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福州某印染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对孔雀石绿染料有强脱色能力的菌株C09G,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Burkholderia cepacia.在振荡培养条件下对该菌株的脱色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09G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KNO3,最适脱色初始pH为6.0,最佳菌投体积分数为4%,最适脱色温度为35℃,在最佳脱色条件下脱色30 h,该菌株对质量浓度为30 mg.L-1的孔雀石绿脱色率可达到98.6%.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真菌漆酶对铬蓝黑R的脱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树脂D380固定化的真菌漆酶对染料铬蓝黑R进行脱色条件的探讨,考察常温下酶用量、反应时间和pH值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酶用量0.5 g,反应时间40 min,pH值为5的条件下,固定化漆酶对铬蓝黑R的脱色率可达96.85%.重复利用固定化漆酶处理铬蓝黑R,第8次使用后脱色率仍在94%以上.  相似文献   

3.
染料脱色菌株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印染厂生化处理池分离得到3株脱色菌.对脱色效果较好的SG2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SG2对直接大红4BE,活性嫩黄X7G,还原棕R,硫化黄棕5G等染料均有较好的脱色效果,SG2在以直接大红4BE、硫化5G和直接4BE作为脱色底物时,接种后24h内存在明显的生长抑制过程,但以分散绿C-6B和还原棕R作为脱色底物时对菌体生长没有抑制现象.兼性厌氧条件对染料脱色有促进作用,但对菌体生长不利.外加可可利用碳源和氮源对染料脱色和菌体生长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合生理特殊化鉴定,SG2初步确定为沙门菌属(Salmonella).  相似文献   

4.
从福州祥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分离到1株球衣菌,并就其对染料的耐受性及脱色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直接耐晒黑、酸性黑ATT等偶氮染料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对碱性橙、碱性棕染料耐受性一般,而对孔雀石绿和碱性品蓝等染料的耐受性较差.综合考虑耐受性及脱色效果,选择酸性黑ATT作为脱色实验染料.该菌对酸性黑ATT的最大耐受极限为1.9 g/L.其脱色效果受温度、pH值、装液量和培养时间的影响较大.酸性黑ATT的最佳脱色条件为:pH值为7.0,温度为28 ℃,培养基装液量为60 mL,接种量为4%,培养时间为4 d.在此条件下,菌株对酸性黑ATT的脱色率可达93.30%.  相似文献   

5.
无花果曲霉的鉴定及对偶氮染料脱色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合成的染料因结构复杂 ,种类繁多 ,化学稳定性高 ,水溶性低 ,色度大 ,多数还具毒性和致癌性且难以降解 ,而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物 染料的脱色问题是世界性的难点和热点 真菌技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项创新的环境生物技术 ,主要是利用以黄孢原平革菌为代表的白腐真菌[1~ 4] 进行脱色 ,我们在长期的真菌分离工作中 ,筛选到 1株染料脱色菌 ,现报道该菌的鉴定及其对偶氮染料脱色条件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培养基 采用马丁培养基和查氏培养基 1 .1 .2 染料 活性桃红KD 8D ,弱酸猩红FG ,真接耐酸大红 4BS ,由…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对酞菁染料脱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废水池污泥中分离到一株染料脱色真菌,经鉴定命名为黄曲霉,探讨了黄曲霉对直接耐晒翠蓝GL的脱色条件,结果表明,黄曲霉对直接耐晒翠蓝GL的最佳脱色P眯6.0最佳温度为33℃,在此条件下的脱色率达99.47%,碳源、氮源和接种量对其脱色率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合成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等行业,在工业处理时约有10%-15%的染料被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染料废水具有结构复杂,色度大,生物可降解性低等特征,处理困难。为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本文利用真菌处理染料废水,以含媒介黄1的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筛选出一株有较高脱色率的真菌,初步鉴定为曲霉,命名曲霉TS-A。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确定TS-A在p H 6.0、C/N 30:4、温度35℃条件下脱色率可达91%,优化后TS-A脱色率提高近10%。利用红外色谱法分析模拟废水中染料变化情况,初步推测TS-A可破坏媒介黄1中发色基因,为工业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微生物来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解淀粉芽孢杆菌LC03的芽孢漆酶对染料废水有更好的脱色作用,将其固定于海藻酸钙的凝胶中,测定其最适温度和最适pH及操作稳定性,并对RBBR、靛红(IC)、活性黑(RB5)、结晶紫(CV)等4种单染料进行脱色; 通过加入漆酶介体,研究固定化漆酶-介体系统对单染料及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漆酶最适温度65 ℃,最适pH为6.2,重复利用10次酶活还在80%以上; 固定化小球对染料CV脱色作用尤为明显,脱色1 h后脱色率就达到80%以上,对其他3种染料也有一定的脱色作用; 漆酶介体对染料的脱色均有促进作用,对染料IC、RBBR和RB5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且随着介体浓度的升高脱色率增大; 固定化小球提高了漆酶的重复利用率,增加了漆酶的稳定性,在酸性、碱性、中性条件下,对单染料和模拟染料废水都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9.
白腐菌ZJ-6的筛选及对合成染料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生物资源中筛选出一株白腐真菌ZJ-6,确定了其生长条件,实现了扩大培养,并研究了ZJ-6对4种难降解染料的脱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ZJ-6对甲基橙的脱色效率超过90%,对刚果红和次甲基蓝脱色效率达85%左右,对结晶紫的脱色效率在70%左右.白腐真菌对染料脱色的同时,自身能够繁殖生长.白腐菌ZJ-6对合成染料脱色的机理包括生物降解和菌体吸附两方面.  相似文献   

