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试析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宇 《科技信息》2007,(35):137-137
吉林省西部受人类过度利用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土地盐碱化近来呈加速发展的趋势是我国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地质环境、气候、水文、人为因素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区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盐碱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洁  马宁远 《科技资讯》2010,(10):119-121
土壤盐碱化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盐碱土对植物生长危害极大。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改良利用盐碱土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盐碱土基本特性及其危害,回顾了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等盐碱土改良利用的重要技术,特别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和生态学方法对盐碱土修复和改良、抑制土壤盐碱化的作用,对提高盐碱土壤综合利用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分布广泛,普遍存在土地退化的现象,潜在的盐碱化问题严重,因此,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也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介绍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概况,针对土地盐碱化现状提出了多种改良盐碱地的治理措施,同时为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分布广泛,普遍存在土地退化的现象,潜在的盐碱化问题严重,因此,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也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介绍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概况,针对土地盐碱化现状提出了多种改良盐碱地的治理措施,同时为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我国盐碱地对农业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危害,采用理论分析与物理及生物治理并开发利用盐碱地的方法,揭示出盐碱地的一般成因以及盐碱土对绿色植物乃至农业生产的危害。通过对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可以逐渐地使土壤盐碱得到控制和改良,从而使我国农业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合理地改良和利用盐碱化土壤,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良措施,就可以将这部分可观的后备资源,转变为宝贵的土地资源,提高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盐碱化土壤是指含有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的土壤,不能作为正常的耕种土壤。土壤盐碱化问题是目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而我国耕地盐碱化面积为76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5。盐碱化土壤的治理工程对于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于盐碱土的治理主要有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几种技术方法,均以单一或复合的方式用于盐碱化土壤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含铬酸性废水和盐碱化土壤综合利用时土壤改良情况以及铬的形态变化,采用土柱充压渗透装置模拟酸性污水渗透通过不同pH值的盐碱土进行实验,对pH值、ORP值(氧化还原电位)、ESP(碱化度)及土柱中钙镁离子之和,铬的不同形态和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含铬酸性废水渗透通过盐碱土,使盐碱地趋于中性土壤,酸性污水渗透过盐碱土不会降低土壤本身有机质和钙镁的含量;酸性污水中的铬在通过盐碱土后,迁移能力总体较弱,说明盐碱地对含铬酸性废水处理具有明显效果,同时也能够改良盐碱土。  相似文献   

8.
选择盐碱化灾害严重的民勤绿洲地区,结合植被指数和地面温度以及目视解译的土地利用图,对4个不同年份的TM遥感影像进行信息压缩与提取,完成土地利用与覆盖的自动分类,获得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土地面积,进行对比分析.选择两个典型地区,结合气象、经济、地下水等观测和统计资料,研究盐碱化土地面积变化的成因.结果发现民勤绿洲地区的盐碱化土地面积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地下水是影响土地盐碱化变化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技术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既开辟了脱硫石膏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又为盐碱土改良提供了新方法。该文回顾了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技术的起源及20多年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短期和长期效应、环境安全性及产业化应用实践,针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大面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展望了该项技术研究。为了更好地利用脱硫石膏对我国大面积盐碱土进行高效安全治理,建议降低单位土地面积脱硫石膏施用量、增加长期定位试验点位和制定脱硫石膏农业应用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吉林西部盐碱土壤水力学参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壤水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测定了盐碱土和非盐碱土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壤水分特征曲线(SWCC)、容重、全盐量、含水量、机械组成等,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VG)进行曲线拟合和参数求解.结果表明,VG模型适于描述研究区盐碱土水分特征曲线;盐碱与非盐碱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Ks存在显著性差异;θs和n值变异性较弱,θr和α中等变异强度;Ks的空间变异性较强,盐碱土剖面为强变异(CV=109.09%),非盐碱土为中等变异强度(CV=51.09%);土壤全盐量与p H值、土壤机械组成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Ks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津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是依据天津市地貌特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相似性及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地带性规律划分的.