较差程度;预测沁蟒河湿地中的河流、河漫滩面积在2025年将进一步萎缩,林灌沼泽、草本沼泽将基本绝迹,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6.
湿地是目前生态科学研究中的重点学科和前沿领域。城市湿地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拥有"城市后花园"的美誉。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开始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加大了湿地建设与保护力度,本文以潍坊白浪绿洲湿地公园为例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国超  刘圣勇  李幸芳  李刚 《河南科学》2011,29(6):742-745
对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认为湿地植物自然枯萎造成的二次污染、大污染负荷冲击及处理效果随运行时间的退化是制约人工湿地在生活污水处理上应用的主要因素;人工湿地运行环境的人工调控、生活污水的厌氧处理与人工湿地处理工艺结合及经济效益体现是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受人类活动干扰,滨海湿地日益突出的生态问题已经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明确滨海湿地的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趋势至关重要。笔者对杭州湾滨海湿地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和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为湿地的有效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趋势的准确预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DPSIR概念模型, 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等5个层面选取46个相关指标构建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基于遥感数据、湿地监测数据、地理辅助数据、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获取各指标数据。分别对正负向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建立加权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的正负理想解。根据各指标与理想解之间的距离,计算贴近度,即生态安全值,并划分为安全、比较安全、预警、脆弱、极度脆弱等5个等级。分别计算2000、2005、2010及2015年的生态安全值,使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20年杭州湾滨海湿地的生态安全值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根据熵值法改进的TOPSIS模型计算得到杭州湾滨海湿地在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生态安全指数分别为0.413、0.382、0.287和0.582,安全等级由预警等级恶化到脆弱等级,又恢复到预警等级,呈下降后上升趋势。熵值法计算的指标权重表明,湿地保护率、景观多样性指数、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气调节、长效机制构建、固碳、文教科研、人口增长率、旅游休闲、人均GDP、工业废气排放量和水源涵养是影响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杭州湾滨海湿地的DPSIR模型中,“驱动力”一直处于预警状况,但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从安全状态恶化到极度脆弱状态,“状态”不容乐观,从比较安全恶化到极度脆弱后好转,处于脆弱状态,“影响”基本处于预警状态,当地对湿地生态安全的“响应”从无到有,并稳步提高,有效地改善了滨海湿地整体生态安全状况。通过灰色预测模型 GM(1, 1)预测得到 2020 年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值为 0.697,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结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快和污染负荷加剧,导致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恶化; 随着政府及民众对湿地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环保投入资金增加,构建了湿地保护长效机制,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逐渐改善,但仍处于安全预警状态。随着湿地保护力度增加,预计2020年杭州湾滨海湿地的生态安全状况将进一步好转,提升到比较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湿地资源保护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的2006年“中国湿地资源保护与恢复”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2月22—25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湿地资源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国祥教授主持,湿地资源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林振山教授致开幕词,南京大学钦佩教授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0.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一种广义的定义,是国际公认的,即: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因而被誉为“地球之肾”。各种类型的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淡水资源、均化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湿地的这些重要功能和价值一直被视为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之一。湿地的过滤作用是指湿地独特的吸附、降解和排除水中污染物、悬浮物和营养物的功能,使潜在的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复杂界面的过滤过程和生存于其间的多样性生物群落与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该过程既有物理的作用、也有化学和生物的作用。物理作用主要是湿地的过滤、沉积和吸附作用;化学作用主要是吸附于湿地孔隙中的有机微生物提供酸性环境,转化和降解水中的重金属;生物作用包括微生物作用和植物作用,前者是指湿地土壤和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如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