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FeⅡ(EDTA)溶液吸收NO的工艺参数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双驱动磁力搅拌釜中,对FeⅡ(EDTA)(乙二胺四乙酸亚铁)溶液络合吸收NO进行研究,考察溶液pH值、O2体积分数、SO32-浓度等对NO吸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小于4的酸性条件下,溶液吸收能力很差;当pH值大于4时,吸收容量随着pH值的增加而快速增加,而在pH值大于6以后,吸收容量基本相等.由于FeⅡ(EDTA)中的亚铁很容易被O2氧化而失效,溶液对NO的吸收能力随着O2体积分数的增加而下降.经测定,当O2的体积分数为5%和8%时,FeⅡ(EDTA)溶液对NO的吸收容量分别为没有氧气作用时的50%和31%;SO32-可部分还原失效的络合吸收剂,加入1 mmol.L-1的SO32-可使溶液对NO的吸收容量增加50%.  相似文献   

2.
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技术对模拟染料废水亚甲基蓝(MB)的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光谱(UV)分析了放电电压、催化剂对其脱色率的影响,用电导率仪和酸度计测定了降解液的电导率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电压为600V和放电120min时,可使200mL 20mg·L-1的MB的脱色率达到95.40%,脱色降解过程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的特征;降解过程中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蓝移,溶液的电导率先迅速增大后逐渐减小,溶液的pH值先减小后存在增大的趋势,说明在放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带电离子及酸性中间产物;Fe2+和Fe3+对MB的降解有催化作用,5min时可使MB的脱色率分别达到95.61%和93.16%;羟基自由基(·OH)对MB的降解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步酸碱中和法制备了一种胺型离子液体—醋酸二乙胺,测定了298.15K时,该离子液体和DMSO、丙酮以及水组成的二元溶液在全浓度范围的电导率和黏度,并采用Casteel-Amis经验公式关联了溶液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体系中,溶液黏度比较小时,电导率随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溶液黏度比较大时,电导率随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此外,介电常数较大的溶剂对离子液体电导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3种典型的氯铝酸离子液体,通过高精度振动管密度计、自动落球式微量黏度计、电导率仪对体系的密度、黏度和电导率进行了系统测定.所有实验值与经验公式吻合,并获得了相应的拟合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方法进一步研究了离子液体的构效关系.结果证明,氯铝酸离子液体具有较大的密度、较低的黏度和较高的电导率.阳离子上碳链的增长降低了分子的对称性,不利于离子的紧密堆积,从而使密度减小.另一方面,当阴阳离子间相互作用和氢键增强时,离子液体的黏度随之升高,电导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过硫酸铵((NH4)2S2O8)为氧化剂、对甲基苯磺酸(TSA)为掺杂剂并提供反应所需酸性条件,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聚苯胺乳液,抽滤并真空干燥后产物成墨绿色粉末.采用正交实验方法探索了聚苯胺合成的最优条件,并对其各个影响因素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逐一分析.发现聚苯胺的导电性能随着氧化剂浓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酸的浓度增大而增大.另外其电导率也受氧化剂与苯胺比例和酸与苯胺比例的影响,前者比例增加电导率先增加后减小,后者比例增加电导率先减小后增加.结果制备出电导率在1.00×10-2S/cm的掺杂聚苯胺.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导法分别测定了咪唑类离子液体C12mimBr、C14mimBr、C16mimBr和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C16H33N (CH3)3Br-在不同的溶剂水、乙醇、乙酸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发现离子液体的CMC值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CMC值随疏水基团中碳氢链的增长而减小,离子液体在不同溶剂中的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其顺序为:k(水作溶剂)>k(乙醇作溶剂)>k(乙酸作溶剂).在相同温度下,离子液体的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离子液体的电导率随着其侧链基团中碳氢链的增长而减小.C12mimBr、C14mimBr、C16mimBr在不同溶剂中的CMC值顺序为:CMC(水作溶剂)>CMC(乙醇、乙酸作溶剂)  相似文献   