10.
初步研究了拟内孢霉对3种偶氮染料酸性黑NG、酸性黑10B及活性红脱色的情况.考察了起始pH值、染料的起始浓度、装液量及重金属离子对拟内孢霉脱色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pH为5时为最佳pH值;染料质量浓度在80 mg/L以上对其脱色率有抑制作用,而对菌体的生物量无明显抑制;在质量浓度达到160 mg/L时对脱色率及菌体生物量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3种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其脱色率、菌体干重都有所降低,尤以Ag+,Hg2+明显,说明重金属离子不仅降低了染料的脱色率还明显抑制菌体生长.在装液量的实验中,染料酸性黑10B、活性红在装液量为50 mL时脱色率达到100%,酸性黑NG染料在装液量为70 mL时脱色率达到了最大,为99.8%.  相似文献   

11.
从马齿苋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提取其代谢产物,以黄酮类化合物显色反应和紫外光谱特征对内生真菌代谢产物进行初步鉴定,筛选得到产黄酮内生真菌AG-10,使用ITS1、ITS4通用引物,扩增菌株AG-10的18S rDNA序列,结合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对菌株AG-10进行分类鉴定,并采用滤纸片法研究AG-10的代谢产物抑菌效果;菌株AG-10鉴定结果为镰刀菌(Fusarium sp.),其代谢产物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0 mg/mL和2.0 mg/mL。研究结果证实了马齿苋中存在有可能产黄酮类化合物的内生真菌,为利用微生物产黄酮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大雪兰种子的快速萌发,筛选能有效促进大雪兰(Cymbidium mastersii Griff. ex Lindl.)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在兰-菌共生培养条件下,开展了共生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菌株重分离、三维菌丝网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TTC种子活力等方面的测定.经研究表明:经过150 d兰-菌共生培养,2种春兰和墨兰根部的菌根真菌CLB111、MLX102均对大雪兰种子共生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萌发率与对照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经共生培养后从种子中重分离获得原接种菌株;共生萌发种子经光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大量菌丝侵入并在胚细胞中形成三维菌丝网,胚开始分化,种子表现出明显的活性;而对照组种子经重分离未获得原接种菌株、未发现菌丝侵入种子,且种子活力极低.由此,筛选出促进大雪兰种子萌发的有效菌株为CLB111、MLX102.大雪兰成株的菌根真菌与其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是一致的,这与天麻不同;同时,能有效促进大雪兰种子萌发的菌根真菌有2种.试验表明,大雪兰的菌根真菌与促进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不是绝对专一的,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菌株对同一种大雪兰种子有明显的促进萌发作用.对于不同的生态条件下是否存在有差异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株产抗菌物质链霉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有较强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HCCB10124,研究其拮抗性表明,对10种常见的病原真菌和部分细菌有拮抗作用,但对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抑制效果高于细菌.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组分与链霉菌属中的白网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reticuli)相同,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根据多项分类原则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分析,将该菌株初步归属于白网链霉菌.  相似文献   

