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力力力口)”字屡见於殷虚卜辞,据上虞罗氏所见,已有二十八条(《增订本殷虚书契考释》卷下,第5页),其在金文见诸宋人款识之书者有《已酉方彝》、《克癸卣》诸器。由形声审之“(力力力口)当释“(力力力)”。《说文·十三篇下》:“(力力力),同力也。从三力。”同力谓众力以为力,在六书为会意。许隶(力力力)部有协、勰、协三字,协云:“同心之和”,加旁从心;勰为“同思之和”,加旁从思;协为“众之同和也”,加旁从十,皆会意兼谐声字。古字以心表义者,每有更旁从口。《集韵·入声·三十帖》慊、嗛同字。《荀子·大略篇》:”惟惟而亡者,诽也”。杨惊注:惟法读为唯”。《说文·二篇上》:“哲,知也。从口折声。(折心),哲或从心”。协之与(力力力口),其例亦犹是也。  相似文献   

2.
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张金吾曾说:"人有愚智贤不肖之异者,无他,学不学之所致也。然欲致力於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爱日精庐藏书志序》卷首自序)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藏书与读书》中写道:"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余三定教授《民间藏书四题》《藏宝不如藏书》等谈到"我国自古有民间藏书的优良传  相似文献   

3.
一、释“降” 《离骚》:“摄提贞子孟(阝最)兮,惟庚寅吾以降。”王逸注:“降,下也……庚寅之曰,下母体而生。”后世学者多因之。按此说虽通,然未尽其义。“降”见于屈赋者凡十次,皆与神灵相关,“百神翳共备降”(《离骚》)、“灵皇皇兮既降”(《九歌·云中君》)、“帝乃降观”,(《天问》)是其明证。“降”字的神秘意味甲骨文中早已屡屡出现,如“帝降食受又”(《殷虚文字乙编》5296),“帝降不若”(《卜辞通篡》367)等,帝即神也。先秦典籍更不乏其例。故钱澄之《屈诂》云:“原自序其生  相似文献   

4.
晚明艳体诗人王次回有《疑云》、《疑雨》集。清初诗评家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评云:“王次回喜作小艳诗,最多而工,《疑雨集》二卷,见者沁入肝脾,里俗为之一变,几于小元、自云。”朱竹垞《静志居诗话》云:“风怀之作,段柯古《红楼集》不可得见矣,存者玉溪生最擅场,韩冬郎次之。由于缄情不露,用事艳逸,造语新柔,所以擅绝也。后之为此体者,言之惟恐不尽,诗焉得工?故必琴瑟钟鼓之乐少,而寤寐反侧之情多,然后可以追韩轶李。金沙王次回结撰深得唐人遗意,诵之感心(女雩)目,荡气回肠。”以上评价可谓甚高。所谓“小元白”,“深得唐人遗意”,即步武元白李韩而得之。稍后之袁子才甚至许其为  相似文献   

5.
《九章》是屈原一组诗篇的总题,朱熹说是“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一时之言”(《楚辞集注·〈九章〉序》。下引文不注者同),证之各篇所写的地点和内容,此言得之。这就纠正了王逸“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复作《九章》”(《楚辞章句·〈九章〉序》。下引文不注者同)之说。惜朱熹虽正确知其“非必一时之言”,却未予进一步探求其言之先后,仍本王逸《楚辞章句》所列的《九章》篇次,作:  相似文献   

6.
唐诗札记     
一 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骆临海集》卷一有《在江南赠宋五之问》一诗,有句云:“秋江无绿芷,寒汀有白苹.采之将何遗,故人漳水滨.漳水滨,陈熙晋援引《说文》所云上党之浊漳,清漳为注,并云:“宋汾州人,故云.”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考略》(载《文史》第八辑)辨宋之问籍贯,亦引此为据,云:“据陈熙晋笺注,说漳水有浊漳、清漳,浊漳出上党长子鹿谷山,东入清漳,清漳出沾山大要谷,北入河,皆在山西境.”因此断宋之问为汾州(今山西  相似文献   

7.
《易经·泰卦》云:“小往大来”。其爻辞云:“拔茅茹以其汇,征吉。”王弼注云:“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三阳同志,俱志在外,初为类首,己举则从,若茅茹也。上顺而应,不为违距,进皆得志,故以其类征吉。”孔颖达《正义》云:“拔茅茹者,似拔茅,举其根相牵茹也。以其汇者,汇、类也,以类相从。”《易经·否卦》说:“大往小来。”其爻辞说:“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王弼注云:“居否之初,处顺之始,为类之首者也。顺非健也,何可以征?居否之时,动则入邪,三阴同道,皆不可进,故茅茹以类贞而不谄则吉亨。”孔颖达《正义》云:“拔茅茹者,以居否之初,处顺  相似文献   

8.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十一月完稿的《重修隆德县志》之卷四页51至页52,辑录了震灾方面的有关内容。其中有一段文字在地震学界具很大影响,流传甚广,许多文章都加以引用。著名的地震云专家、日本奈良市市长键田钟三郎、九州大学教授真锅大觉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吕大炯合著的十万字的《地震云》一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9月)中,曾有四处提到。认为“在中国的重修的《隆德县志》中,记载着一段同我的观察完全相同的、有关地震云的内容。”並且辑录了原文中的一小节。  相似文献   