7.
利用细菌纤维素(BC)的纳米纤维与纳米TiO2颗粒进行溶液混合制备具有多孔、极性和良好热稳定性的BC/TiO2锂离子电池隔膜,并对其孔结构、亲液性、热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离子电导率和电池性能循环稳定性等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BC/TiO2复合膜具有三维多孔结构、良好吸液性和高温尺寸稳定性.相对于商品化隔膜(Celgard?2325),BC/TiO2隔膜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并且随着纳米TiO2含量的增加,离子电导率先升高后降低,当纳米TiO2质量分数为20.81 %时,BC/TiO2复合膜具有最大的室温离子电导率(1.7010-3 S/cm). BC/TiO2复合膜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时,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该研究对制备优异热稳定性和离子电导率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溴化N-正辛基吡啶离子液体,利用红外光谱对溴化N-正辛基吡啶离子液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由特征峰可知合成了目标产物。对溴化N-正辛基吡啶离子液体进行了在水、乙醇、乙腈中的紫外光谱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溶剂的极性和酸碱性均会引起离子液体溶液的紫外光谱发生位移,因此,在研究离子液体与其他溶剂的混合溶液的紫外光谱图时,要指明所使用的溶剂。测定了溴化N-正辛基吡啶乙醇溶液在质量摩尔浓度为0.40~2.33 mol/kg范围的电导率,溴化N-正辛基吡啶乙醇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NO排放能够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并引发人类呼吸系统的疾病.采用FeⅡEDTA湿法吸收NO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够满足严格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实验表明,NO吸收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平衡常数在303,313和323 K时分别为1.69×106,1.38×106和1.20×106.吸收液pH值显著影响吸收效果,弱碱性条件有利于NO吸收.根据缓冲溶液理论计算可知,FeⅡEDTA吸收NO的最大允许pH值为10.5.添加Na2SO3到吸收液中,Na2SO3充当还原剂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吸收液的缓冲容量.通入低浓度0.01%SO2到吸收液中,可以显著地延长吸收时间(1.57倍吸收效率高于60%),在495 min吸收时间内增加吸收容量35.39%.SO2转化为SO32-离子补偿了Na2SO3的消耗,表明低浓度SO2的存在改善了Na2SO3性能,提高了FeⅡEDTA吸收NO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系统研究了一种对空气和水稳定的疏水型离子液体[PP13][Tf2N]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电导率变化.在288.15~318.15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离子液体[PP13][Tf2N]在乙醇或正丙醇中的电导率数据.结果表明:离子液体[PP13][Tf2N]在两种有机溶剂中的电导率都要高于纯离子液体的电导率;在乙醇中的电导率要高于在正丙醇中的电导率,而且电导率都随着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加先升高,达到极大值后降低.最后将电导率对浓度、温度分别采用Casteel-Amis经验方程,Vogel-Fulcher-Tamman方程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11.
酸性离子液体[BMIM]HSO4的合成及其物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甲基咪唑为原料合成了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室温离子液体, 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测定了相关物化性能, 如密度、表面张力、黏度、电导率等,并考察了该离子液体的溶剂性能。实验发现, 该离子液体电导率与常见离子液体电导率相当,并符合Arrhenius方程, 密度、表面张力、黏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该离子液体与多数常规溶剂互溶, 并对金属氧化物具有一定的溶解度, 为在离子液体中直接电解金属氧化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MDY-2型密度仪在常压、一定温度范围内对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简写为[C2mim]NO3)和1-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甲酯盐(简写为[C2mim][MetSO4])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密度随温度升高呈线性下降的趋势.由离子液体的密度值计算得到离子液体[C2mim]NO3和[C2m...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mixtures of ionic liquids with different organic solvents,density,conductivity and refractive index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binary mixtures of 1-all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 [AMIM]Cl) with acetonitrile,ethanol,and dimethyl sulfoxide( DMSO) at 298. 15 K. Density and refractive index were foun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AMIM]Cl concentration. Conductivity was found to increase initially by the addition of [AMIM]Cl. However,as the amount of [AMIM]Cl increases,a gradual decrease in conductivity of the mixtures has been observed. The resultant properties were caused by subsequent ion-ion and / or ion-solvent interactions depending on the extent of polarity,dielectric constants and miscibility of organic solvents being used.  相似文献   

