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列车每站减速、停车、加速所花费的时间几乎占据了期间列车行驶总时间的一半,这些时间可以进行优化利用。地铁每站上下列车的乘客数量远远少于车厢内等候的乘客数量,列车整体乘客的无效等待时间比较长。实现地铁列车过站不停车、同时站站可以换乘,能够显著提高地铁整体运营效率,节约地铁乘客的整体时间。经过对三种地铁列车不停车模式的比较分析,同时对侧面可分离列车车厢模式的列车进行概念设计研究,认为此模式可以实现对现有地铁系统改造较小,同时地铁列车站站不停、乘客站站可以上下车换乘。  相似文献   

2.
LCD列车动态地图系统是列车乘客信息系统(PIS)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使PIS更加适应以乘客为中心的运营模式要求.首先设计了LCD列车动态地图系统框架,然后重点介绍了该系统核心模块——动态地图系统主控单元——的实现.该模块通过串口通信模块接收列车主控的消息,控制具体动态地图场景的切换和具体元素的管理.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深圳某地铁.  相似文献   

3.
该文着重介绍了乘客信息系统在地铁运行中的应用,作为地铁里为乘客提供各类资讯的服务平台,PIS系统不仅能够实现乘车须知、服务时间、列车到发时间、列车时刻表等传统功能,更可以在火灾、阻塞及恐怖袭击等非正常情况下,提供动态紧急疏散提示,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未来的地铁建设中,PIS系统必将发挥更加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尽快疏散客流为出发点,提出协同调整城市轨道交通初始延误列车前方列车的方法.基于列车能力与客流需求的交互关系、运行约束和调整时间约束,协调考虑车内乘客和站台乘客,以全部乘客总旅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整数规划模型,并构建多列车、多车站时刻调整的组合动态规划求解算法.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与其他方法相比,该协同调整方法得到了更少的乘客旅行时间.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过程中的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票卡和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行车数据以及乘客走行时间参数数据,提取乘客乘车方案行程时间阈,分析乘客实际选择的影响因素,提出基于行程时间阈的乘客乘车方案多维匹配推定模型.该模型实现了逐位票卡乘客推定至最可能的乘客方案上,并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最后通过北京...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研究高速轮轨环境下,抛开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的课题,将重点放在高速列车内饰对乘客舒适性的影响,为高速列车的内饰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探索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站台候车位置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乘客主体、站台特性、列车运行等3方面分析其对候车位置选择行为的影响。应用Logit模型,构建了包含拥挤容忍程度、排队长度、列车车厢满载率、走行距离、视野关注范围、出行目的等6个影响因素的乘客候车位置选择行为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不同轨道交通乘客候车位置选择行为存在差异,拥挤容忍程度高的乘客倾向于综合列车车厢满载率和排队长度再选择候车位置,而视野关注范围小的乘客倾向于综合走行距离和列车车厢满载率再选择候车位置。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追求也越来越快。乘客信息显示系统(英文缩写:PIDS)作为一套实现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地铁为乘客服务质量、加快各种信息传递及实现列车视频监控的重要系统设施,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传递窗口,该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地铁运营管理及经营开发水平,同时扩大了对乘客的有效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9.
采用火灾动态模拟软件FDS对地铁站台上列车车厢内部火灾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着火车厢车门关闭和开启时车厢内部烟气温度、扩散速度、质量分数和能见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车厢门关闭和开启时,烟气充满两相邻车厢的时间分别为68 s和70 s;车厢内1.5m高处烟气质量分数最大值分别为0.00 034和0.00 003;着火车厢内1.5m高处的能见度分别为14 m和18 m.对站台上列车车厢内部着火时的烟气扩散规律进行研究,对于指导人员疏散、保证乘客安全和改进地铁列车火灾应急处置预案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东科技》2021,30(6)
正0引言地铁站台门(以下简称"站台门")系统是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设施,是一项集建筑、机械、电子和控制等学科于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新技术产品。城市轨道交通安装站台门系统沿城市轨道站台边缘设置,将列车与站台候车区隔离,不仅可以防止乘客跌落或跳下轨道而发生危险,让乘客安全、舒适地乘坐地铁列车,而且在地铁运营中站台门系统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所具有的节能、环保和安全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分析早高峰单起点多讫点公交系统的均衡乘车行为。考虑乘客对公交内部拥挤敏感程度不同,分析乘客出行成本构成,乘客在拥挤成本、延误时间成本和乘车时间成本之间权衡,做出乘车班次选择,以此建立均衡乘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异质用户下单起点多讫点公交均衡具有如下性质:目的地相同的乘客分布在连续班次,且越靠近最优到达班次,累计乘客人数越多;连续两站都有出行者乘坐特定班次时,在之后站点登上该特定班次的总人数为常数;目的地相同的不同类型乘客最多在一个班次上混乘;对拥挤敏感的乘客会乘坐对应的远离期望到达时间的班次;对拥挤不敏感的乘客会乘坐对应的靠近期望到达时间的班次。