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区域持续发展的协调问题:(Ⅱ)原则与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耀辰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8(2):56-61
首先阐述了区域持续发展协调的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功能结构与开放协调性原则,综合集成与优化控制原则,公平效率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分析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以2010—2019年河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程度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9年间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C、系统综合发展指数T呈线性上升趋势;自然生态环境效益函数呈U形...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十分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这个地区有丰富的资源急待进一步开发.环境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是该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心,从长远利益考虑,处理好治理与开发的关系,协调环境、资源、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必由之路,也是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在环境治理政策方面,注重鼓励性政策、地区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及资金投入政策. 相似文献
4.
李良松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3):79-81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而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风格充分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本文就建筑物与绿色环境、周边物质环境、周边生态环境、文化传统环境的设计进行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5.
6.
孙维东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
从区域经济角度,阐述环境及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经济政策,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区域经济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将会产生重要的环境效果;同时,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发展问题,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要治理好环境问题,就必须协调包括区域经济政策在内的各种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淑燕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8(1):23-26
阐述了我国自然资源消耗与利用的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分析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提出在环境与发展双重压力下,我国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科学普及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科普能否永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生态环境科普为例,结合本人从事经济生态学研究与科普工作30年的体会,从经验、问题、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余建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14-16,60
本文主要论及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内涵及其对发展社会经济的意义;阐述推行持续发展理论有赖于环境教育的发展;提出中国环境教育发展中师资培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尺度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学的原理出发重新审视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就可以看到“格式塔”式的概念转换。社会组织是人与机器在文化基础上的集成,它具有“有机体”的高度有序的性质,执行着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的功能,可称之为社会有机体;而文化视野中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和矿藏”则相当于该社会有机体的“非生物环境”,可称之为社会有机体的环境营养基;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就是这二者的合成,可称之为社会生态系统;社会生态在更大尺度上具有与自然生态完全相似的架构。 相似文献
11.
12.
为实现港口群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目的,运用生态学中描述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Logistic模型,以大连港与营口港为例,建立港口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数学模型,给出港口间稳定共生条件,并提出港口群最大生态效益模型. 相似文献
13.
自然环境变化后的气候生态效益评价──以突泉县“三北”防护林工程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学慧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Z1)
采用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与野外考察、气候常规分析、地学相关分析和定点防护林小气候观测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护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研究.指出自然环境的变化—防护林建成后,气候资源的生态效益亦发生了显著变化,文中并给出了生态效益估算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雷公山自然环境特征与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苗岭山脉东段主峰雷公山是构造隆升的庞大山体 ,具有温凉的亚热带山地气候和洁净的水源 ,又是生物种群的基因库。雷公山是贵州苗族的集中聚居地。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开发生态旅游是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 ,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乡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环境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守鹏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8-81
本文从当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城乡经济建设、资源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果。及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严重危害。从而提出了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并通过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时,提出了解决可持续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八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文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2):75-79
根据贵州生态环境现状,总结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特征,分析影响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喀斯特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脆弱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人类满足于物欲,片面追求消费,对物质和金钱的关爱远远胜过对自然和环境的关爱,人类无情地向自然索取,破坏自然,使自然生态环境千疮百孔。我国自然资源的大量耗损,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质量。人类在充分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饱尝着资源匮乏和环境灾难酿成的苦果,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观在新文明的冲击下面临危机。环境道德:人类的普遍道德,在本世纪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发展,珍爱生命,珍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东南沿海典型生态城市福建省厦门市为例,利用2008—2018年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城镇化指数(CNLI)与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构建二者耦合模型,然后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主导因子。结论显示:1)厦门市城镇化指数增幅明显,呈现内高外低、南高西低的城镇分布格局,生态环境分布特征则与其相反;2)厦门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处良性协调阶段,并逐渐由生态环境领先变为城镇化领先;3)城镇化不是生态环境质量决定因素,但其影响力值在逐年上升,作用效果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为了监测评价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和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介绍了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的重要性、国内外研究进展,然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评价方法的合理化建议,并应用于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