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访妻婚”是日本古代的一种特有婚姻形式,从大和时代开始盛行,一直延续到平安时代.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文学大放异彩的时代,鉴于文学作品本身的史料价值,从平安文学入手研究平安时代婚姻问题就具有可行性.从文学作品角度出发,梳理了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出现的各种观点,并对其中一些观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正确对待史料及文学作品虚构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赵小柏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3,30(2):115-119
平安时代是日本文学文化活动最为兴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女性作家的活跃则成为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个罕见的现象。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文学的主要作品及其特征,应从日本平安时代的摄关政治与女性文学之间的关系入手,在政治、文化和文学形式三个方面,研究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文学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罗玲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32(3):45-47,119
佛教传入日本是一种文化传播现象,只有当文化传播的客观条件成熟,文化移植的土壤形成之后,佛教传入日本方能实现。从文化辐射源的形成、文化传播途径以及文化中心与边缘地区的互动关系三个方面来看,当时的日本具备了佛教传播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4.
日本佛教与中国佛教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日本佛教是在吸收中国佛教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在日本佛教的本土化进程中,外来的佛教不断地吸收日本的传统文化,当与本土的文化精神发生冲突时,也大多呈现出外来的佛教向本土的传统文化妥协的倾向。日本对于佛教的接受与发扬,或者说日本佛教的本土化进程,就是一个使外来文化不断向本民族文化妥协,最终融化为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的过程,这在其他民族的佛教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平安时期,后宫文学沙龙的兴盛成就了贵族女性文学的繁荣。作为后宫文学沙龙的延伸,以皇女为中心的斋院文学沙龙亦不容忽视。以平安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大斋院文学沙龙以及六条斋院沙龙为中心,就斋院文学沙龙的形成、具体文学活动及其特质展开考察,分析其对平安朝贵族女性文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富胜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3)
中日佛教交流源远流长,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佛教便传向了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中国佛教交流在不同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两国间的佛教交流中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大致可以把两国佛教交流划分为四个时期:中国佛教在日本的传入和传播;中国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中国佛教的日本化;近代中日佛教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卢剑峰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5):56-61
“人间佛教”是重视人生的,重视社会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文章从佛教经典教义出发,论述了当今社会佛教应强调的四项重要功能,即:德商教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公益慈善功能、社会融合功能。同时指出中国佛教组织的现代转型还没有完成,佛教组织要克服传统的“教在大乘,行在小乘”的流弊,发扬大乘精神,慈悲济世,关怀社会,建设人间净土,以利社会治理之优化。 相似文献
8.
世界三大宗教理论体系森严罗密,都有为现代伦理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佛教的伦理思想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伦理思想资源,在世界伦理思想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代,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的精神和心灵却日益陷入到严重的危机中:虚无、自私、缺乏责任、信仰缺失、价值体系崩溃等等。佛教伦理思想中的基本义理、戒律、超越、平等、慈悲等伦理观念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人更具有缓解危机、警示自醒的作用,对当代人确立安身立命的伦理原则和增强责任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此时,佛教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东传日本具有其历史必然,已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交流。同时,佛教经过印度、朝鲜特别是中国长时间的吸收沉淀,融合了各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更是对日本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张强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1):6-13
在现代世俗社会中,宗教以神圣的方式维系世界,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佛教一贯秉持"出世不离入世"的原则,其社会控制表现出强烈的人本精神、内化理念和包容意识。在当代中国,人间佛教通过有效的社会控制,在社会伦理、群体整合、个人心理等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佛教伦理渗透到信众的日常生活中,在社会道德建设和人际关系和谐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弘一法师的佛教伦理思想有两个特点:一是佛法为主,融合儒释;二是因果报应,深信不爽。其现实意义则在于世界和谐与个人德性修养。 相似文献
13.
江户时代儒家思想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日本普通民众的意识中,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武士道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然而,日本武士对中国儒学中的重要观念"忠"孝"的理解却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江户时代,儒学也给武士道增添了许多适应时代的新内容。日本儒学也从初期的以为"敬"中心发展为以"诚"为中心,表现为日本儒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周晓瑜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22)
佛教作为外来传入日本的宗教信仰,能与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神道,并行不悖的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扎下根,并成为日本的三大宗教之一,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根源。同时,其对当时的日本社会所给予的影响也是极其广泛的。 相似文献
15.
佛教自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土后,就依附于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力图融摄儒道并与民间的鬼神信仰相结合。佛教的偶像崇拜与造像无疑地也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和发展的。在不同时代融合不同的习俗和方式,按照需要改造着佛教偶像,最终使佛教这个外来宗教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小泉执政之初,日本经济发展状态低迷.GDP增长率长期停滞不前并趋降,存在大量不良债权和财政赤字等.小泉执政后,陆续出台了"反通缩对策"、"三位一体"财政改革和邮政民营化等一系列经济对策来刺激经济,健全经济结构和优化投资环境."小泉改革"使日本经济步入自律性复苏轨道,各项经济指标都有较大提升,基本摆脱了萧条局面.但仍存在经济发展易受国际市场影响、人口减少、老龄化以及规制太多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基于宗教思想传播的需要,出现了"以像施教"的方式,形成了以佛陀为中心的丰富的佛教造像艺术。文章以佛陀造型的圆形形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在圆形中蕴涵的佛教观念,探究这种观念形成的文化原因,表明对圆形的崇尚是佛教造像艺术的美学理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杜骞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3,16(4)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特别是随着佛典的翻译和流传,僧人与文人名士的交往,寺院讲经方式的普及,佛教在中国文学的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佛学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不论是当时文人的诗作还是民间文学作品,都折射出佛教的价值观念、生命观念以及生活观念. 相似文献
19.
居士佛教历来有之,到了近现代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佛法弘扬、学证佛理的一支新生力量。居士佛教的发展不仅对佛教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社会影响也逐渐为学界所重视。本文以昆明佛教居士林为个案,进行僧侣佛教与居士佛教宗教神圣性的对比分析,探讨宗教神圣的历时变化和圣俗对比,论证了居士佛教的神圣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三大宗教理论体系森严罗密,都有为现代伦理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佛教的伦理思想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伦理思想资源,在世界伦理思想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代,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的精神和心灵却日益陷入到严重的危机中:虚无、自私、缺乏责任、信仰缺失、价值体系崩溃等等.佛教伦理思想中的基本义理、戒律、超越、平等、慈悲等伦理观念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人更具有缓解危机、警示自醒的作用,对当代人确立安身立命的伦理原则和增强责任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