14.
根据真菌18S rDNA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灰黄霉素高产突变菌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F208与出发菌株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3.5190的18S rRNA进行克隆测序及对比分析,并登录GenBank(序列号为EF608151和EF607282).依据18S rDNA建立的系统进化树表明突变株F208与出发菌株3.5190的遗传距离较远,而与Penicillium urticae亲缘关系最近.出发菌株3.5190与Penicillium commune亲缘关系最近.18SrDNA作为分子标记可有效地鉴别灰黄霉素产生菌(Penicillium griseofulvum)高产与低产菌株.  相似文献   

15.
用组织研磨涂布法对中国红豆杉中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得到45株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一株产紫杉醇的菌株Tax-4进行鉴定,其结果为黑团壳属(Massaria)。表明从中国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产紫杉醇的黑团壳属内生真菌,丰富了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对一株土壤中筛选出的可以产抗菌活性物质的链霉菌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该菌的抗菌谱,发现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性真菌及细菌有拮抗作用,但对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抑制效果低于植物病原性细菌.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抑菌谱等系列比较,发现该链霉菌菌株与链霉菌属的黑胡桃链霉菌(Streptomyces nogalater)的特征基本相符;通过16S?rDNA序列比对,发现该菌株16S?rDNA与黑胡桃链霉菌的16S?rDNA同源性达99%.根据多项分类原则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分析,将该菌株暂归入黑胡桃链霉菌类.  相似文献   

17.
一株茶树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树内生真菌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的菌落表面分离获得1株放线菌菌株BF-01,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及抗菌活性测定,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卡伍尔链霉菌(Streptomycescavourensis).对其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发现该菌发酵产物对除1株木霉外的7株茶树内生真菌及6株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发酵液氯仿萃取物对供试的5种病原细菌、1种白假丝酵母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菌株BF-01及其代谢产物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蓝花楹茎腐病的内生拮抗细菌,并探讨其生物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健康蓝花楹根茎分离内生菌株; 以蓝花楹茎腐病原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作为供测菌,用5点对峙法进行拮抗作用初筛、平板扩散法复筛获得拮抗菌株,经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比对,对其进行鉴定。采用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检测拮抗菌的生防效果。【结果】分离获得24株内生菌株,其中zhu66抑菌率达到97.8%,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JF89925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蓝花楹茎腐病。在一定浓度下,浓度越高防效越好,以107cfu/mL浓度最佳。灭菌土防效优于自然土; 生防菌先于病原菌施入防效优于生防菌与病原菌同时接种,病原菌先于生防菌接种方式防效较低。菌株能显著促进蓝花楹地径、苗高与冠幅生长,浓度越高,促生效果越好。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蓝花楹茎腐病不同发病程度的生防效果有显著差异,无病区预防作用十分显著,不发生茎腐; 重度发生区几乎没有效果,轻度发生区防效明显,防效达74.1%,中度发生区有一定效果,且随着时间延长,防效增加。【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zhu66对蓝花楹茎腐病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从羊蹄(Radix Rumicis Japonici)根中分离到1株对小麦赤霉(Fusarium graminearum)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拮抗作用的内生芽孢杆菌H-g.通过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属,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subsp H-g.  相似文献   

20.
采用菌丝干重法、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和磺胺比色法分别测定了HD19、ZT13和D1 3个树粉孢属杜鹃花菌根真菌菌株在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氮培养基中的生物量、含氮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3个菌株在3种氮源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而且无机氮培养基中菌株生物量和氮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有机氮培养基; 其中菌株HD19在硝态氮培养基中氮吸收量显著高于铵态氮,而菌株ZT13和D1在铵态氮培养基中氮吸收量较高; 菌株在硝态氮培养基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均较高,说明树粉孢属杜鹃花菌根真菌不仅具有较好的利用硝态氮的能力,还可以吸收利用其他形态的氮源,外源硝态氮可以诱导该类真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