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学英 《科技信息》2013,(1):348-348,352
<正>科学素质包括拥有科学精神的浓淡、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大小和理解科学思想的深浅,是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要素的综合反映,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是科学素质的核心要素。它们在生物教学中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科学的研究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方法,正是这些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史教育对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物理学史的学习对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有着科学的客观依据,总结出科学素质包括有: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意识等,物理学史教育在每一个方面对大学生科学素质的提升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书评栏目发表图书评论文章,被评论的图书以高级科普、学术专著及科学文化图书为主,兼顾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技哲学、科学人文、科学家传记、经典科学著作、科学通俗读物、科学道德等内容。欢迎投稿,择  相似文献   

4.
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问题,从历史上看,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科学哲学家对科学进步的理解不同,因而也就出现了许多划界标准。概括、总结科学哲学关于划界标准的历史,可以得出一系列通向真理的科学认识和方法论的规范。如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规律及科学解释和预言等。与科学相比,伪科学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主观性、特殊性、独立性和神秘性。  相似文献   

5.
科学革命的实质是科学思想和科学观念的变革,科学思想和科学观念的变革促进了科学思维方式的演变。科学思维方式的确立以辩证思维为基础,辩证思维是科学思维的灵魂。系统思维、定量化思维、创造性思维、预测性思维是科学思维方式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人文并非彼此悬隔.科学的本质、科学的精神、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与人文具有内在的相关性,这成为我们认识科学、研究科学的新维度.科学教育要实现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目标,必须关注到科学的人文维度.  相似文献   

7.
要科学地对待科学理论,必须坚持把科学理论的一般性与实践的具体性相结合,必须完整地、全面地理解科学理论,必须具体地、历史地理解科学理论,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文化、科学教育、科学与公众、科学与伦理、科学与决策等对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把科技工作与社会研究分隔开来的做法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科学与社会相结合的观点是在科学、技术、创新基础之上一个更深更广的战略思考。欧盟高度重视科学与社会的结合,其科技发展战略框架的构成为:人力资源和  相似文献   

9.
陈云素 《科技资讯》2007,(20):165-166
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STS的观念四个方面。如果一个人只具有科学知识,而不懂科学方法,没有科学思想,就不能说明他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物理学教育要实施科学素质教育,必须从四个方面全面加以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STS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书评"栏目由《中华读书报》"书评周刊"主编王洪波先生主持,发表图书评论文章,被评论的图书以高级科普、学术专著及科学文化图书为主,兼顾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技哲学、科学人文、科学家传记、经典科学著作、科学通俗读物、科学道德等内容的图书。  相似文献   

11.
论地理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回顾半个世纪以来地理科学的发展,着重分析地理科学存在的问题。以现代科学的观点提出了新的地理科学分类体系,特别是以人地系统为核心,界定了地理科学的时空限域,重新定义了古地理科学、历史地理科学、现代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在现代地理科学的分类体系中对地理科学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都作了明确的界定,为人地共荣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罗伯特·K·默顿(Robert K.Merton,1910-2003)是美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之一,被公认为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和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教育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研究院院士、英国和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获美国科学最高荣誉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他从20 世纪30 年代起,就倡导把科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制度而加以研究,并确立了科学社会学学科,被称为“ 科学社会学之父”。《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一书是默顿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收集论文22 篇,探讨科学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涉及知识社会学、科学的规范结构、科学的奖励系统、科学中的评价过程等重要内容。这本书凝聚了默顿近半个世纪科学社会学研究的精髓,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学的精神,是从事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必读书。  相似文献   

13.
徐建科 《科技信息》2013,(22):55-55,54
现代科学本质上是数理实验型科学,是数学、理论、实验的合成,其核心是数,基础是实验。在近代科学产生中,数学不仅作为科学利用的有效的工具,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数学一直是科学的灯塔导引了近代科学的诞生。本文从数学与科学的定义、方法、特征及动力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数学与科学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也许生活中有些东西就是这样微妙,越是频繁出现、司空见惯的词语,越是难以定义,"科学"也不例外。我们总是在谈论科学饮食、科学作息、科学……的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随着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科学传播存在的必要性也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5.
曾铁 《海峡科学》2012,(3):88-89
报纸是重要的传媒和现代文明传播的主要渠道,它的发展空间和影响力不小,仍有自己的优势."报纸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是.能否继续是社会的先锋与灯塔,报纸的质量是关键.报纸的品位、品格和品牌以及报纸的亲和力、公信力、话语权和滋补力、感染力均与报纸的整体水平有关(包括科学传播的质量). 大众传媒时代,报纸的科学传播及其质量很重要.科学是主流文化的构成,科学及其传播是主旋律的一部分.科学是一种教养,是一种气质;科学传播既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与方式,又是大科普或全面科普(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等)的重要渠道.科学传播的目的是宣传、普及科学,让更多的人了解、感悟、理解和应用科学;用科学滋养国民,传递并帮助国民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报纸的科学传播对提升国民的科学素质至关重要,科学传播不能浮躁、粗糙,其质量出了问题,既有违初衷,且危害性不小.  相似文献   

16.
《科学画报》是中国科学社在20世纪30年代创办的一本综合性科普期刊。1915年中国科学社成立,首先创办了《科学》杂志,后受科学文化运动的影响,于1933年8月1日在上海又创办了《科学画报》,杨孝述任总编,知名科学家曹惠群、卢于道等担任常务编辑,竺可桢、裘维裕、茅以升、伍献文、柳大钢等是《科学画报》的特约撰稿人。《科学画报》是一本通俗性质的杂志,最主要的特征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浅显易懂,雅俗共赏。作为科学文化运动中的一支文化先锋力量,《科学画报》独树一帜,以其强盛的生命力书写着普及科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探讨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由科学教学理论课程模块、科学教学技能课程模块、科学教学实践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提出了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科学实验教学研究、科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训练及科学教学实践等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构架.  相似文献   

18.
《播音教育月刊》传播的科学思想,主要有求知、实验、效忠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提出忽略科学之本体以及读经式的科学教育是中国科学之所以落后的主要原因。传播的科学方法,主要有怀疑、征实与假设求证的方法,并界定了物质科学、数学、生物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同,复以数学和农业科学为例提出不同学科的不同研究方法,认为只有把西方新的先进科学方法嫁接到中国传统的经验方法上,中国科学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析<科学>杂志在西方科学教育方面的传播贡献,为近代中国科学教育起源和发展研究提供新线索.方法 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 <科学>1~15卷传播的科学教育文章篇目共计62篇,关于国外大学、科学教育实验室以及图书馆等插图60余幅.从博硕士教育、大学教育、中等教育、小学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与留学教育等多层次全面传入西方科学教育体系;从师资培训、学生选科、教材编写、科学教学法、设备购建、实验室建设及其使用,科学实习、电化教育手段运用等要素全面传播西方科学教育体系.结论 <科学>及其主办者任鸿隽明确倡导和践行科学教育救国,首次较为系统地引入西方科学教育体系,包括职业教育、职工教育等,注入中国传统教育新的元素,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教育观,深刻影响了中国科学教育体制的基本架构,从而大大推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在参加了英国 2 0 0 0年国际科学教育会议和对英国一些主要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后 ,概括介绍了实施中学科学教育近一个世纪的英国目前中学的科学教育体制、发展概况 ,以及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发展前景。介绍和探讨了英国在科学教育理念、要求、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科学调查研究、教学评价及信息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特色 ,旨在为更好地发展我国中学科学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