采用GIS空间叠置法,以地理要素相关分析法和主导指标法为辅助方法,在国家划分的北方低山丘陵和华北平原一级工程类型区框架的基础上,以本市地下水开采潜力、土地等级、土壤盐渍化程度、地貌类型、降水量及径流量为主导因素,将天津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津东海积冲积平原盐碱地治理工程类型区、津西冲积洪积平原综合治理工程类型区和蓟北侵蚀低山丘陵生态保护工程类型区3个二级工程类型区.类型区的划分有利于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布局的控制,确定不同工程类型区的土地开发整理模式,指导工程建设项目安排,并为编制可研报告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大安市是松嫩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境内土壤及地表水中易溶盐分量以HCO3-(CO23-)、Na+含量较多,其次为Cl-、SO2-4,以及少量的Mg2+、Ca2+、K+等。为了研究不同易溶盐在干湿交替作用下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在复合盐与干湿交替双重因素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复合盐—干湿循环试验中的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与质量分数为15%的复合盐溶液中易溶盐的类型和用量,分别配制了3种单盐溶液与清水,对混凝土进行单盐—干湿循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硫酸盐、氯盐与碳酸氢盐均对混凝土材料有较强的腐蚀性,各种有害盐对混凝土的侵蚀破坏作用造成的叠加效应,加剧了混凝土的腐蚀破坏。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西部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SPOT-VEGETATION NDVI资料,利用MVC和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模型等定量分析了我国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区植被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98—2006年研究区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最大值从0.41下降到0.39,年平均NDVI减少了0.015;春季植被活动变弱,植被退化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57.33%,虽然在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植被覆盖仍存在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松嫩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其供水源主要是地下水资源,加强地下水的利用规划显得十分迫切。对于复杂的非线性地下水系统,应用混沌理论,从地下水埋深的时间序列出发,通过计算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进行相空间重构,然后应用饱和关联维数法和Poincare截面法进行分析,发现松嫩平原地下水埋深序列存在明显的混沌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松嫩平原湖泊发育新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嫩平原为长期沉降的断陷构造平原。北北东、北西和东西向发育的断裂构造控制着湖泊发育的空间格局,形成断陷湖盆。东升西降的掀斜运动机制,使湖泊群集中分布在平原区的西部,并造成湖岸地貌发育的不对称,第三纪以来,沉降中心的迁移,控制了松嫩平原湖泊发育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干旱区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西北干旱区的土地退化、生态建设与尊重自然、水土资源利用及区域发展等问题.干旱区土地退化主要为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和草地退化;生态建设中应当尊重自然,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片面追求森林覆被率的提高.采取生态修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有助于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在区域发展中应当重视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区域间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塔里木河下游公益林30个样地的实际调查资料,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该区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对塔里木河下游的天然植被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植物区系组成贫乏,群落结构简单,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较低,TWINSPAN程序将30个样地划分为9个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18.
申得有  李升  高远  葛燕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4):10461-10469
喀什噶尔河流域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受自然条件及人类农业活动影响,流域内土壤盐渍化问题十分严重。本文以喀什噶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样检测的土壤易溶盐数据及收集到的研究区往年土壤盐渍化相关数据,采用地统计学、GIS技术、动态度模型、重心迁移模型等方法,总结了研究区土壤盐渍化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时间尺度上的盐渍化演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轻度、中度土壤盐渍化分布在流域中上游,重度、极重度盐渍化则分布在流域中下游;(2)整个研究区内土壤盐渍化在1970-2010年间总体上呈加速恶化的态势,在之后的2010-2019年间,盐渍化程度呈波动式减缓的态势;(3)研究区内轻度和中度土壤盐渍化重心向西南方向及阿克陶及英吉沙一带移动,重度和极重度盐渍地的重心则往东北方向及伽师县和岳普湖县一带移动。研究结果对研究区的土壤盐渍化治理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松嫩平原湖泊综合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指出了松嫩平原的湖泊具有面积小、湖盆浅、密度大、类型多等特点,根据“成因-水量-水质”三要素的综合分类方案,运用三要素的三个主导指标和三个辅助指标,建立了松嫩平原湖泊的综合分类系统,对松嫩湖泊群进行了简明的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