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葛根总黄酮中葛根素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在对吸附分离所用吸附剂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提出使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浓度梯度洗脱分离葛根素的柱层析工艺路线。实验表明,高径比为10:1的层析柱在30℃时以2.0mL/min的流速洗脱,其效果最佳,葛根素的收率达93.75%。实验中以薄层层析法为定性分析手段,以紫外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为定量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选菝葜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以多糖纯度、多糖出膏率与吸附率等为指标,考察醇沉静置温度、醇沉静置时间与大孔吸附树脂型号等因素,确定菝葜多糖的最佳醇沉工艺与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得到菝葜多糖最佳醇沉工艺为取含生药1.0 g/mL的药液,加入乙醇,使乙醇体积分数达到80%,醇沉1次,室温25 ℃静置12 h,抽滤得醇沉物,70 ℃干燥;纯化工艺为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用1 BV的2.0 mg/mL(以粗多糖计)的上样液,以2 BV/h的流速上样,再用3 BV的纯水以3 BV/h的流速进行洗脱。结果表明该优选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菝葜多糖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3.
选择5 种大孔吸附树脂(LSA20、21、30、40和 Diaon HP-20) 分离提取唐松草(Thalictrum simplex var. brevipes Hara) 中的总皂苷,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唐松草总皂苷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Diaon HP-20的吸附效果最好,静态吸附容量达163.2×10-3 g/mL,动态吸附容量达102.5×10-3 g/mL.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菟丝子黄酮的方法.以菟丝子总黄酮含量考察纯化后黄酮纯度,对可能影响纯化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选用H-103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液pH值为3~4,洗脱剂浓度60%,动态吸附流速为0.5 ml/min,吸附时间60min,洗脱剂量与树脂比为8.  相似文献   

5.
筛选分离大枣cAMP的最佳树脂,确定树脂分离大枣cAMP的工艺参数.以cAMP含量为指标,从6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中筛选出分离大枣cAMP的最佳树脂,并优化该树脂分离工艺条件.结果XAD 7HP型树脂的吸附分离性能最佳,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提取物cAMP含量可达到3.55%.  相似文献   

6.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葛根素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葛根素溶液的吸附行为为研究对象,对葛根素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Fueundich和Langmuir公式拟合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式,研究结果表明等用Freundilich式拟合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选择适用于分离纯化雪莲注射液的大孔吸附树脂和其最佳纯化条件.通过静态吸附与解析和动态吸附与解析对3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实验表明采用DM3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效果好,所用三种大孔树脂中的DM301型大孔吸附树脂能更好地分离纯化天山雪莲总黄酮.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态吸附-洗脱试验,考察了12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柴胡地上部分总黄酮的吸附和洗脱效果,从中筛选出最佳的树脂为NKA-II型大孔吸附树脂。利用动态吸附-洗脱试验,对NKA-II型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柴胡地上部分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的工艺参数为:树脂径高比为2∶7,上样质量浓度为0.08 g/mL(每毫升药液相当于生药0.08 g),上样流速为3.0 BV/h,上样量为16 BV,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流速为2.5 BV/h,洗脱剂用量为10 BV。工艺放大验证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分离纯化工艺条件下,吸附量、解吸率及干浸膏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0.46 mg/g、95.72%和65.71%,分离纯化的效果较好。测试了柴胡地上部分总黄酮经纯化后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总黄酮对2种细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和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抑菌活性较强,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6.15 mg/mL;对2种真菌——球形马拉色菌(Malassezia globosa)和糠秕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  相似文献   

9.
用大孔树脂吸附法代替溶媒萃取法分离纯化CoQ10。确定国产1300做吸附剂。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采用丙酮解吸;实验室放大收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10.
通过静态吸附、解吸实验对7种不同类型的大孔吸附树脂D101,DM-08,DM-18,DM-130,D301,D318,330进行筛选.选择吸附、解吸率较高的树脂进行动力学特性研究,并比较了吸附等温线的差异.结果表明,D101型树脂综合性能最佳,适合3-甲硫基丙醇的富集.  相似文献   