14.
用溴代正丙烷与吡啶合成了离子液体溴化N-正丙基吡啶,并对其结构进行红外光谱表征,表明合成产物为目标产物。对离子液体溴化N-正丙基吡啶进行紫外光谱分析,测定了其在水、乙醇、乙腈三种溶剂中的紫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液体溴化N-正丙基吡啶的紫外吸收光谱受到溶剂极性和酸碱性的影响,在对离子液体与其他溶剂的混合溶液进行紫外光谱分析时,要指明所使用的溶剂。测定了不同质量摩尔浓度离子液体溴化N-正丙基吡啶在水中的电导率,将测得的电导率对质量摩尔浓度进行拟合,得到经验方程式:y=18.903 03-60.532 49/(1+exp((C+0.937 58)/1.073 67)),相关系数为0.999 59,结果表明离子液体溴化N-正丙基吡啶的电导率随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Two series of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 1-alk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and 1-alkyl- 3-m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 (n = 2--4) as electrolytes were prepared and fundamental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neat ionic liquids and those mixed with an organic solvent (EC-DMC-DEC, 1 : 1 : 1, mass ratio)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rrhenius equation is approximately fit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ductivity and temperature for neat ionic liquids within lower temperature range (298--323 K). The VTF interpretation describes the 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dependence for the ionic liquids containing tetrafluoroborate anion more accurately than those containing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 anion within wider temperature range. The potential windows are approximately 4.0 V for all these ionic liquids. Conductivities of the mixed electrolytes show a maximum value as the solution concentrations increase.  相似文献   

16.
离子液体在水、乙醇及其混合物中的电导率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导率仪测定了298.15 K条件下多种离子液体,即1-甲基-3-乙基咪唑溴([Emim]Br)、1-甲基-3-丁基咪唑溴([Bmim]Br)、1-甲基-3-丁基咪唑氯([Bmim]Cl)、1-甲基-3-丁基咪唑氟硼酸盐([Bmim][BF4])、1-甲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Mmim][DMP])、1-甲基-3-乙基咪唑磷酸二乙酯([Emim][DEP])、1-甲基-3-丁基咪唑磷酸二丁酯([Bmim][DBP])以及醋酸钾(KAc)在水、乙醇及其混合溶剂中的电导率数据。结果表明,室温离子液体的电导率顺序为:[Bmim][BF4]>[Mmim][DMP]> [Emim][DEP]> [Bmim][DBP],该顺序与离子液体的黏度成反比。离子液体在水中的电导率的次序大致为[Emim]Br>[Bmim]Cl[Bmim]Br[Bmim][BF4]>[Mmim][DMP]>[Emim][DEP]> [Bmim][DBP]。离子液体在水中的电导率高于在乙醇中的电导率,且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加均先升高后降低。与醋酸钾相比,溶剂变化对离子液体电导率的影响要小得多。离子液体[Mmim][DMP]和[Emim][DEP]能显著提高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相对挥发度,且盐析作用[Mmim][DMP]> [Emim][DEP],这与在混合溶剂中电导率的大小次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BMimBF4、BMimPF6及其二者不同体积比复合离子液体的运动粘度、电化学窗口及电导率。结果表明,通过简单地调节BMimBF4和BMimPF6的复合体积比,可以改变BMimBF4和BMimPF6二元复合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充分发挥离子液体的"可设计"性,为"绿色溶剂"离子液体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的溶剂,已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合成了同系列的3种离子液体CnpyNTf2(n=2,4,5),并对其物化性质进行了研究.使用韦氏天平测量了CnpyNTf2(n=2,4,5)及其甲醇溶液的密度.通过一系列的测量和计算,得到了不同温度、不同摩尔分数下离子液体的密度和超额摩尔体积,为离子液体的...  相似文献   

19.
将PRSV状态方程应用到CO2气体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计算,并根据离子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数据,得到了PRSV状态方程用于离子液体时的方程参数,分别用与G^E模型NRTL相结合的Wong-Sandler和van der Waals混合规则来关联计算CO2气体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并优化得到气体与离子液体的交互作用参数。其计算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9.45%和6.60%。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咪唑类离子液体催化Diels-Alder反应(环戊二烯和丙烯酸甲酯反应)的反应机理.在HF/6-31 G*和B3LYP/6-31 G*方法水平上,考察了反应的endo/exo(内型/外型)选择性、活化能等.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主要借助阳离子参与来催化该反应.阳离子的参与能够大大的降低反应过渡态的能垒,增大反应的endo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