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上稠油油藏井组蒸汽吞吐参数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海上稠油油藏井组蒸汽吞吐相关参数,以渤海海域某稠油区块一井组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海上稠油热采配套工艺特点,以稠油热采数值模拟理论为基础,运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研究水平井长度、注采参数及注蒸汽顺序与时机对海上稠油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井组蒸汽吞吐开采时合理的水平井长度为300 m;合理的注采参数为第一周期注汽强度20 t/m,周期注汽量递增率为15%,注汽速度为250 m3/d,井底蒸汽干度为0.5,蒸汽温度为340℃,焖井时间为5 d,产液速度为200 m3/d;先注控制储量较高的井排,再注控制储量较低的井排且井排叠合率为0时蒸汽吞吐开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林东Ng3段油藏为高孔高渗曲流河正韵律沉积为主的层状构造、边-底水稠油油藏,属低丰度、低产、浅层稠油油藏。目前存在粘度大,防砂效果差,产能低等问题。本文在分析了该油藏开发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了天然能量开采、常规水驱开采、蒸汽吞吐开采等几种开发方式进行了论证,并对水平井开采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块适合进行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内某稠油油田笼统注汽开采多年的生产数据,对此油田生产井的生产动态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该油田注采井产油的基本生产规律及动用情况。结合测井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该油田蒸汽吞吐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油层层间动用不均、底层油层动用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蒸汽吞吐后期注汽井分层注汽的方案。据此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了现场验证,通过对比证明了分层注汽、在注汽过程中加快底层注汽速度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通过研究增加了生产井蒸汽吞吐采油的轮次,延迟了蒸汽驱采油的启动时机,为国内相似油田的开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深层超稠油油藏注蒸汽吞吐热采中地层蒸汽干度及其加热降黏效果,提出了混合高温气吞吐热采工艺技术,即在常规蒸汽吞吐过程中,混入氮气、二氧化碳或烟道气(主要由氮气和二氧化碳组成)等非凝析气体,以有效控制注蒸汽过程中的热损失;并根据汽/液两相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建立了深层稠油井混合高温蒸汽吞吐过程中井筒温度梯度、井筒压力梯度、混合流体干度及物性参数等的定量计算数学模型,以对注汽井的井筒动态进行系统分析与控制.以胜利油田孤东GO51X11井为例,发现注汽参数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多元热流体为蒸汽、氮气、二氧化碳的高温高压混合气体,具有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地层压力,改善油藏剖面,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等作用。为研究适合多元热流体吞吐的稠油油藏条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了地质流体参数对稠油油藏注多元热流体吞吐效果的影响程度,影响程度强弱确定了各参数界限。结果表明:高强度影响因素原油黏度应该低于6 000 mPa·s,有效厚度大于3~11 m,中强度影响因素剩余油饱和度应该大于0.45~0.65,渗透率大于130×10~(-3)~1 000×10~(-3)μm~2,低强度影响因素纯总比应该大于0.42,孔隙度大于0.20,油藏深度超过300 m。研究结果为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吞吐高效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预测水平井双管注汽井筒内蒸汽热力参数分布规律,提高地层受热均匀程度,基于水平井双管管柱结构特点以及长短管同时注汽技术,建立水平井双管注汽井筒与储层耦合数学模型,并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法和迭代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运用该模型预测水平井井筒沿程蒸汽参数分布规律,对比短管注汽、长管注汽和双管注汽方式下地层受热均匀程度.