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思"范畴无论是在笛卡尔哲学还是在康德哲学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通过对"我思"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存在着诸多差异。笛卡尔热情讴歌理性,康德则主张对理性进行正确审视;笛卡尔的"我在"是实体性存在,康德的"我在"是现象的存在;在知识的问题上,笛卡尔是彻底的理性主义者,康德则是企图对唯理论和经验论进行调和;笛卡尔认为认识自我是十分容易的且能认识人的本质,康德则认为认识自我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只能认识现象的自我而不能认识自在的自我。  相似文献   

2.
事实上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自我认识的一个连续过程。因为人的一生都是在寻找自我、体验自我、实践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这是生命赋予每个人至高无上又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大学生更是处于自我认识的最关键时期。因为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已基本发展成熟,他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活动,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心理品质,正确地感知自己的社会角色,并主动地按照社会要求去认识、调整和发展自己,自我认识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在他们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时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时而对自己丧失希…  相似文献   

3.
对于社会的微观个体来说,现代性的负面影响在于被推入自我认识的困境之中:政治上陷入科层制的宰制,经济上沦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玩物,文化生活中则为无孔不入的大众传媒所摆布。这一负面影响使现代人失去精神家园,自我呈现出碎片化的色彩。现代人需要认识这种困境,寻回总体性以弥合自我认识的分裂状况。  相似文献   

4.
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并清醒地认识了人的"自我"意识的哲学家.他宣称"人为自然立法".事实上,这正是康德哲学的一个根本精神.在认识领域,康德高扬了科学对自然的主体性,从而人为自然立法;在实践领域,康德主张人应该超越自然,从而人为自身立法.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康的"人为自然立法"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哲学上,费希特是直接从康德出发的,他企图在主观唯心主义“自我”哲学的基础上,解决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同一问题,提出了“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我和非我的命题,开始把人的认识当作一个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加以考察,突出地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理论和实践,必然和自由,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对后来哲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认识历史学与人的自我认识之关系上 ,大体上经历了古代的个人完善、近代的理性思考和现代的对人类社会与个人自我的全面认识三个阶段。古代史学家重在教人如何成为完人和圣人 ,近代史学家着力探求人们活动的历史舞台 ,现代史学家则对人类社会自身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哲学探讨以求能够自由地把握人类历史的命运。这一任务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7.
柯利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2-15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是康德认识论的总问题,也是康德认识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康德在寻求这个根本问题的解决时,既不是从主体和对象的关系上想办法,也不是从外部经验方面来找出路,而是从主体的先天条件着手,他认为这对解决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康德在逻辑学、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找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不同认识能力本身固有的先天知识形式和知识原理,从而确定人类认识能力在某一范围内可以构成科学知识,超出这一范围便会产生假知识、伪科学,进而表明“先天综合判断”这一命题在康德认识论中的地位及意义。对康德这一总问题的再认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康德哲学。  相似文献   

8.
情商培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意义。从剖析研究生情商的现状入手,可以对研究生进行情商培育的必要性有所认识,进而从注重培养自我认识、自我认知的能力;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生的情商培育。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运用动力学及概率论等手段,构造免疫纲的基 本模型,通过此模型去考察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及特性,寻找其内在规律,得 出免疫信息处理的基本方式.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找到了自我·非自我形成 的规律,发现了自我一自我认识过程中的信息流动原理,从而解决了免疫系 统的最重要问题──自我·非自我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教师专业自我"出发,通过调查分析,从教师自我认识、教师自我体验、教师自我控制三方面描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现状。分析了民族地区双语教师专业自我发展问题,探讨了影响双语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提升双语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各种哲学辞书、教科书和研究论著中一致断定康德哲学的实质是先验唯心主义。对康德哲学的这种定义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定义(康德的自我定性在内)是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表层定义,没有体现现代哲学更深层次的研究成果。康德的确意识到柏拉图式实在论的方向性错误,也为完善形而上学体系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可是,被当时风光无限的自然科学的光环所困扰,以先验实在替换柏拉图的心外客观实在,以先验的形式重蹈了柏拉图的实在论覆辙。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感情活动,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要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和善于沟通,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自我教育对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的能力,创造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是当前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运用自我描述法,从内容上分析表明大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全面性、客观性、矛盾性、虚幻性,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等特点.说明在教育中应重视形成学生正确的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15.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6.
康德美学主题一直是康德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者们一般从康德哲学的角度去解释康德美学问题,他们认为康德美学是其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康德美学是用来沟通认识与道德之间的鸿沟的。而实际上,康德美学不仅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更起到了综合的作用。它通过"自然与自由和谐论"将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综合起来,其内在深意在于从人类学意义上完成其先验人类学的建构。其目标是用来沟通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保持人的独立人格和尊严,从而完成自身道德人格的建构。但是由于康德是从先验的角度来阐释这一主题的,因而其美学是未完成的,但它却为未来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表现的一种人的愿望、爱好、欲望、习惯和利益结合统一的内心世界。简单地说,一个人自我认识的程度越深,心理就越健康。自我认识表现在对自己的认识,情绪和意志的形式。因此可以说,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从自我认识的深浅来衡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剖析了康德先验的认识论,指出了康德先验的感性学说、知性学说和理性学说的历史进步性及缺陷,分析了康德认识论在西方认识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从康德“先天综合判断”看人类认识的本质与本质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入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概念,并利用认识的主客二重性构筑了一条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通道,再现了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思想,揭示了认识的本质与本质的认识;弱化了康德自在之物的不可知性;淡化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