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对公交乘车行为的理解,为公交调度管理提供辅助支持,进一步完善公交均衡模型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列车空调变负荷影响和变频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列车车体、车窗、新风、人体以及设备5部分传热量总负荷的计算,得到总负荷随着列车运行环境和乘客数量变化的规律.提出采用变频压缩机,通过改变压缩机转速以使得实际热负荷与机组的冷负荷尽可能保持一致.用MATLAB编程,分析计算环境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和乘客数量等因素对实际所需的变频压缩机转速变化的影响.得到相比于太阳辐射强度,乘客数量的变化对车厢负荷和压缩机转速影响较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铁路中的换乘车站如果发生突发事件,会造成路网中部分列车到达换乘站晚点,晚点超出一定范围时与之接续的列车将不再保持接续关系,导致旅客无法完成换乘且接续列车晚点。本文建立了基于均衡和接续的路网列车运行调整模型,调整后使列车到达终点站的时刻与原计划时刻偏差最小并且总延误时间最小。使用Gurobi优化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调整后的运行图能够有效缓解突发事件对列车运行造成的影响,且晚点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列车接续能够保证旅客的顺利换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多硬件平台、多软件层次背景下的远程配置维护问题,并设计相应的维护软件.该软件能够对系统中设备程序进行良好的维护,方便维护人员及时更新程序,使广播视频功能正常运行.分析了该维护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方法.该软件目前已在某地铁项目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日渐增长,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服务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根据乘客需求,以最小乘客总等待时间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成本为综合目标,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通过模拟退火算法,设计给出了某一线路的列车时刻表和车底调度方案,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根据乘客需求设计出一个合适的列车时刻表和车底调度协同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日渐增长,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服务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根据乘客需求,以最小乘客总等待时间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成本为综合目标,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通过模拟退火算法,设计给出了某一线路的列车时刻表和车底调度方案,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根据乘客需求设计出一个合适的列车时刻表和车底调度协同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评价是铁路运营收益的保障,也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的基础。本文在对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评价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之上,从运营管理者和旅客两个角度,依托经济、技术、安全和服务四个维度,综合构建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评价法组合模型对列车开行方案进行整体评价,并列举实例,验证了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正确性以及评价方法的可行性。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及结果对于铁路实际的运输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的列车开行方案能够更好地吸引客流,提高高速铁路的核心竞争力.以最大化经济收益和最小化出行费用为目标函数,以高速铁路开行方案为研究对象,以旅客出行需求等作为约束条件,将列车开行方案与OD客流量结合起来,同时考虑旅客的购票心理和列车购票的时效性,建立了一种基于动态客流的列车开行方案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一种基于个体信息和改进变异算子的多目标差分(SG-MOSaDE)算法进行求解.以广州市某线路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开行方案不仅最大化满足了旅客出行需求,而且在提高铁路部门经济收益的同时降低了旅客的出行花费,并且优化后的列车总停站次数较原来有所下降,停站方案更加均衡.  相似文献   

19.
探索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站台候车位置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乘客主体、站台特性、列车运行等3方面分析其对候车位置选择行为的影响。应用Logit模型,构建了包含拥挤容忍程度、排队长度、列车车厢满载率、走行距离、视野关注范围、出行目的等6个影响因素的乘客候车位置选择行为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不同轨道交通乘客候车位置选择行为存在差异,拥挤容忍程度高的乘客倾向于综合列车车厢满载率和排队长度再选择候车位置,而视野关注范围小的乘客倾向于综合走行距离和列车车厢满载率再选择候车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