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渤海油田某稠油油藏为典型区块,根据海上油田特点建立基础方案,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区块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注汽强度、注汽速度、井底蒸汽干度、蒸汽温度、焖井时间和产液速度进行研究,并采用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块蒸汽吞吐的最优生产方案为注汽强度为20t/m,注汽速度为250m3/d,井底蒸汽干度为0.5,蒸汽温度为340℃,焖井时间为5d,产液速度为200m3/d,并得到了各注采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注汽强度井底蒸汽干度产液速度注汽速度蒸汽温度焖井时间。该结果对于海上矿场蒸汽吞吐注采参数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注蒸汽热力采油注汽阶段的特点,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流体相变和油层吸汽不均匀等因素,应用井筒多相流原理,建立了井筒配汽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实测资料对建立的配汽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值和计算值吻合较好,说明建立的井筒配汽模型能够较准确的解释注汽井的吸汽状况,从而反映井筒-油藏动态耦合规律。对目前注蒸汽热力采油过程的注汽动态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薄层特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冷家堡油田洼70块薄层特稠油油藏因油层薄、直井试采出砂严重造成储量无法动用这一难题,通过水平井注汽开发论证及试验,对洼70块薄油层特稠油藏利用水平井整体部署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形成了一套以水平井开发薄层油藏的油藏评价技术、储层预测技术、井身轨迹控制技术、完井技术、生产参数优化技术等先进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新庄油田新浅45断块目前大多采用蒸汽吞吐开采,井间汽窜问题伴随着区块开发的整个过程.随着该区块稠油油藏注蒸汽过程中汽窜现象的频发,汽窜影响产量较多,是影响区块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新浅45断块稠油汽窜的特征及油藏地质因素、井网井距因素和注采参数因素等进行的研究,深入分析了汽窜的成因,为今后提出适合稠油蒸汽吞吐开发防窜的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叙利亚O油田SH-B油藏为典型的低渗孔隙型块状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因埋藏深、渗透率低、原油黏度大等特点,注气困难,注气质量差,蒸汽吞吐开采效果差.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注蒸汽-CO2-化学剂复合吞吐的效果,结果表明,CO2伴注具有增溶、膨胀、降黏、改善储层渗透性等功能;高温驱油剂(BM02#)在质量分数为0.3%时即可有效降低界面张力、改变岩石润湿性、降低注气汽压力、廷缓蒸汽突破时间、扩大蒸汽波及体积的作用,提高驱替效率10%;油溶剂(OSVR)质量分数为5%时降黏率可达78.3%,且能有效降低注气启动压力以及注气压力,驱替效率提高16%.热化学复合蒸汽吞吐较之纯蒸汽吞吐,第一周期产油量提高49.4%,最终驱替效率提高25.7%,可有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根据油藏地质条件迅速设计最佳的注采参数,以河南油田某低渗稠油区块为例,首先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油层厚度、储层渗透率、原油粘度以及裂缝半长这4个主控因素的敏感性大小,其次,通过建立不同主控因素组合理论模型,优选出每种组合下最佳注汽强度、注汽速度、产液强度和焖井时间,最后利用多项式回归插值方法制作相应的图版。结果表明:粘度对吞吐效果影响最大,根据原油粘度将图版分类,得到不同粘度下注采参数与渗透率、油层厚度的关系;在优化注汽强度时,增产油汽比应该高于极限油汽比;现场人员利用该图版可以快速确定最佳的注采参数。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冷家堡油田冷42块深层特稠油油藏高轮次吞吐后井间汽窜、地层返排能力差等开发矛盾,采用了一种新型的高温调剖技术,即氮气 泡沫凝胶调剖技术,泡沫凝胶调剖剂性能指标:①发泡剂耐温330℃;②泡沫阻力因子≥15;③封堵率≥95%,2007年在冷42块油层动用程度高,汽窜较严重区域选择实施了7口井,在抑制汽窜,改善油层吸汽剖面,提高油井吞吐效果方面取得了成功。表明了这种新型的高温调剖技术是改善稠油吞吐中后期汽窜和油层动用不均,开发效果差的有效工艺。 相似文献
14.