11.
采用陶瓷膜技术过滤粗葛根素溶液,渗透通量为200~350 L.h-1.m-2。采用GH4040型超滤膜处理微滤渗透液,在37℃和1.50 MPa下超滤渗透通量可以达到13.02 L.h-1.m-2,葛根素的截留率约为87%。采用膜技术分离纯化葛根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分析了香菇在各种因素(水、酸、碱、复合酶)的影响下菌多糖的提取率,筛选出较佳的提取工艺,最大限度地保持香菇中所含有的多糖物质对人体的抗肿瘤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煤气净化车间由于送往焦炉的氨水循环中焦油含量高,造成粘度大,达不到工艺参数指标要求,经常出现喷头堵塞现象,影响氨水喷洒效果,给生产工艺控制带来一定难度,大大降低了煤气净化率,导致煤气纯度低,给后道工序甲醇的生产带来不利因素,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为满足焦化企业煤气净化车间生产实际的要求,对氨水循环系统生产工艺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在循环氨水泵进口增加计量泵,加入焦油氨水分离剂。改造后,确保了焦油氨水的彻底分离,提高了焦油在机槽的沉降,同时剩余氨水的COD也大为降低。改造后的生产工艺大大降低了剩余氨水的含油量,消除了因喷头堵塞给生产带来的影响,改善了后续生化污水处理站的生产稳定性,同时增加了焦油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以米糠多糖粗液为原料,采用乙酸锌-亚铁氰化钾法、TCA法和Sevag法3种方法脱除米糠多糖中的蛋白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乙酸锌-亚铁氰化钾法除蛋白的效果要好于Sevag法和三氯乙酸法,蛋白脱除率为87.9%,多糖损失率为17.5%。采用超滤技术分离纯化得到不同组分米糠多糖,并分别命名为RBS-Ⅰ、RBS-Ⅱ、RBS-Ⅲ,3个组分得率分别为:43.1、38.5、18.7。对3种多糖组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RBS-Ⅱ最为显著,超氧自由基清除率为25.7%,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47.6%,总抗氧化能力为81.4U/mL。  相似文献   

15.
研究精制金莲花注射剂的最佳工艺条件.水提醇沉法和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联合应用对金莲花粗提物进行精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物中总黄酮的含量,考察最佳精制工艺条件.该方法精制金莲花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金莲花提取物上样质量浓度40 mg/mL(按总黄酮计),总黄酮最大吸附量为32.5 mg/mL,洗脱流速为1.5 BV/h,洗脱剂为30%乙醇,所得的总黄酮纯度达到81.7%.该方法适合对金莲花注射剂的精制.  相似文献   

16.
葛根素配位萃取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葛根素是葛根的主要活性成分 ,因其对心血管疾病的良好治疗作用而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其高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倍受青睐。通过对葛根素与 Ca2 + 、Cu2 + 、Fe2 + 、Zn2 + 、Al2 + 及 Mg2 + 等金属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 ,揭示了 Ca2 + 、Cu2 + 及Zn2 + 等能与葛根素形成络合物的反应过程 ,进而为葛根素配位萃取分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蚯蚓纤溶酶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分离纯化,从人工养殖的赤子爱胜蚓中提取出两种既有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活性又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的组分。PAGE检测各为一条区带,证明已达电泳纯。对这两组分的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包括分子量、酶活力,N-末端氨基酸残基,氨基酸组成,温度的稳定性及对苯甲酸精氨酸乙酯(BAEE)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特性。还分析了其中一个组分(BⅡ)从N末端开始的 25个氨基酸残基序列。  相似文献   

18.
反相制备色谱法分离葛根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根采用溶剂冷浸提取3次,每次48 h,提取物经酸水解获得粗品葛根素.粗品葛根素经反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分离条件为:YWG-C18反相色谱柱(22×300 mm,30 μm), 流动相为甲醇,流速为2.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70 nm,所得产品经薄层层析鉴定纯度.  相似文献   

19.
色谱法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和疏水相互作用色谱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条件,说明了它们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对产白地表茅孢杆菌(B.licheniformis)的碱性蛋白酶通过乙醇沉淀、盐析、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4步纯化.以酶比活力为指标,对碱性蛋白酶分离纯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提纯酶的比活力达62098U/mg,纯化倍数为23.7,活性回收率为1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