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家粮食安全背景下,进一步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提高全省粮食生产能力,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的稳定。过去我国依靠科技较好地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在当前及未来粮食生产资源尤其是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解决好粮食安全,更需依靠科技,因而需对作物育种、栽培技术、信息工程、存储工艺等有关粮食科技进行战略部署和攻关,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孔令聪  李静 《安徽科技》2015,(10):25-27
<正>安徽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和6个粮食调出省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安徽省粮食总产达到341.6亿公斤,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丰",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受损,农业发展正面临着生态环境束缚和资源制约两道"紧箍咒",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而紧迫的任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 ,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解决13.0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始终是我国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是指“国家满足所有人以合理价格对粮食的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 ,并具备抵御各种粮食风险的能力”。粮食安全历来是一国经济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此十分关注 ,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 ,粮食安全更加引人注目。“民以食为天”、“无粮则乱” ,实现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保证粮食安全 ,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一、粮食安全形势的历…  相似文献   

5.
彭俊杰 《创新科技》2019,19(10):62-69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更强调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以产业为支撑、以粮食安全为保障,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实现"四化"协调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新契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保障粮食安全不可割裂,既相互竞争、相互约束,又相互促进。随着"北雁南飞"人口大规模流动新趋势、粮食生产重心北移以及气候、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城乡失衡与区域失衡加剧了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异步发展困境,进一步折射出保障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与冲突。新时代下应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节约利用新机制、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稳定持续发展新格局及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绿色生产消费新模式等路径,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相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际性粮食缺乏为我国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本文从国际"粮荒"过程中,找出一些重要的原因,结合我国粮食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该报告首先介绍了福建省粮食生产现状、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及类型差异,并分析了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其次,分析和预测了福建省粮食需求情况,并对粮食需求消费影响因子进行探讨。再次,采用灰色预测法从粮食供给总产量、消费量等方面进行预测,并评价了福建省粮食安全形势。最后,在构建和完善福建粮食安全体系的总体思路与任务要求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福建省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包括:严格保护生产资源,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统筹规划,强化粮食流通、储备能力;落实粮食安全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是中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组新矛盾。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与粮食安全的关系,从而在有效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是关系到国家和农民利益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1发展超级稻的重要意义 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政府十分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的重大战略问题,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粮食消费的需求,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与社会发展、政治稳定的头等大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高效用水精量控制不仅是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构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与效益,能够为国家粮食安全与水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在"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首批项目中科技部启动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组织实施的"农业高效用水精量控制技术与产品"主题项目,8月15日,项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是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粮食生产的多少是由耕地数量和质量决定的.在我国农业生产条件还没有得到更大改善,耕地质量还没有得到普遍提高,粮食单产量还没有重大突破的制约下,粮食的总产量还必须有稳定的耕地面积作保证.因此,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 1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头等大事 我国耕地总面积虽然有19.51亿亩,但人均只有1.59亩,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43%.我国人口还在以每年1 000多万的速度净增,耕地还在以每年几百万亩的速度净减.  相似文献   

12.
正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之一,对我国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环境压力的持续加大,实现粮食生产持续发展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充分挖掘粮食单产的增长潜力,提高安徽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我国是世界人口和粮食消费大国,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从2004年至2015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史上的奇迹.本文对粮食安全概念、含义﹑内容及衡量指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探讨了国内外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根据我国粮食安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运用综合手段,解决粮食安全压力问题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构筑耕地资源保护机制,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四是建设和完善粮食市场,五是搞好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深入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湖北粮食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应积极推广农业科技与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良好农业规范(GAP)来组织生产,积极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来提高农村留守劳动力的专业素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粮食生产质量的稳定性,确保粮食供给的安全性,这对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应上升到粮食安全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第一大省,也是人口第一大省,肩负着实现工业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双重责任.如何在保证不削弱农业的基础上,快速实现工业化是河南省一直探索的目标.在河南省积极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的背景下,通过实证研究粮食生产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来探讨河南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汉江中下游地区粮食安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我国重要粮仓之一汉江中下游地区的粮食安全状况,讨论了粮食生产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粮食安全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5个方面提出了汉江中下游地区未来粮食安全保障的对策:保护耕地资源与农业环境;加强水利现代化建设;推进科技兴农;调整粮食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储备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建造各种储粮设备,如蓆穴囤、砖仓、房式仓、水泥仓、钢板仓等,从使用和经济性看各有其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民组织起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这已被实践所证实。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民主管理进程、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合理地组合农业生产要素,这将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推动我国粮食生产在现有基础上有一个较大发展,使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设立国家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应对国际粮食问题,实现国内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本文在分析我国粮食供需形势和耕地资源面临压力基础上,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角度,提出了在东北平原等粮食生产基地设立8亿亩国家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布局方案,以便为国家的生存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0.
张红娟 《山西科技》2014,(2):1-3,12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重要作用在于强农惠农,鼓励农民种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在落实粮食直补政策中要实现工作制度化、监督法制化,让农户掌握粮食补贴政策,节约行政成本,最大限度地保障种粮农民的权益,保证直补政策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