稠油油藏水平井注蒸汽监测资料解释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稠油油藏水平井注蒸汽现场监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水平井井筒及油藏动态变化的解释模型.从能量方程出发,计算了水平井注蒸汽过程中水平段井筒干度、流量分布剖面和油层吸入热量剖面.结果表明,温度随蒸汽干度下降而降低,干度大于零时,温度变化很小,当干度降为零后,温度下降很快;流量的变化及油层吸入热量百分比与该井段的油层物性有关.应用实例证明了所建立的解释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解释水平井注蒸汽过程中井筒及油藏动态变化,为今后的注汽参数设计及油藏开采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叙利亚O油田Sh油藏是典型的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该油藏具有渗透率较低,原油黏度高的特点,国内外对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渗流特征的系统研究较少。为此,针对Sh油藏为例开展了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的渗流特征研究,采用非稳态法对比分析了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与高渗砂岩稠油油藏渗流特征差异性。应用"压差-流量"的方法进行驱替实验,测量了不同温度下地点压力梯度的变化特征。采用解析法计算了不同开采阶段温度剖面沿垂直水平井方向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变启动压力梯度渗流模式;并通过在数值模拟中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对比研究了水平井热采与冷采的开发效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Sh油藏高黏原油呈假塑性流型特征,加热能够显著改善地下渗流能力、提高驱替效率,水平井渗流过程呈现变启动压力梯度深流模式,热采能够显著增加鞋油半径。研究为确定热采有效动用条件与界限、论证合理井网井距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低渗透油藏加密井及更新井产量在油藏总产量中占有重大比例,但同一井区内加密井生产效果差别巨大,亟需开展加密井单井评价及加密技术界限研究,指导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调整.分析盘古梁长6油藏历年投产加密井的实际生产动态数据,给出加密井生产动态模式划分标准以评价加密井单井开发效果.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了加密井网和加密时机对低渗透油藏加密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加密井网井排距对加密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加密井类型,最后是加密时机.利用油藏工程方法给出了低渗透油藏加密极限井距和加密时机的计算方法,对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0前言聚合物驱是推广程度最高的三次采油方法,孤岛油田自1992年中一区Ng3先导试验以来,目前有15个注聚项目,覆盖地质储量1.8亿吨,占孤岛油田44.3%。按聚合物驱油藏标准筛选,孤岛油田可实施聚合物驱地质储量2.18亿吨,到目前已实施注聚地质储量1.8亿吨,占注聚资源的84%。注聚后取得了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8.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787-794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油藏是典型的超低渗致密砂岩油藏,油水关系复杂。若全部采用直井开发,不但井网密度大,开采时间长,而且直井见水后产量低,容易造成大面积裂缝性水淹,开发效益不明显。针对该类油藏特点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不同井排方向、井网形式、布缝方式、水平段长度、人工裂缝密度、井距和排距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水平井井网的优化。研究证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庄19区块长8超低渗透油藏应用水平井开采时,采用五点井网、纺锤形布缝、水平段方位应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水平段最佳长度为400~500 m,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同时,采用大排量混合水体积压裂工艺和水力喷砂分段压裂工艺均会取得良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高温高压强碱性蒸汽的长期作用下,辽河油田莲花油层受到了较大的损伤,导致总体产量下降。以齐40块为例,从岩石骨架场、孔喉网络场和黏土矿物三个方面分析了储集层内部微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蒸汽的注入孔隙形态向着利于油气驱出的方向发展;与蒸汽驱前相比,距注气井40 m范围内的储集层宏观物性变好,颗粒点-线接触关系减少;喉道半径增加,孔喉连通性变好,喉道分选程度提高。随着注采井距的增加,储集层孔渗性能逐渐变差。井距达到120 m时,储集层的物性明显差于汽驱前,颗粒点-线接触大面积增加,蒸汽对孔隙连通性和喉道半径呈破坏作用。黏土矿物形态变化情况为高岭石由汽驱前的蠕虫状转变为汽驱后的零乱片状并堵塞喉道,影响了油气的运移。根据储集层蒸汽驱前后的微观变化规律,提出了调整井位井网的布置,以减小储集层伤害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0.
辽河稠油开发建设历经四次技术创新,形成了以蒸汽吞吐为主,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有效接替,火驱起步探索的开发格局。截止到目前,热采稠油已逾1.65亿吨,为辽河油田千万吨稳产做出重要贡献。SAGD技术作为方式转换核心技术之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SAGD开发的不断深入,受效区的识别以及未受效区即剩余油潜力区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以辽河西部凹陷S区馆陶油藏为例,在大量的岩心宏观特征资料、岩心化验分析资料、高密度井网资料以及开发动态监测资料等的基础上,先从岩心宏观特征、微观特征、电性特征和开发动态监测特征等方面多手段定性判别受效区,再从矿物或流体的类型、成分及含量的变化等这些最直接的证据入手,建立受效区判别标准,定量识别受效区,最后依据判别标准识别受效区,确定研究区未受效区的类型主要包含两种:“原生”非优势渗流区和“次生”非优势渗流区。针对不同类型的未受效区即剩余油潜力区制定低物性段射孔、压裂改造和改变注入介质等调控措施,来有效动用蒸汽腔未波及区域的储量,从而对类似区块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