9.
《滕王阁序》即《秋日登洪府腾王阁饯别序》。这篇赠序是初唐四杰之一、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及骈文能手王勃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以骈文的形式描写了滕王阁的雄伟体势及阁中宴会的盛况和阁外斑多姿的秋景;借以抒发自己奔放起伏的情思,给骈体文注进了新的血液。千百年来,这篇骈文象一朵开不败的奇葩,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被誉为名篇。 《腾王阁序》(下简称“序文)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除了它丰富的内容外,高超的艺术也是它使读者为之倾倒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从语言的角度,分析该文在表达上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床(牀)”,历来字书、词书和古注的解释大致有四:一为坐卧之具。如《说文》:“安身之几坐也。”《释名·释床帐》:“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释器》:“栖谓之床。”《广韵》:“箦也。”(箦亦床也)二为井干或井栏。一般皆引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为证,诗词中多作“银床”或“玉床”。三为“凡安置器物者,多名曰床。如笔床、琴床、茶床、印床。”(见《中华大字典》)四为“凡荐居物下者,多谓之床,如乘齿牙之骨曰牙床,产朱砂之白石曰牙床。”(同上书)此义新版《辞源》改训为“底部”,增补“河床”、“矿床”二例。  相似文献   

11.
《孟子·滕文公上》有下列的对话:(一般选本称这一段为《许行章》)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相似文献   

12.
(一)单行本图书《民族英雄方志敏》,1936年,44页,32开本,无版权页。内收五篇文章:方志敏同志等被俘一周年纪念(陈绍禹)、方烈士在狱中致全体同志、方烈士的遗嘱、民族英雄方志敏(阳朴)、民族英雄方志敏(哈马丹)。《方志敏自传》,霞社校印本,18开本,实价四角。无版权页。内收三篇文章:《自序》、《清贫》、《可爱的中国》。  相似文献   

13.
公刘年谱     
1983年五十七岁一月四日,于合肥,作《<大上海>自序》。《自序》说:“这个集子,和《母亲——长江》、《骆驼》合在一起,可以看清从一九八○年直到一九八二年这三年间的我的一个轮廓。”三月,去北京接受中国作协授予的全国首届新诗(诗集)奖——公刘的诗集  相似文献   

14.
说《豳风》     
朱子《诗集传》云:“周公旦以冢宰摄政,乃述后稷公刘之化,作诗一篇(指《七月》)以诫成王,谓之《豳风》。而后人又取周公所作及凡为周公所作之诗以附焉。”  相似文献   

15.
小易 《科技智囊》2010,(11):77-77
<正>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让我们先来看这一句的字面意思,这其中有两个重点词——极深和研几。对于这两个词,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有这样的解释:"极深"者,则前《经》初一节云:君子将有为,将有行,问焉而以言,其受命如响,无有远近幽深",是极深也。"研几"者,上《经》次节云"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  相似文献   

16.
《诗经·大、小雅》总的来说,它是一部反映周王朝兴衰的历史。 “正《大雅》”是指《大雅》《文王之什》和《生民之什》中从《生民》至《卷阿》八篇,共为十八篇。它应属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东汉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今按《文王》首句即云‘文王在上’,则非文王之诗矣。《大明》、《有声》并言文武者非一,安得为文武时所作乎?盖正雅皆成王、周公以后之诗,但此什(指《文王之什》)皆为追述文武之德。……”总之他们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相似文献   

17.
自唐代始,中国外丹黄白术普遍使用草木药。此文分为三部分: 1.外丹黄白术书籍中,有《本草纲目》未见著录之草木药: a 在《蓬莱山西灶还丹歌》中,每药一歌,共172草木药(其中85味药无歌),《本草纲目》几乎皆未著录。每药有歌名,俗名,书名)。《白云仙人云草歌》所著录草药亦然。b 自现存外丹黄白法,有一百味以上草木药,《本草纲目》未见著录,兹汇集之。2.草木药隐名迄今尚无专著。兹将此诸隐名收集。诸隐名可分为二类:其一似石药隐名,其二末附龙芽二字。3.汇集草木药异名,取自现存外丹黄白法。《蓬莱山西灶还丹歌》有记载者除外。某药有二名,其中之一见《本草纲目》而其二不见于本草纲目者,亦录入之。  相似文献   

18.
自来撰写明清文学史者,罕及杨龙友,殊不知他在明季是一位名噪大江南北的大画家、诗人、书法家、杰出的爱国者。崇祯十五年(1642)龙友刻《询美堂诗集》,陈立政为其诗集所题“小引”云:“今海内梦寐奔走,无论诗不诗,靡不知有龙友先生者。”《康熙通志》亦云:龙友“博学能诗文,尤精于书画,虽片楮尺幅,人争宝之。”“旧  相似文献   

19.
想要查找某个唐人有多少诗作,最好的参考书当推张忱石编的《全唐诗作者索引》(中华书局1983年版)。不但编制较细,而且时加考订,“发现《全唐诗》等所收作者有疑误者,则作注说明之“(见《凡例》)。可是,这本索引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在使用时不能不加以注意。譬如该索引于郑说名下系诗四处,前三处皆为联句,分别见平装本《全见诗》第22册第8887、8934、8940页。郑说名下注曰:“太常寺奉礼郎”,同作者有清昼(即诗僧皎然)、皇甫曾(时官待御),齐翔(名下注云:“前吏部郎中,兼括州刺史”)等人。皎然是唐肃宗、代宗、德宗年间的著名诗僧。皇甫曾是天宝十二载(753)进士,据傅  相似文献   

20.
《齐民要术》(以下简称《要术》),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贾氏为了传播大农业的知识,使用了当时的口语。自序去:“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丁宁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辞。览者或无嗤焉。”《要术》不仅是中国农业科技史的宝贵遗产,而且是研究汉语词汇史的重要材料。本文选择较有特色的助动词加以论列,从中可见中古(魏晋南北朝)词汇之一斑。每个词语先根据《要术》用例归纳其意义,然后征引其他典籍(同期或相衔接的时代)的用例,最后是“余论”。 本文主要依据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农业出版社1982年版),同时参照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四分册本(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例句后面括号内注篇名和序号,两者之间用斜线隔开。 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